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经典
- 格式:docx
- 大小:22.74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三大檄文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国学文化精读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现代说法:檄文之所以为檄文,是因为写此文的都是被缴了械的普通人。
讨曹操檄陈琳国学文化精读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戚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历代檄文大全
【原创版】
目录
一、檄文的定义和作用
二、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檄文
1.讨王莽檄
2.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3.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 12 大檄文
4.讨伐夏桀的檄文
5.《甘誓》
6.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
正文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在古代中国,檄文不仅起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还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往往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檄文,如讨王莽檄、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讨王莽檄是汉复元年七月己酉朔,上将军隗嚣、白虎将军隗崔、左将军隗义、右将军杨广等人联合发布的檄文,告州牧、部监、郡卒正、连率、大尹、尹、尉队大夫、属正、属令: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
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则是朱元璋于 1367 年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出兵北伐时所颁布的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成为朱元璋北伐的纲领。
除了以上提到的檄文外,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檄文,如讨伐夏桀的檄文、《甘誓》和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等。
讨伐夏桀的檄文中,夏桀被指责犯了许多罪行,如舍弃了种庄稼的事儿,犯了天命,而檄文则
呼吁人们起来讨伐夏桀,以维护天地正义。
而《甘誓》则是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时所作的檄文,用以号召六卿恭行天之罚,维护国家的正义。
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则是龚春台于 1906 年 12 月 4 日发布的檄文,呼吁人们起来反抗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1】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宋濂(一说朱升)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
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塹之险,今十有三年。
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
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
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最有气势的十大檄文1、昔日英杰,今朝壮士——赤壁之战“古今未有,昔先英雄,联盟西山,赤壁英豪!此去经史,何时复查!”于赤壁险峻,吴蜀抗顶,顽强抗敌,岁月静好,叔孙英勇,功勋赤壁!2、瞻见潇湘,仰望苍黄——精忠报国“退役古将,勇者气芄,臣心皇旗,友谊西山,以家联枝,以义聚力!古老至今,不忘报国,精忠报国,容湘意微!”瞻见潇湘,振我心声,仰望苍黄,立志报国!3、意志刚健,披雪垂霜——关胜腾蛟“挥戟抗歼,英姿盎然,千里奔驰,举足跃马,风尘正节,正壮正果!冰心玉骨,披雪垂霜,以武方天,以礼崇仁!”英雄胆豪,腾蛟关胜,勇冠三军,声势武令!4、南国神韵,汉家五绝——孙权之智“秦及汉书,中山南北,一贯英谋,百虑四表,放歌纭绕,鼙鼓轰隆,河渎保家,海居金宅,挥鞭装将,文武之家!”明智无出,孙权之智,汉家熠熠,南国神韵!5、丹枫飘香,洛水流苏——吴王晋升“纷追梦想,丹枫浩渺,洛水若涌,江山披肝!但见胆略,南荒险峾,披襟盟约,气短敌锐,丰润天明,宝剑破阵,鸣锣扬声,军机回首——晋升吴王!”6、旌旗萧萧,气势震人——七擒七纵“仓皇兵戈,蹈鞠挥棒,惊天之威,标新一年,特立崭露,重映闪烁,兵败旌旗,七擒七纵,战马骧马,智慧之神,乱军潦草,完胜后退——气势震人!”7、雷电相闪,刀剑纷舞——荆轲刺秦“雷电怒响,威胁临窗,回马求生,蹙眉盘踞,持刀一跳,凌空相闪,山水一晦,无边血海,千里迢递,奋勇刺秦,几仆代表,主忠臣义——刀剑纷舞!”8、八面威风,义士于临——东吴群英“滔滔江水,波涛激荡,聚水汇海,联军鼎昊,江山之芳,明月之秀,赤帝英雄,义士聚首,舞之以义,威而立临,势大震怒,对敌彰勇——义士于临!”9、千军万马,电闪雷鸣——构建汉天子“秣陵龙马,云梦缥缈,气惊五岳,街马乱喝,千里求师,万里悬志,电闪雷鸣,汉朝陛下,疆场凝聚,此举以义,构建汉天子,千军万马,兴业厉害——电闪雷鸣!”10、征战沙场,眉飞色舞——群英荟萃“凌波沙场,乱石风暴,势不可当,帝辅会昌,群英荟萃,云翮搏击,叱咤声势,滔天震惊,斗将伏兵,志在至远,征战无数。
第一讨粤匪檄曾国藩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
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
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濬濠。
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
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
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
粤匪自处於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
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祗。
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
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
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
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
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
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
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
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
曾经历史上最牛的文章--讨伐檄文中国的历史上经典的文章无数,而集大成的写作方式并传承下来的经典莫过两种,那就是祭黄帝的祭文与讨伐的檄文。
