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乳化剂与分散剂
- 格式:ppt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50
乳化剂和分散剂的异同点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化学品及食品工业中都是常见的添加剂,它们虽然有着相似的功能,但在具体应用和作用机制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以乳化剂和分散剂的异同点为主题,对它们的定义、作用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先来了解乳化剂和分散剂的定义。
乳化剂是一类能够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的物质,常见的乳化剂有蛋黄、明胶等。
而分散剂则是一类能够使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的物质,常见的分散剂有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等。
乳化剂和分散剂在作用机制上有所不同。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和增加相互作用力,从而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状液。
这是因为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可以在两种液体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界面活性剂层。
而分散剂则是通过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分散剂膜,使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防止颗粒之间的聚集。
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不同。
乳化剂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乳化液体制品,如乳制品、酱料、沙拉酱等。
乳化剂在这些产品中起到了增加稳定性、改善质地和口感的作用。
此外,乳化剂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农药和医药领域,用于调整产品的性质和改善使用体验。
而分散剂则主要应用于颜料、涂料、油墨等领域,用于稳定颜料的分散状态,避免颜料沉淀和团聚。
乳化剂和分散剂在物理性质上也有一些差异。
乳化剂一般为液体或膏状,可以直接添加到液体中进行乳化。
而分散剂则可以是液体、固体或粉末,添加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搅拌和分散处理。
总结起来,乳化剂和分散剂虽然都是用于改善液体体系的物质,但在作用机制、应用领域和物理性质上存在一些差异。
乳化剂主要用于乳化液体制品,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分散剂主要用于分散固体颗粒,通过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分散剂膜来防止颗粒聚集。
乳化剂一般为液体或膏状,而分散剂可以是液体、固体或粉末。
通过合理选择乳化剂和分散剂,可以改善产品的稳定性、质地和使用体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乳化剂和分散剂的异同点乳化剂和分散剂是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它们在物质的分散和乳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的作用有所相似,但是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分子结构、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点。
从分子结构上来看,乳化剂和分散剂有着不同的特点。
乳化剂通常是由一种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分子组成,其中一个极性部分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另一个非极性部分则与油脂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乳化剂能够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薄膜,将油脂分子包裹其中,从而实现油水乳化的效果。
而分散剂则是由一种或多种具有亲油性或亲水性的分子组成,能够与分散体颗粒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应用范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乳化剂主要应用于油水乳化体系中,如乳液、乳霜、乳剂等。
乳化剂能够使油脂颗粒分散均匀,增加乳液的稳定性,改善产品的质感和口感。
而分散剂则广泛应用于颜料、染料、药物、化妆品等领域的分散体系中。
分散剂能够有效地将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防止颗粒的团聚和沉积,保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乳化剂和分散剂的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得油脂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
乳化剂的极性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非极性部分与油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层薄膜,将油脂颗粒包裹其中。
这样一来,油脂颗粒就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
而分散剂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与固体颗粒表面发生吸附作用,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使其分散性增强。
