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及护理细节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33
危重伤员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危重伤员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用于协助护士和医务人员对危重伤员进行病情观察和提供适当的护理。
病情观察要点
1. 意识状态:观察伤员的意识清晰度和反应,记录任何意识改变的迹象,如意识模糊、混乱或昏迷。
2. 生命体征:测量并记录伤员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任何异常的变化应及时报告给医生或主管护士。
3. 疼痛评估:根据伤员的表达和行为,评估疼痛程度,并注意任何疼痛的变化。
适当的止痛药物应及时给予。
4. 呼吸状态:观察伤员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方式,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5. 皮肤观察:检查伤员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注意任何瘀斑、划伤或其他皮肤改变。
6. 排泄功能:观察排尿和排便情况,注意尿量的变化、排尿频率或排便困难等。
护理要点
1.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伤员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的呼吸。
如果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吸痰、气管插管等。
2. 保持伤员的体温稳定:根据需要提供充足的被褥或使用外部加温设备,帮助伤员保持适当的体温。
3. 缓解疼痛:定期评估疼痛程度,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提供舒适的环境来减轻疼痛。
4. 预防感染:遵循严格的消毒措施,确保伤员的伤口干净,并及时更换清洁的敷料。
5. 提供情感支持:倾听伤员的痛苦和担忧,提供安慰和支持,帮助伤员应对病情和康复过程。
以上是危重伤员病情观察及护理的一些要点,这些要点可以用来指导护士和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在实践中,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确保对危重伤员的最佳护理。
危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一、意识:清醒、嗜睡、昏睡、昏迷(浅昏迷、深昏迷、极度昏迷) (1)清醒:清醒是能够正确理解言语,准确回答问题,按吩咐做动作,各种深浅反射正常。
(2)嗜睡: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
(3)昏睡: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
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难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4)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或自身内部的需要不能感知。
可有无意识的活动,任何刺激均不能被唤醒。
按刺激反应及反射活动等可分三度:1)浅昏迷: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1/ 15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2)深昏迷: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3)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
病人处于濒死状态,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在24小时以上,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去大脑皮质状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它与昏迷不同,是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殊状态。
有觉醒和睡眠周期。
觉醒时睁开眼睛,各种生理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喂之能吃,貌似清醒,但缺乏意识活动,故有瞪目昏迷、醒状昏迷之称。
患者常可较长期存活。
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伤后等。
(6)谵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生命体征观察的要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体温观察危重病人的体温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体温,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如耳温计、口温计、腋温计等。
3. 确保测量体温的环境条件稳定,避免在进食、活动或药物使用后立即进行观察。
4. 危重病人应当全天候进行体温观察,特别是在发热、寒颤、出汗、低温等状况下。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根据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人的体温稳定。
2. 如发现病人发热或低温,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退热或保暖措施。
3. 注意观察病人的出汗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确保病人体温的调节功能正常。
二、心率观察危重病人的心率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心率,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心率观察方法,如听诊、脉搏触诊等。
3. 确保观察心率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如发现心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口服或静脉注射心率调节药物。
2. 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情况,如有心率不齐等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心律失常导致的并发症。
3. 提供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心理支持,促进病人心率的恢复和稳定。
三、呼吸观察危重病人的呼吸观察要点如下:1. 定时观察呼吸,并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录表中。
2. 使用准确的呼吸观察方法,如观察呼吸起伏、听诊呼吸音等。
3. 确保观察呼吸的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4. 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下:1. 如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治疗。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这是我们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任务。
虽然这个任务看起来很严肃,但是我们要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是怎么观察危重病人的,以及我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趣事。
我们要学会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
有时候,病人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比如说,有些病人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氧气饱和度,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还有就是,有些病人会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用亲切的话语和动作来唤醒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关心他们。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
有些病人可能会因为病情严重而感到恐惧、焦虑,这时候我们就要用温暖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来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还有就是,有些病人可能会因为长时间卧床而感到无聊,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陪他们聊天、讲笑话,让他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趣事。
有一次,我正在给一个病人测量血压,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一位路过的市民看到了病房门口的“请勿打扰”牌子,误以为我们在开派对,就跑进来看热闹。
我和同事们赶紧上前解释,最后那位市民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这件事情虽然让我们有些尴尬,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除了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外,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 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2. 注意个人卫生。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自己不成为病人感染的风险因素。
3. 做好皮肤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要定期翻身、按摩,防止皮肤受压疮的发生。
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医护人员在病人状态不稳定、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监测和护理措施。
提供适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病人的安全、稳定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首先,危重病人的观察需要关注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生命体征、症状表现以及精神状态等。
医护人员应该时刻关注病人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保持记录。
同时,还应该关注病人的疼痛程度、意识水平、呼吸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表现。
此外,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意识清楚与否、焦虑、抑郁、幻觉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处理。
首先是保持病人通畅的呼吸道,保证病人的气道通畅是最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清除病人口腔中的分泌物,保持好病人的体位,防止呕吐物误吸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危重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配合病人使用呼吸机等辅助呼吸设备。
其次是监测危重病人的体温和控制热量消耗。
危重病人在大病发作后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容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并采取相应措施降温,如给予退热药物、使用物理降温方法等。
同时,还应注意保暖措施,防止病人体温过低。
再次是监测和维持危重病人的液体平衡。
危重病人的体液代谢通常会发生紊乱,容易导致失水或水肿。
医护人员应该时刻监测病人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并及时补充液体。
根据病情的需要,可以给予输液治疗,补充和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
最后是心理支持和病情解释。
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心理状态非常脆弱。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与病人沟通,给予宽慰和安慰,以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同时,还应鼓励病人的家属给予支持和陪伴,提供病情解释和治疗指导。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需要细致入微、及时有效的操作。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有效地关注生命体征、症状表现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这些生命体征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护理决策至关重要。
