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权妨害判断标准研究—以相邻关系纠纷中采光权妨害司法鉴定为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98.92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判断是否影响采光权光线对于⼀间房屋来说是⾮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好的采光房屋会显得⼗分阴暗给⼈⼀种压抑的感觉。
所以很多⼈购买房屋时⼀般会考虑采光的问题,我国法律对采光权作出了规定。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影响采光权?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怎样判断是否影响采光权既然采光权作为相邻关系法的调整内容,那么如何构成采光妨害须依照处理相邻关系的“忍受限度”规则加以衡量判断。
所谓的“忍受限度”就是当不动产权利⼈的权利受到邻⼈侵害时,基于诚实信⽤原则.当侵害并不严重甚⾄⽆关紧要时,并且社会⼀般⼈能够容忍这种妨害,就不得主张排除这种妨害。
具体到采光妨害问题上,妨害如果超过了社会⼀般⼈的忍受限度,即认为构成采光妨害;⽽如果没有超过社会⼀般⼈的忍受限度,则受害⼈负有容忍义务,不能阻却这种“妨害⾏为”,即认为不构成采光妨害。
⾄于这⼀“容忍限度”如何成为司法实践具体操作的标准,民法典第⼆百九⼗三条规定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采光和⽇照不得违反国家有关⼯程建设标准。
可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将国家有关的建筑标准作为是否构成采光妨害的标准。
⽼年⼈住宅不应低于冬⾄⽇⽇照2⼩时的标准:旧区改建的项⽬内新建住宅⽇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寒⽇⽇照l⼩时的标准。
司法实践中可以依据上述规定确认是否构成采光妨害。
当事⼈如果认为⾏政机关对其审批的建筑⼯程项⽬审查错误或违反法律规定,认为该⾏政许可⾏为对⼰⽅造成采光权侵害,有权提起⾏政诉讼。
如果当事⼈认为⾏政机关审批项⽬违法,但不先⾏提起⾏政诉讼要求撤销⾏政许可⾏为,⽽是先⾏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法院也应当受理。
因为这种民事诉讼的请求权基础是权利⼈维护⼰⽅不动产所有权权利⾏使的排除妨害请求权,⽽作为法定权利的采光权.除⾮基于公共利益的理由.不得因公权⼒⾏为⽽受到侵害。
审理此类民事案件应当按照前述相邻关系的调整规则进⾏审理,对建筑物是否违法、违章的问题,因涉及到⾏政⾏为的合法性问题,不在民事案件的审查范围之列。
Emotion is also an invention, and it needs constant improvemen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对采光权侵权及补偿的法律思考(一)相关法律法规对采光权的保护未作具体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采光权侵害及补偿的规定太过笼统。
(二)司法实践对采光权侵权损害赔偿标准不一,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执法尺度和补偿适用标准,各地法院处理采光权侵害赔偿案件的标准不一。
《物权法》对居民的通风、采光和日照进行了明确的保护,对采光权侵权和补偿有什么法律思考呢?请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关于采光权的思考。
对采光权侵权及补偿的法律思考随着《物权法》的出台,采光权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说明了人们居住水平的逐步提高,也说明了人们日益重视生存权利,期待着采光权能更好地被重视和保护。
采光权是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为获取日照而要求邻人限制其房屋或其他工作物的距离或高度的权利。
一般认为,采光权派生于所有权,是财产权的一种。
在国外,许多学者甚至认为采光权不是一种财产权,而应属于人格权,它不仅与生命、健康相关,还包括生活的安适、宁静。
近年来,因采光权受到侵犯而产生的纠纷日渐增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由此引发对采光权侵权如何补偿这一司法难题的法律思考。
一、采光权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一)相关法律法规对采光权的保护未作具体规定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采光权侵害及补偿的规定太过笼统,相关法律法规对采光权的保护并无具体规定。
《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物权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国务院《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城市个人建造住宅,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不得妨碍他人通风采光或因违章建筑的买卖、租赁、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城市住宅相邻采光妨害纠纷审判实务探析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一些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已基本完成,但尚存部分低、多层住宅,这些低、多层住宅区因四周新建高层林立而形同城市“盆地”,其居民采光权益和房屋价值受到侵害、挤压,相关诉讼增多。
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城市住宅相邻采光妨害纠纷的起因与特点城市住宅相邻采光妨害纠纷案的起诉事由大致有四种:一是在规划许可合法、开发商建房亦符合规划许可的情况下,相邻业主以其住宅采光时间比被告建房前有所减少而起诉。
二是在规划许可合法、开发商违反规划建房的情况下,因高楼业已建成不可能拆除,相邻业主以开发商违规建房妨害其采光而起诉。
三是在开发商按规划许可建房,但该规划许可被行政判决确认违法,因大楼不能拆除重建,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又未获国家赔偿,故向受益开发商起诉相邻妨害赔偿。
四是规划许可被行政判决确认违法,而开发商又违反该规划许可建房,因大楼拆违重建不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未获国家赔偿而以相邻采光妨害起诉开发商。
此类相邻案件的特点是:1.群体性。
被摩天大楼遮挡的住宅业主们往往基于共同利益而抱团诉讼。
2.涉稳性。
