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78.51 KB
- 文档页数:8
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环境可以持续支持的人口数量,以保持资源供给、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状态。
这是一个基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负荷的考量,旨在确保人口数量与地区可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之间的平衡。
解释人口合理容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人口合理容量需要基于可持续性原
则,即保证地区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的稳定性。
这包括土
地、水资源、能源、食物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
保护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废物排放的环境健康。
2.经济和社会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还需考虑社会和经
济因素。
这包括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
社会保障和发展因素,以维持人口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
有重要作用,因为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
环境保护的能力。
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口合理容量可
以在适应环境和资源变化的同时得到提升。
4.当地文化和价值观:人口合理容量的解释还应考虑当地文
化和价值观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人口的容
量承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解释人口合理容量需要尊重当
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它是一
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合理容量取决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容量、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效果。
因此,解释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和权衡。
⼈⼝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的合理容量(知识讲解)考纲解读环境承载⼒与⼈⼝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
知识清单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环境承载⼒:是指环境能________的⼈⼝数量。
环境⼈⼝容量:在可预见的________,利⽤________及________、智⼒和________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化准那么的________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数量。
影响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________、科技发展⽔平以及___ _____。
环境⼈⼝容量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的⼈⼝,不会达到环境⼈⼝容量的极限;悲观者:⽬前世界⼈⼝太多,已经⼤⼤超过了地球的________;中间者:地球的环境⼈⼝容量在________左右。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的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健康的_________,同时⼜不妨碍________的前提下,⼀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数量。
估计⼈⼝合理容量的意义:制定⼈⼝________和⼈⼝________的意义:世界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整个世界;各国、各地区。
参考答案1.持续供养时期内本地资源其他资源技术物质⽣活⽔平资源⼈⼝的⽣活和⽂化消费⽔平环境⼈⼝容量100亿2.⽣活⽅式⽣活⽔平未来⼈⼝⽣活质量最适宜战略政策要点精析要点⼀:环境⼈⼝容量的制约因素因素影响相关性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容量越⼤;资源越贫乏,环境⼈⼝容量越⼩正相关科技发展⽔平科技发展⽔平越⾼,环境⼈⼝容量越⼤;科技发展⽔平越低,环境⼈⼝容量越⼩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环境⼈⼝容量越⼤;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环境⼈⼝容量越⼩正相关⼈⼝的⽂化和⽣活消费⽔平消费⽔平越⾼,环境⼈⼝容量越⼩;消费⽔平越低,环境⼈⼝容量越⼤负相关【典型例题】我国西北地区海拔⾼,地势起伏显著,降⽔稀少、⽓候⼲燥,植被⼤部分为荒漠,是⽬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个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能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城市规模的合理规划城市规模的合理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人口规模的控制: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合理规划的首要任务。
城市承载能力是城市规模的重要限制因素,必须确保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资源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因此,制定合理的人口规模控制政策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限制人口迁入、调控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等手段来实现。
2. 空间规划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可以增加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效率。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建设用地和空地,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和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 发展可持续城市:建设可持续城市是未来城市规模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城市的规划应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改善城市的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人口密度的合理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要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根据人口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和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建设,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够便利地享受到这些服务。
2. 城市交通的规划:合理规划人口密度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受到人口密度的制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
应该结合城市的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人口密度,减少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3. 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会导致住房紧张和居住环境恶化。
因此,合理规划人口密度需要考虑到住房条件的改善。
《人口的合理容量》讲义一、人口容量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人口数量一直在变化。
那么,一个地区或整个地球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呢?这就涉及到人口容量的概念。