特别需要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如有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或突然停止呼吸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特别要关注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等。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暗示病情的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梗塞、脑疝等。
必要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3.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模式: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机等设备,随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模式。
准确的监测结果对于调整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参数非常关键,以确保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充分支持。
4.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尿量的改变可能暗示肾功能受损或循环不稳定等问题。
特别要注意病人的尿量、尿色和尿频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危重病人往往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
要定期检查病人的皮肤,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脊椎、坐骨突等。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特殊的床垫和护理措施,预防和治疗压疮。
6.配合医生进行特殊治疗:危重病人常常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如氧疗、吸痰、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等。
在进行这些治疗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7.给予注重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的代谢水平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能量需求和促进组织修复。
根据病人的情况,可以采取口服、静脉注射或其他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8.给予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常常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鼓励。
护士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提供积极的言语和行动,帮助病人调整情绪和面对病情。
总之,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及时准确地观察和护理,可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危重病人是指因疾病、创伤等原因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特殊护理的患者。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深知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的要点。
一、危重病人病情观察1.1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是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个方面。
对于危重病人,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并记录在专门的病历表上。
要与正常值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意识状态观察意识状态是衡量危重病人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病人是否清醒;观察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观察病人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行为。
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1.3 病情变化记录危重病人病情变化较快,因此要随时记录。
包括疼痛程度、排尿排便情况、饮食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危重病人护理要点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由于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呼吸道阻塞。
护士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有需要,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措施。
2.2 防止压疮发生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导致压疮。
护士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改变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
2.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危重病人由于排泄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
护士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体重等指标,根据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要教育患者合理饮水,避免脱水。
2.4 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食欲减退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如有需要,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三、结论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细致入微的护理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受到威胁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和专业护理以维持其生命和健康。
危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观察和护理工作。
一、危重病人的观察1.重点观察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注意患者的意识改变及原因。
3.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疼痛感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
4.观察患者的排泄情况。
包括尿液量、颜色、气味、便便性状等,及时评估和处理排泄问题。
5.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等,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6.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
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性质等,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
7.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
包括体重、食欲、饮食摄入量、营养状态等,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8.观察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
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二、危重病人的护理1.保持患者安静舒适。
避免过度的体位改变、嘈杂的环境、刺激的光线等,保持患者心情平静,促进康复。
2.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环境温度、增减衣物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3.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换位、翻身,防止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4.做好患者的营养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要及时提供合理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5.做好患者的呼吸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疏通呼吸道、提供氧气等,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6.做好患者的排泄护理。
根据患者的排泄习惯及时协助患者如厕、更换尿布等,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7.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8.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
注意患者的身体安全,防止意外伤害,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在为危重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时,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在医疗领域中,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至关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对于这类病人,病情变化可能迅速且难以预测,因此,细致、准确的病情观察以及科学、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一、病情观察(一)生命体征的观察1、体温体温的变化往往反映了病人的病情状况。
高热可能提示感染,而体温过低则可能是休克、衰竭的表现。
需要定时测量体温,对于体温异常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物理降温或保暖。
2、脉搏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能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过快或过慢的脉搏、不规则的节律都可能是心脏疾病或其他严重问题的信号。
3、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节律和呼吸音。
呼吸急促、困难、呼吸音异常等都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4、血压血压的变化对于评估循环系统功能十分重要。
高血压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低血压则可能是休克、失血等的征兆。
(二)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是反映大脑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与病人交流、观察其反应能力、瞳孔变化等,可以判断其意识是否清晰。
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状态的改变往往提示病情加重。
(三)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射等变化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可能是脑疝的早期表现。
(四)皮肤黏膜的观察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有无出血点、皮疹等。
皮肤苍白可能提示贫血或休克,皮肤黄染可能是黄疸,皮肤出现瘀斑可能是凝血功能障碍。
(五)排泄物的观察1、尿液观察尿量、颜色、透明度、比重等。
少尿或无尿可能是肾衰竭,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
2、粪便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有无潜血等。
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可能是肠道感染。
二、护理要点(一)基础护理1、保持环境舒适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适宜、湿度适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2、体位护理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
1. 一定要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呼吸啊!就像我们时刻留意自己的呼吸一样,要是呼吸不顺畅那可不得了。
比如说,患者呼吸变得急促或者微弱,那是不是得赶紧采取措施呀!