分散剂的亲油性或亲水性部分与颗粒表面相互作用,阻碍颗粒的聚集,使颗粒分散均匀,从而保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乳化剂和分散剂在分子结构、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乳化剂主要应用于油水乳化体系中,通过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油脂颗粒均匀分散;而分散剂主要应用于颜料、染料等分散体系中,通过与固体颗粒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使颗粒分散均匀。
它们都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品的稳定性和质感,提高产品的品质。
第七章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气雾剂质量评价项目的错误叙述为A、泄露率检查B、装有定量阀门的气雾剂进行每揿主药含量与每瓶总揿次检查C、非定量阀门气雾剂应进行喷射速度与喷射总量的检查D、应进行无菌和为生物限度检查E、应进行抛射剂用量检查2、关于乳剂型气雾剂的错误叙述为A、乳剂型气雾剂外相是抛射剂,内相为药液B、泡沫的稳定性与抛射剂的用量有关C、采用混合抛射剂调节,其密度与水相接近D、乳剂喷出后呈泡沫状E、常用乳化剂为聚山梨酯、脂肪酸山梨坦、十二烷基硫酸钠等3、关于混悬型气雾剂的错误叙述为A、药物在抛射剂中的溶解度越小越好B、混悬药物微粒粒径应在10μm以下C、采用混合抛射剂以调节适宜的密度与蒸气压D、应选择加入适宜的润湿剂与助悬剂E、抛射剂与混悬固体药物的密度接近,有利于制剂稳定4、混悬型气雾剂的组成中不包括A、抛射剂B、润湿剂C、潜溶剂D、分散剂E、助悬剂5、关于溶液型气雾剂的错误叙述为A、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附加剂B、常选择乙醇、丙二醇作潜溶剂C、抛射剂汽化产生的压力使药液形成气雾D、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混悬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达到作用部位。
E、药物可溶于抛射剂(或加入潜溶剂),常配制成溶液型气雾剂6、下列关于气雾剂的错误叙述为A、二相气雾剂又称为溶液型气雾剂B、三相气雾剂包括混悬型与乳剂型两种C、气雾剂按医疗用途分为吸入、皮肤和黏膜以及空间消毒用气雾剂D、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E、吸入气雾剂主要通过肺部吸收,吸收速度很快7、下列关于气雾剂特点的错误叙述为A、具有定位与长效作用B、药物密闭于容器内,避光,稳定性好C、多次喷射可引起刺激或不适D、给药剂量准确E、可避免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破坏作用8、膜剂的附加剂不包括A、增塑剂B、填充剂C、增黏剂D、表面活性剂E、着色剂9、关于涂膜剂特点的错误叙述为A、制备工艺简单B、不用裱褙材料C、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病D、无需特殊的机械设备E、使用方便10、关于膜材的错误叙述为A、膜材聚乙烯醇的英文缩写均为PVA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英文缩写为EVAC、PVA醇解度为88%时水溶性最差D、PVA对眼黏膜无刺激性,可制成眼用膜剂E、PVA与EVA均为人工合成膜材11、关于PVA膜材的错误叙述为A、PVA的性质主要由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醇解度决定B、膜材PVA05~88规格,05表示平均聚合度为500~600C、膜材PVA05~88规格,88表示醇解度为(88±2)%D、PVA的聚合度越大,水溶性越好E、国内常用的膜材为PVA05~88与PVA17~8812、对成膜材料的要求不应包括A、成膜、脱膜性能好B、成膜后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C、性质稳定,不降低药物的活性D、无毒、无刺激性E、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13、下列关于膜剂特点的错误叙述是A、含量准确B、仅适用于剂量小的药物C、成膜材料用量少D、起效快且又可控速释药E、重量差异小14、关于喷雾剂的错误叙述为A、喷雾剂抛射药液的动力为液体状态的抛射剂B、抛射药液的动力是压缩气体C、在使用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不能保持恒定D、喷雾剂以局部应用为主E、喷雾剂应施加较高的压力,以保证药液全部用完15、乳剂型气雾剂的组成不包括A、抛射剂B、药物水溶液C、潜溶剂D、稳定剂E、乳化剂16、有关涂膜剂的不正确表述是A、是一种可涂布成膜的外用液体制剂B、使用方便C、处方由药物、成膜材料和蒸馏水组成D、制备工艺简单,无需特殊机械设备E、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聚乙烯缩丁醛和火棉胶等17、有关膜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膜剂的给药途径较多,但不能用作皮肤创伤的覆盖B、膜剂的种类有单层膜、多层膜和夹心膜C、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的成膜性能优于天然高分子物质D、膜剂的外观应完整光洁,无明显气泡E、膜剂由主药、成膜材料和附加剂组成18、为了使产生的泡沫持久,乳剂型气雾剂常加入的泡沫稳定剂是A、甘油B、乙醇C、维生素CD、尼泊金乙酯E、滑石粉19、关于气雾剂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药物的配制与分装及抛射剂的填充B、制备混悬型气雾剂应将药物微粉化,并分散在水中制成稳定的混悬液C、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压灌法和冷灌法D、压灌法设备简单,并可在常温下操作E、冷灌法抛射剂损失较多,故应用较少20、关于气雾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B、可以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C、由于起效快,适合心脏病患者适用D、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肝脏首过作用E、由于容器不透光、不透水,所以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1、溶液型气雾剂的组成部分不包括A、等渗调节剂B、抛射剂C、潜溶剂D、阀门系统E、耐压容器22、下列关于膜剂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起效快B、载药量大,适合于大剂量的药物C、膜剂成膜材料用量小,含量准确D、膜剂系指药物与适宜成膜材料经加工成的薄膜制剂E、膜剂的种类有单层膜、多层膜和夹心膜二、配伍选择题1、A.