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相互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17.37 KB
- 文档页数:2
人体气血津液功能和关系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精、气、血、津、液。
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与否,与基础物质的生化输布紧密相关。
由于气、血、津、液皆由精所化生,所以,气、血、津、液是构成五脏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一、气的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二、气的分类和功能气的分类较多,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之气等。
机体内各种不同的气,其功用概括起来有五,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气化作用、固摄作用。
这五个方面的功能虽各有不同,然又是密切关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
三、血的功能血循行于脉道,是人体基本物质之一。
血液的生成,虽然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与营气的参与及精髓的化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的主要功能是充养全身,使脏腑、四肢、九窍能各司其职。
四、气和血的关系气和血,既是供养脏腑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根,气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
气对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血对气有养和运载的作用。
在病理上往往也相互影响。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病变可以反映于脏腑经络的每一种疾病中,各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又都能反映出气血盛衰的不同变化。
治疗疾病,重在调整气血,平衡阴阳。
正如王清任所强调的“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五、津与液的关系津与液都由饮食化生,由三焦布散,出入于肌肤膜理,流行于筋骨关节。
津的作用是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的作用是滑润关节、补益脑髓、溉满耳目口鼻。
津无固定之所,随气化出于腠理则为汗液,随气化下达则为尿液;液有固定之所,在关节腔则为滑液,在脑髓则为脑池内液。
一般而言,津在表,质清而稀;液在里,质浊而稠。
由于津液为人体水液的总称,所以津与液常不作严格区分而统称津液。
津液病证即津液的代谢失常。
津液的代谢是由各个脏腑相互协作来完成的复杂的生理过程。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气血津液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气血津液的基础知识。
一、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中医认为,气存在于人体内外,气有内气和外气之分。
内气即脏腑功能所形成的气,外气指外界的空气。
内气又有营气、卫气、固气、清气之分。
营气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的产物,主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负责营养全身组织器官;卫气则是通过气息吸入和新陈代谢生成,负责抵御外邪入侵,防御作用;固气是指脏腑功能的内源力量,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清气指的是呼吸时吸入气体中的纯净成分。
气的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升降出入等运动。
二、血血是人体内的液体物质,负责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的营养和氧气运输。
中医认为血主要在心脉中循环,起到濡养、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血的生理活动包括心脉的搏动和血液的运行。
血液主要由营养成分和血细胞组成。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分别负责氧气的输送、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
血的生理活动受到脾胃、肺脏和肝脏等脏腑的调节。
三、津液津液是人体分泌的液体物质,主要由消化液、唾液、泪液、汗液、涕液等组成。
津液是人体的润滑剂,起到润燥、保湿、通利等作用。
津液的主要来源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肺脏的呼吸过程和肾脏的水液代谢。
津液的分泌过程受到脾胃、肺脏和肾脏等脏腑的调节。
津液的分泌过少或失去润滑作用会导致干燥、口渴、便秘等症状。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气的运行可以推动血液循环,气虚则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血液的流动又可以濡养组织器官,血虚则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失调。
津液的润滑作用可以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之间的调节关系非常重要,不同的脏腑对气血津液的运行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例如,肺主气,心主血,脾主运化,肾主津液。
对于气血津液的调节失衡,中医则通过药物、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的关系
中医学中,气血津液是四种重要的生命物质,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共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Qi)是人体的生命能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的运行能够推动血液循环、促进津液的产生和运输,同时也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保持身体的正常机能。
血(Xue)是人体内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液体。
血液的运行
依赖于气的推动,气血循环相互影响并维持身体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泄。
津(Jin)是水液的一种形式,主要涵盖体液和分泌物质。
津
液的生成和分泌需要气的推动,血液则提供津液的养分和水分。
津液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润滑、解渴和代谢等功能。
液(Ye)是体内的滋润物质,包括关节液、眼泪、唾液等。
液的生成和运输同样依赖于气的推动和血液的提供养分,液的存在保持了身体的润滑和保湿。
在中医学理论中,气血津液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它们的生成、运行和调节紧密相连,失衡或者不足则会出现各种疾病和身体不适的症状。
因此,中医学中重视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和协调,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津液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唾液、关节腔内的液体以及泪、涕、汗、尿等等。
一、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津液。
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脾的传输、肺的宣降以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升清泌浊等有关脏腑的作用。
其中尤以肾的作用最为重要。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干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就是对津液的生成与输布的简要说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指出津液的循行输布是以三焦为通道的。
此外,①由胃下降到小肠、大肠的水液,还要在小肠和大肠不断被吸收。
②经脾、肺、三焦而发于皮毛的就是汗,③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膀胱的水液,则通过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
通过以上各有关脏腑的作用,津液的输布可①外达皮毛,②内注脏腑,③濡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总之,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许多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其中以肺、脾、肾三脏为主。
因此,许多脏腑的病变可以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①如生成不足或丧失过多,就会出现伤津,脱液;②如输布障碍,水液停滞,就会出现痰饮,水肿。
而津液的病变也会影响许多脏腑的功能,①如水气凌心为心悸,②寒饮伏肺为喘咳,③津伤肺燥为干咳,④胃燥则渴,⑤肠燥便结等。
二、津液的功能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由于性状的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功能也不完全一样。
清而稀薄者称为“津”,浊而稠厚的叫做“液”。
①津主要分布于肌表,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的作用;②液多藏于关节、孔窍,有润滑关节、补益脑髓、濡养孔窍的作用。
但津和液同为水谷之气所化生,都是体内的正常水液,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一般多津液并称。
气血津液相互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均有其各自的特点。
但是,这三者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气属于阳,血属于阴。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难经》),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
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
具体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的关系。
1.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
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
从渗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
因此说,气能生血。
气旺,则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就弱,甚则可导致血虚。
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的病证时常常配合应用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这是气能生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2. 气能行血血属阴而主静。
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条达。
因此,气虚则推动无力;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甚则阻滞于脉络,结成瘀血。
气机逆乱,血行也随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逆乱。
