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接地气,扑下身子干实事
- 格式:docx
- 大小:18.31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参考3篇让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遥遥领先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收官,第二批主题教育全面启动,我们正处在破解难题、点睛明视和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让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遥遥领先。
理论学习领先一步,有心才有新,谋定思路,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心把埋头苦干的精神现出来。
谋事于前、精事于前方能成事于后。
第二批主题教育直接面向基层、对象更多、范围更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一根线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倘若在统筹主题教育和本职工作中,穿错了针引乱了线,极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影响主题教育实际成效。
走心才能出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要理,学习要往心里走,深入系统学,常态长效学,联系实际学,既要找准主题教育的切入点,从一开始就以绣花功夫织密规划图,增强主题教育的计划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又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自觉打提前站、上预习课,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实践锻炼、开创新局统一起来。
结合本职增强对工作的热心,对人民的诚心,对事业的忠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工作方法,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
调查研究领先一步,有劲才有进,避免套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眼界把敢为人先的标杆竖起来。
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找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这次主题教育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不走蜻蜓点水式纸上谈兵式虎头蛇尾式等套路化路径,让实之又实的调研开路,以此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
党员干部要敢于正视问题,坚决摒弃高高在上浮在面上粉饰美颜的套路,要一竿子插到底式沉到一线,脚步往下迈,眼睛往下看,既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又牵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做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要以解剖麻雀求深、剥开洋葱求细的韧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举旗铸魂,备战打仗,改进作风,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7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篇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特别是要围绕总体要求和调研内容常行“三式”调查研究,老老实实搞调查、踏踏实实去研究,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透、将措施定实,卓有成效地推动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中守好“传家宝”。
常行“点题式”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有一定之规的,须先进行调查研究,方能再进行科学决策,否则,就可能犯“拍脑袋”乱决策、瞎指挥的弊病。
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经常开展点题式调查研究,自觉主动把搞好调查研究,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素质的“必修课”,勇于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积极深入基层,切实沉到一线,面对面了解基层实际,心贴心倾听群众诉求。
只有戒骄戒躁、虚心请教,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足够的诚心敬意,才能听到更多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大实话。
常行“破题式”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重在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弱项,要在拿出实招硬招、解决实际问题。
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就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
找短板查弱项,决不是和任何单位或个人过不去,而是对待事业应有的负责任态度。
对问题视而不见,对矛盾退避闪躲,只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让小矛盾积成大祸患。
从一定意义上讲,情况越复杂,矛盾越尖锐,意味着解决的难度越大,发展的空间也越大。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更要经常到困难多、压力大、情况复杂的地方研究问题,尽可能多一些解剖麻雀、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实把调查研究往深里做、往实上做,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破题水准。
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提纲【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我做起发言提纲1】改进作风不能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
这一重要讲话切中了时下作风建设的要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为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推进,第一批活动单位正在抓紧整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还存在着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
有的说一套、做一套,言之凿凿反四风,实则我行我素,打折扣、搞变通,将四风换上马甲,穿上隐身衣;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召开多少场座谈会、发放多少张问卷,表面轰轰烈烈,实则一地鸡毛;有的学习教育浅尝辄止,听取意见蜻蜓点水,查摆问题避重就轻,开展批评隔靴搔痒,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整改缺诚意,方案挂满墙,问题不解决,等等。
这种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只要轰动,不去行动,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作风秀,是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偏离了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的初衷。
如果任其蔓延,会使实事变虚、好事变坏,把活动做成夹生饭,影响活动健康开展,甚至会失信于民,使党的威信形象再次受损,必须坚决摒弃。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防止走形式最需要的是讲认真,敢于动真碰硬。
不讲认真,就容易马虎敷衍,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识不透,就容易虚晃一枪,即使花了很大精力也可能搞形式、走过场。
要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一件是一件,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把好活动质量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招,持久抓、见长效,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抓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
人民群众最讲实际,最反感形式主义。
林业局四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推进林业科学发展。
根据县委关于印发《县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杭委〔20xx〕37号)精神,结合我县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县林业系统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全局中心工作,立足于基层,着眼于解决矛盾、解决难题、解疑释惑,力求于促进落实、促进发展、促进和谐,切实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林业先行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前头。
二、工作内容本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着力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紧密结合贯彻党的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县委部署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联挂帮”、“作风建设年”、“弘扬才溪模范苏区干部作风推行‘三零四点五必到’服务群众工作法”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全力推动工作上新台阶,达到“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林业大发展”的目的。
(一)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
林业干部职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基层、林业生产一线、林农对森林建设的重要性,要心中装有基层、装有群众,时时为他们考虑,处处为他们着想,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解决矛盾。
要把信访接待工作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关口。
1.定点接访。
每周一安排一名局领导干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
局挂钩乡镇站所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每年至少安排2次到所挂钩乡镇、村或相关基层单位接访。
局信访办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做好来访登记,联系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接待来访群众。
2.重点约访。
对协调难度大、反复信访的疑难复杂问题,有针对性地预约接访重点人员,对约访的信访事项,要明确责任股室,相关股室要限期做好有关工作。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这一总要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对于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总要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照镜子”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正衣冠”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洗洗澡”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治治病”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只有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形象,有力清除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污垢”,从而药到病除,轻装前行。
(一)“照镜子”,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照镜子”,主要是要照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之镜,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问问自己究竟群众观念有没有、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然后奋进。
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照不到“真容”;要么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更不敢触及痛处。
这样的照镜子,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
