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5
固定资产折旧常用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常见的财务处理措施,用于减少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为
未来的费用和损失做好准备。
以下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1. 直线折旧法
直线折旧法是一种简单的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年限,平均分摊
每年的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限较长、价值相对稳定的固定资产,例如房屋、汽车等。
2. 双倍余额折旧法
双倍余额折旧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年限,计算出折旧额的2.25倍。
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较高、年限较短的固定资产,例如飞机、电子设备等。
3.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是一种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的折旧方法。
例如,当固定资产的价值急剧下降时,可以使用加速折旧法来更快地减少价值。
此外,当固定资产面临修理或更新换代时,可以使用加速折旧法来平滑过渡。
4. 混合折旧法
混合折旧法是将多种折旧方法相结合,以平衡固定资产的价值。
例如,可以使用双倍余额折旧法来加速折旧,同时使用直线折旧法来保持折旧费用的稳定。
除了上述折旧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残值率折旧法、折现折旧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目标和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固定资产的年限、价值、使用情况、残值等。
不同的折旧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平衡。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固定资产折旧的公式: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进行计算。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按照资产使用年限的比例,每年计提相应的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置固定资产时付出的全部成本,预计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被报废或抛售后的估计价值,预计使用年限是指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以年为单位。
例如,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10,000元的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1,000元。
根据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10,000-1,000)/5=1,800元因此,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800元。
2.直线法: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平均分摊到每年的使用期限内。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例如,公司购买了一辆价值30,000元的车辆,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为5,000元。
根据直线法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30,000-5,000)/10=2,500元因此,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2,500元。
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2.根据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金额;3.每年末将折旧金额计提到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账户中;4.根据折旧金额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在会计核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价值变化,帮助企业合理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也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必要操作,有助于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结起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公式可以通过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进行计算,具体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会计要求,计提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长期资产,其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会逐渐减少。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过程,在会计核算中需要采用折旧方法来计算和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相应的举例。
1.直线法折旧直线法折旧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固定资产成本均衡地分摊到其预定使用寿命的各个会计期间。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万元。
根据直线法折旧方法,每年折旧费用为(10万元-2万元)/5年=1.6万元。
2.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初期会快速减少,而后期减少速度会减缓。
常用的加速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倍数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2/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台设备,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根据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费用为(20万元-0万元)*2/5年=8万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20万元-8万元)*2/5年=4.8万元,以此类推。
年数倍数递减法: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年数倍数/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辆车,原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根据年数倍数递减法,第一年折旧费用为(30万元-0万元)*(5/15)=10万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30万元-10万元)*(4/15)=6.67万元,以此类推。
3.存货量法折旧存货量法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或工作量计算折旧费用。
它适用于使用寿命不均匀或固定资产使用量有明显波动的情况。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每个计提周期的折旧费用=(单位数量的折旧费用×使用数量)/总量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套生产设备,以标准产能计算,使用寿命为5年,每年产能为5000件产品。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使用价值较高的资产,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年限的增加、技术的陈旧与设备的磨损而逐渐失去价值。
为了反映这种价值的流失,企业需要计提折旧费用,以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原值。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支付的直接费用,不包括与将来的维护费用相关的成本。
预计残值是企业估计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资产的经济价值。
使用年限是企业估计固定资产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设备价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万元。
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0-2)/5=3.6万元这样,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3.6万元的折旧费用。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一种递减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1)其中,折旧率是根据资产使用年限来确定的,折旧率是每年递减的。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车辆,车辆价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折旧率为20%,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20%+1)=12万元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12万元的折旧费用。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适用于生产或商业设备这类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折旧费用与产量或产值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总产量×实际产量其中,预计残值和预计总产量是预估的数值,实际产量则是实际生产情况下的数值。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个生产设备,设备价格为30万元,预计总产量为10万件,预计残值为2万元。
2024年度实际产量为3万件,那么,该年度的折旧费用为:(30-2)/10×3=8.4万元以上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三种常见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三种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买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长期实物资产,如房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
由于固定资产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和磨损,需要进行折旧处理,将资产成本逐年转移到损益表上,以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减余价值法。
1. 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直线法是最简单、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固定资产的会计成本平均分摊到其预计使用期间,以获得每年的折旧费用。
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报废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报废价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后的估计价值。
例如,一台机器的购买价格为10,000元,估计使用寿命为5年,报废价值为2,000元,则每年折旧费用为(10,000-2,000)/5=1,600元。
直线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合理,容易掌握。
但由于直线法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期间是均匀下降的,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
2. 加速折旧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加速折旧法是一种将资产成本主要分配给初始使用年限的折旧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折旧费用会逐渐减少。
常见的加速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双倍工作量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每年的折旧费用是上一年折旧费用的两倍。
例如,一台机器的购买价格为10,000元,估计使用寿命为5年,报废价值为2,000元,则第一年折旧费用为(10,000-2,000)/5=1,600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1,600*2=3,200元,以此类推。
双倍工作量递减法是指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每年的折旧费用,通常是根据资产的产量或工作时间来进行计算。
例如,一台机器的购买价格为10,000元,估计使用寿命为5年,每年的产量为1,000件产品,报废价值为2,000元,则第一年折旧费用为(10,000-2,000)/5*(1,000/5,000)=1,200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10,000-2,000)/5*(1,000/5,000)*2=2,400元,以此类推。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公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速度分摊其原值或成本至其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时的过程。
