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专业设计书)()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1
公路测量方案在公路建设领域中,测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确保公路的建设过程符合规范,同时也能为后续的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公路测量方案,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概述在进行公路测量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
一般而言,公路测量的主要目的包括确定道路线路、标记里程、确定地形特征等。
因此,在进行测量前,必须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并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二、测量工具与设备在公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定位系统、测量车辆等。
全站仪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GPS定位系统则能够提供精确的地理坐标信息;而测量车辆则能够快速测量道路的标记里程和地形特征。
三、测量方法1. 探地测量为了确保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地基工程质量,我们需要进行探地测量。
通过探地测量,可以确定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土壤等信息。
常用的探地测量方法包括钻孔测量、声波测量、电磁测量等。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公路测量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在进行公路线路测量时,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通过在测量点上设置反光棱镜,可以准确地获取线路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3. GPS测量GPS定位系统在公路测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GPS接收器,我们可以获取道路节点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并为道路设计和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公路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这对于公路线路规划、地形分析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四、测量过程1. 确定测量控制点在公路测量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应该位于道路的关键位置,包括交汇点、起始点、终点等。
通过测量控制点,可以保证整个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方案,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确保工具的精度和准确性,并采取适当的测量方法。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一)公路航空摄影测量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涉及到道路、桥梁、城市规划等方面,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是相当重要的文献资料,下面将分点进行论述。
一、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是航空摄影测量项目实施的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划测区内的任务和工作要点,确保航拍任务的顺利完成。
设计书内容主要由测区分配、航拍原则、摄影计算、后续处理等方面构成,需要详细说明技术参数、航线设计等信息。
二、飞行记录飞行记录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份重要文献资料,其目的在于记录飞机在空中的航线及其飞行过程中从机载摄影机上拍摄的图像资料。
飞行记录需要包含不同航线、不同高度、不同时刻的航拍数据,以保证测区内的全面、精确的建模。
三、资料移交书资料移交书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文献资料,其目的是记录测区内所留下的航空摄影测量的相关资料,便于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归档。
资料移交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数据、图像资料、处理报告等方面。
四、清单清单是记录测区内所使用设备的型号、数量、功能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的一份文献资料,清单中需要包含航拍机型、航拍机器、航拍用胶卷等数据。
在航空摄影测量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单是对现场设备和材料的一个详尽记录,便于更好的管理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
综上所述,公路航空摄影测量设计书、飞行记录、资料移交书、清单是公路航空摄影测量中不可或缺的四份重要文献资料,只有详尽的文献资料和规范的管理程序,才能使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更加准确、高效,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作业。
一、基本原理1.1 测量基准:确定测量基准是道路工程测量的第一步,通常选取道路两侧的边坡或路基作为基准线。
1.2 测量精度:道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在毫米级别,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人员需要了解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二、常用仪器2.1 全站仪:全站仪是道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
2.2 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的道路测量和定位。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长度和高度,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方法3.1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坡度。
3.2 纵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用于测量道路的纵向坡度和高程变化,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数据来源。
3.3 曲线测量:曲线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和转向角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支持。
四、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工程人员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作业安全进行。
4.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等会影响测量精度,工程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
4.3 数据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是道路工程测量的关键,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熟悉测量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注意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方面,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测量作业,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前言广州市是一个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之政治、经济繁荣发展之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广州人民之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学校承接了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学校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工程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工程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学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5、《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广州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至泉溪村,西有塘贝村,东与丘陵相依,面积约㎡;测区为校内、海拔高m至m。
