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品质的测定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2
食品分析实验面粉中灰分含量的测定面粉是制作面食、面包等食品的常用原料之一。
面粉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其中,面粉中的灰分含量是评价面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灰分含量是指将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残留的无机物质的质量与样品质量的百分比。
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方法测定样品面粉中的灰分含量。
1.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烘托瓶、高温炉、瓷坩埚及钳子、热手套、玻璃纤维滤纸。
试剂:硝酸银、氢氧化钠、无水乙醇、过硫酸铵。
2. 实验步骤2.1 准备样品将面粉样品取精确称量,称取1g到0.0001g的面粉样品,记录称量重量,标记编号。
2.2 灰分含量的测定先把玻璃纤维滤纸加入恒温干燥箱中烘干至180℃,取出冷却后称重,记录质量。
将取好的样品倒入加盖的烘托瓶中,放入恒温干燥箱,在105℃下干燥约2小时,待干燥至恒重。
2.2.2 烧灼样品将烘干后的烘托瓶取出,立即盖好,倒入瓷坩埚,用钳子夹住瓷坩埚,在高温炉中烧至550℃±25℃,保持2小时以上,直至灰色均匀。
2.2.3 冷却、称重及计算将烧灼后的瓷坩埚在高温炉中冷却,取出后放入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待样品完全冷却,倒出瓷坩埚中的残留物,将瓷坩埚、钳子及残留物一起称重,称重精度至0.0001g,记录质量。
计算公式:灰分含量(%)=(残留物质量-烘托瓶质量)/ 样品质量×100。
3. 实验注意事项3.1 样品的称量应精确,称量时应置于恒温与恒湿的环境中。
3.2 烧灼后瓷坩埚必须经过充分的冷却才能进行称量,否则称量有误。
3.3 在高温炉中加热时,要压紧瓷坩埚盖,以避免样品在高温下飞溅。
4. 结果与分析本实验的结果应该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根据行业标准,面粉中的灰分含量应该在0.5%至1.8%之间,不同品种的较为严格的灰分含量要求不同。
本实验能够直接测定面粉样品中的灰分含量,对面粉质量的评价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作为我们日常食品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对面粉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粉质量的评估指标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面粉的优质和安全。
二、面粉质量评估指标1. 外观指标外观是面粉质量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起到重要影响。
外观指标包括颜色、纯度和无杂质等方面的评估。
合格的面粉应呈现出洁白、纯净的外观,无杂质和异味。
2.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面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或者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对面粉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面粉发霉、变质,而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导致面粉干燥、影响加工和食用。
合格的面粉水分含量应在10%~14%之间。
3. 筛网分析筛网分析是评估面粉颗粒大小和分布的常用方法。
通过筛网分析可以了解面粉的筛过率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合格的面粉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和分布,以保证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4. 筋度指标面粉的筋度指标主要用于评估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
蛋白质是面粉中重要的功能性成份,对于面团的发酵和面包的口感起到关键作用。
合格的面粉应具有适中的筋度,既能保证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又能使面包口感酥软。
5. 色泽指标面粉的色泽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外观和品质。
良好的面粉应呈现出璀璨、自然的色泽,不应浮现发黄或者发黑的情况。
色泽指标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者色度计等仪器进行测定。
三、面粉质量控制措施1. 原料选择面粉的质量受原料的影响很大,因此在面粉生产过程中,应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
小麦的品种、种植环境、收获时间等因素都会对面粉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小麦原料,确保面粉的优质。
2. 生产工艺控制面粉的生产工艺对于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因素,以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清洁,避免污染和杂质的混入。
3. 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保证面粉质量的重要手段。