此类纠纷涉及开发商、地方政府与相邻居民的利益矛盾,如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群体上访。
3.损失补偿复杂性。
此类案件中如何认定相邻采光妨害的构成、采光时间的减损量,以及如何计赔损失额,目前无相关规定可依。
关于城市住宅相邻采光妨害纠纷的法理解读与法律法规梳理住宅相邻采光妨害指不动产上相邻建筑各方应当为他方从室外采进适度阳光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而一方建筑物妨害了相邻方住宅合法拥有的日照时间长度,对此应按相邻关系加以调整。
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把不动产的通风、采光确定为相邻关系范畴。
住宅通风、采光实际由相邻建筑的高度、间距和相互位置所决定,而城市建筑的高度、间距和相互位置都由城市规划部门依法确定,所以住宅相邻采光妨害的构成与认定,与城市建设规划法规具有紧密关联。
建设部1999年发布关于《住宅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相关通知,对住宅日照的设计标准作出若干规定;我国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均授权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房屋建筑标准。
鉴定论坛Forensic Forum中g)司:•在瞽龙2016年秦4期_(总鏤.87期)采光权妨害判断标准研究—以相邻关系纠纷中采光权妨害司法鉴定为视角南锟、李永一 2,马德云、左勇志1(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f t建设工程质童司法鉴定中心,北京100039; 2.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100026)摘要:近年来采光权妨害_案件徽量不断增多,关于此类案件的判断_标准尚无明确界.定,3涉及采光权妨害的案件需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新建建窥是否对原建猱构成采光不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的班度进行签定。
对各类盤案例从法律界采光权概念、法律规定到建设工程类司法鉴定中日照概念、常见问題进行分析,针对司法鉴定中各类型情况提出采光权妨害的认定.方法与技术依据。
司法鉴定意见是此类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故此类案件应从日.照鉴定着手,对日照时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鉴定结果进行审料e关键词:采光权;日照;建设工程司法鉴定中图分类号:TU2:D913.99_:DF52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2072-(2016)04-0089-041采光权的概念及采光权妨害判断标准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涉及采光权®这个概念主 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物权法》两部法律之中P《民法通则》第八十a条规定广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3按照有利生产、方 便生活、H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 造成掘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物权法》体现在第八十九条的条文中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 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这两部法律均将采光权列人相邻权的范畴中,将其视为相邻权的内容之一,但.无论在法律条文中还是在相关释义中,均未对采光 权的具体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通常认为,相邻关系范 畴中的采光权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享有从 室々卜取得适度光源的权利。
第1篇一、引言采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指公民享有在合理范围内利用自然光的权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采光问题日益突出,侵犯采光权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为了维护公民的采光权,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侵犯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出发,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采光权的概念及法律地位1. 采光权的概念采光权是指公民在合法拥有的房屋或其他建筑物内,享有在合理范围内利用自然光的权利。
采光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房屋内的自然光照充足,满足日常生活需求;(2)建筑物外墙的设计不得影响相邻房屋的采光;(3)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不得侵犯公民的采光权。
2. 采光权的法律地位采光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采光权作为住宅权的一部分,受到宪法保护。
三、侵犯采光权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不得损害相邻建筑物的采光、通风、日照、噪声、污染等合法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布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的安全、卫生和消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保证建筑物质量,满足居住、使用和功能需求。
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相邻建筑物的采光、通风、日照等要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不得排放污染物,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认定采光权被侵犯的标准是什么《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采光权被侵犯了怎么要求赔偿呢?律伴网小编为您解答!1、什么是采光权损害?采光权损害,是指在相邻不动产之间所形成的采光利用的不当限制。
