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
- 格式:ppt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20
渴望春天教案7篇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一、感受——春(情境创设)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生:热烈、充满活力春季!春天!2、让学生说出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略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二、体验——春(歌唱《渴望春天》)1、出示课题《渴望春天》,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故事》,具体内容为《渴望春天》。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歌曲《渴望春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和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音高的把握和旋律的流畅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旋律以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出歌曲《渴望春天》。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随歌曲旋律轻声哼唱。
b.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随学习,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3. 歌曲分析(10分钟)a.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程、节奏等。
b. 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景表演(10分钟):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编动作,进行情景表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渴望春天》2. 歌曲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
3. 歌曲主题:春天、美好、向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答案:歌曲《渴望春天》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和歌词,是否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春暖花开》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背景和含义。
2.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祖国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将歌曲《渴望春天》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含义。
2.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课时安排1.介绍歌曲及其背景和含义(10分钟)2.对歌曲进行分析和教授旋律和节奏(30分钟)3.学生跟唱练习(20分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教授歌曲的情感表达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1.介绍歌曲的情感表达方法(10分钟)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30分钟)3.评价学生的表现(20分钟)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整合课程内容,让学生独立表演歌曲。
2.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
课时安排1.组织学生独立进行表演(40分钟)2.提供反馈和评价(20分钟)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听写法3.观察法4.练习法5.评价法6.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技巧。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合唱和表演方面的需求比较大,下次可以适当增加合唱和表演的内容。
同时,我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对每个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优秀12篇渴望春天教案1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透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3、透过创编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勇于创意的意识。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变化音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一)、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学生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明白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对,这是我国作曲家潘振生写的一首儿童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来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也写了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让我们一齐来倾听莫扎特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貌的?(播放课件,范唱)师:《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装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欢的歌曲。
二、学习新歌《渴望春天》:1、聆听了整首歌曲以后你能回答出春姑娘的问题吗?(多媒体课件出示)A、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抒情愉快;3、低沉忧伤。
B、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2、介绍6/8拍子。
师: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
你明白6/8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强弱弱次强弱弱)?如果用拍手和拍腿来表示强和弱,谁更适合强拍?让我们一齐来演示一下。
(二)节奏练习1、让我们随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节奏:(播放第一句音乐出示节奏型)(1)X|XXXX|X。
XXX|XXXXX|X。
0|(2)X|XXXXX|XXX0X|XXXXXX|X。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音乐风格,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渴望春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模仿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1. 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背景和意境《渴望春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歌曲,创作背景源于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盼。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歌曲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花开满园、绿草如茵、鸟儿欢唱等,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歌词中透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表达了在寒冷冬季过后,人们对温暖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渴望春天》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和弦丰富,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基本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歌曲基本旋律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聆听完整的《渴望春天》歌曲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和动感。
随后教师可以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和练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高潮部分,以及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情感表达。
节奏的掌握: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节奏型,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拍手、踏脚等方式,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歌曲的节奏。
同时结合歌曲旋律的学习,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节奏的变化和表现。
听唱法: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
模唱法:教师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春天的旋律》。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渴望春天》的学习,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了解作曲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音程跳动。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歌词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细节: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歌曲学习:a.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渴望春天》,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等。
c. 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d.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演唱歌曲。
3. 歌曲实践:a. 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