四周为工业区,通视条件较好,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不会带太多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导线控制点、IV 等水准高程测量。
按M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一等点GPS导线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白云区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之万地形图,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第1篇一、编制依据1.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2.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管理细则;3. 路桥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法规;4. 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交桩资料。
二、工程概况1. 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某段公路工程,全长XX公里,路基宽度XX米,路面宽度XX米,设计时速XX公里/小时。
2. 地形气象:本标段属构造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区,山体相对高差100~300m,自然坡角25~50,植被茂密。
地表水有堵河及其支流、山涧溪流,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区多雾多雨,8、9、10月份为雨季,7、8月最为炎热,最高气温达40℃,1月份气温最低,可达-13.5。
年平均气温为15.3,11月份至次年3月为降雪期。
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
平均年降水量800mm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
三、测量仪器及设备1. 高精度的全站仪、水准仪、GPS定位仪等;2. 激光测距仪、测距仪、测距仪反光镜等;3. 绘图仪器、绘图软件等;4. 施工测量人员及辅助工具。
四、测量施工方案1. 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1)首级控制网:根据设计要求,采用GPS定位技术,布设首级控制网,控制点间距应满足精度要求。
(2)平面控制网: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平面控制网,控制点间距应满足精度要求。
(3)高程控制网: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控制点间距应满足精度要求。
2. 施工放样(1)路基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路基中线、边线、高程等进行放样。
(2)路面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路面中线、边线、高程等进行放样。
(3)桥涵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桥涵中线、边线、高程等进行放样。
3. 施工测量监控(1)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精度。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手册(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手册概述二、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三、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步骤与方法四、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注意事项五、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六、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手册概述《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手册》是一本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在 2008 年 5 月 1 日出版的图书,主要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
该书旨在为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工具,以提高测量工程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内容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准测量:用于确定地面高程,以保证道路的平整度和排水性能。
2.放样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在实地标注出建筑物和道路的位置、尺寸等信息。
3.控制网测设: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网点,用于指导施工测量。
4.路面测量:对道路的路面进行测量,以确保其平整度、宽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5.桥梁涵洞测量:对桥梁和涵洞进行测量,以保证其结构尺寸、高程等符合设计要求。
三、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步骤与方法1.测量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测量人员的培训等。
2.控制网测设:采用平面控制网和髙程控制网两种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连接各点组成测区的测量骨干。
3.放样测量:根据设计图纸,使用测量仪器在实地进行标注。
4.水准测量:采用水准仪等设备,测定地面高程,以确保道路的平整度。
5.路面测量:使用路面测量仪器,对道路的路面进行测量,以确保其平整度、宽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6.桥梁涵洞测量:对桥梁和涵洞进行测量,以保证其结构尺寸、高程等符合设计要求。
四、公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注意事项1.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人员的操作水平对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要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
2.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3.对测量结果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设计书项目名称:靖边县四级公路编写:王哲审核:胡荣明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日期:二OO七年六月注:引用请注明出处!一、测区概况1、项目来源为了靖边县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靖边县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靖边县政府决定修筑一条横贯靖边县的四级公路,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承接此工程的测量工作。
要求2007年6月底完成此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
2、地理位置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长城横贯东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前旗接壤。
县城在张家畔,距榆林城184公里,北部属风沙滩地,中部以黄土梁峁为主,南部白于山区两侧为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水量395.4毫米,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120天左右,昼夜温差大。
3、交通状况靖边县境内有一条省道榆靖公路,榆靖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交通较便利。
