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语文教案教材依据本文教案依据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我们海誓山盟》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进行,属于古诗文类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关山月》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并能层层推演诗歌寄托的思想情感;2.能够朗读中外名诗和诗词,进一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提高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关山月》中的诗句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情感;2.学习朗读中外名诗和诗词。
教学难点1.推演和解读《关山月》中的隐含意义;2.朗读中外名诗和诗词的表达和感悟。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探究;3.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阅读学生版第19页《关山月》课文,初步理解古文化内涵;2.阅读教师版第18页《关山月》课文,自学、了解古诗背景;3.精选各类中外名诗和诗词,根据课文情境进行配对,在班里组织诵读朗诵活动,听取学生发言,引导探究名诗名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情感导入1.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时互相表演名诗、名句、名篇、名段,以及自制的小诗小调等方式,增进情感交流和学生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2.以中国的风景瑰丽、秀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等为教学背景,启发学生对中国自然与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凸现课文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思想情感;导入课文1.通过多媒体、教师解读和学生表演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关山月》的背景、作者、时代背景等情况,并鼓励学生学会一些批注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课文;2.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提出问题,添加注释,并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体味它的意义;探究整篇课文1.将课文分为四个段落,先让学生自己编组合作,提取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特点和情感色彩,并进行阐述;2.让学生自主学习《关山月》中涉及的文化内涵、修辞手段和意象、语言特点等知识点,集思广益、讨论交流,形成集思群策、共同探究的氛围;3.告知学生必要的逻辑、思维分析的方式,以及不同题型解答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深度。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6个生字,理解“洋溢”“盎然”“恢宏”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二、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在灵动表达、感情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表达形式及特点。
一、歌曲导入了解祖国1.欣赏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
播放《我爱你,中国》2.畅谈感受: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3.交流认识:你对祖国了解多少呢?(屏显)4.揭示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二、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提出学习要求:①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
②思考: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2.学习生字词(屏显)指名分小节朗读全诗。
3.引导交流:①出示: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
②学生自由选择某一个小节,根据小节的内容,概括说出,教师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辽阔的疆域。
第二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壮丽的山河。
第三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丰富的物产。
第四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众多的民族。
第五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灿烂的文化,巨大的成就。
第六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悠久的历史,伟大的秉性。
第七小节: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优秀的子孙。
三、灵动表达感受诗意1.教师激情引读:我们爱你啊,中国,你有辽阔的疆域。
——学生接读2.读后,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指导,补充知识,引发想象)①学生质疑问难,扫除阅读障碍。
②句式辨析,感受诗意A、出示:当东海之滨已是清晨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夜晚。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1《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学案导案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下面的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
帕.米尔高原景德镇.陶瓷.屋脊.硕.果开拓.淡妆.浓抹2.组内交流:①互读词语,说说词语意思,把不理解的画出来。
②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展示质疑。
活动二: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诗歌第2—6小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些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之处?2.组内交流。
3.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1.听写词语,写正确、写美观哟!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景德镇.(zhèn zhèng)屋脊.(jī jǐ)浓妆.(zhuān zhuāng)淡抹硕.(shuò suò)果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单子上的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
2.多种形式交流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小结:表扬生字掌握得好的小组。
三、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轻声读课文:诗歌第2—6小节围绕哪句话写的,从哪些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之处?2.组内交流。
3.展示质疑。
四、检测反馈。
课文大体了解了,我们一起做两道题,比一比谁得正确率高。
1、《我们爱你啊,中国》第2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仿写诗句。
2.朗读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知“幅员”。
1.自由读第1节,圈圈划划: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2.全班展示:谈谈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活动二:品特色。
1.默读2~6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祖国的迷人可爱?2.组内选择一个自然段交流:①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3、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4)有感情朗读第2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歌曲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祖国,初步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4.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歌曲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祖国。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运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听歌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们爱你啊,中国》歌曲,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中传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朗读法:让学生分组,朗读歌词,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3.创作法:组织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短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师生互动:师生互相问候,并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2.倾听欣赏《我们爱你啊,中国》歌曲,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课时:歌词赏析1.内容导入: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传递出来的情感和意义。
2.学习目标:让学生听读歌词,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听歌猜词:播放歌曲,让学生尝试听出歌曲中的词语,并一起讨论词语的意义。
4.歌词分析:师生共同分析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深层含义,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课时:诗意表达1.学习目标: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基本结构,掌握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诗歌鉴赏:师生共同阅读一篇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3.诗歌创作: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短诗,并与同桌分享,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互动点评:在同桌互相点评的基础上,让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动点评和展示。