人口容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反映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了解了人口容量,我们再来说说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比如说,一个地区如果人口过少,可能会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缓慢;而如果人口过多,又可能会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人口数量,也就是人口合理容量,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如果一个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那么它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就会较大;反之,如果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就会较小。
例如,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农业发展受限,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少。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资源,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比如,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减轻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地区的开放程度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技术,人口合理容量也就越大。
相反,如果地区封闭,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人口合理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4、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大,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大。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分析与预测本专题论证报告是在充分分析论证城市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和自身的优劣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从全省和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依据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结合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全县的现状发展基础,把握节约用地和科学合理用地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发展目标及规模,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市新世纪加快发展的可能,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一、某某市概况某某市位于####中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
东西宽20.87km,南北长57.5km,总面积868.5km2,其中耕地面积100.5万亩,总人口61.37万人。
全县辖****五镇七乡,382个行政村,2292个自然村。
某某市位于333等四地市交汇处,地方铁路某某省铁路和某某省由西向东横贯,**省道、***省道,8***省道,****省道,从境内穿过。
距规划的**高速10公里,某某市位于某某省经济辐射圈之内,发展前景良好。
二、分析与预测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某某省城市化“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发展规划》;3、《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4、《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某某市县城总体规划》。
三、规划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某某市全县总面积868.5平方公里,2001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61.37万人,人口密度为707人/平方公里,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7万人,农业人口55.7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8亩。
(一)县域人口增长规模预测2001年底某某市总人口为61.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673人,城镇人口11.1万人,城镇化水平18.1%。
某某市域总人口,1995-2001年变动情况见下表表1某某市域总人口历年变动情况表从总的看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结合县政府制定的人口发展速度,确定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5‰,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4‰。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估算方法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估算啊,就像是猜一个超级大盲盒。
你知道里面肯定有东西,可到底有多少,是啥样的,就得费一番脑筋啦。
有一种方法就像数星星。
专家们可能会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仰着头,试图数清楚每一个可能变成城市人口的“小星星”。
这就好比在浩瀚宇宙里找特定的星星一样,那些可能从农村迁移来的人、新出生的宝宝就像散落在各处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等着被发现。
不过这星星可不好数,一不小心就眼花缭乱,数错了或者漏数了。
还有的方法像预测天气。
他们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什么经济增长啦、住房建设啦,就像收集气温、气压这些气象数据一样。
然后试图通过这些数据来预测人口这个“天气”是要“晴”还是“雨”,是人口会暴增像暴风雨来临,还是会慢慢增长像微风拂面。
可是数据这个东西有时候就像调皮的小鬼,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让人口规模的预测也跟着变得捉摸不定。
有些专家的估算方法像是猜罐子里的糖果数量。
他们看城市现有的资源,像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就好比看罐子的大小。
然后根据每个“糖果”(人口)大概需要多少资源来推测能装下多少“糖果”。
但这个“糖果罐”可不像普通的罐子那么规则,有时候它会突然变大,因为新开发了区域;有时候又会变小,可能某些资源紧张了。
再有一种像是看魔术表演猜手法。
看着城市的政策变动,像魔术师的手一样变幻莫测。
一个新的吸引人才政策出台,就像魔术师突然变出一只鸽子,人口可能就呼呼地往城市里涌;要是出台一些限制发展的政策,那就像魔术师把东西变没了一样,人口增长可能就戛然而止。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估算真的像是一场超级复杂又有趣的游戏。
有时候大家觉得已经摸透了规律,就像以为掌握了游戏通关秘籍,可是城市这个大舞台总是会突然出现新的“剧情”,把之前的计算全打乱。
但就是这样一种看似捉摸不透的估算,却又对城市的规划、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就像领航员手里的罗盘,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偏差,但没有它,城市这艘大船就可能迷失在发展的海洋里。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
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
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
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
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
(表1、图1)
数据来源:2007年锦州市公安局人口数据
图1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分布
6)人口规模估算
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受诸多因素所决定的,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可建设用地总量是确定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基础,而中心城区的环境容量又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两者相辅相成。
a)基于用地空间约束的人口规模测算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规定范围内调整,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小于等于60平方米的时候,允许调整幅度在0.1~25平方米/人之间。