b.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春天的诗句,并配以歌曲的旋律演唱。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音程跳动,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弹奏的钢琴,演唱歌曲,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及旋律简谱。
2. 黑板右侧:春天的诗句及歌曲创作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要求歌词表达春天的美好,旋律优美。
2. 答案:教师课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四季》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4年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2024年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章《春天的乐章》中的《渴望春天》。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渴望春天》,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音色等;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和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重点: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旋律和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春天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学习歌曲《渴望春天》。
b. 分组练习,每组演唱一句歌词,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掌握。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音乐知识讲解(10分钟)a. 讲解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基础知识。
b. 结合歌曲《渴望春天》,分析其音乐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一道关于音高的练习题,讲解解题方法。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旋律接龙游戏,巩固音高知识。
b.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演唱歌曲,检验学习效果。
b.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如演唱歌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
2. 黑板右侧:音乐基础知识讲解,包括音高、节奏、音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录制视频,分享给家长和同学。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演唱准确、感情投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三章《春天的故事》,第2节《渴望春天》。
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渴望春天》的创作背景,认识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渴望春天》,并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渴望春天》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进、节奏变化以及和声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渴望春天》。
2. 讲解:介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及其作品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3. 示范: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渴望春天》。
4. 练习: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处理。
六、板书设计1. 《渴望春天》2. 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3. 歌曲分析:旋律、节奏、和声4. 演唱技巧:气息、共鸣、咬字5. 情感表达:欢快、期待、向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渴望春天》,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班级群,教师评价、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其它作品,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等,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中的歌曲演唱技巧。
3. 教学过程中的分组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视频录制。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表达1. 分析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2. 示范演唱时,注重情感的投入,使学生在模仿中自然地融入情感。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教案《春之声》——渴望春天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一首抒情的少年儿童歌曲。
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奥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
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
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本质思想和世界观。
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明朗、最乐观的歌,咏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
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而是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俄罗斯激荡、高涨的社会情绪的生动反映。
《北国之春》(日)井出博作词,远藤实作曲,是一首演歌调风格的歌谣曲。
作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国。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唱歌人是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他在南方城市思念家乡的春天,归心如箭。
歌曲的民族色彩浓烈,每段歌词都相同的最后一句旋律扣人心弦。
《春之歌》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无言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它描写大地回春,万物苏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目标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欣赏《春潮》、《北国之春》、《春之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具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听赏歌曲《渴望春天》提问: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知道哪些咏唱春天的歌曲和乐曲?学生听赏后回答:学唱歌曲。
渴望春天 -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概述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通过歌曲、活动、练习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理解春天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了解春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歌词和曲调,并能演唱出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欣赏能力,激发其爱好音乐的兴趣。
具体内容1. 学习歌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渴望春天》的歌词。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蕴含的意义,然后再尝试唱一遍。
《渴望春天》歌词:春天的心情像一支歌,融化了冰雪化了冻,带给我们无限生机。
春天的伙伴是小鸟儿,她们三月里穿上新衣,为我们让春天更加美。
梦中我见到花开的河,春风吹过草龙舒展,温暖的风融化我们的冰,晴空万里万里信,春天就要来到,等待了好久好久的花儿终于要开花了。
2. 音乐欣赏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听音频的方式进行音乐欣赏,了解歌曲的曲调和音乐元素。
同时,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听出歌曲中的高潮、转折等特点,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和意义。
3. 活动设计(1)填词活动:将歌词中的关键词空出来,并让学生自己填词,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2)创意表演:鼓励学生将歌曲改编成独特的版本,并表演出来。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3)创作练习:让学生练习编曲、填词等相关技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实践。
4. 总结归纳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和归纳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春天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并通过音乐欣赏和活动的方式,让他们从多个方面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此外,通过讨论和总结,还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渴望春天音乐课教案优秀4篇渴望春天教案篇一【设计思路】《渴望春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之声》中的一首歌曲,是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6/8拍节拍的运用使歌曲活泼、生动,表现出少年儿童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幸福、光明未来的向往。
