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伟老师课件(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8
走进课堂的心得体会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课堂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进课堂的心得体会1两天的高效课堂公益培训,我们的共同感受就是心灵震撼,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是大势所趋、燃眉之急,只有进行课改,才能真正建立起变更学生生命状态的“新课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培训中,各位专家传递了几个信息:1、课改不是改技术、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观念。
2、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来,回到正常的教化规律上来。
3、课改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老师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服务。
4、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是挽救与放生。
5、高效课堂必需让学生主动参加、全员参加、亲身经验。
6、高效课堂的构建须要师生的民主同等,而同等是民主的前提,老师学会换位思索,同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7、课改的目的是利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做好进入现实社会的一切打算。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如下感受:一、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教化是以教为中心,以限制学生、满意老师的表演欲望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建力,消弱了学生主动参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的实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而新课改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参加度为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实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说,课改是对学生的挽救与放生,是在解放学生的过程中自我练就实力,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谋求资本,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
二、更新观念,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高效课堂中,老师必需正确相识师生关系,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同等的合作者。
合作意味着参加,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学问和技能。
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循叙事之“径”走实践之“路”———四上《爬天都峰》教学及点评作者:张学伟,吴忠豪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9年第10期执教/张学伟点评/吴忠豪一、破题:小小题目有秘密1.看课题。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有两种能力特别重要,一种能力叫朗读,考查的是你对文章语言的感受能力;另一种能力叫发现,考查你的思考能力。
我听说咱们班同学朗读和思考都很厉害,对不对?生:对!师:我们的发现,从题目开始。
通过《爬天都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我觉得它主要写了作者去天都峰爬山的事。
师:也就是说,我们看课题知道了——课文是讲爬天都峰这件事情的。
2.抓题眼。
师: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发现。
再看题目——这件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哪里?生:天都峰!师:这件事情主要写他——生: 爬!师:你们看,像这样,“爬”加上“天都峰”,把事件和地点合到一起就组成了一个题目。
假如我们游览北京的故宫,就可以起一个题目叫——生:游故宫。
师:假如我们登山东的泰山,可以用个题目叫——生:登泰山。
……师:这里有一个题目,我一直都搞不懂。
(出示《望湖楼醉书》)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生:作者那天在望湖楼喝醉了。
看到了西湖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诗,所以叫《望湖楼醉书》。
师:对了。
你们看,地点加上事件,也组成一个题目。
【点评:根据题目预测课文内容,训练的是预测能力。
教师以课题为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认识写这类作文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命题。
于是学生举出了游故宫、登泰山等等一系列题目,这是一种命题能力的训练。
这种顺手牵羊式的开头,花费时间很少,可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含量也很高。
看似很随意,但反映出教师的语文功力和精心设计。
】二、理序:记事三步须牢记1.回顾《麻雀》的内容脉络。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麻雀》这篇课文。
张老师这里有个提示——生:事情的起因是刚出生的小麻雀坠了地;经过是猎狗慢慢逼近,老麻雀以死相救;结果是猎狗被吓得往后退。
师:一件事情,开头的这一部分是——生: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