锦州市中心城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26.68平方米/人,则最大调整为51.68平方米/人。
锦州中心城区规范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以中央大街为界,东西分为凌河区和古塔区,两区面积分别为5.95平方公里和4.21平方公里,按照调整后最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51.68平方米/人计算,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为19.66万人,而根据国家最小人均建设用地标准60.1平方米/人计算,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为16.91万人。
中心城区现状居住用地面积为629.27公顷,占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的61.9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15.86平方米。
根据中心城区改造更新建设需要以及居住建筑质量评价建议,中心城区可调整的居住用地约149.38公顷(表2、图2),如除去道路规划所占约29.01公顷用地之外,将其余约120.37公顷左右居住用地完全转化为其他功能用地,则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约为508.9公顷,即约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0.09%,根据《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28平方米/人,则中心城区可容纳的人口规模在18.18万人-28.27万人之间。
图2 去除规划道路占地之外的可调整居住用地
取以上三种测度人口规模的平均值作为适宜人口规模,则锦州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
20.76万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7万人。
b)基于环境品质约束的人口规模测算
对中心城区环境品质的评价,主要基于中心城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
至2007年,锦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4.45%,绿地率为20.85%,人均公共绿地5.33平方米,根据《辽宁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锦州市绿地率应不小于25%,《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也明确指出,锦州市人均绿地面积应不低于9平方米,以此两项最低标准作为锦州中心城区绿地指标,按此计算,中心城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2万人。
对于锦州中心城区较为适宜的人均绿地指标选择,我们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检查评分标准》中的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5㎡作为参考。
现状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公共绿地面积约为36.91公顷,规划新增道路及街头绿地面积约48.37公顷,另根据锦州市绿化发展需求,将规划调整现状居住用地120公顷中的15%,即约18公顷作为规划中心城区公共绿地,中心城区规划公共绿地面积共约101.28公顷,则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20.66万人。
c)综合测算结果
两种影响因素下的各自人口规模预测结果见(表3),以上分析表明,用地空间对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想对于生态环境较弱,根据木桶原理,环境品质因素是影响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短边”,因此,锦州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为20.66万人,最大人口规模为28.22万人。
7)合理人口规模校核
a)社区规模校核法
根据最新研究,在城市中心街区的人口密度参考值为1.8-2.0万人/平方公里;现代大型居住社区的用地规模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0万人,人口密度约为2.0万人/平方公里,而锦州中心城区亦是锦州重要的居住核心,据此推算,锦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0.32万人,与适宜人口估算值20.66万人基本一致。
b)就业岗位校核法
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不仅是过密人口的向外疏解过程,还包括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再配置过程,一部分人将疏解到中心城区周边区域,而还将有一部分人从周边区域进入中心城区,因此,中心城区的适宜人口规模将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假定中心城区最终人口调整的动态平衡将实现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的平衡,即中心城区内工作岗位完全由中心城区工作人口就任,而现状中心城区18-60岁适宜工作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考虑未来中心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趋势,中心城区居住人口将更趋于年轻化,则未来中心城区就业人口将高于中心城区总人口的70%。
现状锦州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为29%,考虑未来发展和其他城市经验,未来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高于60%,发达国家平均为65%,从国际情况来看,商业就业人口比重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
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将占未来中心城区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
锦州中心城区规划商业用地面积为99.09公顷,综合容积率约为1.5,另规划有42.4公顷的商住综合用地,按照商业占其中20%,综合容积率1.0计算,锦州中心城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57.1万平方米。
通常情况下,每40平方米商业面积产生一个工作岗位,按此计算,中心城区商业可提供就业岗位约3.9万个,则中心城区就业岗位共约15.5万个,按照就业人口占居住人口的75%计算,中心城区总人口约21.8万人。
与适宜人口估算值20.66万人比较接近。
8)合理人口取值
综合此上两个测度,并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在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得到最大提高,规划建议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按照2.0万人/平方公里标准进行控制,并以环境品质约束作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最大值,即中心城区适宜人口规模约20.32万人,最大人口规模约28.22万人。
9)结语
城市规划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而作为城市规划基础的人口规模测算,更需要保持其实操性,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城市更新改造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而城市建设也将从与土地的关系演化为更多的与人的关系,而在这种预期之下,合理的城区人口规模将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也只是对疏解型人口规模研究的一次简单尝试,其中定还有诸多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未予考虑,而不同的城市现况,又给人口疏解研究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要素,因此,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值得我们每一个规划人倾力研究。
参考文献
10)李侃桢,童本勤,程同升,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城市人口,2003年第27卷第5期
11)李宁,从人地关系原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论合理开发国土资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3)
12)曹传新,黄大平,金明川,张晓燕,长春市中心区人口解密外疏总体方案研究,规划师,2001(6)
作者简介
王向坤,德国佩西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主任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