二、资料来源1、现有资料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一张2、资料分析靖边县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6o带基本图,经实地勘察和对图纸的综合分析,该图符合测量和设计等技术要求。
三、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2、《公路勘测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四、采用坐标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任意投影带,测区中心坐标为(4134417.9964,3659870.8357),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9○06’56.2805”,抵偿高程面高程为582.6088m。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五、测量方法及限差规定1、平面控制测量1)该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二级导线2)平面控制点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3)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莆永高速公路(改线)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学生姓名:徐盼学号:39专业:测绘工程班级:07测绘实习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段)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总述为满足海西高速公路网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段)设计建设的需要,现根据招标文件项目和任务目的,以及测区实际情况编写本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境内,东经117°41′、北纬25°13′至东经118°31′、北纬25°33′之间,中央子午线为118°30′。
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全境呈带状,东西长84.7公里,南北宽32.7公里。
测区地貌为多丘陵地带,境内山多地少,地形复杂。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东部地势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
测区内交通不太方便,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沿途有部分村庄,测区内居民点较多,人口多为汉族,亦有少量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工农关系尚好。
测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酷热。
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段)公路工程起于泉州市永春县白鸽岭(与在建的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顺接),经永春县湖洋、东平、岵山,终于永春县达埔枢纽互通(与泉三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相接),全长35.7公里,其中利用泉三高速公路5.48公里,实际新建里程30.22公里。
(二)作业依据1.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以下简称《GPS 规范》;1.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1.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l2898)以下简称《水准规范》;1.4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三)起算数据之来源1、委托方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提供的A049、443P 2个C级点作为本期D级GPS网起算数据,该成果属“1954北京坐标系”, 中央子午线118°30′,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道路测量的书摘要:一、道路测量概述二、道路测量的主要任务和方法三、道路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四、道路测量的应用领域五、我国道路测量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一、道路测量概述道路测量是指在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道路的平面位置、高程、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进行精确测量的技术活动。
它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道路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道路测量的主要任务和方法1.主要任务:道路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道路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检测道路的线形和纵断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方法:道路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测距仪测量、水准测量、断面仪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能同时进行三维测量等优点;GNSS测量适用于长距离、大规模的道路测量;测距仪测量适用于中长距离的道路测量;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测定道路高程;断面仪测量适用于道路横断面测量。
三、道路测量中的关键技术1.数据处理与分析:道路测量数据量大,需采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道路设计和管理的要求。
2.测量自动化:利用自动化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提高道路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3.测量软件:采用专业的道路测量软件,如AutoCAD、Civil 3D等,实现道路测量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和可视化。
四、道路测量的应用领域1.道路工程规划与设计:道路测量为道路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道路工程施工与管理:道路测量用于监督施工过程中的道路工程质量,确保道路工程的顺利完成。
3.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测量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4.道路养护与维修:道路测量有助于及时发现道路病害,为道路养护与维修提供依据。
五、我国道路测量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道路测量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站仪、GNSS测量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测量精度与效率不断提高。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书(一)前言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已学知识,对勘测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在勘测现场亲自参与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组设计是从******一食堂至学校前面约360m的间距范围。
设计一条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基宽度采用8.5m。
要求填挖方平衡,且特殊建筑物要保证其完整性(如食堂)。
专业班级:道桥工程09级1班实习地点:******实习时间:201*年11月7日201*年11月14日(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实地实习勘测,使同学对公路的规划、勘测、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三)实习内容:1.踏勘选线踏勘选线在本组设计中占具了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不仅是因为一般概念的选区线的了地理学决定因素着后续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而且道路的质量、造价及施工难易都与选线有关。
在本设计中为了回避特殊建筑而进行的踏勘更是不容易的,所以本组选线历时4天半。
请教过多位老师。
本设计的测设最大的障碍是视距不通,食堂与前面的澡堂是选区线要回避的关键控制点。
加上食堂至移动营业厅路段是车辆及学生的通行要道。
对于事先水准点的勘察也一个困难的角色。