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与鉴别方法研究小麦面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材料,它具有多种品质特征,影响着其加工性能、营养价值、感官特性和安全性。
了解小麦面粉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对于生产优质面粉、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质特征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面粉中最主要的成分,直接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营养价值。
优质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通常在11%以上。
2. 淀粉含量:淀粉是面粉中的第二大成分,具有吸水性,影响面粉的发酵性能和烘焙效果。
优质小麦面粉的淀粉含量适中,有利于面制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面粉中的微量成分,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具有改善面粉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作用。
优质小麦面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多样。
4. 加工精度:优质小麦面粉应保持适当的加工精度,既有利于面制品的加工,又不会影响面制品的品质。
过细或过粗的加工都会对面粉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5. 颜色和气味:优质小麦面粉的颜色应为自然的白色或微黄色,具有小麦特有的香气。
劣质面粉可能存在异味、霉味或其他异味。
二、鉴别方法1. 感官鉴别:优质小麦面粉应具有自然的小麦香味,颜色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可以通过手握面粉,观察其流动性、有无结块现象等。
2. 成分分析: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小麦面粉进行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蛋白质、淀粉、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及比例。
3. 加工精度检测:过细或过粗的面粉都不符合优质标准。
一般来说,优质小麦面粉的加工精度适中,有利于面制品的加工和品质。
4. 微生物检测:对于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的面粉,微生物含量及种类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可以通过检测面粉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来判断面粉的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小麦面粉应具备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适中的淀粉含量、丰富的矿物质含量、适当的加工精度和自然的小麦香味。
通过感官鉴别、成分分析、加工精度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可以鉴别出优质小麦面粉。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面粉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粉质量的相关标准、控制方法以及监测手段,以确保面粉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二、面粉质量标准1. 外观要求:面粉应呈现白色或者微黄色,无明显杂质和异味。
2. 粒度要求:面粉的粒度应均匀细腻,不得浮现颗粒粗大或者结块现象。
3.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0%以下,以保证面粉的储存稳定性。
4.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面团强度和面包体积的关键因素,普通要求在10-14%之间。
5. 灰分含量:面粉中灰分含量是评价面粉精细程度的指标,普通要求在0.5-0.8%之间。
6. 酸度指标:面粉的酸度指标是评价面粉保存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普通要求在0.1-0.3%之间。
7. 筋度指标:面粉的筋度指标是评价面粉适合性的重要指标,普通要求在70-120之间。
8. 面团发酵性:面粉的面团发酵性是评价面粉发酵性能的重要指标,普通要求在60-120之间。
三、面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面粉的原料,保证面粉的品质。
2. 磨制工艺控制:控制面粉的磨制工艺参数,包括磨粉机的转速、磨辊的间隙等,以确保面粉的细度和筋度指标。
3. 水分控制:控制面粉的水分含量,采用适当的干燥工艺和储存条件,以防止面粉吸湿变质。
4. 蛋白质控制:通过调整小麦品种和混合比例,控制面粉中蛋白质含量,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5. 酸度控制:控制面粉的酸度,采用适当的酸碱调节剂,以延长面粉的保存期限。
6. 筋度控制:通过调整小麦品种和加工工艺,控制面粉的筋度指标,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加工需求。
7. 发酵性控制:通过添加适量的发酵剂和调整发酵工艺,控制面粉的发酵性,以提高面包体积和口感。
四、面粉质量监测手段1.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观察面粉的颜色、杂质和异味等外观特征,判断面粉的质量。