这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认定采光权被侵犯的标准是什么?采光侵权的赔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其行为符合采光侵权行为的构成条件,且构成对被侵害方的实质性损害。
笔者认为,具备以下条件即构成对采光权的实质性侵害:(1)存在侵害行为,即侵害人实施的使不动产相邻人基于其对不动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权而应获得的日照之利益受损的行为。
这里的侵害行为不要求一定是非法行为,只要造成他人基于采光权而应享有的合法利益受损即可。
(2)发生侵害结果,采光权侵害必须以一定的损害结果为必要,否则无法对损害赔偿进行具体量化和测算。
侵害结果可以是身心伤害,也可以是财产损失。
而被侵害的采光权,必须是基于合法占有、使用而拥有的正当权利,即失去此权利将无法正常生活。
(3)侵害行为与侵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侵害人的侵害行为与受害主体的采光权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侵害结果须由该侵害行为引起,没有该侵害行为就无该损害结果。
此外,在建筑物得到行政许可的情况下,由于该建筑物属于合法,如果仍然对相邻人造成损害,若损害较为轻微,相邻人应该有义务予以容忍。
换言之,即使是合法建筑,如果遮挡行为给相邻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对受害方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仍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侵害房屋采光权的赔偿标准是什么?采光权纠纷应当以一次性赔偿为宜,不宜以定额长期赔偿的方式判决。
在审判实践中,目前有两种计算公式,均是以《规范》规定的标准作为计算基础。
一种计算方式是首先根据上述规定确定赔偿数额,以及同样按照上述规定确定补偿数额,两项相加作为赔偿总数:低于国家标准的时间差(分钟)×赔偿单位(元/分钟/平方米)×居室(客厅)的面积(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时间差(分钟)×补偿单位(元/分钟/平方米)×居室(客厅)的面积(平方米)。
2019年04月(中)法制博览法学研究相邻权纠纷裁判规则研究———以相邻采光、日照纠纷为视角丁瑞祥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六安237000摘要:近年来,不动产权益争端也日益增多,日照利益作为不动产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衍生,具有物权的权利属性。
本文从分析采光、日照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侵害日照利益行为的构成要件出发,以明确侵权行为之边界。
在责任承担上,法院要综合衡量利益冲突,谨慎采用排除妨碍之方式,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关键词:相邻权纠纷;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日照利益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100-02作者简介:丁瑞祥(1989-),男,汉族,法律硕士,任职于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相邻权纠纷及其保护路径相邻权纠纷是我国民事审判中常见的案件类型,自《物权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相邻权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一直就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即相邻关系,为所有权之限制或扩大①。
相邻权在性质上是所有权的体现,该权利的行使是对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延伸,因此它具有独立的物权请求权。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民法通则》的立法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立场,明确了损害赔偿的方式,故在一方基于相邻关系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另一方可以直接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此即相邻关系请求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作为一种权益,应当受侵权责任法的调整,《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可以视为侵权责任法的特别条款,因此侵害相邻关系的行为,直接以侵权为请求权基础。
从相邻关系的发展来看,相邻关系的争议越来越明显了突破了所有权的范畴,而扩张至用益物权乃至债权性的不动产所有权,故将相邻关系依附于不动产所有权显然不合适②。
物权请求权可以作为补充性请求权基础,而不能作为主要方式。
从我国立法上看,相邻关系的法律规范零散且较为原则,完整性和独立性不足,直接以相邻权请求权为基础则适用范围上过于狭窄,不能调整不断变化的相邻权的纠纷。
采光权赔偿标准对于已经妨碍到采光权,而且不能排除妨碍,只能赔偿,请问赔偿的标准是什么最佳答案按建筑规范:相临房屋的采光间距一般应以相临房屋较低的房屋一方高度的0.8——1.2计算。
如你的房屋高度为10米,而相临的房屋为15米,则基本间距应在8——12米;如相临房屋为8米,则基本间距应在6.4——9.6米之间。
当然还有一些实际情况要考虑,请你最好通过当地的规划部门去咨询和办理相关的手续。
邻居不同意可以通过规划、房产、居(村)委会等部门和群众组织来协调。
民法通则中没有采光权的具体规定,只是对于相邻权作了一个抽象的规定.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中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有没有对你的采光权进行侵害,一般是以房屋日照时间的长短来认定的.至于间距,你现在可以先了解一下该房屋进行施工是否取得了合法手续,是否有施工许可证及规划许可证等.关于日照还有一个部门规章: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下称《规范》)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因此,如果低于上述标准,则采光权受到侵害无疑.当然最好了解一下所居住的地方是否还有地方性的规定.但目前就侵犯采光权并没有统一的赔偿标准.因此,建议参考下列因素来合理提出请求金额:由于对采光权的侵害不仅体现在对物权的侵害上,还可能导致健康权、身体权、人格权以及其他权利的被侵害,因此,采光权侵权实际上是多重侵权的综合,赔偿内容应当包括:由于阳光遮挡导致电费、采暖设施增加的费用,健康补偿费、视觉污染费,因采光损失导致房屋价值贬低等。
