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新历史、新女性
- 格式:pptx
- 大小:135.07 KB
- 文档页数:36
1、17年小说1、历史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
《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
特点:(1)史诗风格;(2)纪实品格;(3)政治色彩。
2、现实题材: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的,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描写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工业题材的等。
如《“锻炼锻炼”》、《创业史》、《山乡巨变》等。
小说在这一阶段,也存在少量干预现实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刘绍棠的《田野落霞》等。
表现民间人情人性的作品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建国后最先遭受批判的作品),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丰村的《美丽》,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李威仑的《爱情》,高缨的《达吉和她的父亲》等短篇。
一、干预生活冲破题材禁区的作品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耿简的《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准的《灰色的帐篷》、何又化(秦兆阳)的《沉默》、李国文的《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和对青春的呼唤。
刘世吾与林震)等。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鞭挞、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一)创作成就: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群体出现。
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
(二)本阶段小说的艺术局限:1、文艺政治化2、题材单一化3、手法简单化4、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非专业化2、批判运动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史事件: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对肖也牧及《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4.对胡风集团的批判5.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对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集中体现了1949年以后左翼文学内部在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文学规范的设置、文学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认识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与严重冲突。
当代文学史框架整理202x年x月x日当代文学史框架撰写(一)三种文学思潮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有三大文学思潮,分别是:1.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新民歌运动、工农兵文艺方向、批判运动等。
2.新启蒙文学思潮:新潮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朦胧诗等。
3.多元化文学思潮:人文精神大争辩、身体写作、80后写作等。
(二)小说1.前27年小说:社会革命的现实表达、红色历史的多元叙述、命途多喘的探求之路。
2.80年月以后的小说:伤痕、反思和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小说等。
(三)诗歌1.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可以统称为诗歌的第一个时期。
主要有闻捷和公刘的生活诗、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百花时期的诗歌、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等。
2.朦胧诗:北岛、舒婷、顾城等。
3.后朦胧诗:江河、杨炼、翟永明等。
4.90年月以来的诗歌(四)散文1.模式化散文:杨朔、秦牧、刘白羽等。
2.文革时期的散文:巴金、孙犁、杨绛等。
(五)话剧1.第四种剧本:老舍为代表。
2.历史剧高潮:田汉、郭沫若为代表。
3.革命样板戏:八个样板戏。
4.新时期以来的京味儿话剧:何冀平、李龙云等。
5.试验话剧:高行健、刘树刚、朱小公平。
6.先锋话剧:孟京辉。
(六)台港澳文学1.台湾小说:林海音、白先勇、陈映真等。
2.香港小说:施叔青、西西等。
3.台港澳诗歌、散文和话剧:郑愁予、余光中、赖声川等。
以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问脉络梳理,结合前两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问框架,构成了中国文学史的全部内容。
期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挂念,同时,我们还会推出外国文学史的学问框架,主要是东方文学史和西方文学史。
五四时期小说: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超人》《斯人独憔悴》、叶绍钧《隔膜》《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缀网劳蛛》、卢隐《海滨故人》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等。
问题小说的特征:①问题小说集中而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许多社会难问题,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代社会现象,特别是记录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况;②具有丰富的这里色彩;③问题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基本倾向于现实主义,它反映与揭露社会问题时往往是真实的,有着现实生活的基础。
2 乡土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许杰《惨雾》、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许钦文《石宕》、台静农《拜堂》、彭家煌《怂恿》、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
乡土小说的特征:①形成乡土小说的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文学风格;②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③致丽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④“乡土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色,在写人叙事时注重情感的流泻和氛围的渲染。
3 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采石矶》、《茑萝行》、《迟桂花》叶灵风《女娲氏之遗孽》,冯沅君《旅行》《隔绝之后》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征:①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②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③着重心里剖析,开掘灵魂深层。
五四时期诗歌:胡适:代表作《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人力车夫》、《鸽子》、《老鸦》郭沫若:代表作《女神》李金花象征派诗歌:代表作《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艺术特征:①打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②白描的手法,用诗挖掘;③表现微妙的心理或潜意识本能的生命;④常采用“远取譬”方法,用象征。
五四时期的散文:鲁迅:代表作《野草》、《朝花夕拾》鲁迅散文的艺术特色:①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②运用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真实感;③语言逻辑的严密与及受欧化的影响;④虚词的运用周作人:代表作《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周作人美文的艺术特点:①以“自我”为中心,抒写归返自然,顺乎天性,享受生活的情趣;②追求感情的节制与调和,将蕴蓄于心的情绪舒缓平淡、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③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情趣性;④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种成分加以杂糅调和,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陈连锦【摘要】新历史小说在学术界有多种定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是其诸种概念中的一种。
厘清新历史小说的不同称谓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全面回归和了解新历史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历史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遁入了困境,不少新历史小说家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创作路径。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in academia has a variety of definitions.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New Historical Novels, new historical novels, women new historical novel, etc., are one of the concepts which unite in. Clarif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different tit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can help understand of the new historical comprehensivly of novel regression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fter a brief period of glor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fled to the plight .Many new historical novelist strive to transformation, seeking new creative paths.【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作者】陈连锦【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新历史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较早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以及乔良的《灵旗》等。
