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8.42 KB
- 文档页数:5
渴望春天教案7篇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一、感受——春(情境创设)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生:热烈、充满活力春季!春天!2、让学生说出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略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二、体验——春(歌唱《渴望春天》)1、出示课题《渴望春天》,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2024年《渴望春天》说课稿《渴望春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第一课时,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本节课我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欣赏、朗诵描绘春天景象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做到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歌曲准确、有感情的演唱及情感的表现。
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阶段,加上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处于变声期,所以我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五、说教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并运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快乐音乐的宗旨。
实用的渴望春天教案4篇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
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
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生:《渴望春天》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毕节市第五届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参赛说课稿
唱歌《渴望春天》说课稿
说课人:纳雍县寨乐中学张建老师
所需课时:一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能够完整地熟唱歌曲。
重点:熟唱歌曲《渴望春天》。
难点:认识这首歌曲中的连音线和变音记号所表示的意思。
说学情、教法、学法:
学情:初中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6年的学习,对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
1、组织教学。
2、用约5分钟时间导入新课。
3、用约25分钟时间教授新课内容。
4、用约5分钟的时间巩固所学新课的内容。
5、用约一分钟的时间作课堂小结。
6、布置课后作业。
最后,在《渴望春天》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渴望春天》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渴望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⑴通过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以及创作过程,学习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知识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教学活动;3、能力目标: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偿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材分析:⑴《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愉快、流畅的歌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
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⑴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轻快活泼的6/8拍子写成。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视觉图象法、快乐教学法。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活动课。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花环、花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约翰。
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当春天的旋律在我们耳旁响起,春天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绿草成荫,鲜花绽放,鸟儿欢唱,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音乐家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一起走近生机勃勃的春天。
版书课题《渴望春天》并介绍作品。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渴望春天教案1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二、学习新歌《渴望春天》: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
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1)X|XXXX|X。
XXX|XXXXX|X。
0|(2)X|XXXXX|XXX0X|XXXXXX|X。
初中音乐《渴望春天》说课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探究、合作中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合作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渴望春天》、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歌曲演唱技巧、相关的艺术作品等内容。
通过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和交流。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让他们在欣赏、学唱、演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和魅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兴趣是研究音乐的基本动力。
因此,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体验快乐音乐的宗旨。
在选择学法指导时,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法,动静结合,在轻松愉快的研究中达到教学目的。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音乐课件,让学生欣赏XXX的《春天花会开》,并播放以春天为主题的风景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的走近春天,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导出本课的研究内容。
在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初听歌曲,体验感受2、分组合作,探究歌曲3、个人创作,展示成果4、全班分享,互相欣赏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全班分享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欣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渴望春天》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渴望春天》,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春是四季之首,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莫扎特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本节课我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学唱、欣赏、朗诵描绘春天景象的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
二、说学生: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音乐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欣赏朗诵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创设情境,使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的走进春天,走进莫扎特。
2.能力目标:能够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有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情感,并能够准确的进行歌曲演唱。
难点:掌握6/8拍的节奏特点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方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渴望春天说课稿我是在春天的怀抱里,温暖而美丽地度过童年时光的。
从那时起,便一直渴望着春天的到来。
如今,她真的就站在了我们面前,她亲切、慈祥,我不再有丝毫恐惧。
因为,她把最温暖的阳光带给了我,我真的无法拒绝她的到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2.通过自己感情朗读和品读句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理解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色,领悟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图片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朗读感悟、讨论交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季节?你们又想干什么呢?请听老师讲《可爱的春天》的故事。
出示幻灯片《春姑娘来了》。
(学生欣赏)你们见过这样的春天吗?二、走进春天教材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是概括能力比较差。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所以,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1.引入:欣赏《春天的脚步》(片断); 2.初读:质疑问难,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小结; 3.细读:对学生汇报的信息及相关资料再次加以补充、拓展、升华。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大多数学生对于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还没有能力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他们可以感受到古诗的优美,但未必能够写出更多的优美的古诗。
只有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使古诗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品读诗歌五、拓展延伸教学反思:因为古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美,也需要一些方法技巧,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引入古诗。
并且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景象。
同时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积累的词语,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古诗的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心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
