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N-PS_001_C1_ZXWN核心网分组域原理-48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48
核心网(CS域)集成知识点
核心网(CS域)知识点集合
1.MGW R4中用于实现Traffic over IP的接口板是ET-MFG 板。
2.在GSM MSS系统中MSC服务器对PSTN连接需要定义使用的设备类型是UPDR类型。
3.相同的优先级(M3RSI),对于同一DEST表明loadsharing (负载平衡)。
4.激活M3UA路由的指令是M3RAI。
5.在IP承载的MC接口,SCTP和SCCP之间的适配层是M3UA 。
6.信令网关SG与软交换SS之间采用的协议是SIGTRAN。
7.一个ET-M4板可以配置多少个48个ATM VPs 。
8.MGW支持内嵌信令网关功能,实现信令的转发,在不同的组网中,MGW采用的信令
转发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答:MTP3B-M2UA信令转发模式。
9.爱立信M-MGw统计数据的采集粒度(Granularity Period)是15分钟。
10.那种统计不是记录程序?答:通道事件记录。
11.当用户数远远大于系统的信道总数,当系统信道全部被占用后,用户的呼叫将被系统拒
绝。
LOSS SYSTEM的话务量通常用什么表来计算?答:ERLAND B FORMULA。
IPRAN技术原理介绍1.技术起源RAN的传统传输方式:RAN传输新需求:1.1IP RAN概述IP RAN网络架构:2.I P RAN协议栈2.1Iu-c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r接口IP传输协议栈不同的Iub接口组网:4.I P RAN与PTN的区别IP RAN是用的L3+L2的技术,在核心汇聚层用L3VPN 在接入层用的是L2VPN。
这个技术偏向路由器属于2/3层的设备。
在核心层主流用ISIS协议,接入层用OSPF协议。
业务采用多段伪线的方式。
其倒换机制比PTN丰富安全,但存在路由重优化的时间缺陷。
PTN用的L2VPN技术,属于2层设备。
配置采用点到点业务配置方法,保护是基于隧道的保护方式。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IP RAN对PTN的攻击点1.IP 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防护特性2.PTN与现有IP、MSTP网络互通时,业务无法端到端建立3.PTN端到端必须用同一厂家设备,网络扩容、优化受限4.IP RAN是分组传送技术发展方向•标准化方面:T-MPLS已终止,MPLS-TP发布延迟•产业链:支持IP RAN的设备制造商比PTN多•互通性:IP RAN标准化程度高,互通良好;PTN设备间无法互通•应用:IP RAN在全球综合承载广泛应用;PTN适合纯移动回传;PTN对IP RAN的攻击点1.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网络监控困难。
华为初级认证知识点整理--HCDA1、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由报文、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和协议五个部分组成。
2、单工(键盘、显示器)、半双工(对讲机)、全双工(电话网络)3、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网型。
4、局域网的特点: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5、局域网的常用网络设备:线缆、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ATM 交换机。
6、广域网的分类: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DDN、X.25 分组交换网、帧中继 Frame Relay、异步传输模式 ATM。
7、广域网的常用设备:Modem、路由器、广域网交换机、接入服务器。
8、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 ndardization),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E ngineers),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 ute),电子工业协会(EIA/T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Tele comm Industries Association),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 comm Union),INTERNET 工程任务委员会(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 k Force)。
9、一个完整的IP 网络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
城域网一般可分为核心层、汇接局和接入层。
10、常见的 Internet 接入方式有 ADSL 接入、以太网接入和专线接入。
11、 BGP/MPLS VPN 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CE、PE 和 P。
12、对 IP 骨干网的要求:高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扁平化、QoS 合理规划、可运营管理。
13、骨干网的网络结构:平面分层结构、平面+空间分层结构。
UMTS GPRS分组域核心网原理UMTS/GPRS分组域核心网原理ISSUE 3.0UMTS/GPRS分组域核心网原理 ISSUE3.0 目录目录课程说明 ..................................................................... (1)课程介绍 ..................................................................... (1)课程目标 ..................................................................... (1)相关资料 ..................................................................... ............................................................ 