遇到物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浅谈相邻关系中的采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即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九条也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以上法律通过相邻关系确立了对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采光权利的保护,也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采光权。
虽然目前因相邻采光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有关采光权的保护也属于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各界对采光权的基本认识并不一致。
笔者就此也谈一些观点与看法,以求教于专家与同仁。
一、采光权的概念相邻关系,是法律为调和相邻不动产的利用,协调相邻人利益平衡,而就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或利用权人之间适用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般认为由于民法是权利法,故从权利的角度,相邻关系又可称为相邻权(但相邻权并非独立的权利)。
相邻关系属于所有权制度的一部分,是对所有权权能施加的限制。
相邻关系中的采光权是法律对权利人采光权利的基本保障,指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为享有一定程度的天然光线照射而要求相邻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权利,是不动产权利人为方便自己不动产的使用而对邻人的不动产最低限度的需要,法律强制性地规定邻人应当接受该必要限制(不作为)或提供便利(容忍),以便使邻人能够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采光权的特征第一,采光权的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一方此处有三项内容需要明确界定:1.相邻的范围相邻采光关系与其他类型相邻关系相比在区域位置上有其特殊性,不动产相互间位置关系对权利保护的影响更大。
在高层建筑还没有出现前,邻近建筑物间的采光影响范围比较小(光照阴影范围较小),故确定相邻接的不动产各方就已足够(当然也存在较远处生长的大树遮挡光线的情况)。
浅谈采光权侵害的认定及救济[摘要]阳光是自然的馈赠,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人们生活所必需。
且当代社会的高房价、生活质量要求等因素使人们更加重视采光问题。
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备、相关理论不完备,日照纠纷在处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争议,需要进行完善和研究。
[关键词]采光权侵害;衡量标准;救济赔偿一、采光权侵害的性质采光权侵害,是指相邻一方在建造房屋或其他工作物时,应当与相邻他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或限制适当的高度,不得侵害相邻他方的房屋或其他工作物的采光,否则将构成相邻一方对于相邻他方的采光权侵害。
构成侵害的相邻他方可以请求排除妨碍或给予补偿,造成损害的,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关于采光权的性质目前存在着消极侵害说与积极侵害说、物权请求权说与侵权行为说。
笔者更支持通说,即积极侵害说。
物权请求权说主张只有在物权等绝对权被侵害的场合受害人才有权请求排除妨害,不能完整保护采光权。
侵权行为说更为注重损害行为社会经济利益衡量,通常又具有“袒护加害者”之倾向。
积极侵害说体现了采光权中的基本人权要素,也更倾向于保障人权。
依照积极侵害说,采光权受到侵害,并不意味着可以产生一项独立的请求权,而只是意味着法律允许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停比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而受害人提出请求的根据乃是其物权受到侵害,其享有和可以行使的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和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
采光权侵害的构成应具备四个基本要件:(1)构成采光相邻关系的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
(2)侵害行为,即侵害者滥用其基于所有、占有的权利而实施的行为。
(3)被侵害的采光权是公民基于占有、使用场所而拥有的正当权利,即失去此采光权就无法正常生产、生活。
(4)侵害结果,须有采光受到影响的事实。
侵害结果可以是身心伤害、财产损失,在判定被侵害方的身心所受的损害是否超过近邻者通常应忍受的义务范围时,一般仅考虑被害者作为正常人的个人感受之本身利益。
关于采光权被侵犯的一些法律规定1、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3、《物权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4、属于司法解释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九十七条至第一百零三条对邻地利用,因相邻关系而产生的截水、排水、通行、相邻防险作出的规定(但未对采光问题单独规定)5、属于司法解释的有《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于违章建筑引起的纠纷规定:“因违章建筑妨碍他人通风采光或因违章建筑的买卖、租赁、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违章建筑的认定、拆除不属民事纠纷,依法应由有关行政部门处理。
”6、属于行政法规的有国务院《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第6条的规定:城镇个人建造住宅,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不得妨碍交通、消防、市容、环境卫生和毗邻建筑的采光、通风。
