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合集
- 格式:pptx
- 大小:50.01 MB
- 文档页数:613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时安排表单元课题周次课时备注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1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2 1 4 造一艘小船3 1 5浮力 3 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4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4 1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5 1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 5 12给冷水加热 6 13 液体的热胀冷缩 6 14 空气的热胀冷缩7 15金属热胀冷缩吗7 16 热是怎样传递的8 17 传热比赛8 1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9 1 “五一”假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10 12 太阳钟10 13 用水测量时间11 14 我的水钟11 15 机械摆钟12 16 摆的研究12 17 做一个钟摆13 1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3 1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14 1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4 13 证明地球在自转15 14 谁先迎来黎明15 1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16 16 地球在公转吗16 1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17 1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7 1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DN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变异的原因2.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器官、运动的意义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适应性意义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生长的过程、生长素的作用、顶端优势植物繁殖的方式、传粉与受精、果实与种子的形成4. 地球的力量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学说地震、火山、地质作用与地貌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行为特点,理解其适应性意义。
3.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繁殖方式,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
4.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地球的力量与地貌变化。
2. 教学重点: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特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方式;地球内部结构及地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PPT、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内容:分章节列出重点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分析一个实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运动方式与行为特点。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说明植物繁殖方式。
地球的力量:介绍一种地质现象,解释其形成原因。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