面粉检验工作总结
面粉作为食品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加工和消费者的健康。
因此,面粉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面粉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面粉质量和确保食品安全。
首先,我们对面粉的外观进行了检验。
我们观察了面粉的颜色、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以及是否有异物混入。
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面粉的质量和纯度。
其次,我们进行了面粉的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面粉的营养价值和加工特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面粉的微生物检验。
通过对面粉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检测,我们可以判断面粉是否受到了污染,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最后,我们还对面粉进行了感官评价,包括面粉的香味、口感等。
这些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面粉的品质。
通过以上的检验工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我们发现了一些面粉中微生物超标的情况,立即对生产环境进行了清洁消毒,并对原料进行了追溯和处理。
另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面粉的化学成分不达标的情况,我们及时向生产厂家反馈,并要求其加强质量控制。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成功提高了面粉的质量,并确保了食品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面粉检验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面粉的检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原料。
面粉检验员的工作总结范文
面粉检验员的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面粉检验员,我每天都在进行面粉的质量检验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我
对面粉的外观、气味、口感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首先,我会对面粉的外观进行检查。
我会观察面粉的颜色、颗粒大小和形状,
以及是否有异物混入。
正规的面粉应该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颗粒均匀细腻,没有异物和杂质。
其次,我会闻一闻面粉的气味。
正常的面粉应该没有任何异味,如果有发霉、
酸臭或其他异味,则说明面粉可能受到了污染或变质。
接着,我会取一些面粉尝尝口感。
正常的面粉应该干燥、细腻,没有异物和异味。
如果口感粗糙或有异物,则说明面粉可能受到了污染或混入了其他杂质。
最后,我会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
我会使用化学试剂对面粉中的蛋白质、淀粉、水分和灰分等成分进行检测,以确保面粉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符合标准。
在工作中,我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工作,确保面
粉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同时,我也要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对不合格的面粉进行退货或处理,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面粉检验员,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
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面粉产品,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这是一项充满责任和使命感的工作,我会一直努力向前,为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粉基本知识及面粉检验一、概述二、面粉品质的评价三、面粉检验标准、原理、注意事项一、概述小麦籽粒由皮层、胚乳和胚芽三大部分组成,经过加工以后,小麦的皮层成为麸皮,胚芽成为单独的产品或也成为麸皮,胚乳成为面粉。
二、面粉品质的评价(一)、加工精度小麦粉的加工精度以粉色麸星表示。
粉色指小麦粉的色泽,麸星指混入小麦粉中的粉状麸皮。
粉色高低、麸星多少反映加工精度的高低,面粉的色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外观质量指标,因为面粉色泽给人的印象是直观的、明显的。
在消费心理上,总认为面粉白一点好。
正常的小麦粉不是很白,带一点浅黄色。
有两个原因:1、粉中存在少量麦皮它使小麦粉呈褐色或灰褐色。
混在粉中的麦皮不仅有显而易见的“微粒”还有难以分辨的细粉末,使小麦粉外观发暗。
2、自然存在于小麦胚乳中的黄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在制粉工艺方面,加工精度高,出粉率低、粉白,生产成本高,加工精度低,出粉率高,粉不白,生产成本低。
此外,小麦粉的粉色与小麦性质也有关(软质小麦粉的粉色比硬质小麦粉的粉色稍淡(白),红皮小麦粉的粉色比白皮小麦粉的粉色深)。
当然加工精度高的小麦粉,主要是由麦心制成的,面筋质量相对比较好,所以使用品质要好一点。