城镇个人建造住宅,必须经城市规划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发给建设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7、属于行政规章的有《建设部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第7条规定住宅设计应重视室内外环境,满足住宅对采光、日照、隔声以及热工、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判断采光权被侵犯可参照的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城市居民住宅区规划涉及规范》第五章中规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立”,“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相邻采光、通风纠纷诸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在大兴土木进行建设,以改变其居住条件和改善居住环境,进而因建房引起的相邻间采光、通风的纠纷也大量的涌入人民法院。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法律对此予以规范,就这给人民法院在认定从事建设的相邻一方是否构成侵犯了相邻间另一方的采光、通风权以及是否应予赔偿和赔偿的依据等诸问题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民事审判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相邻采光、通风关系。
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该条规定,认定了采光、通风是相邻间各方应有的权利。
那么相邻间采光、通风关系的具体含义应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辑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解释是这么解释的:“相邻采光、通风关系是指相邻各方在修建建筑物时,应当与相邻他方的建筑物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得妨碍相邻人的采光和通风。
”很显然,新老建设物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使新、老建筑物都能最大限度地接受日光和自然风就是相邻间的采光和通风关系。
这里讲的新、老建筑物在位置上可能是前、后排两邻或左、右相邻。
二、认定相邻一方的建筑物给另一方在采光通风方面造成影响的依据。
相邻建筑物间如果距离太近,必然给双方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对处于相对低的建筑物一方影响则更大。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一是使相邻房屋的经济价值降低。
现代生活,人们普遍追求宽大明亮的住宅,如果地理位置好,其价位显然要高于阴暗的房屋。
二是由于阳光、新鲜空气的减少会使人身体受到一定的损害。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反之会受到损害。
三是由于两建筑物距离拉近,会影响相邻家庭的隐私。
每个人有自己的稳私,每个家庭是由个人组成的,同样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存在着隐私。
第1篇一、引言采光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范围内,从自然光中获取光照的权利。
采光权是公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也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侵犯采光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引发了社会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侵犯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并结合案例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采光权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涉及采光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七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对侵犯其物权的行为提出诉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城市设计、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等要求。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条: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要求。
2. 采光权的内容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采光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自然采光权:指建筑物、构筑物等内部空间,通过自然光线获得照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求。
(2)防光权:指建筑物、构筑物等外部空间,有权防止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向其内部空间投射强烈光线,影响正常使用。
(3)眺望权:指建筑物、构筑物等内部空间,有权从其外部空间眺望,不受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遮挡。
三、侵犯采光权的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镇规划,严重影响城市、镇规划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拆除。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建筑设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等要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
