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安那其)与无政府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综观巴金一生的文学创作,从青年时代的“激流三部曲”、中年时期的“人间三部曲”到晚年的《随想录》系列,贯穿始终的无疑都是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激流三部曲”对青年一代命运的关注,“人间三部曲”对世间不幸的悲悯,《随想录》系列的反思批判,归根到底都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忧虑和责任,他一生中反复表述的文学主题——反封建,与其说是一种对时代话语的简单借用,不如说是包含着他深刻的现实感受:那样一种对人的现实权利的压迫与剥夺,只能用社会政治的“封建专制”来加以有力地描述,“反封建”就是一种真诚而激越的控诉和抗议。
这样执着于社会现实的文学主题,当然不是为了炫耀个人的艺术才华,无需雕琢繁复的“技巧”,而是出于一种超越个体的、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社会责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超越了个人狭小利益诉求的作家却在思想信念上表达了曾经令人困惑的内容,那就是从走上如此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反封建”道路之初就服膺于“安那其主义”①,即在现代中国历史上争议巨大的无政府主义。
众所周知的史实是,早在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文学尝试①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即无政府主义。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巴金:“安那其主义”中的家国情怀[摘要]巴金一生的创作都在追求“反封建”,呈现浓郁的家国情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那其主义同时也是他坚持一生的信仰。
在家国情怀与安那其信仰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巴金的信仰结构之中,安那其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尊重,这是他“反封建”的重要缘由,而这样的人道主义关怀又与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并不矛盾,所以我们最终发现,互有矛盾的观念在巴金这里却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安那其主义在内的现代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都获得了新的认知和诠释,它们共同体现了晚清—五四的新文化理想,巴金将安那其主义的激情和牺牲当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革命信仰,从而完成了对这一外来思想的中国式再构,而信仰的执着也成为了巴金一生坚守“反封建”目标的强大动力。
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中共党史)考研笔记(2)政治学原理部分:《现代政治分析原理》辅导讲义《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核心观点归纳总结概述:全书框架----分四大部分:(一)政治分析的知识体系(1)阐述政治的性质,定义和各种政治观念;(2)描述西方政治研究的历程以及政治学的功能和知识结构。
(二)政治分析的价值定向(1)界定政治分析的八大价值要素(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公平,权利,自治,宽容和福利等)及其相互关系;(2)系统梳理有以上八大价值要素而形成的种种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流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
(三)政治分析的概念方法(如哲学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等)(四)政治分析的基本途径全面阐述:(1)政治权力分析;(2)政治合法性分析;(3)政治结构分析;(4)政治制度分析;(5)政治行为分析;(6)政治决策分析;(7)政治文化分析;(8)政治国际分析;(9)政治发展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
第一部分政治分析的知识体系第一章政治学:学科定位和知识体系(一)归纳关于政治涵义的四种概念和观点:(1)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戴维.伊斯顿(2)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3)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4)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二)研究和分析政治的意义:(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第二章政治研究历史和现状(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2)中世纪时代---“神学政治学时代”;(3)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4)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二)西方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中西方政治观的差异:(1)基于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现代西方政治文化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文化,其总体结构性特点:1.基于性恶论之上的法治主义;2.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怀疑主义;3.基于相对主义之上的宽容精神;----“求同存异”(2)中西方政治观的差异:(中国 西方):1.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2.人治主义VS法治主义;3.集体至上主义VS个人至上主义;4.国家权力本体主义VS个人权利本位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泛劳动主义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极端强调生产劳动是社会根本的观点,认为人人都应当自食其力,都应当直接参与制造生产资料的劳动中去.皇帝要吃饭,也要和农民一样去地里种出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做出来.新村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它幻想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的办法”,进行“共产村”试验,实现“理想的社会——新村”.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基尔特社会主义,又叫行会主义.产生於西元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是费边社会主义之外,介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理论,改良主义的一种,他们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却不消除的根本制度,反对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代表人物有彭迪、霍布生、柯尔. 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试论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朱洪涛[摘要]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作者简介]朱洪涛(1980),男,山东临沂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门史专业2007级研究生。
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在近代中国出现与泛滥的原因无政府主义,按法文译音又叫(安那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最早出现于18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葛德文和德国的施蒂纳,他们把无政府主义的观点比较系统地表达出来,但未形成一个政治思想流派。
无政府主义正式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
法国人普鲁东被称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之父,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