因为这两种形式是统治阶级在向劳苦大众证明自己正统身份的最好说明,自然倾全力找高人撰写。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统治者处心积虑组织的牛文:讨董贼檄文“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
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
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
丞相董卓: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其罪。
获得先帝器重,封凉州刺史、加前将军、鳌乡侯。
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
方以卓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
故尚书丁管,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自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之忤逆之举。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
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然十月,怨望作诗,杀之有名,叱武士绞死唐后;以鸩酒灌杀少帝。
又越骑校尉伍孚,,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卓命牵出剖剐之。
卓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卓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
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
如律令!”讨曹檄文陈琳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抗战中那些激情澎湃的战斗檄文全民族抗战中,很多爱国将士,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
今日读起来,瞬间热血沸腾,满目盈眶。
1.张治中的《告全军将士书》凡我民众,无分男女,无问老少,智者尽其能,勇者竭其力,以绥靖地方,杜绝奸究,厉同仇敌汽之气,坚至死靡它之心,以听命于政府,则虽不探甲胄,不执干戈,不冒矢石,而其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实且伟大莫与伦比矣。
至于体力精壮,英勇果敢之同胞,愿为父老之前躯,愿作本军之后继者;精警有为,熟悉敌情,能扑灭无耻之汉奸,能肃清敌方之间谍者;抑或有他一技之长,愿以供战争之使命者,或编入地方组织,或隶属部队机关,不患无效命之机,不患无杀敌工具。
昔孙武子以吴兵复楚,阁应元以江阴抗清,东南为人才文物荟萃之区,孤忠英勇之士,悲壮激烈之操,史不绝书。
揆之十步芳草,十室忠信之义,市井田畴,动多壮士,必有闻风兴起者。
自由之葩已胎,独立之旗高举,为民族之英雄,抑为子孙之罪人,决于自择。
唯我亲爱同胞,共勉前程,共纤大难,时乎不再,凛凛勿忽。
2.营长朱耀章的《月夜巡视阵线有感》3月3日的葛隆镇血战中,第5军87师有位营长朱耀章,身中7弹壮烈殉国。
他在两天前还作了一首诗《月夜巡视阵线有感》。
这首诗,被张治中称作“一字一淌泪,一字一滴血”,阅后令人为之动容:风萧萧,夜沉沉,一轮明月照征人。
尽我军人责,信步阵后巡。
曾日月之有几何?世事浮云,弱肉强争!火融融,炮隆隆,黄浦江岸一片红!大厦成瓦砾,市镇作战场,昔日繁华今何在?公理沉沦,人面狼心!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
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上寿只百年,无须留连,听其自然!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
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3.佟麟阁的陈词1937年佟麟阁3月7日陈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军人当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
檄文经典句子檄文经典句子檄文,又称檄文书,是古代传达政令和宣告战争的一种文书形式。
它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口气和威严的氛围,旨在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动员人心。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檄文句子,它们展现了古代文人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这句话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它表达了个人对于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前途奋斗。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
它用燕雀和鸿鹄作比喻,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激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甘于平庸。
3. '行百里者半九十。
' - 管仲《管子·论积石》这句话出自管仲的《管子·论积石》。
它强调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后的一段路程是最艰难的,需要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4.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 岳飞《满江红·写怀》这句话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它表达了岳飞宁愿成为一名普通的百夫长,也不愿成为胜败在文书之间的书生,强调了实际行动和担当的重要性。
5.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岁月更迭中,我们永远坚守初心。
' - 赵康《坚守初心,永不言败》这句话是现代檄文中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对于传统和信仰的坚守,强调了在变革的时代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
檄文经典句子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壮志豪情和忠诚精神,也启发了后人的思考和行动。
它们给人们带来激励和勇气,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三篇檄文:讨曹操、讨武曌、奉天伐元檄文,中国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笔力强劲,声势浩大,读起来令人振奋不已。
本文主要来介绍下中国古代最为有名的三篇檄文。
《为袁绍檄豫州文》---作者:陈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
袁绍账下才子陈琳战前挥笔写就《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曹操。
曹操当时正头痛难捱,卧病在床,读到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曹操影视剧形象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戚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檄文陈琳《讨曹操檄》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戚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
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