民法典中相邻做房屋采光权如何界定相邻两个不动产之间的权处有,享有相邻权的,相邻权的权利包括通⾏权、采光权、⽤⽔、排⽔权等,相邻权是不容许侵犯的,侵犯相邻权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民法典中相邻做房屋采光权怎样界定?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中相邻做房屋采光权如何界定民法典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照,兴建房屋时影响其他建筑物采光的,就是侵犯采光权。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条【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应当按照有利⽣产、⽅便⽣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百⼋⼗九条【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百九⼗三条【相邻通风、采光和⽇照】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照。
⼆、采光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是什么采光权属于民事纠纷的⼀种,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以下⼏种:第⼀,协商解决。
双⽅当事⼈在平等⾃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解决纠纷。
第⼆,调解解决。
在有关组织(如⼈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的主持下,在平等、⾃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当事⼈⾃主达成协议,从⽽解决纠纷。
第三,仲裁解决。
纠纷当事⼈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对裁决的⾃觉履⾏或由⼀⽅向⼈民法院申请强制执⾏⽽使纠纷得以解决。
第四,诉讼解决。
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依法向⼈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对⽣效裁判的⾃觉履⾏或⼈民法院的强制执⾏⽽解决纠纷。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建筑物有通风、采光和⽇照的权利,在建造建筑物时,如果影响了其他建筑物通风、采光和⽇照权利的,就是属于侵权⾏为,受害⼈可以要求建筑物建造者停⽌侵权⾏为。
相邻权纠纷裁判规则研究作者:丁瑞祥来源:《法制博览》2019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不动产权益争端也日益增多,日照利益作为不动产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衍生,具有物权的权利属性。
本文从分析采光、日照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侵害日照利益行为的构成要件出发,以明确侵权行为之边界。
在责任承担上,法院要综合衡量利益冲突,谨慎采用排除妨碍之方式,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关键词:相邻权纠纷;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日照利益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100-02作者简介:丁瑞祥(1989-),男,汉族,法律硕士,任职于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相邻权纠纷及其保护路径相邻权纠纷是我国民事审判中常见的案件类型,自《物权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相邻权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一直就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即相邻关系,为所有权之限制或扩大①。
相邻权在性质上是所有权的体现,该权利的行使是对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延伸,因此它具有独立的物权请求权。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民法通则》的立法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立场,明确了损害赔偿的方式,故在一方基于相邻关系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另一方可以直接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此即相邻关系请求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作为一种权益,应当受侵权责任法的调整,《民法通则》和《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可以视为侵权责任法的特别条款,因此侵害相邻关系的行为,直接以侵权为请求权基础。
从相邻关系的发展来看,相邻关系的争议越来越明显了突破了所有权的范畴,而扩张至用益物权乃至债权性的不动产所有权,故将相邻关系依附于不动产所有权显然不合适②。
物权请求权可以作为补充性请求权基础,而不能作为主要方式。
从我国立法上看,相邻关系的法律规范零散且较为原则,完整性和独立性不足,直接以相邻权请求权为基础则适用范围上过于狭窄,不能调整不断变化的相邻权的纠纷。
采光权妨害判断标准研究———以相邻关系纠纷中采光权妨害司法鉴定为视角南锟1,李永一2,马德云1,左勇志1(1.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北京100039;2.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100026)摘要:近年来,采光权妨害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关于此类案件的判断标准尚无明确界定。
涉及采光权妨害的案件需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新建建筑是否对原建筑构成采光不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的程度进行鉴定。
对各类型案例从法律界采光权概念、法律规定到建设工程类司法鉴定中日照概念、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司法鉴定中各类型情况提出采光权妨害的认定方法与技术依据。
司法鉴定意见是此类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故此类案件应从日照鉴定着手,对日照时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依据鉴定结果进行审判。