既要考虑到视距要求,又需使测设工作不至于太复杂。
本组讨论综合设计后,最后综合采用大量填方和拆除部分楼房方案。
本组设计因高差和地形复杂,采用水准点间距小于80m为要求,选取水准点6个、3个交点。
分配成三个直线与圆曲线直接相连并且半径控制在30m以上.。
2.测角量边测角采用闭合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
本设计视距导线测量采用盘左盘右回测法。
完全采用《建筑工程测量》的闭合导线测量,完全满足要求。
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是指在公路工程设计中,针对测量数据处理和技术方案制定所编制的书籍,具有重要的设计意义和实践意义。
下面从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编制步骤三个方面阐述了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相关知识。
一、内容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前言:介绍编写本书的目的、依据等信息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工程范围、工程性质、工程地貌、工程长度、工程断面、工程线形等信息。
3、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基本原理、测量误差、测量仪器等内容4、测量程序:包括前期准备,现场测量,测量处理,数据分析等步骤5、测量技术措施:包括水准高程控制、三角控制、偏差角控制、曲线平曲调节等措施6、建议方案:包括方案设计、方案计算等内容7、设计技术参数表:包括横断面参数、纵断面参数等重要技术参数8、附录:包括有关凹地测量、大差错控制、信电传输、误差理论等方面的参考资料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编制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数据准确性:在测量数据处理中,应严格保持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能随意更改或删改数据2、工程实际情况:在编制设计书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测量方案设计,以确保设计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建设3、适用性:在测量技术措施方面,需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能盲目套用,以免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三、编制步骤编制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内容:根据工程建设需求,确定需要测量的内容2、制定方案:根据测量内容的确定,制定测量方案3、现场测量:按照测量方案进行现场测量4、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测量结果5、技术措施: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6、建议方案设计:根据测量结果和技术措施,设计建议方案,并进行计算与分析7、编制设计书:将以上步骤得到的数据、结果、方案归纳整理,编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总之,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需要对测量基础知识、工程实际情况、数据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考虑,以确保设计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30题)1、根据《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在居民小区、工厂区进行管线探测,其困难类别为()类。
A.ⅠB.ⅡC.ⅢD.Ⅳ【答案】 C2、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自测绘项目验收完成之日起()个月内,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副本或者目录。
A.lB.2C.3D.6【答案】 C3、关于订立国家订货任务合同的说法,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是()A.甲乙双方自主确定合同内容B.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C.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下达订货任务D.以国家订货任务的组织方式的要求确定合同内容【答案】 B4、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下列关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保管与维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工作前放置在存储环境下的光盘必须在工作环境中放置至少1 个小时B.储存库房应远离强磁场,库房内应使用紫外线灯具C.归档后的数据档案介质不得外借,只能提供数据复制介质D.数据档案进行转存新格式拷贝后,原数据档案应于当年集中销毁【答案】 C5、根据《测绘法》,下列关于全国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A.基础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基础测绘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B.基础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基础测绘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C.基础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基础测绘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D.基础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基础测绘规划并组织实施【答案】 A6、测绘计量检定人员应当在届满()前按照相关规定,向原颁证机关提出《计量检定员证》的复审申请。
施工测量方案第一章编制依据一. 编制依据1.由业主提供(de)本工程设计文件.2.业主提供控制点成果文件3.业主提供(de)原始地貌数据二. 本工程执行主要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2008)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第二章工程概述一. 项目概况................................................................... ..................................................................... ..................................................................... ..................二. 工程范围及规模本工程挖方约21万m3,填方约11万m3,清表约3.6万m3.第三章测量部署一.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项目部组建以总工(技术负责人)为总负责人,专业测量工程师为负责人,各施工队成立现场测量小组(de)管理模式,用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de)测量放样.二. 测量仪器(de)配备本标段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及附属工程.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配备(de)主要仪器如下:三.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de)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de)定位放线.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de)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de)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de)工作制度.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de)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de)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de)工作作风.2.准备工作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de)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de)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de)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de)关系,水准点(de)位置和高程.