本节课通过走进春天(创设情景),感受春天(歌曲演唱),表现春天(音乐拓展)三个环节,结合音乐要素,以6/8拍节奏为主线展开教学,带领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歌曲表现等,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学会用明朗、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明朗、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欣赏、打击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歌曲《渴望春天》,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各种打击乐器【教学重点】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6/8拍、弱起小节、变化音、装饰音的演唱。
体会它们在歌曲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走进春天一、课前准备:播放《春之声圆舞曲》二、导入:老师刚才播放的这首乐曲叫《春之声圆舞曲》。
它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歌颂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许多的音乐家都喜欢用音乐来诠释对春天的喜爱。
奥地利的另一位音乐大师。
也创作了一首表现春天的歌曲,《渴望春天》。
请同学们欣赏由梦之声合唱团演唱的《渴望春天》,让我们在《渴望春天》的美妙歌声中,走近春天、感受春天吧。
(设计思路:用另外一首经典的表现春天的乐曲《春之声圆舞曲》引入歌曲《渴望春天》,激发学生对表现春天歌曲的兴趣。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感受春天三、学唱歌曲:(一)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渴望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渴望春天》。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欣赏与学习、简谱知识的讲解与练习、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1.歌曲的欣赏与学习:通过欣赏和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简谱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在歌曲学习中,穿插讲解简谱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识谱技巧。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通过对《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法,如音量、音色、速度、力度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歌曲的欣赏与学习: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相关联,通过学习新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2.简谱知识的讲解与练习: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相关联,通过学习简谱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学生已有的音乐表现力相关联,通过学习新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学习《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美。
2.音乐表现力: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表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法,如音量、音色、速度、力度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音乐创作能力:通过学习简谱知识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音乐合作能力:通过集体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歌曲的欣赏与学习:理解《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欣赏并学习这首歌曲。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所创作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欢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以少年儿童纯真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化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二、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觉歌曲光亮、快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感情体验。
2、让学生初步认识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试一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立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相关作曲家生同样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研究解决,教师恩赐合适的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表现。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3.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了解弱起小节。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歌曲导入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活力。
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播放幻灯片,请学生欣赏关于春天的图片(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师: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看过这些图片之后你能不能再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都钻出了土地,燕子回来了,树木发芽了,农民伯伯开场繁忙了……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渴望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2.知道6/8拍的图示,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1.在不断聆听和思考中熟悉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
2.自主学习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渴望之情的精神。
2.能积极地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之情,并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
教学重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学难点: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的每一个乐句;准确演唱第三乐句的变化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学法: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猜迷小游戏。
2.请同学们说几首和春天有关的歌曲。
二、歌唱春天,新课教学1.聆听歌曲《渴望春天》2.请小组同学介绍本课的相关学习内容资料。
3.提出问题,聆听歌曲,小组交流,整理答案。
4.请同学提问,找同学解答。
5.柯尔文手势复习C大调音阶6.唱曲谱三、自主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体会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运用。
2.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解答。
3.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讲授难点:唱准变化音。
4.小组合作探究,为歌曲添词。
5.小组展示、个人展示。
6.课堂检测。
四、拓展延伸全体学生为歌曲《渴望春天》伴奏。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盼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自然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青春活力。
我们更应该珍爱生活中的明媚春光,用诗情画意交织成永远唱不完的春之歌。
更要像莫扎特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热爱并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春;你们正处于青春年华,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定能唱响自己人生的“春之歌”!。
2024年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春天的故事》中的《渴望春天》。
本课主要包括歌曲学习及鉴赏,涉及乐理知识、视唱练习、音乐鉴赏等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2章“春天的旋律”,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渴望春天》,分析其旋律特点及歌词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创作意图。
3. 通过学习本首歌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节奏、歌词学习。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视唱及对作品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歌曲《渴望春天》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3.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3)逐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歌词。
4. 例题讲解(10分钟)(1)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分析;(2)讲解乐理知识,如音程、和弦等;(3)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乐理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视唱歌曲;(2)教师指导,纠正错误;(3)分组练习,相互评价。
6. 音乐鉴赏(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歌曲部分;(2)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3)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与春天相关的音乐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渴望春天》2. 内容:(1)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2)旋律、节奏、歌词学习;(3)乐理知识讲解;(4)随堂练习及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