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妈妈睡了(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26.78 KB
- 文档页数:6
《妈妈睡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表达读说写评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三、教学程序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
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直接导入,指导轻声词读音及明了谁做什么师:我们从课题上知道讲的是谁?(妈妈)妈妈怎么样?(妈妈睡了),合起来,谁怎么样?《妈妈睡了》。
轻声词:妈妈、睡了读得真好听,轻轻地再读《妈妈睡了》。
二:同桌合作,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发现妈妈睡了的故事。
一本书两人用,一听读音,二听节奏,三看指读。
现在开始同桌合作,边读边标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知妈妈的辛苦与劳累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是的,这篇课文就是由四个自然段组成。
那我们先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妈妈为什么先睡着?还睡得那么香?那么熟?生1:因为妈妈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先睡着了。
生2:因为妈妈干了好多好多活,她太辛苦了,所以睡得香,睡得熟。
师:是呀,妈妈本来是哄我睡觉的,可自己太累了,就先睡着了,还睡的这么香,这么熟(随机板书:辛苦、劳累)。
那我们轻轻地读,不要吵着妈妈睡觉。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第二——四自然段,感知我对妈妈的爱(一)整体感知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师:孩子们,妈妈就这样静静地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呢?请自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勾画相关语句后同桌交流。
(指生反馈,相机板书“美丽”、“温柔”、“好累”)(二)以“美丽”为例,搭建合作学习模板师: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能从文中找出睡梦中妈妈的样子。
请你看到第二自然段(我就看到第二自然段),听,睡梦中妈妈是怎样美丽的呢?谁来告诉我。
生:我来告诉你:妈妈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师:谢谢你,你从眼睛、眉毛、脸告诉我们妈妈的美丽。
那请你们通过朗读告诉老师妈妈的美丽。
(生读第二自然段)(三)小组合作学习“温柔”“好累”师:请用提问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妈妈的温柔与妈妈的好累。
(小组四人合作后分组汇报)五:回归课文,指导书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7、妈妈睡了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会写本课 14 个生字,会写8 个汉字。
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频频朗读,借助插图,睁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感情。
2、睁开小组议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感情进行剖析。
3、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成立同学之间要互帮相助,团结有爱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师:看来学生都很喜爱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日都在察看自己的妈妈,此刻就把你察看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生 1:我的妈妈特别漂亮,特别是她那双眼睛,大大的,又黑又亮,仍是双眼皮儿呢。
生 2;我的妈妈每日作家手都糙了。
1生 3:有一回,我考试没考好,妈妈没骂我,也没打我,还鼓舞我,下次努力,争取考好。
生 4:在期末考试的那一天,妈妈送我上学路上,总叮嘱我必定要好好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争取考双百。
生 5:我每日描字的时候,妈妈总坐在我身旁笑眯眯的看着我。
生 6:有一天,妈妈擦地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师: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察看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生:妈妈睡着了。
师揭露课题并板书:是啊!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当如何读这个题目呢?生:应当读得小声点儿。
师问:为何?生 1:由于要高声读会吵醒妈妈。
生 2:我们应当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由于假如声音太小,他人会听不见,声音太大,会吵醒妈妈。
师:你们赞同吗?生齐答:赞同。
师:谁来试一试?2生高声读后,师:嘘,这样会把妈妈吵醒的,谁再来?(学生再试)师:下边我们一同去认识小作者的妈妈?请同学们翻开书 36 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阻碍。
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爱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妈妈睡了》公开课精品教案及同步习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妈妈睡了》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学会尊重和关爱母亲。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2. 培养学生表达、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课文相关的作品。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睡了》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亲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辛勤付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妈妈睡了》,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母爱的伟大。
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无私奉献。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故事、诗歌等,展示对母爱的感悟。
七、课堂练习:(1)妈妈睡了的时候,孩子们是怎样做的?(2)你认为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3)请你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后作业:(1)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倒杯水、帮忙做饭等,表达对母亲的关爱。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妈妈睡了》公开课精品教案及同步习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妈妈睡觉的样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让学生通过绘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妈妈睡觉的样子,用词语描述。
2. 听故事《妈妈睡了》,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3. 绘画活动:画一画自己的家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妈妈睡觉的样子,用词语描述。
2. 难点:通过听故事,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妈妈睡觉的图片、故事《妈妈睡了》的幻灯片。
2.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妈妈睡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妈妈的样子。
2. 讲授:讲述故事《妈妈睡了》,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3. 实践:让学生绘画自己的家庭,展示对家庭的热爱。
4.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故事《妈妈睡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表达和倾听方面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展示的家庭创意和感情表达。