四. 测量工艺流程第四章施工测量方法一. 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系统(de)建立1)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de)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二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de)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de)外业工作量).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de)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2)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a.加密控制网(de)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de)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de)布设在道路中线.b.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de)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c.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d.经工程监理签认(de)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de)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e.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de)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de)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de)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2.高程控制系统(de)建立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de)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此项工作在外业作业时,亦应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2)水准点加密测量水准路线(de)确定按点埋石: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de)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de)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二. 施工图审核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de)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de)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de)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de)数据以及其所在(de)施工图(de)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de)依据.三. 道路工程测量方法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桩位交接a.测量桩位交接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交桩.交桩要有桩位平面布置图.桩位交接后办理交接手续.b.交接桩数量应根据工程(de)大小确定.如果与另外施工段连接,应在连接处向界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和水准点.c.接桩时应察看点位是否松动或被移动,若已松动或被移动,应及时向勘测单位提出补桩(de)申请.d.施工单位应逐一记录现场点位,并做好桩位标记录,桩标不突出(de)应用钢尺拴桩,做好标记,便于寻找复测.e.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标桩保护,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保护井和钉设标志牌等措施,容易被车撞轧(de)控制点应钉设防护栏杆.2)桩位复测a.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de)各项计算是否正确.b.桩位(de)坐标复测宜采用附合导线法进行,高程复测宜采用附合水准测法.c.复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3)布设施工控制网a.在桩位交接工作结束后,按照要求(de)精度等级进行施工控制网(de)布设.平面控制网(de)布设宜采用沿线路方向(de)除合导线;高程控制宜采用附合水准线路或三角高程测量.b.外业观测应选在能见度高、无风(de)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减小大气折光及气压、温度(de)变化对观测(de)影响.c.水准测量可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进行,往返测或两组单程测高差不符值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平均值.d.内业计算必须使用监理工程师认可(de)表式.计算步骤应清晰、有条理,成果合格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确认.e.控制桩必须采取拴桩等有效保护措施.4)现况调查及原地貌测量a.在施工前,应先放出路基征地线(红线),并调查与记录征地线范围内需拆迁或改移(de)建(构)筑物、树木、文物古迹、各类地下管线等.若征地线范围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及建设单位.b.在现况调查结束后,应计算每一桩号中心坐标与对应(de)路基宽度,放出路基中线与边线.为保证填方段路基边坡(de)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如遇到路基范围内有不适宜材料需挖除、换填,必须在开挖之前与换填之前测量其范围及深度,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c.路基清表前,均应按纵向50m测设一断面,横断方向6~10点测量原地面高程.若地形复杂,可以按纵向10~20m测设一断面,所有点位及高程数据应记录在册.在清表后,恢复所有点位并测量此时地面高程作为清表后(de)地面高程.5)路基施工测量a.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直线上中桩测设(de)间距不应大于50m,平曲线上宜为5~10m.i.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de)路线中桩、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等(de)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20m.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一)表示挖方.ii.路基施工期间每月复测一次水准点.iii.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de)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50m(de)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de)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应及时补上.iv.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以标志,特别是一些原控制点.v.根据工作需要,可测设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竖曲线(de)变化情况加桩.b.填方路段填方段路基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在距路床顶0.7m 内,应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应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到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自检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i.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de)坡脚线,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注明填方高度.ii.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方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de)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深度.iii.