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抒情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诗中第一节写道:“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读后通过想象形象地体会到祖国大地的季节、时空反差如此之大,从而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
第二、三、四、五、六节运用诗歌惯用的简洁直白的语言写出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伟大成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内心油然而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学习生字词。
(2)、通过朗读,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候,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深情地歌唱祖国的歌曲,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齐读。
(指导读好课题)(二)教师配乐范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朗读,识记。
帕米尔高原浓妆淡抹景德镇陶瓷屋脊硕果开拓指名读,纠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语文教案知识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掌握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
3.能够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记叙方式写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悟。
2.能够培养爱国情怀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语言表达的运用。
2.对课文中出现的情感进行理解。
教学难点1.如何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如何通过阅读文化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我们爱你啊,中国》课文。
2.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材料。
3.学生铅笔、橡皮、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讲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生在伟大的祖国,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昌盛、最光荣的时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的祖国这么伟大?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2.讲师放动情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壮丽。
二、阅读(40分钟)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我们爱你啊,中国》的全文。
要求学生把握课文情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阅读理解,重点是融会贯通地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核。
3.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和固定句型,让学生进行逐一翻译和模仿表达。
4.分组进行合作阅读,互帮互助查找不理解的地方。
三、讲解(30分钟)1.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简明扼要地介绍语言运用技巧,比如修辞手法、用词方法、表达技巧等内容。
2.指导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引导学生关注于语言的运用与审美的提升。
3.重点讲解文章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巩固(20分钟)1.发放作文题目,以自己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写一篇以父母为主题的作文,并在作文中表现出“家文化”和“国文化”。
2.让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不同的写作感悟与经验。
五、总结(10分钟)1.整理今天的教学内容,重点回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让学生谈谈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体会和启发。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和中国的数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5.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学习当中,有许多与“发明、艺术、文化”等相关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对身边环境和生活的观察,获得新的理解和知识。
教学内容知识点讲解1.伟大的四大发明:学生们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2.中国的民间艺术:介绍中国的书法、年画、剪纸、面塑等技艺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3.我们爱你啊,中国: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活动活动1:文化深度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剪纸、年画等,进行深度了解并结合实际进行创作,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
活动2:文化课堂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文化中的词语和表述方式,加深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并进行课堂讲解。
活动3:朗诵比赛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表达与爱国意识,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并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爱国主义的认识。
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问答、观察、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苏教版《我们爱你啊,中国》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理解,板书设计的创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2.诗歌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3)教师提问:诗歌中描绘了哪些祖国的美景?你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析诗歌结构与意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4.创新板书设计(1)教师展示板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板书设计有什么特点?它和诗歌内容有什么联系?(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还能设计出怎样的板书?可以结合诗歌内容和地图,也可以尝试其他形式。
(4)学生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教师点评、指导。
5.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我们爱你啊,中国》。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尝试设计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歌,并创作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诗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些画面背后,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2)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师说:“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感受诗的节奏和情感,可以试着背诵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2.教学难点补充:教师问:“同学们,‘黄河’和‘长城’这两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2)在板书设计的创新上,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对话和指导:教师说:“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尝试将这首诗的意象用你们的方式画出来,可以是地图,也可以是任何你们觉得合适的图形。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教材分析
全诗语言凝练、形象,意境深远。
文中写了祖国不少名山大川,独有的物产风情,代表了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如反映祖国变化的、风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
六、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启发想象,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都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
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
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 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这小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齐读。
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想象重点句子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想象重点句子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仿照第二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全班交流。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
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
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
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我们爱你,中国物产闻名世界我们爱你,中国
(骄傲自豪)民族风韵迷人(奋发开拓)
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精神伟大
课后札记
学习诗歌有助于激情迸发,本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激情,采用多种方法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对比朗读、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认识祖国巨大的变化,激发浓浓的爱国热情。
学习实践,仿照2-6自然段的诗歌形式要求学生写诗,达到了教学的又一个目的:学以致用。
学生仿写能力还不错,只是因为知识面的狭隘,局限于身边的事物和学过的知识,拓展的不够宽泛,使诗句在表达中显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围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