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奉贤区古华小学顾铭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何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我认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动脑,探究新知—营造氛围,发表见解--巩固新知,应用拓展”这种框架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境,讲求实效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之一,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需要,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创设情境来激趣质疑。可是,有的时候创设的情境似乎太做作了,有的情节根本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如案例:《克与千克》

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片(用时3分钟)

师:曹冲聪明吗?

生:聪明,真聪明。

师:我们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可以学到什么呢?

生:要多动脑筋,遇事多思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跟重量有关的单位。

……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强调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内驱力和导向性,要达到激趣质疑的效果,而不是光光为了引出内容而去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猜想,提高猜想的有效度

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后,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是什么?答案是什么?这些可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大胆的直觉判断和猜

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验证自己的判断与猜想,同时,教师在旁边应该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猜想的有效度。

如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

师:同学们,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个位是3、6、9的数。

师:(出示16、13、19、23、26……)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

生:(计算,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再看看这组数(出示12、15、18、21、24、27……)

生:(计算,发现能被3整除)

师:想一想是什么特征?

生:(互相讨论)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这个片段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通过自己动手验证,交流来达到共识。但其中,也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教师在学生的猜想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去合理地猜想,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猜想的有效度。

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发“问”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首要条件。这种教学氛围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无所顾忌,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不能以权威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反而会压制、束缚学生的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提出奇思异想,即使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也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以维护学生的信心,使他们更敢问。

如案例《小数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先出示“2.2÷0.25”,并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大部分同学采用了这么一种方法来算:2.2÷0.25 =(2.2×4)÷(0.25×4) =8.8。这时,我问:不懂的同学请举手吗?(因为商不变性质在整数除法的简便计算中学生已经掌握,移

植到小数除法中学生普遍能接受),坐在第一桌的学困生杨雪雯就举起唯一的一只手来(试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我鼓励她自己提问,全班同学就肃静地听她提问:“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很多学生就笑了,有几个还说:“这种问题也提出来!”……这时我就说:“杨雪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老师非常佩服她这种非凡的胆识,同时赞扬她的敢于提出问题精神!”学生听了之后,就开始发出热烈的掌声,然后又热情为她解释,这是应用了“商不变的性质”。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孩子提问的信心来自老师的鼓励。教师必须充当学生的后盾,才能让学生的问题“亮”出来。如果你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问题不好不该问。”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提问的动力与信心,教学活动就转为“单边主义”,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了。所以,理想的提问氛围应该是民主和平等,这样学生才勤于思,敢于问。

四、总结教学,延伸疑问

成功的课堂总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取得“课尽趣益浓”,“课尽思不断”的效果。好的结尾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并延伸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案例《年、月、日》: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来正确认识年、月、日,由于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思维尚处于高亢中,这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没有完全填写好的年历,让学生去猜测这是什么年,会是哪一年。然后说:“下节课我们将专门研究这一类的知识,当然,你们自己也可以去寻求答案。”这样,虽然下课了,有的学生会从书上寻求答案,有些学生会展开更积极的讨论,有些学生也许回家后还会去上网查寻……。

在课改进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教学方式,植根于教学理念,外显于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设计。所以,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我们要用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并且和教学行为统一。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