每填筑到一定(de)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de)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再修整坡面.c.挖方路段路基挖方段应按设计高程及边坡坡度计算并放出上口开槽线;每挖深一步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高程点应布设在两侧护壁处或其他稳定可靠(de)部位.挖至路床顶1m左右时,高程点应与附后(de)高级水准点联测.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挖方宽度计算法,放出路基挖方(de)开口线.d.路面基层施工测量i.路面基层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与宽度.平面测设时,应定出该层(de)中心与边线桩位.边线桩位放样时应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de)设计宽度.ii.高程测设时,应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应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应大于10m.在摊铺机行进中,应有专人看管托盘,若发现托盘移动或钢丝绳从托盘掉下时,应立即重测该处高程.iii.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应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de)平顺美观.iv.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de)方格网进行.e.路面面层施工测量i.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在使用摊铺机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其施工测量方法同路面基层.只是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必要时,应适当调整压实系数.ii.路面中、上面层施工测量:当摊铺机采用下面层同样(de)方法作业时,其施工测量方法路面基层.若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时,在摊铺机起步阶段应测量熨平板(de)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应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iii.在交叉口或其他不规则地段,高程放样应根据设计提供(de)方格网进行.f.路缘石、边坡施工测量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de)间距不应大于10m,平曲线上宜为5m;当公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采用回头曲线时,桩位间距不应大于3m.高程控制桩(de)间距与上述一致.四. 排水工程测量方法1.施工前测量准备1)熟悉图纸和现场情况施工前,要认真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进度安排.到现场找到各交点桩、转点桩、里程桩及水准点位置.2)校核中线并测设施工控制桩中线测量时所钉各桩,在施工过程中会丢失或被破坏一部分.为保证中线位置准确可靠,应根据设计及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并补齐已丢失(de)桩.在施工时由于中线上各桩要被挖掉,为便于恢复中线和其他附属构筑物(de)位置,应在不受施工干扰、引测方便和易于保存桩位处设置施工控制桩.施工控制桩分中线控制桩和附属构筑物(de)位置控制桩两种.3)加密控制点为便于施工过程中引测高程,应根据原有水准点,在沿线附近每隔150m增设一个临时水准点.4)槽口放线槽口放线就是按设计要求(de)埋深和土质情况、管径大小等计算出开槽宽度,并在地面上定出槽边线位置,划出白灰线,以便开挖施工.2.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测量1)设置坡度板及测设中线钉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de)测量工作主要是控制市政排水工程中线设计位置和管底设计高程.为此,需设置坡度板.坡度板跨槽设置,间隔一般为10-20m,编以板号.根据中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把市政排水工程中心线投测到坡度板上,用小钉作标记,称作中线钉,以控制市政排水工程中心(de)平面位置.2)测设坡度钉为了控制沟槽(de)开挖深度和市政排水工程(de)设计高程,还需要在坡度板上测设设计坡度.为此,在坡度横板上设一坡度立板,一侧对齐中线,在竖面上测设一条高程线,其高程与管底设计高程相差一整分米数,称为下反数.在该高程线上横向钉一小钉,称为坡度钉,以控制沟底挖土深度和管子(de)埋设深度.五. 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de)专业单位进行.其内容包括:中心线、高程、横断面图示、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de)实际位置与高程.1.质量标准表3.0.1 导线测量(de)主要技术要求注:N为测站数.表3.0.2 水准测量(de)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表3.0.4 中桩桩位测量(de)限差要求注:s为控制点到中桩(de)距离(m).六. 测量注意事项1.平面控制测量1)测量过程中,要做到小心、仔细、认真,做到测量前要先计算,测量过程中要复算,测量完之后,做好复核工作.2)在选择测站基点时,要选用已经批复(de)加密点.仪器要调平并对准导线点位,后视点(de)棱镜杆气泡要居中,监测点(de)棱镜杆要立直,误差控制在±5mmm 范围内.2.高程控制测量1)水准测量,仪器要经常检校,读数时要仔细,测量采用闭合线路或者附和线路,以减小测量误差或出现测量错误.2)水准后视点选用已批复(de)可以使用(de)加密水准点.测量完之后,先复核,后要与现场仪器测量点位相比较,核对是否有出入.3.仪器管理施测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技术室要按贯标程序文件要求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测量队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仪器(de)完好性,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并定期进行保养.测量仪器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具有检验合格证,鉴定周期满后,要技术送检校验.测量所使用(de)仪器精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de)全站仪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施测人员在施工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旁边(de)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做规程作业.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技术擦净,长期储存时尺带涂防锈漆.七. 道路测量示意图第五章成品保护1.所有测量成果,资料应有专人保存、管理,不得涂改、遗弃或丢失.2.测量控制点应先在不易被破坏(de)位置且应做明显标识,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各种控制桩一律用水泥加固和砌砖围护;在桩位旁注明点号.3.已测设完(de)高程、中线桩应标识清晰,同专人负责,不得改动或破坏.一旦发现被改动或破坏,应立即停止使用,由测量人员重新测量.4.做好桩位保护(de)宣传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高度重视,做到不碰桩位、不在桩位上堆压物品、不遮挡桩位之间(de)视线.5.施工中测放好(de)临时点位应及时交付施工人员保管使用,需要进行复测或报验时应有专人在现场负责保管.6.测量资料应及整理,原始测量数据应保留原件,需要使用时可采用复印件.第六章施工测量技术保证措施1.平面控制网:各层控制网确立后,必须经严格(de)闭合校验,平面控制网中,各水平角误差90度角为±20秒,距离测量精度高于1/10000.各楼层闭合检验所形成(de)记录资料均应报监理复核认可,然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测量.2.为保证测量误差满足要求,水平角测设采用测回法进行测量,即在每测设完一个水平角后,倒镜测回观测,然后取前后两个半测回角读数(de)平均值对已测设(de)水平角进行修正.3.用于测量(de)全站仪、水准仪、钢尺在施工前应进行校验,并按计量规定进行周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校核并应记录在册.5.定期将施工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避免使用误差超限(de)控制点.6.应及时、准确掌握工程设计变更或其他情况(de)变化,建立健全技术交底与测量交底签字制度,避免因资料或数据交接(de)错误而导致测量质量事故(de)发生.7.所有内业计算成果应建立复核制度.8.测量作业前要严格审核起始依据(de)正确性,测量中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de)工作方法,以保证测量成果(de)正确可靠.9.