3. 搜集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家庭温馨和亲情的体会。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主题的写作活动,如写一封信给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
2. 开展家庭照片展,让学生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并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3. 安排家庭访问日,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家校联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情感,并将之转化为对家庭的珍惜。
3. 评估教学活动的难易程度,确保下一节课学生能继续保持兴趣和学习动力。
九、同步习题1. 选择题:a. 故事中,妈妈睡觉的时候,她的样子是怎样的?(A. 安静B. 活泼C. 快乐D. 累)b. 下列哪项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A. 观察能力B. 表达能力C. 创造力D. 跑步速度)2. 简答题:a. 请描述一下你在听故事《妈妈睡了》时的感受。
妈妈睡了》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二、研究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录音,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句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
过渡: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妈妈在睡觉,孩子在看妈妈。
那么,孩子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
2.教师出示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受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过渡:孩子们,你们对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妈妈对你们的爱也是无私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活动,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四、巩固课文内容,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卡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2.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3.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回报。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妈妈睡了》,通过观察孩子眼中的妈妈,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希望大家珍惜亲情,懂得感恩回报。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自由读课文并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他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巧记生字,例如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看部首识记生字,语境记忆多音字“发”,以及近、反义词识记生字。
最后,学生需要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包括领读、小组内读词语、去掉拼音再读生字以及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并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出示要写的字,并指导学生观察和自由交流。
然后,教师会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并再写一个。
最后,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部分,教师会范读课文,然后学生需要自由说出他们听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7妈妈睡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妈妈睡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认读“哄、午、熟、香"等生字,会书写“睡、梦、温、柔”四个汉字。
(2)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妈妈的辛劳和母爱的温暖,学会感恩和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描绘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体会作者的细腻情感。
(2)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母爱的无私。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享情感记忆:鼓励学生分享一次看到家人熟睡时的情景,描述他们看到的画面,如“妈妈闭着眼睛,嘴角带着微笑"或“爸爸累得靠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①学生发言:请几位学生自愿分享他们的观察,引导其他同学倾听和思考。
②老师引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大家思考这些情景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如爱、关怀或辛劳。
2. 朗读课文题目:全班一起朗读课文题目《妈妈睡了》,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睡着呢?①互动猜测:让学生们猜测课文可能会讲述的内容,如“妈妈是不是在照顾我之后累了?"或“妈妈是不是工作很辛苦?”②老师点评:对学生的猜测进行简要点评,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1)个人阅读体验①自主朗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用波浪线标记出不熟悉的字词。
②互动标注: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标记的生字新词,讨论读音和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①分组朗读:学生分小组轮流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发音错误。
②词语接龙:每组选择一个生词,用这个词造句,下一个同学要接上一个同学的句子,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同时复习生字新词。
③情感标注:学生在认为表达妈妈特点的句子下面画上小爱心,如“妈妈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并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3)教师示范朗读①范读展示: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特别强调描绘妈妈特点的词语。
《妈妈睡了》公开课精品教案及同步习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妈妈,了解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1.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妈妈睡了》内容简介《妈妈睡了》是一篇描绘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的短文。
文章通过描述妈妈在疲惫时入睡的状态,展现了一位勤劳、疲惫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关爱和敬意。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妈妈的关爱。
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任务驱动法:布置观察和描述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妈妈的形象。
(2)道具:准备妈妈日常用品,如疲惫时的眼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展示妈妈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妈妈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营造温馨氛围。
4.2 讲授新课(1)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关爱妈妈的情感。