中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梳理一、背景·80年代末,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文学也出现了盲目适应市场化的潮流。
·“文学商业化”倾向是文学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90年代以后,“重建失落的人文精神”成为文学领域的主要思想,许多作家开始深入反省,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进入了一个以“追求人文精神、关切现实人生、高扬个体感性为主导的深入发展阶段。
·出现了多种内涵题材作品:新写实小说、先锋小说、女性小说、历史题材、反腐题材、少数民族文学。
二、主要内容(一)新写实小说·特点:注重写实性,注重对生存欲望和生命本能的表现、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本相的还原。
·主要作家:1. 刘恒(1954-):原名刘冠军,作品多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擅长用写实的笔触生动传达生活原色。
代表作《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被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菊豆》)。
描写生存状态与关注食与性。
通过对女人母性与悲惨命运揭示民以食为天。
2. 池莉(1957-):代表作《烦恼人生》(标志着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描写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无可奈何的平凡与烦恼,呈现出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特色)、《小姐,你早》、《生活秀》。
近期有变化的作品是《你以为你是谁》对人生严肃哲学命题展开更深刻的探寻。
3. 方方(1955-)原名汪芳,代表作《风景》,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富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4. 刘震云(1958-):代表作《一地鸡毛》,擅长以朴实的笔墨苗雪普通人的平常生活。
擅长用反讽来叙述生活细节、从中透视出时代的深刻变化和人物的心理波澜。
(二)先锋小说1. 苏童(1903-):代表作《妻妾成群》(以历史颓败刻画,温馨而伤感。
显示了苏童对历史的特殊感觉方式。
带有一种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意象。
被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米》(带有欺诈、诱惑、阴谋、复仇,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浓郁感伤。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1.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和“零度状态的感情叙述”,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等。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规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对生存本身的突显和现实批判能力的逐渐丧失,也使新写实小说明显存在着某种消极效果。
2.新历史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
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作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概念。
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乔良《灵旗》、莫言《红高粱》、苏童《妻妾成群》、陈忠实《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概念,拓宽了文学创作的领域,但对历史的随意性解读,在没落颓废气息中的沉迷,也使新历史主义小说走向误区。
3.先锋小说:1980年代中期文坛上出现的重在进行小说形式实验的新潮小说。
共同特征是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和作品的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代表作是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格非的《褐色鸟群》,孙甘露的《请女人猜谜》等。
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4.寻根文学:1983年前后,一些作家尝试以现代意识去观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促进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
5.第四种剧本: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学者散文:是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
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术知识、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余秋雨、陈平原是代表作家。
2、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一般认为以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又有人称之为"新状态文学"、"晚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私人经验、私人意识与无意识,特别是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
大多采用了"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叙述。
3、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表现了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的方式。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恒、王安忆、李锐、李晓、杨争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迟子。
4、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90年代小说概述一、90年代文学面临的新局势1、文学失去社会轰动效应,进入平静而寂寞的发展时期。
2、文学由社会话语中心走向边缘。
3、商业主义大潮突起,精英文化受挫。
二、90年代的重要小说现象(一)新写实小说(二)新体验小说(三)新市民小说(四)新生代小说(五)新现实主义小说(六)女性小说(七)新历史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创作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
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处于低落状况之时,刘恒《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烦恼人生》(1987)、方方《风景》(1987)等小说,以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
新写实小说作家作品刘恒:《狗日的粮食》《力气》《陡坡》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方方:《风景》《纸婚年》《黑洞》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新兵连》新体验小说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坛的创作明显存在着脱离生活的倾向。
《北京文学》从1994年第1期起,接连推出¡°新体验小说¡±,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新体验小说¡±的倡导者对文坛的这种现状深感不满,从而倡导一种具有亲历性、可读性的¡°新体验小说¡±的创作。
2、作家作品(1)毕淑敏:《预约死亡》《预约财富》等(2)陈建功:《半日跟踪》等(3)王愈奇:《房主》等(4)关仁山:《落魂天》等(5)母国政:《在小酒馆里》等(6)许谋清:《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新市民小说1、背景(1)市民是中国白话小说的主要读者。
(2)二十世纪乡土文学的繁盛而市民文学的创作就显得十分薄弱。
(3)市民文学浓烈的趣味性、消遣性受到强烈反对和批判。
(4)新时期以后,依然把关注乡村关注农民的题材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相对地忽略了都市文学市民文学的创作。
(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小说编大纲:一、建国初三十年(现实主义一元化形态)1、建国初期小说创作——颂歌阶段(1949-1956)(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曲折发展时期的小说创作——探索阶段(1956-1966)(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3、文革小说(1966-1976)(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建国三十年小说创作的两个时期主题相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主题,分别为农村题材(重点是合作化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工商业题材、干预生活题材二、新时期小说创作(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1、复兴时期小说76-80: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2、八十年代上80-85:反思小说继续发展,产生改革小说3、八十年代下85-90:出现寻根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另外还有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三、后新时期小说创作90年代以后新时期小说创作商业大潮兴起,雅俗文化共存,出现世纪末的“断裂事件”。
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文学题材。
“四人帮”被一举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后,一度被禁锢的小说创作和整个文坛出现了生机,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
代表作品有《班主任》、《伤痕》等反思小说: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改革小说: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寻根小说: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先锋小说: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