2. 别忘了关注患者的心率呀!这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要是心率不正常了,身体这部“车子”不就可能出问题嘛。
像心跳突然加快或减慢,能不重视吗?
3. 患者的体温也超级重要好不好!就像天气的冷热一样,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有大麻烦。
一旦发现体温异常,那可得赶紧想办法调节呀!
4. 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可不能马虎哟!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突然变得迷糊或者异常兴奋,是不是很吓人。
神志不清或者躁动不安的患者,不精心护理怎么行呢!
5. 皮肤情况也要仔细查看呀!它就像是身体的外在警报器。
如果皮肤变得苍白或者发紫,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呀,这时候不赶紧处理怎么可以!
6.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到位呀!这就像家里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家里不就乱套了嘛。
尿管、氧气管等任何一个出问题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呢!
7. 患者的营养支持也很关键啊!人是铁饭是钢嘛。
要是患者不能正常进食,那得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保证营养呀,不然怎么有力气对抗疾病呢!总之,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每一项都至关重要,一点都不能马虎呀!。
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精品一、背景危重患者是指因病情严重,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护和综合护理。
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的精品经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二、关键观察指标1.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清晰程度、反应情况,包括意识清醒度、瞳孔大小、光反射等。
(2)呼吸状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
(3)心血管状态: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律等,以及有无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
(4)排泄状态:观察患者的尿量、颜色、质地等,有无尿潴留、尿失禁等情况。
(5)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有无发热或低温等情况。
(6)输液情况:观察患者的输液速度和输液效果,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2.病情护理(1)呼吸护理:进行氧气供应,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2)循环护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心脏骤停、心力衰竭等情况。
(3)排泄护理:定时执行尿液留置、导尿等操作,观察尿液颜色和质地,避免尿潴留。
(4)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5)营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适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和营养需求。
三、优质护理经验1.细致观察,精确记录:每次病情观察都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全面的情报。
3.急救技能娴熟,迅速应对:在病情急剧变化时,护士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供应等,迅速稳定患者的病情。
4.患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护士要做好各种措施的防范工作,包括预防感染、跌倒、压疮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5.细心悉心,温暖陪伴:在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要秉持悉心照料、温暖陪伴的原则,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
四、结语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观察和护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
临床常见危重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危重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因此要加强观察与护理,正确识别与判断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工作,医护人员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情况,早识别,早重视,早告知并做好相应的早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临床常见危重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一、病情观察1、一般观察(1)面容观察:①急性病容:主要表现是出现高热,呼吸急促,患者表情痛苦较烦躁,面颊潮红等;②慢性病容: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或者无光泽较灰暗,眼睛无神,精神萎靡等;③贫血病容:脸色苍白,嘴唇颜色变淡,表情看起来疲惫又无力。
(2)皮肤黏膜:细心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淤点或皮疹等,感觉皮肤的弹性度,皮肤是否完整,黏膜颜色有无变化,是否出现溃疡或有出血点等。
严重缺氧的患者嘴唇与肢体末梢都呈现紫绀色,黏膜变得苍白等。
(3)姿势与体位:细心观察患者的姿势与体位对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发生急性腹痛时,患者多会采取强迫体位;昏迷患者与重度衰竭的患者多呈被动体位。
(4)呕吐物与排泄物的观察:危重患者的呕吐物与排泄物都会反应病情发展情况。
要细心观察呕吐物与排泄物的性质状态,气味有何变化,颜色是什么样的,以及每天呕吐或排泄的次数与量等,注意观察若患者呈现喷射状呕吐,多是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若出现柏油样大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2、危重患者的识别(1)体温:健康情况下体温在36-37度,若体温高于37度属于发热,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感染。
多体温低于35度,警惕患者全身衰竭的危险。
(2)脉搏:健康状态下的脉搏是每分钟60-100次,且均匀有力,心律整齐无杂音。
若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警惕患者出现发热、低氧血症以及休克等。
若脉搏短绌,在一定时间内心率比脉率高,警惕心房颤动的发生。
若脉搏又细又弱,可能是心功能不全,或者休克。
(3)呼吸:健康情况的呼吸每分钟16-20次,呼吸节律规则,呼吸音清晰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