水准测量前要对仪器严格检校,观测中注意消除视差,尽量使前后视线等长和选择奇偶测站(de)操作方法,必要时采用上午往测、下午返测(de)方法进行观测,以避免闭合差超限.10.角度交会法定位时应尽量使交会角接近60°.除了布设控制网时考虑这一因素外,交会时也不能将仪器始终固定在某控制点上,而应根据交会点(de)位置选择合适(de)控制点.必要时也可在控制网上增设插点,以保证定位精度第七章安全措施1.测量人员施测时,应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机械.交通繁忙(de)路口应设置明显标志,并由专人指挥交通.尽量避免在交通繁杂(de)路口或通道架设仪器,遇有特殊情况时应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和疏导交通.2.测量人员在下沟槽作业时,应配备安全帽等设备;在通行道路上作业时,测量人员要穿着反光背心;如在高压输电线或其他易燃、易爆品仓库附近作业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并谨慎使用对讲机等带电设备.3.仪器应由专人使用、保养和保管,架设(de)仪器禁止离人,严防碰撞,不得将仪器架设在不稳固(de)基础上及易坍塌(de)沟槽边,架设仪器(de)场地应清除杂物.危险地区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使用中要采取防撞、防雨和防晒措施;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应装仪器箱内搬运.仪器(de)长途运输要采取防震措施,存放仪器要采取防盗、防火和防潮措施.4.夜间作业时测量人员应穿着带有荧光反射标志(de)作业服........。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主要工作内容为路基、路面、防护、排水、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主线设置中桥一座,小桥13座、涵洞77道、汽车通道一座、港湾式停车场一处、光缆交叉4处。
二、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条件路线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位于天山山脉地区中部,加之山脉南、北两侧多为荒漠、戈壁,该地区不仅有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干旱气候特征,而且各地气候差异明显。
气候主要特征为:干燥少雨,晴天多,光照丰富,年、日温差大,降水分布不均匀,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拟建线路穿越中部地区以南的哈密南部戈壁区域。
区域内平均气温5.9~9.9℃,极端最低气温-31.0~-31.9℃,极端最高气温39.0~43.9℃,年均降水量34.9~42.7mm,蒸发量约2737~2811mm,最大冻土深度120~150cm。
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大风日达90天以上,主导风向为东风,瞬时最大风速可达34m/s。
一般日降雪量仅5~7mm,积雪不超过10cm。
沿线基本为戈壁荒漠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降水和融雪为底下水的主要来源。
地表径流呈漫流状,流程短,流量不大,均为季节性水流,洪水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8地下水埋深为1.9~2.8m,其余段落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三、工程测量技术设计1、工程测量执行技术标准本项目是星星峡至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勘探设计、施工测量依据以下规范文件执行:<<公路勘探规范>> JTG C10—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2004本项目文件中有关工程测量方面的内容2、工程测量技术要求本项目坐标系采用与1980年西安坐标系相联系的测区抵偿坐标系,其中央子午线为84°47′,抵偿面高程为440m.施工前要求对所有的GPS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及施工控制点加密执行导线一级、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其中主要工程部位检测如下:附表1土方路基实测项目附表2排水沟检查项目附表2-1涵洞检查项目附表3墩台柱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见下表)附表4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附表5桥面铺装质量标准和允许误差附表6模板检查项目如下:附表7混凝土养护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附表8墩、台身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台冒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附表10梁(板)安装实测项目级配碎(砾)石底基层、基层检查项目附表12沥青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附表13路面标线检查项目。
G111国道改扩建工程富裕段(地形图测绘、中桩敷设、横断面测量)专业设计书2016年9月3日1.概述1.1任务概述1)84公里延长线首级控制(平面控制、高程控制)计XXX点;2)400米宽1:2000带状地形图84延长公里;3)84公里延长线中桩敷设及纵、横断面。
1)地理位置:起点位于约东京124°30′36″,北纬48°00′36″;终点位于约东京124°04′48″,北纬47°27′00″。
2)行政隶属:道路全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自然概况与已有资料2.1自然概况改扩建道路北段、南段在原G111上进行,中断(富裕镇建成区以南的20公里)为新建路段,道路经过富裕县、两个镇(二道湾镇、塔哈镇)8个村屯(前长远、安居村、小榆树、群力村、县良种场、五家子、中和村、冯屯)跨越北引嫩总干渠、塔哈河两个较大水系,新建路段为草地沼泽区,首级控制、带妆测图、中桩敷设、断面测量都较为困难。
2.2已有资料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1:50000地形图用于本项目的生产计划用图。
平面控制得到CORS站的授权服务,用于本项目的平面控制联测。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等水准点个,用于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联测3. 技术文件JTG/T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B/T 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4.技术指标4.1数学基础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1米;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24°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5.控制测量5.1施测要求(1)一级控制点必须采用网络RTK测量。
(2)二级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测量,也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或导线测量。
(3)图根控制点上述测量方法均可使用。
(4)一级平面控制点、首级高程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路线控制桩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
(5)首级高程控制点也应按一级平面控制点要求施测点位坐标。
5.2精度要求1)一、二级控制点最弱点中误差均不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二级点不大于1/10000)。
2)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成图比例尺图上0.1mm,高程不大于成图等高距的1/10。
3)路线水准各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5.3控制点编号1)采用GPS测量的一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E+流水号01——99组成,如GE01则为第1个GPS 一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测量的二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F+流水号01——99组成。
如GF01则为第1个GPS二级平面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编号为T+流水号1——N组成。
2)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D+流水号01——99组成,如BMD01则为第1个四等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F+流水号01——99组成,如BMF01则为第1个五等高程控制点。