只有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二)“正衣冠”:改正谬误、修正形象“正衣冠”,主要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紧一紧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这根“弦”。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坐豪华轿车,也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更不是像庙里的泥塑那样,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无用。
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心得感悟范文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心得感悟(篇1)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喊响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党的__以来,__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聚焦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过程内容和结果效用,以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作风,写好“扎根基层”这篇调研报告,让调查研究在广阔基层蔚然成风。
在方式方法上“靶向发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路线,避免“闭门造车”式误区。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调查研究正是解决问题的来源,解决问题正是调查研究的目的,从发现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正是调查研究的使命之所在。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要重点聚焦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新思路、好办法。
群众路线是调查研究的另一项总体要求,“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扑下身子”深扎基层,也要“迈开步子”寻计问策,既拜人民为师,又与群众交友,真正让调查研究查到人民的心坎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在过程内容上“靶向发力”,确保求真务实和纪律严明,避免“走马观花”式误区。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调查研究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具体落实,在于内容是否全面、过程是否务实。
“求真务实”应当是调查研究的主基调,贯穿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始末,很多时候改革推进不下去、工作开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不敢触及问题本身最真实的那一面,不敢针对最根本的情况进行查摆整改。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心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心得(精选篇1)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党员干部更好履行职责、承担使命,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解决问题“走弯路”。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目标导向“不绕路”。
“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可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紧紧抓住问题导向这个“牛鼻子”。
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才能找到问题症结、开出管用良方。
要突出“真”和“准”,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靶心”。
要敏锐捕捉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把握重点、看到难点。
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调实情、查问题,要切实把调研中梳理的问题、形成的思路、总结的经验,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
坚持群众路线,确保实际效果“不绕路”。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剖析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深度与广度相结合,既要到工作局面良好的地方去取经学习,又要到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真正明白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深入沟通讨论,与人民群众想在一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走“捷径”。
坚持服务发展,确保科学决策“不绕路”。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
五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6篇)五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1)今年是五四运动第103周年。
回想当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知识青年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青年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如今,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如何诠释青年担当,践行青春使命?一新时代中国青年应理想远大,才会有无限奋进的潜力。
有了远大目标,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只有把小我目标融入祖国人民之大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祖国。
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要听党话,跟党走,怀揣着爱国主义情怀,让五星红旗永久在心中飘扬。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在担当中历练,在责任中成长。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过硬本领。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掌握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以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习五四精神,谱写青年运动的新篇章,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蓝图贡献一份力量!五四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而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四下基层实施方案篇一:四下基层实施方案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推进林业科学发展。
根据县委关于印发《县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杭委〔20XX〕37号)精神,结合我县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县林业系统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全局中心工作,立足于基层,着眼于解决矛盾、解决难题、解疑释惑,力求于促进落实、促进发展、促进和谐,切实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林业先行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前头。
二、工作内容本系统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着力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紧密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县委部署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联挂帮”、“作风建设年”、“弘扬才溪模范苏区干部作风推行三零四点五必到服务群众工作法”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全力推动工作上新台阶,达到“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林业大发展”的目的。
(一)落实信访接待下基层。
林业干部职工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基层、林业生产一线、林农对森林建设的重要性,要心中装有基层、装有群众,时时为他们考虑,处处为他们着想,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解决矛盾。
要把信访接待工作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关口。
1.定点接访。
每周一安排一名局领导干部负责接待来访群众。
局挂钩乡镇站所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每年至少安排2次到所挂钩乡镇、村或相关基层单位接访。
局信访办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做好来访登记,联系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接待来访群众。
2.重点约访。
对协调难度大、反复信访的疑难复杂问题,有针对性地预约接访重点人员,对约访的信访事项,要明确责任股室,相关股室要限期做好有关工作。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古人所孜孜追求的人生境界,这反应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学习先贤、继承良风,自觉参与社会治理、国家发展各项事业中去,以“修齐治平”为己任,实现个人价值。
一、以“修身”之心严于律己首先要有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一系列积极的人生态度。
描述的是人们对待新事务,新挑战,或批评指责和失败时,能开放的去接受和面对,并从中汲取有益反馈让自己不断成长的一种思维和心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心态好,不惧怕失败,能将失败视为获得成功的经验积累。
与之相对应的是害怕失败,不接受批评,不愿寻求挑战的固定思维。
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就会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改变。
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定两个目标,一个是完成工作任务,为了收入;一个是提升自我能力,为了成长,两个目标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收获,收获金钱和能力。
我们应以每次工作任务为契机,提升业务技能,若遇到工作中的挑战,那就证明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特定任务,需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才能拓宽能力边界,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要严于律己,不断规范自己。
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求别人不可为的事情也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举一个戒烟的例子,南开大学创始人爱国教育家张伯苓一生遵守着“正人者,必先正己。
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的信条,有一次,张伯苓在课堂提醒吸烟对学生有害,却被一学生反问,先生不是也吸烟吗?当即下定决心,和学生一起戒烟,此后,在校学生再没有吸烟的,张伯苓也终身不复抽烟。
再次,要怀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学习意味着改变,终身学习就是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做出的一种主动应对。
全文共计1999字
放下架子接地气,扑下身子干实事
放下架子接地气,扑下身子干实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要是为了解决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象地讲,是要解决干部中存在的不真实、不朴实、不老实的问题。
原因是目前社会发展的格局变了,生活环境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变得远了,情感变淡了,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只讲原则性的话,不太愿意干具体的活,有的不下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满足于听取汇报或者用文件来代替落,有的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从个人的政绩出发,仅希望在电视上留影,广播里留声,报纸上留字,有的干部看到从商的人富了,心里不平衡,工作中牢骚就出来了,更有甚者因贪婪所害成了人民的罪人。
要将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党的宗旨,就要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无官架子,无特殊化的思想和行为。
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带着这种思想“深入群众”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姿态、走走过场。
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