折旧的计提方法和公式是根据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法规来确定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和公式。
1.直线法折旧方法: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或成本平均分摊至其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时。
按照直线法折旧计提折旧的公式如下: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准备价值)/预计使用寿命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或者初始投资额,折旧准备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价值,预计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的年限。
2.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前期折旧较高,后期较低。
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提折旧的公式如下: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2/预计使用寿命)其中,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寿命同上述直线法折旧方法一致。
3.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加权平均折旧的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按照年数总和分配到每年,前期折旧较低,后期较高。
按照年数总和法折旧计提折旧的公式如下: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额)×此年压缩比其中,固定资产原值同上述直线法折旧方法一致,累计折旧额是指截止到当前年度的累计折旧额,此年压缩比是指第n年(从第1年开始计算)的折旧压缩比。
4.双倍余额递减与直线法的综合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直线法的特点,前期较低,后期稳定。
按照双倍余额递减与直线法的综合法折旧计提折旧的公式如下:每年折旧额=前期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额+后期直线法折旧额其中,前期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额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后期直线法折旧额按照直线法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公式只是常用的几种,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其他方法。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和法规有所不同,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和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
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
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
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100%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
(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
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
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固计使用寿命期内加快得到补偿2、年数总和法:定义: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公式
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加速折旧法、递减余额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是相等的。
直线法的公式如下: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
2.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年限总和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中前期折旧金额较大,后期减少。
加速折旧法的公式如下:
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前期折旧率×后期折旧率
3.递减余额法
递减余额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和使用寿命,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比例计算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在每年递减。
递减余额法的公式如下:
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累计折旧)×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递减余额法的一种改进形式,也被称为余额递减递延法。
按照这种方法,折旧费用每年都是递减的,每年的折旧费用是上一年折旧费用的两倍。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公式如下:
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累计折旧)×递增率
以上是四种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其公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寿命、预计残值、税务政策和
管理目标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
保折旧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及例子1. 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直线法是最常用的折旧方法,也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假设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是均等分摊的,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计算公式: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寿命例子:假设一台机器的原价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那么每年的折旧额为(100,000-10,000)/10=9,000元。
2. 工作量法(Units of production method):工作量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与其使用量相关联。
该方法假设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其使用量逐渐减少的。
计算公式:每个计算周期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预计总使用量×当前计算周期使用量例子:假设一台机器的原价为200,000元,预计总使用量为10,000小时,预计残值为20,000元。
在第一年中使用了1,000小时。
那么第一年的折旧额为(200,000-20,000)/10,000×1,000=18,000元。
3. 双倍余额递减法(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方法,即每年折旧额不同,初始时折旧额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计算公式: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已计提折旧额)×折旧率其中,折旧率为年折旧率,通常是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例子:假设一台机器的原价为15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那么折旧率为1/5,即0.2、第一年的折旧额为(150,000-0)×0.2=30,000元;第二年的折旧额为(150,000-30,000)×0.2=24,000元;以此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例子仅仅是为了说明各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方式,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折旧的计算还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和确认。
如何快速掌握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附公式+案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举例】甲公司有一台生产用机器设备,原价为608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
计算该机器设备每月计提每周的折旧金额。
『正确答案』月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12=(608-8)÷10÷12=5(万元)。
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5贷:累计折旧 5【例题】甲公司头分林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2月1日晨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
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13万元。
安装时,领用材料6万元,该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费为1.02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13万元。
该设备于2021年3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21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9B.9.9C.11D.13.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设备的入账收藏价值=100+13+6+13=132(万元),从2021年4月份开始计提存货,2021年度仍须该设备应流动资产的折旧额=132÷10×9÷12=9.9(万元)。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摊销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裂稃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举例】某货物运输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 000元,预计总行驶单次为500 000公里,预计今年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 000公里。
1,平均年限法,比较常用
2,工作量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4,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2,工作量法
月折旧额=月工作量*[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N-I)/0.5*N*(N+1)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其中,N=预计使用年限.I=已使用年限]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用直线法计算,即
(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
PS:3和4合称为加速折旧法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
以下来源: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
=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
=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
=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
=52800(元)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
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承例11,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表1:
表1
年份尚可使用寿命原价-净残值年折旧率每年折旧额累计折旧
1 5 576000 5/15 192000 192000
2 4 576000 4/15 153600 345600
3 3 576000 3/15 115200 460800
4 2 576000 2/1
5 76800 537600
5 1 576000 l/15 38400 576000
例:丁企业在2002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02年和2003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2002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03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