关键词:采光权;日照;建设工程司法鉴定中图分类号:TU2;D913.99;DF521文献标志码:B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6.04.015文章编号:1671-2072-(2016)04-0089-04鉴定论坛Forensic Forum收稿日期:2015-11-15作者简介:南锟(1983—),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研究。
E-mail :nan.kun@ 。
1采光权的概念及采光权妨害判断标准的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涉及采光权①这个概念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两部法律之中。
《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风、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物权法》体现在第八十九条的条文中:“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这两部法律均将采光权列入相邻权的范畴中,将其视为相邻权的内容之一,但无论在法律条文中还是在相关释义中,均未对采光权的具体概念作出明确界定。
通常认为,相邻关系范畴中的采光权是指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取得适度光源的权利。
关于采光权妨害的判断标准,《民法通则》中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属指导性原则,《物权法》则将判断标准界定为: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害相邻建筑物的采光。
如何理解《物权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尚无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亦有一定争论,并存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判断是否对他人建筑物采光构成妨害,应以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为判断依据,具体包括建筑物间距和日照时数两个指标。
即只要符合国家有关建筑物间距和最低日照时间的,就不应认定存在采光权妨害。
此观点较为保守,但由于毕竟存在一定的操作标准,有据可循,故过去经常会被法院采纳。
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建筑物的间隔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只要根据鉴定结果,新建筑建成后减少了原建筑的日照时间,如果减少后的日照时间依然在日照时间标准之内,则未超过容忍义务的范围,不构成采光权妨害,如果减少后的日照时间低于日照时间标准,即构成采光权妨害。
笔者倾向认可第二种观点,但具体判断标准仍有不同。
笔者认为:无论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的的各项指标数据,只要新建建筑物对原有建筑物的采光造成不利影响的,均①本文探讨的采光权仅限私法领域,不涉及公法领域的采光权。
应认定为构成采光权妨害,至于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的各项指标数据,除具有行政法意义上的价值外,仅系衡量相邻权救济方式的因素之一。
比如新建建筑建成后减少了原有建筑的日照时间,但原有建筑日照时间仍在标准之内,则救济方式以经济补偿为主,如新建建筑建成后减少了原有建筑的日照时间且该日照时间低于标准之下,则救济方式以拆除为主。
基于上述观点,相邻权纠纷中采光权妨害的判断仅需要确认:新建建筑是否对原建筑构成采光不利影响以及不利影响的程度。
这个问题属技术问题,审判实践中,法官均委托专业鉴定评估机构就此进行司法鉴定。
2采光权妨害司法鉴定的评估依据及方法司法鉴定领域,对于采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主要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的界定:采光是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光环境,使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取得的天然光照度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的技术。
充足的天然采光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用采光系数评价住宅是否获取了足够的天然采光比较科学,但采光系数需要通过直接测量或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
一般情况下,住宅各房间的采光系数与窗地面积比密切相关,因此设计规范中直接规定了窗地面积比(即窗的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的限值。
在设计阶段,建筑的采光通常都是以窗地面积比来控制。
日照,指太阳照射。
阳光是人类生存和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之一。
日照对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
在居室内部环境中能获得充足的日照是保证居住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及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居室卫生、改善居室小气候、提高舒适度等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不同套型的住宅中,冬天应有一定数量的居住空间获得日照。
住宅的日照受地理位置、朝向、外部遮挡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常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尤其是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更为严重。
日照时数可以采用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将建筑物群的空间位置关系输入计算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计算。
原有建筑在设计阶段会对日照时间进行计算,使日照时间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以北京为例,北京属于建筑Ⅱ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日照时数应≥2小时。