3)补测的一、二级平面及观测控制点用相应的控制点类型及等级代码+流水号001——999组成,图根控制点在最大号后连续编号。
5.4首级控制点的测量1)平面控制点沿设计道路中心线两侧间隔不大于3公里布设一对,控制点应布设在距离设计道路中心线不小于30米,不大于300米的范围内,同一对点的间距应大于200米,且相互必须通视。
2)高程控制点沿设计道路中心线两侧间隔不大于1.5公里布设一个,控制点应布设在距离设计道路中心线不小于30米,不大于300米的范围内。
3)平面控制点与高程控制点可重合也可分别布设。
4)当设计要求遇大型桥梁及构建物加布控制点时,按CO2JTG.T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要求布设。
5)首级平面控制点的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6)高程控制点的等级不低于四等。
1)首级控制点应埋设固定标石,标石可采用混泥土预制,也可采用实地浇筑标石。
2)标石底部应低于当地冬季冻土层以下30厘米,标石顶面高出地面5-10厘米。
3)平面控制点标志中心应有“十”字标记,高程控制点标志中心应有“凸”点。
4)控制点应选在易于标志长期保存及视野开阔、交通方便、便于其他测量手段的扩展和联测,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送线路及对卫星信号产生反射的物件。
5)控制点应按要求在控制测量点之记簿上绘制点之记。
5.4.3 GPS测量1)网络RTK平面控制点的测量(1)基本要求:a.每个控制点需独立至少观测四次,观测成果平面坐标较差应小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各测回坐标较差不大于4cm,超出时应增加测回数,取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
b.平面控制点必须使用三脚架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1mm。
c.采用RTK方法施测的控制点,检测点数不得少于同一观测日点数的15%,同一控制点的检测时间不得与控制点同日实施,检测成果只用于检校,不作为成果使用。
(2)观测要求:a.观测开始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观测应在RTK固定解收敛至水平精度(HRMS)小于2cm、垂直精度(VRMS)小于3cm,待观测值稳定得到固定解后开始记录数据。
b.每次观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c.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20个历元,采样间隔为2s,观测时间一般可设为60秒(在电子手簿的观测时间中进行设置),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较差应不大于4cm,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60s。
如果中间数据中断,本测回数据作废。
d.当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2cm或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大于3cm,应增加测回数。
e.经、纬度应记录到0.00001s,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天线量取精确至0.001m。
f.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分钟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接,重启GNSS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链接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进行测量。
g. RTK作业GNSS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h.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1:采用网络RTK测量各级控制点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
2:相邻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最长不应超过该等级平均边长的2倍。
(3)坐标取位坐标取至0.001米(4)网络RTK数据处理:使用GPS仪器随机软件及时将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计算机,并进行数据备份,应提交原始观测记录,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修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注意对数据采集器内存进行定期整理。
5.5水准测量1)路线高程控制网应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各等级路线高程控制网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2)四等水准附合路线全长不应超过25公里,(五等水准附合路线全长不应超过10公里)。
当采用结点点网时,结点间的距离不应超过附合路线全长的0.7倍。
3)当采用双摆站观测时路线长度不应超过附合路线全长2倍。
4)各等级高程控制点各测站高差取至0.1毫米,高程取至1毫米。
5)采用光学水准仪时各等级水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可直接读取,标尺的中丝读数至毫米,光学水准仪水准仪估读毫米位。
四等水准标尺采用双面读数,(五等水准标尺采用单面读数)。
6)四等水准观测应偶数上站,连续各测站上安置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个脚平行于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另一只脚轮换安置在前进路线方向的左右。
7)光学水准仪的“i”角作业开始第一周每天检测一次,记录在每天作业前的观测手簿中,(单独一页记录)待“i”角稳定后可间隔15天检测一次,扔记录在每天作业前的观测手簿中,(单独一页记录)水准仪“i”角不得大于20″。
8)数字水准仪的“i”角应每天开测前进行检测。
9)观测间休息必须停在埋石点上。
1)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L以公里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采用计算机计算时可按软件配置进行2)观测要求观测方法按下表执行3)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要求执行注:当采用数字水准仪时视线长可放宽至150米,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重复测量次数不少于2次,同一标尺两次观测所测高差之差按基補面读数差及基補面高差之差执行。
1)采用纸质手簿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1)记事项目应实地记录,记录应齐全,原始数据应字迹清晰、工整、易读,不得擦改、涂改、追记和转抄,外业手簿页码应连续,不得有空页、撕页。
(2)距离的个位、十位,水准读数的厘米位、毫米位出现错误时必须立即现场重测,否则此测段重测。
(3)仪器与标尺的距离、距离差、积累差之间,黑、红面及基補面读数差之间不得产生连环涂改。
出现此情况必须立即现场重测,否则此测段重测。
(4)允许划改的内容应用横线将错误数据正规划去,将正确数据记在划改数据上方,并在备注栏注明划改原因。
(5)超限及不符合记录要求的重测路段应补测在原观测记录的后面,并应注明重测原因及补测成果的所在手簿编号及页码。
2)采用数字水准仪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量的高程单位与记录到内存的单位应为m,最小显示应为0.0001m。
(2)日期应为年、月、日,时间应为24小时制。
(3)测站限差设置是否正确。
(视距差、视距积累差、基補读数差、高差之差)(4)应建立作业文件,应采用正确测量模式,测量需要的其他信息应正确赋值。
6. 带状地形图测绘6.1一般要求(1)地形图符号绘制按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2)地形图外业数据采集可利用CORS 站支持下的网络RTK方法直接采集或单基准站RTK方法采集,也可采用符合细则要求的实测法采集。
采用不同采集方法应满足细则中相应的要求。
(3)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地物不大于图上0.6mm,一般地物不大于图上0.8mm,等高线插值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三分之一等高距,高程注记点不0.22cm。
(4)地形图地物要素精度按测图要求执行,地形要素表示内容按1/1000要求执行。
(5)测图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30米范围内应详细表示;30米——200米内主要地物重点表示,一般地物可取舍表示。
(6)县城城区内利用建成路段测至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
6.2图根控制测量6.2.1 网络RTK 测量1)基本要求:(1)每个图根点需独立至少观测2测回,观测成果平面坐标较差应小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应小于3cm,超出时应增加测回数,取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