1 第1章分组核心网络概述 ..................................................................... . (2)1.1 前言 ..................................................................... . (2)1.2 GPRS的产生和发展 ..................................................................... (2)1.3 EDGE的产生和发展 ..................................................................... (2)1.4 UMTS PS的产生和发展 ..................................................................... . (3)小结 ..................................................................... ................................................................... 4 第2章 GPRS/UMTS PS系统结构与功能 ..................................................................... (5)2.1 GPRS/UMTS PS网络逻辑结构 ..................................................................... .. (5)2.2 网络功能 ..................................................................... (9)2.3 信令平面及协议...................................................................... ......................................... 15 第3章分组编号方案 ..................................................................... (20)3.1 P-TMSI ................................................................... .. (20)3.2NSAPI/TLLI.............................................................. . (20)3.3 PDP地址和类型...................................................................... . (21)3.4TID/TEID ............................................................... (21)3.5 路由区识别码 ..................................................................... (22)3.6 GSN地址 ..................................................................... (22)3.7 接入点名APN .................................................................... ............................................. 22 第4章移动性管理 ..................................................................... . (24)4.1 2G移动性管理状态(GMM) .................................................................. (24)4.2 3G移动性管理状态(PMM) .................................................................. (26)4.3 GMM状态功能 ..................................................................... . (27)4.4 PMM状态功能 ..................................................................... . (30)4.5 SGSN和MSC/VLR的交互 ..................................................................... (30)4.6 移动性管理流程...................................................................... .. (31)小结 ..................................................................... ................................................................. 42 第5章会话管理 ..................................................................... . (43)5.1 会话管理基本概念 ..................................................................... . (43)5.2 PDP上下文激活...................................................................... . (44)5.3 PDP上下文修改...................................................................... . (46)5.4 PDP上下文去激活 ..................................................................... . (48)5.5 保留过程和RAB重建 ..................................................................... (50)小结 ...................................................................................................................................... 52 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UMTS/GPRS分组域核心网原理 ISSUE3.0 目录第6章华为分组网络产品介绍 ..................................................................... (53)6.1SGSN9810 ............................................................... (53)6.2GGSN9811 ............................................................... (56)6.3CG9812 ................................................................. (57)i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UMTS/GPRS分组域核心网原理 ISSUE3.0 课程说明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UMTS/GPRS核心网络结构、主要网元及其功能、主要接口和协议栈结构。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培训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