(二)、灰分小麦粉经高温烧后留下的残余物称灰分。
灰分指标对小麦制粉有特殊意义:麦粒的不同组成部分--麦皮、麦胚、胚乳,灰分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麦皮、麦胚的灰分含量(5%~10%)比较高,胚乳的灰分含量(0.3%~0.5%)很低。
通过测定小麦粉的灰分值来衡量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反映小麦粉中含麦皮的多少。
小麦粉灰分含量高,说明粉中麸星多、加工精度低,小麦清理效果差。
三)、粗细度粗细度指小麦粉的颗粒大小。
小麦粉的粗细度对食用品质有一定影响,如:吸水率、吸水的均匀性等,小麦粉的粗细度对其色泽也有一定的影响,颗粒细的,感官上白一些。
(四)面筋质面筋质是小麦粉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小麦粉中面筋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
对小麦粉的适用性(对各种面制品的生产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粉的基本性质和成分。
2. 掌握面粉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面粉质量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实验原理面粉是由小麦磨制而成的粉末,其主要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本实验通过对面粉进行水分、蛋白质、灰分等指标的测定,以评价面粉的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面粉、蒸馏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硫酸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研钵、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漏斗等。
四、实验步骤1. 水分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面粉样品,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取出烧杯,冷却至室温,称量干燥后的面粉样品质量。
(4)计算水分含量:水分含量 = (原始质量 - 干燥后质量)/ 原始质量× 100%。
2. 蛋白质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面粉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成浆状。
(2)将浆状样品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搅拌均匀。
(3)将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4)取出烧杯,冷却至室温,称量干燥后的面粉样品质量。
(5)计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 = (干燥后质量 - 原始质量)/ 原始质量× 100%。
3. 灰分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面粉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2)将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550℃下灼烧至恒重。
(3)取出烧杯,冷却至室温,称量干燥后的面粉样品质量。
(4)计算灰分含量:灰分含量 = (干燥后质量 - 原始质量)/ 原始质量× 100%。
4. 脂肪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面粉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成浆状。
(2)将浆状样品转移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3)将烧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面粉的品质检验方法
面粉的品质检验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面粉的颜色、气味、外观等,可以初步判断面粉的品质。
优质面粉的颜色通常为白色或略带黄色,气味清香,外观均匀,无杂质。
2. 触摸法:通过触摸面粉的手感,可以判断面粉的细度、湿度等。
优质面粉的细度较细,手感干燥,无结块。
3. 听觉法:通过听面粉的声响,可以判断面粉的纯净度和含水量。
优质面粉的声响清脆,无杂质。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测定面粉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面粉的品质。
5. 烘焙法:将面粉烘焙成面包或糕点等食品,通过品尝食品的口感、色泽、香味等,可以判断面粉的品质。
这些方法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检验方法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品质特点。
因此,在检验面粉的品质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目学习小麦面粉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测定方法小麦面粉中的面筋是指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胺聚糖。
面粉中的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直接影响到面食制品的质量。
