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 格式:docx
- 大小:21.35 KB
- 文档页数:8
论语中有关于仁的句子以及解释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
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仁爱之心的时候,自然就和恶事绝缘了。
正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子曰:“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爱好活动,仁德的人爱好沉静。
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
知通智,知者就是智慧的人,后面也是类似。
因为内心充满了仁爱,所以人也会变得耐心而沉静。
也正是因为对万事万物有了爱心,所以自己也会延绵长寿。
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
正是因为有了仁爱,所以无论我们前往哪里,都会遇见朋友,也总是会得到他人的爱敬。
所以从不用忧愁。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1.【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解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
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5.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
译文: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
译文: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
这样的人,
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论语讲信用的名言名句1.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就像和朋友约定一起去打球,你说了你会去,那就一定要去呀!这才是真朋友嘛!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哎呀,一个人要是不讲信用,那真不知道他还能干嘛呀!就好比答应了帮妈妈洗碗却不做,那妈妈得多失望呀!3. “言忠信,行笃敬。
”说话要忠诚守信,做事要笃实恭敬。
就像在学校答应老师好好完成作业,那就得认真做到呀,不然怎么对得起老师的信任呢!4.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用要是接近道义,那说的话就能够兑现呀。
就像你答应同学借给他文具,这符合道义呀,那你就得说到做到呀!5.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主要讲忠信,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呀。
就好像和朋友相处,大家都要互相讲信用,这样友谊才能长久嘛!6.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人民要是没有信用可就不行啦!好比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诚信,那怎么能稳定发展呢!7. “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就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就像答应了弟弟给他买糖果,那必须得做到呀,不然弟弟该多伤心!8. “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这就好像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要懂得灵活处理信用的问题呀!9. “恭、宽、信、敏、惠。
”这里面也有信呀,要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做到有信用,这样才是个优秀的人呀!1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让老人安心,让朋友信任,让年轻人怀念。
我们也要努力做到让身边的人信任我们呀,这样人生才更有意义嘛!我的观点结论:《论语》中关于讲信用的名言名句真的很多,而且都特别有道理呀!这些名句告诉我们信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好好记住并且努力做到呀!。
论语中关于人的论述
1. 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友善和关爱。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的论述,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 礼:礼是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礼,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
3. 义:义是指正义和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义的论述,如“见义勇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4. 信:信是指诚信和守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讲信用,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
5. 孝:孝是指尊敬和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的论述,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6. 君子:君子是指有道德、有修养、有品格的人,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人格。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君子的论述,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
这些关于人的论述反映了孔子对于人类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思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篇一:2019年一模前名著阅读汇编(教师版)《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1【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解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普遍照顾百姓又能确实济助众人,这样如何呢?可以称得上行仁吗?”孔子说:“这样何止于行仁,一定要说的话,已经算是成圣了!连尧舜都会觉得难以做到啊!所谓行仁,就是在自己想要安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安稳立足,在自己想要进展通达时,也帮助别人进展通达。
能够从自己的情况来设想如何与人相处,可以说是行仁的方法了。
”5【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论语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句子1. 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言,要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原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原文源自《论语》中的一段话,是孔子关于人生道德修养的核心观念。
这八个字分别代表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十大人格品质。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奉为处世行事的准则,被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这些品格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仁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操,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仁心去关怀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义是做事情遵循道德准则的行为表现。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守职业操守,信守诺言,不辜负他人的信任。
礼是指人与人之间礼节和礼貌的相处之道。
智则代表了知识和智慧,是指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处理事务时的诚实正直更是不可或缺。
忠、孝、廉、耻、勇分别是指崇尚忠诚、尊重父母、清正廉洁、惩前毖后、宽严有度的做事态度和品质。
这些品格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回顾这些人格品质,我们会发现,它们贯穿于古往今来的华夏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些品德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它们是人类共同追求的道德准则。
正因如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更应该弘扬这些品质,让它们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针。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这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
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应该铭记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教诲,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不断秉持这些品格,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十大人格品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代表了一种做人做事的准则和座右铭,希望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弘扬这些美德,让它们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十大人格品质,是孔子关于人生道德修养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论语诚信的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4、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
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6、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诚信的句子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描写诚信诗句论语1.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1)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论语有关仁的句子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许多关于仁的句子。
下面是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的十个与仁相关的论语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子曰:“为人者,能仁义而已矣。
”(《论语·颜渊》)这句话是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仁和义,就已经非常出色了。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孔子说,虽然能说会道、外表漂亮,但是真正的仁德却很少见。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泰伯》)孔子认为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顾个人利益。
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子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他是否可靠。
大车没有横木,小车没有轮辐,怎么能行驶呢?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孔子说,看到贤人应该让自己向他们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则应该反省自己。
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孔子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子路》)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其中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加以改正。
9.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论语·子罕》)孔子说,人犯错误时,往往是因为追随了自己的党派,而不是真正坚持道义。
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以上是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的十个与仁相关的论语句子,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仁的含义,以及孔子对待人与伦理道德的看法。
论语中109条关于仁的句子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好比你自己不喜欢吃榴莲,那你也别硬塞给别人呀!这就是仁的一种体现呀。
2. “仁者爱人”。
想想看,当你真心关爱身边的人,像父母对孩子那般无微不至,这难道不是仁吗?
3. “克己复礼为仁”。
你要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各种规范,不就像一个君子一样做到仁了吗?
4. “刚毅木讷近仁”。
那些看起来老实巴交但很坚毅的人,不就有点接近仁的感觉吗?
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不就像那些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英雄们,他们多有仁心啊!
6.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真正有仁德的人会安心于行仁,聪明的人会利用仁,这多有道理呀!
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真正的仁者才能正确地喜欢人、厌恶人,这不是很深刻吗?
8.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要是一心追求仁,那肯定不会做坏事啦,这不是很明显吗?
9. “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该做的仁义之事,连老师都不用谦让呀,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
10.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离我们远吗?你要是真的想做到仁,那仁马上就来了呀!
我觉得中关于仁的这些句子真的太有智慧了,能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启示,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导读:正能量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1、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君子不庄重,夫然后行!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要不怕改正,信则人任焉。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7、“信近于义,就有益,敏,难道能行得通吗,行乎哉:为人谋而不忠乎。
”孔子说,友多闻:“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8、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1、“人而无信:“一个人不讲信用、子曰,小车少了軏”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
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14、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恭敬,友谅,泛爱众而亲仁;事父母。
大车无輗。
犯了错误,宽、子夏曰。
’”1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关于解释:仁者,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爱人利物之谓仁。
一一《庄子》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岀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岀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义,利也。
《墨子》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礼记》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一一孔子礼之用,和为贵。
一一《论语》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一-《淮南子》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
一一《春秋》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一一《礼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关于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当仁,不让于师。
一一《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一一孟子、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2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关于解释:仁者,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爱人利物之谓仁。
——《庄子》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义,利也。
——《墨子》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
——《礼记》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淮南子》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
——《春秋》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礼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关于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一、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论语中“仁”的名句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
”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论语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
”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论语原文]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6.[论语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译文】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论语中“礼”的名句1.[论语原文]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2.[论语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3.[论语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4.[论语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
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
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论语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译文】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6.[论语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7.[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8.[论语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智”的名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
”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译】孔子说:“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论语中“信”的名句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
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
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
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
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
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
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
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