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总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6.50 KB
- 文档页数:61
第一章商法概述第一节商事和商事活动(商事的理解)一、商事的概念及其含义商,也为商事,在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上有不同的含义。
1、社会学:商品交换行为或买卖行为,指财物交换。
2、经济学: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商品交换行为。
3、法学:是指营利性主体所从事的一切盈利性营业活动和事业的总称。
概括为三层含义:(1)商事是对营利性主体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概括;(2)商事是对各种持续性营利行为的概括;(3)商事是对各种营利性营业的概括。
二、商事的范围(商的外延)1、固有商: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基本商事活动;2、辅助商:间接以媒介财货交易为目的之营业活动;3、生产商或制造商: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商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
也称为“第三种商”4、服务商:仅于辅助商或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第二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商法的概念商法又称“商事法”,它是指规制营利性主体的经营性活动,调整由其所生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商法的特征1、商法具有营利性特征。
2、商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3、商法具有复合性和兼容性。
4、商法具有国际性。
第二节商法的历史沿革一、交易规则的古代法渊源——罗马法时代1、诸法合体,民商不分;2、只调整简单商品生产关系;3、以家庭为本位;4、调整商品交换关系的规范,属于其他民族的商业习惯法,即万民法。
罗得古城希腊罗得岛古罗马城的商业区古罗马城商业区的遗址二、中世纪的商人习惯法(11世纪16世纪)(一)商人习惯法产生的根源首先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
其次,商人阶级的出现。
再次,政治和宗教因素。
最后,商人实践的需要。
(二)中世纪商人习惯法的特征一是,内容为海事习惯二是,它通常采取属人主义立场三是,以当事人自治为最高原则(任意性规范为主)四是,由商人自己组成商人法庭五是,不同地域所形成和适用的商人习惯往往又有内容差异。
(三)商人习惯法体现的规则1,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从索赛特——到康美达)2,商业信用的行为准则3,彻底的自治运行机制(四)中世纪著名的商人习惯法1,《奥列隆海法》——欧洲大西洋海岸2,《康索拉度海法》——爱琴海沿岸3,《维斯比海法》——波罗的海沿岸4,《阿玛尔菲法》——地中海西岸《奥列隆法集》意大利的阿玛尔非城瑞典的维斯比古城中世纪商人法庭罗马广场罗马广场是法兰克福的中心广场,旧时属集市和商品交易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