加油!一、单选题( )1.DCDU-12B为直流配电单元,为机柜内各部件提供多大的直流电源输入A.-24B.48C.-48D.24正确答案:C( )2.基于 SSB的NR同频测量在 measconfig 里最多可以配置几个 SMTC窗口:A.1;B.2;C.3;D.4正确答案:B( )3.关于资源栅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A.RE(Resource Element),时间上一个时隙,频域上一个子载波B.RB(Resource Block),在频域连续的12子载波C.Reference resource blocks,参考资源块,由高层指示mon resource blocks,公共资源块,与参数μ相关正确答案:A( )4.NR小区SA部署时,Initial DL BWP的BW、SCS和CP由下面哪个CORESET定义A.CORESET0;B.CORESET1;C.CORESET2;D.CORESET3正确答案:A( )5.EN-DC中,下面哪种测量目前协议未定义A.MCG 下进行 2/3G 邻区测量 ;B.MCG 下进行 LTE 邻区测量 ;C.SCG下进行 LTE 邻区测量;D.SCG下进行 NR 邻区测量 ;正确答案:C( )6.AAU直流电源线需要做几处接地A. 1处B. 2处C. 3处D. 视电源线长度而定正确答案:B( )7.SCG failure后,下面正确的是A.安全模式已建立情况下,启动重建流程;B.安全模式已建立情况下,回 IDLE;C.安全模式未建立情况下,启动重建流程;D.不重建,触发 SCG failure后,向MCG上报 SCGFailureInformationNRmessage。
正确答案:D( )8.核心网的演进分了3个阶段,在5G来临前,运营商要尽快完成核心网架构的ready,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A.RegionalDC的改造B.NGCC.OREDC改造D.CUPS正确答案:B( )9.下列关于harq的说法错误的是A.先调度的PDSCH先发送,后调度的PDSCH后发送;B.先传输的PDSCH先反馈harq,后传输的PDSCH后反馈harq;C.每个HARQ进程包含一个HARQ ID [38.321];D.同一个harq进程的情况下,前一个harq传输没有完成,ue可以接受同一个harq进程的新传正确答案:D( )10.基站带宽为80MHz时,UE信道带宽不可能为A.90MHz ;B.60MHz;C.30MHz;D.50MHz正确答案:A( )11.gNB扇区使用AAU5613部署,单小区发射功率配置最大值不超过多少A.500B.600C.470D.530正确答案:D( )12.5G帧结构描述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A.帧结构配置可以由SIB静态帧结构配置;B.上下行资源比例可在1:4到2:3之间调整;C.R15的协议中,RRC高层配置的tdd-UL-DL-ConfigurationDedicated定义了周期大小;D.DCI format2-0用于动态指示帧结构;正确答案:C( )13.Polar码的特点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A.Polar码是目前唯一的香农信道容量可达的编码方式。
5G 核心网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作者:刘大畅丁浩曾晶来源:《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01期【摘要】首先介绍5G核心网及其网络架构,随后详细阐述网关控制与转发功能分离与控制平面功能重构、移动边缘计算、新型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及网络切片,最后对5G核心网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
【关键字】 5G核心网 NFV 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引言通信技术在近几十年跟随着现代科学的演变革新趋势,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在各项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延伸,给人们生活的提供了很多便利。
如今通信网络的建设主体已由过去几年的4G广覆盖转变为5G的逐步推行,自2012年起,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业界成为关注的重点,5G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涉及的相关技术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热点。
事实表明,5G将开启一个大连接、全业务的时代。
一、5G及其核心网概述5G相关技术带来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变化,让未来通信不仅仅是在追求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或是更强的空中接口技术,而是想要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弹性智能网络。
随着5G网络的建成,未来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人们之间、人和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速率将能够达到1Gbit/s,峰值下行速率甚至可达50Gbit/s。
与此同时,用户获得的移动数据容量将更多、数据传输时延将更低、电池使用寿命将更长,而设备也可拥有更低的功耗、更多的终端连接。
而在整个5G网络中,最为核心的便是5G核心网。
核心网作为全连接和全业务的管理中枢,在5G网络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满足端到端的业务体验需求,按需提供服务,支持多种多样化的无线接入场景,可实现高效的网络运营和灵活的网络部署。
二、5G 核心网网络架构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多样化业务的需求,按需灵活部署的核心网建设势在必行。
5GC(5G core,5G核心网)充分利用了各领域技术优势,打破传统网络的限制,通过对4G 核心网的解耦与重构,将传统的4G EPC 核心网的网元按功能进行拆分,5GC控制平面的网元在SBA微服务的架构下使用统一的接口SBI(Service-based Interface,服务化接口)进行相互间的数据传输,并随着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和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的成熟,5G核心网通过这些新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重新部署,使得网络由基于传统的通信技术逐步向基于IT 技术实现转型。