脂溶性药物B.水溶性药物C.小分子化合物D.多肽类药物E.吸湿性大的药物<1> 、易通过肺泡囊表面细胞壁小孔而吸收快A、B、C、D、E、<2> 、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A、B、C、D、E、2、A.甘油B.EVAC.羊毛脂D.PVAE.卡波普<1> 、不溶性成膜材料A、B、C、D、E、<2> 、水溶性成膜材料A、B、C、D、E、<3> 、可作增塑剂使用A、B、C、D、E、3、A.甘油B.TiO2C.SLSD.PVAE.液状石蜡<1> 、分散、润湿剂A、B、C、D、E、<2> 、在膜剂中只能做脱膜剂的附加剂是A、B、C、D、E、<3> 、膜材A、B、C、D、E、<4> 、增塑剂A、B、C、D、E、4、A.氟里昂B.CO2压缩气体C.丙二醇D.聚山梨酯80E.胶态二氧化硅<1> 、乳剂型气雾剂的乳化剂A、B、C、D、E、<2> 、混悬型气雾剂的润湿剂A、B、C、E、<3> 、气雾剂的抛射剂A、B、C、D、E、<4> 、溶液型气雾剂的潜溶剂A、B、C、D、E、5、A.氟氯烷烃B.丙二醇C.PVPD.枸橼酸钠E.PVA<1> 、气雾剂中的抛射剂A、B、C、D、E、<2> 、气雾剂中的潜溶剂A、B、C、D、E、<3> 、膜剂常用的膜材A、B、C、D、E、6、A.喷雾剂B.吸入粉雾剂C.溶液型气雾剂D.乳剂型气雾剂E.混悬型气雾剂<1> 、二相气雾剂A、C、D、E、<2> 、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药液喷成雾状的制剂A、B、C、D、E、<3> 、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A、B、C、D、E、三、多项选择题1、需进行粒度测定的气雾剂种类是A、外用气雾剂B、乳剂型气雾剂C、混悬型气雾剂D、吸入型粉雾剂E、溶液型气雾剂2、影响肺部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分子量C、药物微粒的大小D、药物的稳定性E、药物的吸湿性3、关于膜剂的正确叙述是A、膜剂是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B、膜剂可供口服、口含、舌下或黏膜给药C、膜剂外用可作皮肤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D、多剂量膜剂,分格压痕应均匀清晰,并能压痕撕开E、膜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色泽均匀,无明显气泡4、膜剂的制备方法有A、冷压制膜法B、热塑制膜法C、复合制膜法D、热融制膜法E、匀浆制膜法5、下列各物质哪些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A、PVPB、琼脂D、玉米朊E、EVA6、下列各物质哪些属于天然膜材A、明胶B、PVAC、琼脂D、虫胶E、阿拉伯胶7、气雾剂质量评价应包括的项目是A、泄露率检查B、每瓶总揿次与每揿主药含量检查C、雾滴(粒)分布D、抛射剂的含量E、刺激性8、下列关于抛射剂的正确叙述为A、抛射剂是气雾剂的喷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溶剂作用B、在常温下抛射剂的蒸气压应高于大气压C、碳氢化合物具有破坏大气中臭氧层的作用D、喷雾剂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抛射剂E、气雾剂的喷射能力取决于抛射剂的用量与蒸气压9、下列关于混悬型气雾剂的正确表述为A、制备混悬型气雾剂需加入适宜的潜溶剂B、药物在抛射剂中的溶解度越小越好C、混悬型气雾剂是药物水溶液、液态与气态抛射剂组成的体系D、抛射剂与混悬固体药物的密度应相近E、混悬型入气雾剂混悬微粒的粒径应在5μm以下10、下列关于气雾剂的正确叙述为A、气雾剂具有速效与定位作用B、可避免肝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C、在常温下抛射剂的蒸气压应低于大气压D、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又称氟里昂E、碳氢化合物具有破坏大气中臭氧层的缺点11、下列可作气雾剂抛射剂的是A、氟里昂B、CO2C、N2D、碳氢化合物E、水蒸气12、下列属于乳剂型气雾剂组成的是A、乳化剂B、抛射剂C、潜溶剂D、润湿剂13、下列属于混悬型气雾剂组成的是A、抛射剂B、乳化剂C、助悬剂D、润湿剂E、潜溶剂14、气雾剂的组成应包括A、抛射剂B、药物与附加剂C、灌装器D、阀门系统E、耐压容器15、下列哪些物质属于二相气雾剂的组成A、乙醇B、氟里昂C、滑石粉D、CMC-NaE、甘油16、膜剂的特点有A、含量准确B、稳定性好C、多层膜可实现控制释药D、成膜材料用量大E、载药量少,仅适用于剂量小的药物17、有关PVAl7-88的正确表述有A、常用作可生物降解性植入剂材料B、常用作膜剂的成膜材料C、其平均聚合度为500—600D、其醇解度为88%E、其水溶性小,柔韧性好18、为提高混悬型气雾剂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A、将药物微粉化,粒度最好控制在1~5μmB、控制水分含量在0.03%以下C、选用对药物溶解度小的抛射剂D、调节抛射剂与混悬药物粒子的密度尽量使两者相等E、添加适量的助悬剂19、关于气雾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他腔道起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B、气雾剂可采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C、气雾剂喷出的粒子愈细愈好D、气雾剂按相组成分为单相、二相和三相气雾剂E、气雾剂可以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奏效快20、气雾剂的优点有A、能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B、药物密闭于不透明的容器中,不易被污染C、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D、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非处方药物E、气雾剂的生产成本较低21、关于气雾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肺部吸入气雾剂的粒径愈小愈好B、油/水分配系数小的药物,吸收速度也快C、吸入的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D、小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肺泡囊表面细胞壁的小孔,因而吸收快E、气雾剂主要通过肺部吸收,吸收的速度很快,不亚于静脉注射。