因此,了解小麦面粉中的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的测定方法对于面食制品的制作非常重要。
一、小麦面粉中面筋含量的测定方法:1. Kjeldahl法:首先将小麦面粉按照一定比例与硫酸钠混合,并加入氧化钾和汞液进行消化,消化结束后,用稀硫酸进行蒸发,然后转移到蒸发皿中,加入硼酸和碱溶液,最后用酚酞进行滴定。
根据滴定结果计算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损失重量法:将一定质量的小麦面粉加入烘箱中烘烤,然后根据烘烤前后的样品质量差异来计算出样品中的面筋含量。
3.紫外光透过法:将小麦面粉加入对应的溶液中,并利用紫外光透过性能来测定样品中的面筋含量。
上述方法中,Kjeldahl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准确测定出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从而间接地测定面筋含量。
二、小麦面粉中面筋品质的测定方法:1.面团酸化性测定法:将小麦面粉加水调成面团,然后将面团醒发,在一定时间内测定面团的pH值变化,从而反映出面筋的酸化性。
2.面筋温和度测定法:将小麦面粉加水调成面团,然后将面团进行手工搓揉或机械剪切,在一定时间内测定面筋的温和度,从而反映出面筋的延展性和弹性。
3.面筋黏性测定法:将小麦面粉加水调成面团,然后将面团进行拉伸,测定其断裂时的黏性,从而反映出面筋的黏性和强度。
4.面团强度测定法:将小麦面粉加水调成面团,然后根据面团的韧性和延展性来测定面筋的强度。
上述方法中,面团酸化性测定法和面筋温和度测定法是常用的测定面筋品质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面筋的酸化性、延展性、弹性和黏性等特性,进而指导面食制品的制作过程。
总结起来,了解小麦面粉中的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的测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指导面食制品的制作过程,保证面食的品质。
因此,厂家和研究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测定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面粉质量及其控制一、引言面粉是制作面食、糕点等食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为了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食品,面粉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粉质量的相关标准和控制方法。
二、面粉质量标准1. 外观面粉应呈现出均匀的颜色,无明显杂质和异味。
外观的良好表现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粒度面粉的粒度直接影响到面团的黏性和弹性。
一般来说,细粉适合制作面点,而粗粉适合制作面包等。
3. 水分含量面粉的水分含量对于面团的发酵和成型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面团粘稠,难以操作;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导致面团干燥,影响面食的口感。
4.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是形成面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面团的黏性和弹性。
5. 灰分含量面粉中的灰分主要由麦麸等杂质组成,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出面粉的纯度。
低灰分的面粉一般质量较好。
三、面粉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作为面粉的原料,小麦的品种、产地、种植环境等都会对面粉的质量产生影响。
优质的小麦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
2. 加工工艺控制面粉的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参数。
过高或过低的加工温度会导致面粉质量下降,过长或过短的加工时间也会影响面粉的品质。
3. 检测方法通过对面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可以准确评估面粉的质量。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水分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灰分含量测定等。
4.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优质面粉。
四、面粉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产品质量面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通过控制面粉的质量,可以生产出口感好、品质优良的面食和糕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保障消费者健康面粉作为食品原料,其质量安全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面粉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粉的测定与分析⾯粉的测定与分析⾯粉的品质特性是⼩麦粉的理化特性、⾯团的物理特性、⾯粉⾷⽤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
⾯粉的品质特性⼀般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麦的品质特性。