如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吐血;血随气陷,可见脘腹坠胀,甚则下血、崩漏等。
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布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等药物,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气能行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3. 气能摄血摄血,是气固摄功能的具体体现。
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
如果气虚而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症,也就是“气不摄血”。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2009-03-21 19:19:23| 分类:中医药英语|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nature, form and function, qi, blood and body fluid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that constitute the human body and maintain life activities; they all derive from cereal essence; they, physiologically, depend on each other for existence and restrain and utilize each other; they, pathologically, act upon each other and have causality between them.尽管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许多共同之处。
三者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它们均来自水谷精气。
在生理上,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Qi and blood are closely related. Qi i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and blood is the "mother" of qi. As the commander of blood, for one thing, qi is the motive power for blood formation, or rather, it produces blood. Blood is formed from mutritive qi and body fluid, both of which come from food and water. All thes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functions of qi. Blood circulation depends on the propelling function of heart-qi. For another, qi controls blood and keep it flowiing in the blood vessels without extravasation. This function of qi is performed by spleen-qi. When qi is deficient, it fails to control blood, thus leading to hemorrhage. Blood is referred to as the mother of qi because, on the one hand, blood is a carrier of qi; and on the other, blood provides adequate nutrients for qi.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for qi to exist without its"mother", blood.气血紧密相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帅,一方面因为气是血液形成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可生血。
血由营气和津液形成,后两者都源于水谷。
而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气的作用。
血液循行依赖气的推动功能,另一方面,气摄血,维持血行于脉中不致外溢。
气的此项功能由脾气来执行。
气虚不能摄血可导致出血。
所谓“血为气之母”,是因为,一则,血以载气;二则,血为气提供充足的营养。
因此,如无气之母-血,则气也不可能存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nd body fluid is rather similar to that between qi and blood. This i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qi produces body fluid.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depend upon all the movements of qi and its warming, promoting and controlling functions. The existence of qi in the body not only depends upon blood, but on body fluid which is formed from food essence by the functions of the stomach and spleen. So, whether body fluid is adequate or inadequate depends upon the conditions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econd, qi promo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body fluid. The movements of qi are the motivity for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dy fluid, and the excretion of sweat and urine. Therefore, In case of deficiency of qi or dysfunction of qi, disturbance of body fluid in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will occur. Thereby leading to the stagnation of body fluid. Third, qi controls body fluid. Qi may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metabolism of body fluid, In case qi fails to control the excretion of body fluid some of body fluid will run off.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系非常相似。
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表明。
第一,气生津。
津液的形成、分布和排泄依赖气的运动和温煦、推动和固摄功能。
人体气的存在不仅依赖血,也依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形成的津液。
因此,津液的充足与否依赖脾胃之气的状态。
第二,气推动津液的运行。
气的运动是津液运行分布和汗尿液排泄的原动力。
因此,气虚或气的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津液运行、分布和排泄的紊乱,使津液停滞。
第三,气固摄津液。
气可以控制津液的排泄,维持体液代谢平衡。
如气无法控制津液的排泄,便会导致津液的横溢。
第四,津液是气的载体。
这就是津能载气。
如果没有津液,气就无法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伤津就会耗气。
Fourth, body fluid is a carrier of qi.(Qi resides in body fluid, Body fluid serves as a carrier of qi)That is, body fluid carries qi. Qi cannot exist without body fluid.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e loss of body fluid often damages qi. If qi fails to attach to body fluid, qi-deficiency and even qi prostration will ensue. So the medical book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abinet says:"No one has perfect qi after hidrosis, vomiting etc." Examples in point are:hidrosis, polyuria, enormous vomiting and diarrhea cause great loss of body fluid, which, in turn, gives rise to qi colapse.如气无法依托于津液,则气虚甚则气陷就会随之发生。
这就是《千金翼方》所说的:“汗吐之后无完气。
”过汗、大汗、大泻使津液丢失从而导致气脱就是一个例子。
Blood and body fluid are liquids and, what's more, they both perform the nourishing and moistening functions. Body fluid willbecome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lood when infiltrating into the blood vessels. As blood and body fluid originate from the essence of food and water, they are known as "body fluid and blood are derived from a common source." Recurrent or severe bleeding may do damage to body fluid, resulting in thirst, scanty urine and dry skin. And severe consumption or loss of body fluid will affect the source of blood, leading to the exhaustion of both blood and body fluid. For this reason, it is not advisable to use diaphoretics for haemorrhagic patients, and the methods of breaking blood or pricking blood should be avoided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the inadequate of body fluid and hidrosis. Miraculous Pivot states:" The patients lost bolld should avoid perspiring; while the patients lost perspiration should avoid Losing blood." And "the first contraindication refers to emaciated patients; the second to patients lost blood; the third to patients after severe perspirationl;the fourth to patients after severe diarrheal and the fifth to patient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urgation is contraindicated in all these cases."血和津液都是液体,而且它们都有滋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