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贵州铜仁梵净山介绍(内容详尽+框架完整)ppt通用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8.71 MB
- 文档页数:11
明初,刘伯温曾经预言:“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贵州风光的集中表现就是那莽莽大山了。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梵净山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梵净山风景区的概况: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有567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是凤凰山,海拔2572米。
梵净山不仅是贵州第一高山,而且是中国中西部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的第一高峰。
梵净山也是时间上的名山,亿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古老的山体经地球造山运动的力量,逐步由海底上抬,才形成了这座高山,它的绝对年龄大约在10到14亿年间,比湖北西部的神龙架还要高龄。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历史上梵净山曾称为“饭甑山”,此“饭甑山”非浙江衢州的饭甑山,也非浙江龙游的饭甑山,更非江西上饶的饭甑山。
现在它们依旧饭甑上,而我们现在称为梵净山,此称呼始于明万历年间,得名于佛教的“梵天净土”。
梵净山又是佛教名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佛道场。
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自明代起,开山建刹,广修梵宇。
后来,历经兵患、匪祸等原因,众多庙宇已成遗迹,但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景区大门)各位嘉宾朋友大家好!我们现在站在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门前,新修的梵净山景区大门将于2010年五一竣工。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于1978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梵净山进行系统考察后,正式将梵净山批准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成为当时中国的第四个世界自然生物保护区。
梵净山简介基本信息梵净山(Mount Fanjing)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方圆达六、七百里,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
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
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山名沿革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
《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
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
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今贵州印江县)。
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
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
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
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
高中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一、地理常识:焚净山景观介绍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
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山形复杂,环境多变,由此形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19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
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频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藏酋猴、云豹、苏门羚、黑熊等。
其中黔金丝猴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仅存800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
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梵净山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
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
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
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
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是南宋白莲社在人间净土建设上的点睛之笔,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曾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中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梵净山简介贵州梵净山旅游攻略贵州梵净山在哪里→MAIGOO 百科门票/开放/游玩时间景区开放时间旺季(3月1日-11月30日)8:00-19:00;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日)8:00-18:00。
门票预订官网提前订票查看更多:官网售票及优惠政策>>现场买票梵净山景区自2018年8月20日起景区大门不再售票,所有游客必须通过网上预约购票,门票须知>>最佳游玩时间春天(3-5月),4-5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是梵净山最美的季节。
夏天(6-8月),瀑布挂帘,深潭如镜,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上,落叶乔木和松树遮天蔽日,可去黑湾河瀑布群、太平河漂流尽情撒欢。
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8月,时常会有短暂的雷雨,若在此时出游,应带上雨伞和较厚的衣裳。
秋天(9-11月),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随着海拔的降低,逐渐呈现出红、黄、紫、绿等各种不同的色彩。
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天气通常较为晴朗,以看日出日落赏月为主。
冬天(12-2月),山舞银蛇,晶莹如玉的雪景将梵净山衬托得如同一幅素净的山水画,煞是美丽。
景区介绍历史文化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先后经历的五次重建,最后一次在光绪二十二年。
地理环境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
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对湿度平均达80%。
景区交通梵净山是不允许私家车上山,游客只能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索道、登山步道、滑竿。
梵净山梵净山梵净山(Mount Fanjing),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原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梵净山成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
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市的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
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
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
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梵净山风景图册(13张)梵净山蘑菇石圈保护区网”成员。
总面积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 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
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
森林类型划分为原生性的栲树林、青冈栎林、珙桐林、黄杨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响叶杨木、桦木林、枫香林、枫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等44个森林类型。
旅游学概论铜仁地区梵净山旅游资源简介姓名:何鹏学号: 2012016310专业:市场营销铜仁地区梵净山旅游资源简介我的家乡铜仁全称为铜仁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
位于贵州省东北,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庆市秀山县,地区范围内有乌江连接两地。
铜仁地区自然与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点:梵净山楼上古寨·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沿河土地湾黔东革命根据地·九龙洞·太子石·南岳飞泉·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四野屯·红二、六方面军纪念碑·云海波涛·中流砥柱·云彩江声·鱼梁夜月·文笔凌云·六洞岚光·周逸群故居·玉屏晴雪·西岭归樵·万笏朝天·两江春色·金鳞游泳·东山楼阁·东山寺·锦江公园·十里锦江·长寿村·思南石等,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有梵天佛地之称的梵净山。
梵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对梵净山神往已久的我有幸于高考后来到这片佛地,目睹了梵净山的神奇与美丽,并深深的被她的美所折服。
简单介绍下梵净山的概况吧!梵净山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中段,贵州省东北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41960公顷。
保护区属中低山地,系武陵山系最高的山体,梵净山从海底升起已有十几亿年的历史,形成穹窿构造的高山峻岭。
主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这里重岩叠嶂,坡陡谷深,溪流纵横,飞瀑悬泻,有八条溪河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形成许多急流险滩。
贵州梵净山景点导游词梵净山(Mount Fanjing),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县交界。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贵州梵净山景点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贵州梵净山景点导游词1梵净山地处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48′30″,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梵净山总面积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25800平方千米,缓冲区2800平方千米,试验区13300平方千米。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_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_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的交界处,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神奇风光,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所以它也是中国26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的美誉。
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3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势雄伟,溪流纵横。
梵净山是著名的“古佛道场”,大家眼前的承恩寺就是最好的见证,承恩寺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梵净山顶寺庙群的主体建筑,也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齐名,佛教寺庙始于南宋,曲折发展于元朝,初兴于明代永乐年间,鼎盛于明代万历年间,前后距今至少有三四百年以上的历史,自开辟以来香火就极为旺盛,信奉朝拜的人也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