因此原料⼩麦在加⼯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和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粉的理化特性(⼀)⾊泽和加⼯精度⼩麦粉的加⼯精度即⼩麦在制粉⼯艺中的去⽪程度,⼀般加⼯精度愈⾼、粉⾊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麸星的⽐较来衡量。
⼩麦⾯粉的⾊泽简称粉⾊,是指⾯粉颜⾊的深浅、明暗,它是⾯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
正常的⾯粉⾊泽为⽩⾊或乳⽩⾊。
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的氧化作⽤,⾯粉的⽩度将增加。
⾯粉粉⾊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是⾯粉等级。
不同等级的⾯粉,其中的麸星⽐例是不同的。
⾯粉等级越低,麸星⽐例越⼤,粉⾊越差。
⾯粉等级越⾼,麸星含量越少,⾯粉的⾊泽就越好。
实际上,麸⽪中的⾊素并⾮⾯粉本⾊,但却直接影响⾯粉⾊泽的明暗。
⼆是胚乳本⾝的颜⾊。
⼩麦胚乳中含有⼀种橘黄⾊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粉的淡黄⾊,当然,这种淡黄⾊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程度有关。
三是⼩麦的软、硬红⽩品种。
通常软麦的粉⾊好于硬麦的粉⾊,⽩麦的粉⾊优于红麦的粉⾊。
四是⾯粉的粗细度。
⾯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
这是由于每⼀粉粒产⽣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
五是⼩麦加⼯前外来物的污染和⿊穗病孢⼦等的存在。
此外⾯粉的⽔分含量对⾯粉粉⾊也有影响。
⽔分含量越低粉⾊越亮。
⾯粉粉⾊的测定⽅法有五种:⼲法、湿法、湿烫法、⼲烫法和蒸馒头法。
但这些⽅法都有⼀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差异较⼩的⾯粉难以分辨。
利⽤⽩度仪测定⾯粉的⽩度是⼀种反映⾯粉⾊泽的有效⽅法,⽬前这种⽅法已被国内外⼴泛使⽤。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面粉中的灰分含量,了解面粉中无机物质的比例,掌握面粉灰分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为面粉的品质分析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面粉中的灰分是指面粉在高温灼烧后,有机物质燃烧掉,留下的无机物质(如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的总和。
本实验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面粉中的灰分含量,通过计算灰分占面粉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评价面粉中无机物质的比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马沸炉、瓷坩埚、坩埚钳、分析天平、干燥器、电炉、电子秤等。
2. 试剂:无水乙醇、稀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瓷坩埚洗净、烘干,置于马沸炉中灼烧约1小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约一分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记录为m0。
(2)用电子秤准确称取面粉样品1-2克,放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
2. 面粉灰化(1)将装有面粉样品的瓷坩埚放入马沸炉中,在550℃下灼烧约30分钟。
(2)取出瓷坩埚,在空气中冷却约一分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3. 称重与计算(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记录为m1。
(2)重复步骤2,直至连续两次称重差值小于2毫克,记录为m2。
(3)计算面粉灰分含量:灰分含量(%)=(m2-m0)/(m1-m0)×10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中,面粉样品的质量为2克,瓷坩埚的质量分别为m0=1.5克、m1=2.5克、m2=2.6克。
2.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面粉灰分含量为:灰分含量(%)=(2.6-1.5)/(2.5-1.5)×100%=24%。
3. 结果分析本实验测得面粉灰分含量为24%,说明面粉中无机物质的比例较高,可能与面粉的原料、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面粉灰分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面粉中无机物质的比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瓷坩埚需在马沸炉中灼烧,确保无机物质不会挥发。
2. 面粉样品在灼烧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有机物质燃烧不完全。
面粉的测定与分析面粉的品质特性是小麦粉的理化特性、面团的物理特性、面粉食用品质特性及其他特性的总和。
面粉的品质特性一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原料小麦的品质特性。
因此原料小麦在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机械的、物理的,也有化学的,这些因素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略的。