4.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爱妈妈的经历。
4.4 实践环节(1)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描述。
(2)描述任务: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培养表达能力。
第五章:同步习题5.1 选择题(1)课文《妈妈睡了》中,作者描述妈妈入睡的状态是为了表达________。
A. 妈妈懒惰B. 妈妈疲惫C. 作者对妈妈的关爱D. 妈妈不关心家庭A. 认识妈妈B. 学会观察和描述C. 关爱妈妈D. 学习数学知识5.2 简答题(1)请简述课文《妈妈睡了》的主要内容。
《7、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学情分析: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热热的;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容易跟随课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夸妈妈,提高说的能力、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间深深的关爱之情。
2.帮助学生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视.频导入法,谈话法,陶冶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多位一体朗诵法。
教学媒体:视.频,插图,音乐,课件教学过程:一、MV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短片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MV)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这首歌唱的是谁呀?(生:妈妈)是啊,从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就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们每一点滴的成长,在妈.妈.的眼里都是巨大的幸福。
在一个明媚的午后,有个男孩,也观察起了他的妈妈。
我们跟着这个小男孩一起来看看他的妈妈好不好?(课件展示课本插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生:妈妈睡着了。
妈妈睡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妈妈睡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润、等、先等生字,会正确书写脸、先等生字2.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润、等、先等生字,会正确书写脸、先等生字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过程:一、导入:美丽的小公主和帅气的小王子们,我是你们的王老师,今天我为大家上一堂课,希望大家积极的表现自己在上课前,老师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播放视频,在你的过生日的时候,是妈妈陪你度过难忘的日子,当你考试取得成绩时,是妈妈和你分享成功的喜悦,当你生病时,是妈妈安慰你,照顾你。
你可曾留意,当有一天,妈妈太累了,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伴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睡梦中的妈妈。
二、讲授:谁来读课题?请你来读......妈妈睡了,为了不吵醒她,我们应该读的轻一点,请你再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读:嗯,你们可真是懂事的孩子现在请同学们出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读到满意为止,教师巡视哇,老师看到你们已经满意的坐好了咚咚咚,咚咚咚,是谁在敲门?原来是生字宝宝们来我们班做客了,快来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吧这次来的客人可真多,那我们拍火车来读吧,火车火车哪里开?及时点评:声音洪亮,发音标准,像百灵鸟歌声一样动听,翘舌音发音标准,多音字“发"学习1、识字游戏:摘苹果“脸”字书写指导出声自由朗读课文2.3.4 自然段,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好,同学们,现在能告诉老师,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来你说:生答: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师:嗯,美丽,你找到了一个好词,老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板书:美丽)还有吗?那位男生,你来,生答: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师,温柔,你也找到了一个好词,板书:温柔还有吗?好,你说,生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好,请坐,板书,好累2、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短短时间呀就把这几个句子找出来了,大家注意观察没有,这几个句子,他都在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现在老师啊,想请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生1 读:点评:嗯,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谁还能读的更好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诀窍,要想读好句子,就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师读:谁来读?生2 读:点评:嗯,表扬你,一学就会齐读:同学们,打开你们词语的宝库,想象一下,睡梦中的妈妈还是什么样的呢?生答:睡梦中的妈妈真迷人点评,嗯,你的妈妈一定很迷人你说,生答:睡梦中的妈妈真辛苦点评:嗯,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大胆举手说,好,你来生答:睡梦中的妈妈真可爱点评:你可真会用词还有吗,你来,生答:睡梦中的妈妈真漂亮点评:你的妈妈听到你的赞美之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看来啊,我们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像一首优美的小诗一样,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呢?生读:点评,听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好美好美的妈妈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段文字,看老师,跟着做,让我们为这段文字配上优美的动作吧!自己练习一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论……都……”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的爱。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不论……都……”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妈妈的爱,学会关心家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论……都……”造句。
2. 教学难点:体会妈妈的爱,学会关心家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妈妈累得睡着了的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妈妈的课文《妈妈睡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学习生字,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体会妈妈的爱。
3. 理解课文:(1)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妈妈的爱。
(2)小组合作,用“不论……都……”造句。
4. 拓展延伸:(1)谈谈你们对妈妈的爱。
(2)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爱。
四、作业设计:1. 回家后,把课文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感受妈妈的爱。
2. 用“不论……都……”造句,写在日记本上。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到了妈妈的爱。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学会了用“不论……都……”造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要求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一件小事,表达对妈妈的爱,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妈妈的爱。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