第七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液体药剂是:将药物(固、液、气体)以不同的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和分散程度(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分类一、液体药剂的特点分散度高、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给药途径广(内、外、注射)便于分剂量与服用,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减少胃肠道刺激稳定性差(降解、霉变)携带、运输不便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相(单相)液体制剂;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真溶液)。
(2)非均相(多相)液体制剂;药物是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
内服液体制剂:合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部分溶液剂、滴剂等。
外用液体制剂:皮肤用液体制剂:洗剂、搽剂等。
五官科:洗耳剂、滴鼻剂、含漱剂等。
直肠、阴道、尿道:灌肠剂、灌洗剂等。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含义:能显著降低两相间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组成: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1.胶束的形成与结构胶束:在溶液内部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互相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集合体,称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CMC。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根据经验,将HLB值范围限定在0~40(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的大小),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
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而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
3.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或分层,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
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有些溶液恢复澄明,有的则难以恢复。
因此需加热灭菌的这类制剂应格外注意。
吐温类有起昙现象,但某些聚氧乙烯类如泊洛沙姆188等水溶性极好,在常压下直至沸点也观察不到昙点。
1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答:①石油路线:目前最主要的单体原料路线②煤炭路线:乙炔,电石生产需大量电能,经济上不合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资源情况,乙炔仍是高分子合成的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可再生资源路线,原料不充足,成本高,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的基础上,小量生产某些单体出发点还是可取的。
2、如何有C4馏分制取1,3丁二烯?①用C4馏分分离出来的丁烯进行氧化脱氢制取②将裂解气分离得到的C4馏分用PM下进行萃取蒸馏抽提制取。
第三章本体聚合1、简述高压聚乙烯工艺流程答:精制的乙烯进入一次压缩(一级);来自低压分离的循环乙烯与相对分子量调节剂混合后,进入一次压缩机入口,压缩至250MPa,然后与来自高压分离器循环乙烯混合后进行二级压缩;冷却单体进入聚合反应器,引发剂溶液用高压泵送入进料口或直接进入气相聚合;然后高压分离、低压分离挤出切粒,未反应单体分离循环使用。
2、高压PE有哪两种主要工艺路线?各有什么特点?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应釜中进行两条主要工艺路线管式反应器反应中:物料在管内呈柱塞状流动,无返混现象,反应温度沿反应管长度而变化,得高压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宽,耐高压。
无搅拌系统,长链分枝少。
生产能力取决于反应管参数。
釜式反应器:物料可充分混合,反应温度均匀,还可分区操作。
耐高压不如管式,反应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反应易控制。
PE分布窄,长链分枝多。
3、高压PE合成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具体条件如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设在150℃~330℃,原因有二:①乙烯无任何取代基,分子结构对称,纯乙烯在350℃以上爆炸性分解,从安全角度,避免因某些特殊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温度上升,引发事故,故使T<330℃②PE 熔点为130℃,当T<130℃时造成大量PE凝固,堵塞管道,同样造成反应难以进行,造成事故,故最低温度不低于130℃,一般温度大于150℃。
反应在低压下进行,原因:乙烯常压下位气体,分子间距离远,不易反应,压缩后,分子间距离显著缩短,极大增加了自由基与单体分子之间碰撞几率,易反应,在100~300MPa下,C2H4接近液态烃,近似不可压缩状态,其次T上升,需压力也增加,才能使PE与单体形成均相状态,保持反应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