一、面粉的理化特性(一)色泽和加工精度小麦粉的加工精度即小麦在制粉工艺中的去皮程度,一般加工精度愈高、粉色愈好、麸星愈少,其直观评定通常以粉色、麸星的比较来衡量。
小麦面粉的色泽简称粉色,是指面粉颜色的深浅、明暗,它是面粉划定等级的基本项目。
正常的面粉色泽为白色或乳白色。
在储藏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面粉的白度将增加。
面粉粉色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是面粉等级。
不同等级的面粉,其中的麸星比例是不同的。
面粉等级越低,麸星比例越大,粉色越差。
面粉等级越高,麸星含量越少,面粉的色泽就越好。
实际上,麸皮中的色素并非面粉本色,但却直接影响面粉色泽的明暗。
二是胚乳本身的颜色。
小麦胚乳中含有一种橘黄色素,它会转变成为商品面粉的淡黄色,当然,这种淡黄色不仅与叶黄素、叶黄素酯、胡萝卜素及某些天然物质的数量有关,还与这些物质被添加剂漂白程度有关。
三是小麦的软、硬红白品种。
通常软麦的粉色好于硬麦的粉色,白麦的粉色优于红麦的粉色。
四是面粉的粗细度。
面粉研磨得越细,越显现出亮色。
这是由于每一粉粒产生的暗影降低了粉粒发光的效果。
五是小麦加工前外来物的污染和黑穗病孢子等的存在。
此外面粉的水分含量对面粉粉色也有影响。
水分含量越低粉色越亮。
面粉粉色的测定方法有五种:干法、湿法、湿烫法、干烫法和蒸馒头法。
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其结果容易受操作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常常造成人为误差,并且没有数量概念,对粉色差异较小的面粉难以分辨。
利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白度是一种反映面粉色泽的有效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相应的仪器也有很多类型。
影响面粉白度测定结果的因素基本类似于影响面粉色泽的因素。
当然,白度仪测得的白度值是干面粉对光线的反射量的量度,因此,有时也有局限性。
比如,面粉粗细度会影响面粉的白度,一般面粉越细,白度值越高。
有时面粉厂为了提高白度,把面粉研磨得很细,但是面制食品或湿粉样的白度值却不会增加,反而使面粉中破损淀粉远超过指标值,制作成的成品易芯发粘。
我国小麦面粉(73%出粉率)的白度为75%~84%。
(二)水分面粉的水分是指在105℃下烘干面粉,所损失的水分占试样的百分含量。
面粉的水分的高低,主要受入磨小麦水分的影响,小麦水分高,麸片的韧性就越好,粉率不变的条件下,面粉的加工精度会越高,粉色也越好,相应的面粉的水分也会越高。
反之亦然。
但过高的水分会使胚乳难以剥刮,流动性和散落性差,物料的流动和筛理困难,车间电耗增加,面粉重复碾磨等不足。
水分过低,胚乳不易破碎,皮层易碎,筛理容易出现筛枯现象,车间电耗增加,面粉麸星含量严重,面粉质量差,灰分增加,往往是车间工艺走到后路无料或料少现象。
国家标准中规定面粉的水分不超过14.0%,水分超过标准时,面粉不宜存放,很容易结块、生虫甚至霉变。
测定水分的方法有两种:105℃衡重法和130℃高温定时法。
但这些方法比较费工费时,对车间生产指导意义不是很大,现在已有多种快速水分测定仪,比如近红外仪测定法,就有操作简单、数值直观、测定速度快、重复性好等特点。
当然,这种仪器受原粮稳定性、面粉的粗细度的影响。
(三)灰分面粉的灰分是各种矿物质元素的氧化物占面粉的百分含量。
它是衡量面粉纯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发达国家规定面粉的灰分含量在0.5%以下,我国特一粉的灰分含量在0.75%以下,标准粉的为1.2%以下,面包用粉的为0.6%以下,面条、饺子用粉的为0.55%以下。
面粉的灰分含量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来衡量,如通过粉色深浅、出粉率的高低等。
准确的方法是进行灰分测定,通常的是将面粉放在指定高温的电炉中灼烧,面粉燃烧后所剩下的灰烬的含量占样品量的百分比即灰分含量。
常用的是550℃衡重法和850℃高温定时法。
制粉的主要目的是将麸皮、麦胚和胚乳相互分开,然后,将胚乳可以研制成粉。
由于麸皮的矿物质含量约为胚乳中含量的20倍,所以灰分测定基本上反映面粉的纯度或麸皮、麦胚与胚乳分离的彻底性。
面粉的灰分对面制食品的加工制作有时是有影响的,比如用于方便面的专用粉,如果灰分过高,其耗油量就会增加,对方便面的货架期产生不利的影响,通常要求制面的小麦粉灰分含量应在0.5%以下。
(四)吸水率面粉的吸水率是指调制单位重量的面粉成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以百分比表示(%),通常采用粉质仪来测定。
它表示面粉在面包厂或馒头厂和面时所加水的量。
面包行业最关心的是从面袋内取出的面粉是否做出理想质量和体积的面包。
面粉吸水率可以提高面包、馒头的出品率,而且面包中水分增加,面包芯较柔软,保存时间也相应延长。
面粉吸水率低,面包出品率也降低。
这决定着面包厂利润率的高低,因而也就自然成为面包制造商主要关注的问题。
对于面包制造商来讲,比较不同面粉的面包产出量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在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面粉之间的吸水率时,必须将不同的面粉含水量统一到相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
麦胶蛋白不溶于水、乙醚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60%—70%酒精溶液中,湿的麦胶蛋白粘力甚强。
富有延伸性,加入少量食盐时粘力则增大,加入过量食盐时粘力则降低。
这类蛋白质的延伸性、膨胀性好,这就是导致面团有黏性的主要原因。
麦谷蛋白不溶于水、乙醇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稀碱或稀酸溶液,湿的麦谷蛋白凝结力甚强、富有弹性,但无粘力,这使面团具有抗延伸性。
这两种蛋白质之所以能形成面筋,是由于它们的共性和其他特性所决定的。
它们都不溶于水,但是吸水力较强,吸水后发生膨胀,分子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状胶质整体,并且具有延伸性和弹性。