核心网起源故事3G→4G3GPP诞生于1998年,旨在对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技术规范。
1999年,3GPP基于2G系统发布了首版标准Release 99。
在Release 99中,核心网分为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两部分。
电路交换域主要包括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和GMSC( MSC Gateway,MSC网关),分别负责承载传统用户呼叫与外部基于电路的网络的接口。
为了使能3G支持广泛的互联网多媒体应用,3GPP还设计了一个分组交换域来承载用户数据,其包括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Gateway GSN,网关GSN),SGSN是负责移动性、会话管理和计费的实体,GGSN负责确保和管理与外部分组交换网络(例如Internet)的连接。
此外,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标识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和AuC (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是电路域和分组域共享的实体,包含了每个订阅的用户设备 (UE) 的所有管理信息,还负责连接规则以及信息和数据保护。
2009年,为了更好的支持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以及支持更多的用户连接和数据流量,3GPP发布了4G首版标准Release 8。
Release 8提出了分组交换系统的标准,称为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
在这个新架构中,所有的服务(比如语音、数据和短信)都由IP协议驱动,这意味着传统电路交换域从核心网中消失了。
传统MSC 和 EIR 的功能被合并到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中,MME负责移动宽带网络的鉴权、漫游和会话管理等。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宿用户服务器)可以当成是3G系统的HLR和AuC的合并和演进,是存储所有网络用户信息的数据库。
可编辑TN_SP015_C1_0 NC接口和协议课程目标:●掌握NC接口协议模型●掌握BICC协议参考资料:●ZXWN MSCS MSC服务器技术描述●ZXWN MGW 媒体网关技术描述可编辑目录第1章 BICC协议 (1)1.1 概述 (1)1.1.1 BICC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1)1.1.2 BICC的定义 (2)1.1.3 BICC支持的能力 (2)1.1.4 BICC的能力集 (5)1.2 BICC的基本概念 (6)1.3 BICC的协议模型 (9)1.3.1 BICC协议栈 (9)1.3.2 网络功能模型 (10)1.3.3 协议模型 (10)1.3.4 承载与控制分离 (11)1.3.5 承载控制隧道机制 (12)1.4 BICC信令消息 (13)1.5 BICC消息流程 (17)1.5.1 BICC承载建立方式 (17)1.5.2 呼叫建立流程 (17)1.6 BICC和ISUP的关系 (22)1.6.1 承载与控制分离 (22)1.6.2 CIC概念的扩充 (22)1.6.3 消息和参数的变化 (23)可编辑第1章BICC协议知识点BICC的基本概念。
BICC的协议模型。
BICC的信令流程。
1.1 概述1.1.1 BICC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在过去几年,数据网络和语音网络集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电信网络使用拨号接入WWW。
IP网络也用于提供低质量、低价钱的话音业务。
电路竞争使语音流可以和数据流都在ATM网络上传送。
尽管语音业务需要用拨号发起,WEB接入也可以对它进行管理。
ETSI和TIPHON定义了网关,使用H.323为PSTN/ISDN提供VOIP业务。
在1999年,ITU-T提出了BICC协议。
导致BICC协议发展的问题是,网络运营商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语音业务的飞速增长。
这种增长中的很大成分归根于拨号接入WWW的大规模应用。
这就给网络运营商带来了问题。
一方面,PSTN/ISDN达到了一个伸缩极限,因此针对这种增长需要调节资金投入。
中国移动通信网路由组织规范C M-I M S路由组织原则分册WL-HX-1-003-LYYZ-2013版本号:V2.0.02013-10-22发布2013-10-22实施目录前言 (2)范围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概述 (4)2.网络定位 (4)3.网络总体结构 (4)4.网元节点设置 (6)4.1核心网独立建网省 (6)4.2区域中心(南方基地) (6)4.3接入省 (9)4.4全国集中部署网元设置原则 (10)4.5CM-IMS核心网容灾备份方案 (10)5.拨号方式 (11)5.1拨打本地、国内用户号码的拨号方式 (11)5.2拨打中国移动网内业务接入码 (11)5.3拨打其他运营商短号码 (12)5.4其他 (13)6.路由解析原则 (14)6.1SBC发现 (14)6.2网内地址解析 (15)7.路由组织 (16)7.1总体路由原则 (16)7.2CM-IMS用户之间的呼叫 (18)7.3CM-IMS用户做主叫呼叫非CM-IMS用户 (19)7.3.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19)7.3.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0)7.4非CM-IMS用户呼叫CM-IMS用户 (21)7.4.1CM-IMS用户采用铁通固定号段时 (21)7.4.2CM-IMS用户采用移动号段时 (22)7.5IMS与TD视频互通路由原则 (26)7.5.1TD视频用户呼叫IMS用户 (26)7.5.2IMS用户呼叫TD用户 (27)7.6短号码路由原则 (27)8.编制历史 (28)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网络规模不断增加、业务系统种类日益增多,使得网络复杂度、各系统间组网结构和局数据设置原则存在较大差别,造成全网路由组织和局数据设置与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
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的规范管理,有限公司网络部梳理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网络组织规范体系》,对各专业网络在网络结构、路由组织、局数据、接入要求等方面基本原则进行归类整理,本文档为CM-IMS相关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