工程机械底盘理论与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4
1.柴油发动机的主要特性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含义?(P73)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一定时,其它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的关系;速度特性:发动机油量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其主要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调速特性:根据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循环供油量,使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稳定运转的特性;万有特性:综合反映各参数变化的特性曲线。
2.柴油机根据使用的不同分为3种工况:固定式工况,螺旋桨工况,面工况。
(P72)3.柴油机安装调速器作用:为了保持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防止怠速熄火和高速飞车(P86)4.动态荷载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P130)发动机在变负荷下工作时,曲轴转速的波动不利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形成和发展;进排气过程中气流的惯性,发动机零件的热慢性以及供油和调速系统的惯性改变了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合理结构;变负荷工况也影响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使发动机零件承受附加的动荷载作用,从而加大了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所有这些,最终都将使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
5.什么是轮式车辆的附着性能?(P45)车轮在坚硬的地面上滚动时,切线牵引力主要由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车轮在松散的地面上滚动时,轮胎花反嵌入土壤,切线牵引力主要来自于土壤的抗剪切反力。
地面对车轮产生抗剪切反力或切线牵引力作用的同时,车轮对地面产生相对滑转,滑转程度用滑转率来表示。
显然,当切线牵引力一定时,滑转率越小地面抗滑转能力越高,地面的这种抗滑转能力称为附着性能。
6.影响轮式机械附着性的因素(P46):土壤条件,路面条件,附着重力,轮胎尺寸,轮胎充气压力,轮胎结构,轮胎花纹。
7.影响履带车辆附着性能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比较附着性能的好坏?(P35)因素:土壤的性质,车辆的重量以及履带的接地面积,长宽比及履刺的性能,滑转率和切线牵引力,履带的几何形转。
当滑转率相同时,切线牵引力大的附着性能好或者在地面能够提供相等的切线牵引力时滑转率较小的附着性能好。
为了使不同重量的机械具有可比性,引入无因次滑转曲线的概念。
1、工程机械从牵引性能可分为哪几类,工程机械底盘理论与性能主要研究哪一类,其典型的代表机种有哪些?牵引型和非牵引型工程机械在牵引性能、负荷特点、作业质量要求、速度控制原理各方面有什么异同?(1)分类:牵引型机械、运输型机械、驱动型工作型机械(2)工程机械底盘理论与性能主要研究自行式牵引型工程机械,典型代表: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路面机械以及起重运输机械中的某些机种等。
(3)牵引:功率大外传动平稳被动生产率、动力性、经济性恒功率非牵引:小内振动主动质量恒速度2、当总加热量(燃油量)不变时,定容加热量和定压加热量的不同分配比例对柴油机(混合加热)理论循环热效率有什么影响,为什么?(1)当总加热量一定时,定容加热部分部分越大,即压力升高比λ越大,则热效率越高ηt越高,在压力升高比最大,预胀比等于1时,即全部热量都在定容下加入,则热效率最高。
而在预胀比最大,压力升高比等于1时,即全部热量都在定压下加入,则热效率最低。
(2)两者影响不一样。
3、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大小有什么作用,最佳的供油提前角应达到什么效果?(1)(2)4、说明当履带的接地面积相同时,履带长宽比L|b对履带车轮的滚动阻力,牵引性能和转向性能各产生什么影响?车辆附着力与履带长宽比无关,L|b对牵引性能的影响体现在哪里?(1)影响滚动阻力:当接地面积一定时,长而窄的履带比短而宽的履带滚动阻力要小;牵引性能:当接地面积一定时,长而窄的履带比短而宽的履带有更大的切线牵引力,长而窄的履带滑转率小,不易打滑,功率损耗小;转向性能:面积一定,增加履带接地长度L会使转向阻力矩Mμ增大,于转向不利,增加轨距B,可加大转向力矩Mᴢ,对转向有利(2)5、汽油和柴油标号各表示什么指标值,这些指标各与什么使用性能指标有关?(1)汽油:标号表示辛烷值,与汽油的抗爆性能有关。
(2)柴油:标号表示凝点,与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有关。
6、什么是柴油机的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外特性和万有特性,试画出其简图。
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性能及技术研究论文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性能及技术研究论文1性能研究在当前的波动载荷下,对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性能进行研究。
谈及波动载荷,影响着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系统安全性。
基于具体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对工程机械底盘性能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问题的提出关于工程机械本身的液压底盘而言,良好的动力性以及经济性的原则能够充分协调工程机械的稳定性。
不论是在驱动层面还是在经济效益的层面,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实质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机械系统为机械自身提供原动力,促使机械能够良好运行。