蛋白质是高分子亲水化合物,分子中有羰基及氨基等基团存在。
蛋白质分子很大,相当于胶体颗粒大小,分子表面有许多亲水基团。
在水中溶解时,麦谷蛋白、麦胶蛋白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胶体水化物—湿面筋。
它和一切胶体物质一样,具有特殊的粘性、弹性、延伸性等特性。
小麦粉中的面筋质数量及质量是影响面粉蒸制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
面粉加水搅拌合成或成型后在醒发过程中蛋白质吸水形成面筋在二硫键作用下形成网络结构,淀粉、矿物质等成分填充在该网络结构中。
由此可见,蛋白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构成蒸制食品时保持二氧化碳的“骨架”,使食品变得多孔、疏松、体积增大,吃起来感觉松软香甜可口。
2.面筋的含量:面筋含量测定方法有手工洗涤法、仪器设备洗涤法和化学测定法。
⑴手工洗涤法:取10g小麦粉,放入容器中,加2%的食盐水5ml左右,混合成面团,直至不粘手为止。
然后将面团泡到水中,在室温下静置20min。
将面团放入盆中轻轻揉捏,洗去面团内的淀粉、麸皮等物质。
再揉洗过程中必须更换盆中清水数次,换水时需要用筛子接着免得面筋流失,反复揉洗,直至面筋挤出的水遇碘液无蓝色为止。
将面筋挤压除水,直至感到面筋球表面稍微粘手时为止,进行称量,即得湿面筋质量。
将湿面筋放在100~104℃恒温箱中干燥20h,使其干燥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即得干面筋重。
分别计算出湿、干面筋质量占小麦粉质量的分数,即为湿、干面筋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此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
⑵仪器设备洗涤法:即用机洗来代替手工洗涤。
近年国内外已研制出面筋洗涤仪,使和面、洗涤、烘干简便化,可大规模、准确的测定面筋含量。
面筋含量测定应采用规范化的标准方法,从小麦制粉方法、小麦粉的含水量、和面洗涤用水(一般用2%的食盐水)、洗涤工序、烘烤时间均应一致,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⑶化学测定法:其原理是面粉中的含氮物,一部分是盐水可溶的酰胺化合物,如球蛋白、清蛋白等;另一部分是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即为面筋。
故测定小麦粉总氮量和盐水可溶性氮量,二者之差即为面筋含氮量。
此法比上述物理法测定结果要准确得多。
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实际应用较少。
使用水洗方法测定面筋含量时,有许多因素影响水洗面筋的质量及收率。
一是面粉的种类、数量和所用加水量等;二是水洗前面团放置时间长短,即揉成面团后立即水洗,面筋收率较低,放置0.5h,可以洗出品质较好的面筋;放置1h,可以洗出品质较好、收率较高的面筋,放置1h以上,与放置1h的面筋没有多大差别;三是水的种类,蒸馏水使面筋筋力弱且松软,软水面筋品质一般,中硬水面筋品质良好,高硬水面筋韧性太强,碱性水面筋溶解被破坏,酸性水、微酸性水有助于面筋品质与收率的提高,酸性太强时对面筋品质稍有损害,但比碱性水破坏程度小,钙、镁、铁等盐类对面筋品质及收率有益处。
在同一品种内,随面筋含量增加,面包体积变大。
但不同品种之间这种差异相当悬殊,如同是12%面筋含量的不同小麦粉,其面包体积的变幅宽在300~1200ml之间。
面筋含量为6%的小麦粉其面包体积可能比面筋含量为18%的还大,这就反映了质的影响,面包品质与蛋白质面筋含量无显著相关,而与面筋质量无例外地呈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仅根据面筋或蛋白质数量作评价是很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面筋质量的问题,才能做出客观评价。
3.面筋质量面粉工艺性能不仅与面筋的数量有关,而且与面筋的质量有关。
通常人们使用筋力来描述面粉的工艺性能。
面筋含量高、质量好的面粉,其工艺性能也好。
面粉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筋力,面筋蛋白质之所以能形成强韧的面团,与很多因素相关。
面筋的质量主要指面筋的弹性、韧性和延伸性。
面筋之黏性、弹性和一定的流动性取决于组成面筋的主要蛋白质麦胶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及残基蛋白的组成、分子形状、大小和存在状态。
由于这三种蛋白以不同的比例和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筋既具有黏弹特性,又具有延伸性和稳定性的特有性质。
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时,麦谷蛋白首先吸水胀润,同时麦胶蛋白、麦谷蛋白及水溶性的蛋清蛋白和球蛋白等成分也逐渐吸水胀润,分子间相互连结。
麦胶蛋白、麦谷蛋白及残基蛋白互相按一定的规律相结合,随着不断地揉合组成面筋网络,形成一种结实并具有弹性的像海绵一样的网络结构而成骨架。
其它成分,如脂肪、糖类、淀粉和水都包藏在面筋骨架的网络之中,形成连续的面团结构。
由于麦胶蛋白分子较小和具有紧密的三维结构,而使面筋具有黏性。
麦谷蛋白是由于多肽链间的二硫键和许多次级键的共同作用,而使面筋具有弹性。
二者结合是面筋具有膨胀型、延伸性和弹性。
麦胶蛋白形成的面筋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形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弱,从而使制成品体积小、弹性较差;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则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如果麦谷蛋白含量过多,势必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