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
- 格式:pptx
- 大小:122.67 KB
- 文档页数:63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在古代,自谦称谓通常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例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
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例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仅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例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例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例如XXX、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例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例如亡妻、亡弟。
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如:“故今具道所以,XXX或XXX也。
”(XXX《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XXX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XXX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XXX: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家族是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XXX、祖、父、自己、子、XXX、XXX、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再看古代的亲属称谓:父亲的父亲是祖父,父亲的母亲是祖母,祖父母的父母是曾祖父和曾祖母,XXX父母的父母是高祖父和高祖母。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1.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中国书法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类型。
2.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3.中国剪纸: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剪纸刀将纸张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
4.中国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元宵节等。
5.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古琴、古筝和京剧音乐等。
6.中国传统舞蹈:中国传统舞蹈包括古代舞蹈和民间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和扇子舞等。
7.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唐装和旗袍等不同类型。
8.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有殿堂、庙宇和园林等不同类型。
9.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气功等治疗方法。
10.中国传统饮食:中国传统饮食有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和鲁菜等。
11.中国传统茶艺: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括泡茶和品茶等不同环节。
12.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中国传统节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如春节的放鞭炮、中秋节的赏月和端午节的划龙舟等。
13.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礼仪有许多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拜年、拜堂和拜师等。
14.中国传统民俗:中国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
15.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和越剧等不同类型。
16.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有琵琶、古筝和二胡等。
17.中国传统美术:中国传统美术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不同类型。
18.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有陶瓷、剪纸和刺绣等。
19.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有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类型。
20.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有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一、四书五经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二、八股文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一种写作形式,由进、退、出、转四题、引、明、议、结八部分组成。
三、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强调权威尊严、等级分明、男尊女卑的观念。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道、仁爱等。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主义,追求自然与和谐的方式,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六、佛教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强调苦、集、灭、道等观念,提倡修身养性、慈悲为怀。
七、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著作,由老子创作,强调无为而治、淡泊名利、天道无情。
八、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包含了周代的民间歌谣与宫廷雅乐等,是研究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料。
九、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十、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唱腔华丽、动作生动著称。
十一、“大中至正”思想“大中至正”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理想化形象,即大国的国家道德和中正的政务能力。
十二、中国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活动。
十三、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注重用笔墨表现对象,注重意境和含蓄。
十四、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通过用毛笔和墨汁书写汉字,强调笔画的形态美和节奏感。
十五、汉服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注重衣着的庄重、色彩的鲜艳和礼仪之美。
十六、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平衡与调节,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
十七、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技术。
十八、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智慧性和竞技性的棋种之一十九、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二)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一)
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
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
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
以后形成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一.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1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姑苏————————苏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5.地名别称冰城——————哈尔滨花城——————广州蓉城——————成都春城——————昆明雁城——————雁城芙蓉国——————湖南星城————————长沙雾都————————重庆水城————————苏州牡丹城————————洛阳16.(1)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河西:黄河以西。
(2)山东:崤山以东。
(3)关西:函谷关以西。
(4)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5)淮左:淮水东面。
二、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古代文化常识节气编辑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职官编辑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大洲又称”府”。
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
“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2017-09-10 00:01常见借代词语1、桃李:学生2、社稷、轩辕:国家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伉俪:夫妻9、白丁、布衣:百姓10、伛偻,黄发:老人名家与作品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何谓“十才子书”?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
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
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
一、文化常识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戏曲: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
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 五谷:稻、黍、稷、麦、豆。
23.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 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 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一: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纪传体通史:史记3. 词典:尔雅4.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诗歌总集是:诗经6. 文选:昭明文选7. 字典:说文解字8. 神话集:山海经9. 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断代史:汉书14. 兵书:孙子兵法43. 国别史:国语44. 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 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 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1.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 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篇(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主张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仁爱”,追求“仁者无敌”的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和社会秩序,对古代中国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以自然之道为准则,追求自由、自然和宇宙的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非行动,主张顺应自然的变化,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佛教: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通过翻译、宣传和传承等方式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强调人生苦难的本质,主张通过修行消除痛苦,追求解脱和觉悟。
4.四书五经: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用以教育和培养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和修养。
五经是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典籍,被视为国家治理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5.文字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最初采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许多拼音和字根组成的象形文字。
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将文字与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了各种风格独特的书体,如楷书、草书和行书。
6.音乐和舞蹈: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用于宫廷和祭祀,俗乐用于民间娱乐。
古代舞蹈在宫廷和庙会上广泛演出,以婉转多变的身姿和动作展示表演者的艺术技巧和情感表达。
7.传统节日: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8.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讲究均衡和比例,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9.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多样丰富,不同朝代、地区和社会地位的人穿戴不同。
例如,汉族传统服饰有汉服、袍褂和襦裙等,隋唐时期盛行着华丽的宫廷装束,以及唐装和宋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