但为了营造良好机械运行环境,需要借助模拟的环境实现对整个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性能的影响进行评估,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改善系统运行环境,为提高工程机械液压整体性能奠定基础保障。
1.2研究方向与内容针对当前研究环境分析可以发现,基于工程机械液压底盘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并且在当前的研究领域中,由于受到波动载荷方面的影响,自虚拟的操作平台当中囊括了整个驱动系统以及各项加载系统当中的内容。
因此,在目前已经得出结果的研究下,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模块进行液压底盘分析,为模块化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基于现代工程机械领域当中的所有研究内容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包含的内容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涉及到机械、电力以及液压等各个环节,而液压底盘方面的研究属于相对复杂的研究领域。
基于该研究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液压底盘运转效率研究;②运用二次调节技术手段,实现对于工程机械液压底盘的动态性能研究;③整个工程机械驱动系统的驱动力研究。
针对上述各项内容的明确,是此次开展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此次研究需要论证的具体问题。
基于具体实践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机械液压底盘性能方面的运营,其可行性值得论证。
2实验技术分析工程机械系统液压底盘能够发挥实效,则需要波动载荷能够维持良好的自适应程度。
一旦自适应的效果良好,则充分意味着该系统的表现与性能。
工程机械底盘设计第二章传动系设计概述1.传动系的类型、特点、适用①机械传动优点: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传动准确、利用了惯性;缺点:负荷冲击大、有级变速、换挡动力中断、操纵费力;适用:常用于小功率的工程机械和负荷比较平稳的连续式作业机械。
②液力机械传动优点:操纵方便、自适应性强、负载冲击小、寿命长、生产率高、起步平稳快速; 缺点:效率低、零部件成本高、行驶速度稳定性差;适用:常用于功率较大、负荷变化剧烈的工程机械。
③液压传动优点:可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简单、可实现原地转向、利用液压系统制动、易于过载保护; 缺点:元件制造精度高、工艺复杂成本高、传动效率低、元件易发热、工作噪声大。
适用:主要用于大中功率的工程机械传动系。
④电传动优点:传动效率高、便于控制、便于布置、易于实现多轮驱动等优点;缺点:笨重,成本高;适用:电传动主要用于大功率履带挖掘机、装载机(电动铲)及重型载重车辆等机械中。
2.传动比传动系的总传动比i Σ是变速箱的输入轴转速与驱动轮转速之比,i Σ=n ’e /n K各部件传动比的分配:f o K i i i i =∑i k 变速箱的传动比;i 0中央传动的传动比;i f 最终传动的传动比传动比分配的基本原则:由于发动机一般为机器中转速较高的部件,所以为了减少传动系中零件所承受的转矩,根据动力传递的方向,后面的部件应该取尽可能大的传动比。
也就是说,先取尽可能大的i f ,其次取尽可能大i 0,最后按i Σ的需要确定i k 。
中间传动比的确定:①速度连续原则:发动机应该始终工作于设定功率Ne′以上的围,当由于工况变化使机器工作于设定围的端点时换档,换档后机器立刻工作于设定围的另一端点,而且换档前后机器的理论速度应该不变。
按速度连续原则确定变速箱中间档传动比时,应该使各档位的传动比成等比级数。
②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原则:其思路是:在换档时机恰当的条件下,机器在全部工作围应该获得尽可能大的平均输出功率。
5次作业:1. 试论述履带式车辆行驶阻力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请说明影响履带沉陷深度的结构参数。
2.双桥驱动车辆寄生功率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3. 画简图说明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并说明其影响因素是什么?4. 请说明影响试验牵引特性结果的因素,并试着分析原因。
5.简述偏转车轮车辆转向时的驱动力变化,并给出提高转向能力的措施。
《工程机械底盘理论及性能》复习绪论1、自行式工程机械按性能分类及代表机器:牵引型机械(推土机);运输型机械(装载机);驱动型机械(稳定土拌和机)。
这三类机械在牵引性能、作业性能等方面的区别,牵引型机械:一般具有被动式工作部件,工作装置在车辆带动下工作。
工作中工作装置与牵引车辆间无相对运动或有少量的次要的相对运动,车辆工作过程就是将发动机功率变为牵引力来克服工作装置阻力的过程;运输型机械:依靠运输来进行作业,将发动机功率变为行走速度;驱动型机械:具有主动式工作部件,工作装置与车辆间有相对运动,工作装置的运动主要由发动机功率分流直接驱动,牵引车的带动作用将为极次要位置。
2、自行式工程机械一般由发动机、底盘和工作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3、工程车辆的性能指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性能,称为使用性能。
这些性能可分为两类。
(1)一般机械均应具备的技术性能,工作安全性、保养维修和方便性、可靠性,耐久性、操纵轻便性、舒适性等。
(2)直接与车辆工作能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有关的使用性能。
包括:1)牵引性能:体现在挂钩功率、牵引效率及牵引力范围等,反映了车辆在不同工作速度下所能发挥最大牵引力的能力。
2)动力性能:表现为车辆的最大行驶速度,所能克服道路的最大坡度以及加速能力,反映了车辆行驶中所具有加速能力。
3)燃料经济性:体现在小时油耗,比油耗方面,车辆的工作成本中燃料费占的比例,反映了车辆的经济性。
4)稳定性:指抗倾翻和抗滑坡的能力,表征车辆的安全性。
5)通过性:指车辆通过各种作业区和障碍物的能力,有时亦称为越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