原有建筑竣工后,在外部环境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日照时数是不会改变的。
从设计角度上讲,采光一般决定于房屋自身的窗地比,而日照体现了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之间的利害关系。
以一个居住小区为例,小区内新建建筑对既有建筑而言,改变了原有建筑间距,不但直接影响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开发强度和住宅室内外环境质量,更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及居民的阳光权益等密切相关,备受大众关注,是居住用地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性指标。
根据国内外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作为确定住宅间距的基本指标。
相关研究证实,采用此基本指标是可行的。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以及居住区规划实践,除少数地区(如低于北纬25°的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与日照要求相比更侧重于通风和视觉卫生,尚需作补充规定外,大多数地区只要满足标准要求,其他如通风等要求基本能达到。
因此,衡量间距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应以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与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
既有建筑的日照时数在小区竣工后就已经固定,各个房间的日照时数不会轻易改变。
而新建建筑会改变建筑群的间距,对周边建筑造成遮挡,进而改变周边原有建筑的日照时数。
日照司法鉴定可以从建筑间距着手分析,但如需要对日照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就需要进行日照时数计算。
因此,在司法鉴定领域,应以新建前后的原有建筑日照时间变化量来评定新建建筑对原有建筑采光的影响。
具体而言:司法鉴定的主体是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司法鉴定内容是被遮挡建筑遮挡前后的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受遮挡后的日照时间是否低于国家标准(以北京为例,大寒日2小时)。
3日照司法鉴定中出现的问题此类案件当事人双方通常为被遮挡方与遮挡方,对应日照司法鉴定中两个主体,即被遮挡建筑(以下简称建筑A)与遮挡建筑(以下简称建筑B)。
日照司法鉴定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定性角度上讲,总体存在两种情况,即建筑B 对建筑A 造成影响与建筑B 对建筑A 不造成影响。
后者较为简单,本文不再赘述。
以下就前者建筑B 对建筑A 造成影响进行举例分析。
例1:当建筑A 所处环境内中仅建筑B 对其日照时数造成影响,如图1所示。
当建筑A 所处环境中存在既有建筑C ,C 对A 的日照时数已存在影响时,就日照鉴定而言,三者的空间关系有以下四种:例2:建筑B 、建筑C 对建筑A 的日照时数都存在影响,而且两种影响相互独立,无交集,如图2所示。
例3:建筑B 、建筑C 对建筑A 的日照时数都造成影响,且两种影响存在交集,如图3所示。
例4:建筑B 建造前,建筑C 对建筑A 日照时数已造成影响,建筑B 建造后,建筑A 所受影响扩大,且建筑B 对建筑A 的日照时数影响包含建筑C 对建筑A 的影响,如图4所示。
例5:建筑B 建造前,建筑C 对建筑A 的日照时数已造成影响,建筑B 建造后,未扩大建筑C 对建筑A 的日照时数的影响,建筑C 对建筑A 的影响包含建筑B 对建筑A 的影响,如图5所示。
图1仅B 对A造成影响图2B 、C 对A的影响相互独立图3B 、C 对A的影响存在交集图4B 对A 的影响包含C 对A 的影响从案件审理来看,日照司法鉴定对象有两个,建筑A 与建筑B ,但从技术角度来看,鉴定对象是三个,除建筑A 、B 外,还有建筑C ,建筑C 可以是一个建筑,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群。
诉讼审理过程中,需先确定是否需要考虑建筑C 的影响。
从定量角度上讲,主要是针对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即加建前后日照时数变化量与影响后日照时数。
在上述各种示例类型中,两个指标都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分析的方式得到结果,但当存在建筑C 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例3~5中,鉴定日照时数变化量时,重叠部分由谁承担;(2)例3~5中,鉴定建筑B 建造后建筑A 日照时数是否低于国家标准时间,需要考虑既有建筑C 的影响。
综上,日照司法鉴定要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定性分析决定委托内容的主体,定量分析为审判提供数据支持。
4采光权妨害的认定及理由综合上文,笔者以建筑A 所有人以采光权妨害为由起诉建筑B 所有人要求排除妨碍的案例做具体分析。
上文中图1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仅建筑B 对建筑A 产生影响,故司法鉴定过程中,司法鉴定机构仅需要以建筑B 的存在为参照,去评估建筑A 的日照时间是否减少及减少后的日照时间是否低于标准时间。
如日照时间减少,则应认定构成采光权妨害,如日照减少至标准时间之下,应判令拆除遮挡建筑,如日照减少但不低于标准时间,则应判令经济补偿。
图2~5的情况比较复杂。
判断建筑B 对建筑A 日照时数是否减少比较容易认定,但减少后的建筑A 的日照时数是否低于标准时间,鉴定委托时就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因为仅考虑建筑B 影响时,建筑A 日照时数可能会不低于标准要求,但累加原有建筑C 的影响,建筑A 的日照时数低于标准要求。
如此,建筑C 的存在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必须优先解决。
在建筑A 所有人仅将建筑B 所有人列为被告时,如出现图2~5的情形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将此情形反馈给法院,由法院释明当事人是否应追加建筑C 所有人为案件被告,如当事人追加建筑C 所有人为共同被告,则法院应改变司法鉴定事项,要求司法鉴定机构将建筑C 列为被鉴定对象,综合评估B 和C 的存在是否导致建筑A 日照时间低于标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