渴望春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渴望春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 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歌曲为 D 大调,6/8 拍,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较强的律动感。
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 段旋律平稳,充满了对春天的渴望;B 段旋律上扬,情绪更加激动,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烈期盼。
整首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奏、音阶等,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歌唱基础。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提高音乐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 6/8 拍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能够准确地拍打节奏。
(2)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弱起小节等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渴望春天教案渴望春天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渴望春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一、感受——春(情境创设)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生:热烈、充满活力春季!春天!2、让学生说出。
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渴望作文》渴望作文(一):渴望拥有翅膀在我的一生中,我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双翅膀,它能带我飞向蓝天,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我拥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天安门的上空,看祖国的红旗高高飘扬,看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繁荣昌盛;其次,我会飞到故宫的上空,看在那里的几个朝代居住的地方;然后,我会飞到古代皇帝用来祭祀天的天坛;最后,我会飞到长城的上面,看那长城的雄伟壮观,看那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和雄伟的气魄而着称于世的长城,我是多么的渴望,多么的渴望拥有一场翅膀,能俯视我们的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陕西兵马俑坑群,去感受那古战场所拥有气势磅礴的阵容;然后,我会飞到湖北武汉的黄鹤楼,看唐朝诗人崔颢所写的《黄鹤楼》为什么能让黄鹤楼闻名遐迩;最后,我会去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去看那滕子京戍守的地方,去看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是多么的气势磅礴。
我是多么的渴望,渴望拥有一双翅膀,来到这举世闻名的景点,能够让外国人赞叹不已的景点。
在我的一生中,我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双翅膀,它能带我飞向蓝天,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泰国曼谷,看那金碧辉煌的大明宫、馏金溢彩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卧佛寺、充满神奇传说的金佛寺和雄伟壮观的郑王庙。
其次,我会去埃及金字塔,看看那拥有四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建筑;最后我会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看那河渠纵横、岛屿错落、风光旖旎的北方威尼斯。
我是多么的渴望,渴望这拥有一双翅膀,去飞到各国最着名的地方。
我渴望,渴望着飞到世界的最高处,飞到我们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渴望作文(二):渴望永久不长大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涯已悄然离去。
此刻,我已经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
虽然如此,但我却无法忘记那两千多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咸这个五味儿瓶里,装着我考试拿第一名时的喜悦,装着我第一次上台演讲时的紧张,装着我犯了错误时的恐惧在你的小学时代里,是否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五味瓶呢你是不是直到此刻还对它记忆犹新呢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永久都无法忘记这装满童趣的瓶子,我不想失去它。
《渴望春天》说课稿时间:2012-03-15 21:59 发布人:杨静点击:63次今天我说的这节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第六课《渴望春天》,我这节课的课堂理念是:让课堂各环节衔接自然,创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让整个课堂和谐、轻松,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
一、说教材:这首歌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
我确立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1. 在游戏中感受6/8拍子的节奏特点。
2. 活泼欢快地演唱和体会歌曲情绪,能唱准弱起小节。
3、能用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三、学习重难点:1、流畅地唱好6拍子强弱节奏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是本课重点。
2、这首歌曲共出现了5处弱起小节,我把弱起节奏作为本课难点。
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阶段,加上十三、四岁的年龄正处于变声期,所以我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五、说导学理念: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体现主体多元教育思想?是我的攻坚问题。
音乐学科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技能型比较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何彰显主体多元思想,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的一点。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用以听和玩为主的自学方法,因为音乐是听的艺术,听是最好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听中感受,在听中对比,在听中模仿、生成,避免单一的逐句教唱,机械性的学唱。
鼓励学生合作、创编、表演,思维的火花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避免固定模式、固定思维的单一模仿,处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年级音乐渴望春天说课稿范文2022 七年级音乐渴望春天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进取地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叹之情,并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
2.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渴望之情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在不断聆听和思量中熟悉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
2.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演唱后的思量,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2.明白68拍的指挥图示,并划拍辅助歌曲的学唱。
3.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学难点:用平稳、联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的每一个乐句;准确演唱第三乐句的变化音。
教学过程:一、准确学唱歌曲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要素:(1)第一次聆听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完美愿望?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你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吗?(2)第二次聆听聆听第一段歌词:尝试即兴用动作表示歌曲各乐句的关联与变化。
聆听第二段歌词:请学生随乐句作呼吸练习(教师可让学生左手持小纸片放在嘴前,以验证他的气息是否均匀、准确)。
教师在对学生的气息做出明确的指导后,提示学生每一句开始前要像闻花香那样做深呼吸(即胸腹联合呼吸),然后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如学生由于肺活量的问题不能坚持演唱整个乐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旋律的流动,这样即使中间换气了,听起来依然感到比较联贯。
2。
发声练习:用“u”母音演唱《渴望春天》第一乐句的旋律。
3。
视唱歌曲旋律谱,分析、表现音乐特点。
4。
指导学生划68拍(合拍)的指挥图示。
5。
进行第二次视唱。
6。
指导演唱难点乐句:(1)第三乐句的变化音(2)指导学生练习第四乐句第二小节及第三小节的装饰音的演唱二、艺术地歌唱1.教师:通常情景下,当旋律上行时应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下行呢?学生: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渴望春天》说课稿
《渴望春天》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
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二、说教法
步骤教学内容教的活动学的活动评价
课前准备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
《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
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
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聆听《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展开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
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学习作品的风格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
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
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
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习作品的结构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
a+a1+b+a2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拓展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
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展开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收集的成效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