继普鲁东之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又出现了以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巴枯宁鼓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推翻政府的手段;克鲁泡特金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宣扬采取恐怖主义,清算财产进行公平的分配,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无政府主义在欧洲出现后,几经演变,形成了各种流派。
但是一般来说,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施蒂纳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另一类是以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派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出现和泛滥,并非是偶然的,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首先,中国是个小生产者犹如汪洋大海的国家。
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摘要:无政府主义来源于法语Anarchism,被译为“安那其主义”。
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但它的传播范围又不仅限于资本主义范围内,它同样蔓延到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
中国人开始介绍无政府主义,大致是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后。
中国无政府主义派的主要政治主张1.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组织纪律。
2.反对一切强权,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3.幻想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传播、主张、派别、瓦解一、国际上的无政府主义1.无政府主义的前辈霍德文,英国人。
要求个人绝对自由,废弃国家法律。
施蒂纳,德国人。
认为在社会上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个人,为了个人的自由,要反对现存世界上的一切。
2.无政府主义的始祖蒲鲁东,法国人。
设想“无息信贷”的“人民银行”方案。
主张依靠人民银行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调整工人间劳动产品的交换,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
这种理想被称为“互助主义”或“互惠制度”。
3.无政府工团主义创始人—巴枯宁巴枯宁,俄国贵族。
主张用暴动摧毁国家机器,工会面向最后的暴动,然后成为生产的基本组织。
1868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固定的无政府主义组织——“国际社会主义民主同盟”。
巴枯宁主义对暴力革命的认识:第一,否认和拒绝一切日常的政治斗争,只承认二十四小时内毁灭国家的斗争。
第二,反对一切形式的国家,极力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否认组织、纪律,否认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无政府共产主义创始人克鲁泡特金克鲁泡特金,俄国贵族。
特点是理论研究和进行宣传,创造了互助论,用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认为互助是生物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辛亥革命前1907年,刘师培和他的妻子何震在日本创办《天义报》,被称为“天义派”。
1907年,李石曾、吴稚晖、张静江在法国创办《新世纪》周报,被称为“新世纪派”。
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又译为“无强权主义”、“无治主义”、“安那其主义”,是一种反映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要求的社会思潮。
•无政府主义盛行于19世纪后办期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
•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和任何政治组织,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独裁的“无政府”的社会。
一、无政府主义的传入•19世纪晚期,《万国公报》、《西国近事汇编》等中文书刊已零星报道了关于无政府主义和俄国虚无党的消息。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无政府主义和虚无党作了较早的介绍宣传。
•日本是中国人早期接触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中转站”。
•幸德秋水《广长舌》(1902年)•福井准造《近世之社会主义》,西川光次《社会党》(1903年)•张继《无政府主义》(1903年)•《自由血》《虚无党女英雄》《虚无党》1904年)•这时无政府主义宣传矛头直指专制主义,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
二、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天义报》半月刊(1907年6月—1908年1月)•《衡报》(1908年4月——10月)•主持人:刘师培,何震。
两人1907年初赴日,加入同盟会。
6月,开始宣传无政府主义。
•《新世纪》(1907年6月—1910年5月)•《新世纪丛书》主要成员:吴稚晖、李石曾、禇民谊。
•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基本观点一致,要求排除强权的代表——政府。
•刘师培:“独立、自由二权,以个人为本位,而平等之权必合人类全体而后见,故为人类全体谋幸福,当以平等之权为尤重。
”•新世纪:“众生一切平等,自由而不放任。
”自由就是无政府,平等就是共产。
•主张绝对自由、反对强权、排斥国家政权、当前要推翻满清政府、最终废除政府。
两派的差别:1、在中西文化的取向上,天义派钟情于国粹,新世纪派带有更多的欧化倾向。
天义派认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是自古就有;新世纪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有较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反对崇仰旧学,主张“尊今叛古”,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批判的态度。
无政府(安那其)与无政府主义什么是无政府?无政府是指一种没有政府管理或中央机构领导的一种状态。
这个名词最先是由近现代政治理论家使用,有贬损意。
像托马斯‧霍布斯【问题:谁是霍布斯?】他认为那是一种混乱、恐怖和暴力的情况然而,在十九世纪时开始被看成一种取代政府霸权和经济剥削的另类选择历史上,无政府主义是建立在相信人类能够和平共存的坚持上,只是人们都被政治和经济机制压迫以及扭曲。
早期最积极的倡导者便是普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 1809-1865)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什么是所有权?》主张「所有权就是一种窃取」并且提出将自由制造者所组成的小型社群来取代资本主义和国家机制。
问题:普鲁东对于所有权的理解和马克斯有何关联(剩余价值…)?在他的下一个世代更为激进的巴枯宁(Mikhail Bakunin)倡议以集体主义彻底取代私有财产制度无政府主义逐渐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特别是共产主义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的时候革命派无政府主义于公元一九○○年左右,经由一连串的暗杀活动在西方世界达到其顶峰时期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采用普鲁东的思想提倡将权力转移到工人的议会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于一九三○年代在为期短暂的西班牙共和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代无政府主义在世界舞台上是属于反对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的一边社会主义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以公共财产权为优先并且对生产经济实行集体控制社会主义的出现是由于大约在一八二○年左右发展出的一系列多元不同的的社会试验和学说而开始这些不但反映出对在一个理性、有秩序的、工业化社会的各种可能性感到兴奋雀跃也反应出对于这在资本主义市场和个人资本累积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其实际上的影响所产生出越来越多的顾虑问题:哪些是工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刚开始的那几十年里社会主义主要是一些小型、乌托邦式的社群所诉求的在一八五○到七○年间,社会主义逐渐转变成一种政治上的信条特别是当马克斯和恩格斯他们所阐释的社会主义学说将其化为一种资本家和工人之间革命性阶级斗争的一种结果在一九世纪末前社会主义已经发展成一个政治信条亲向─新成立的工会─群众政党(例如: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英国的工党)这些政治团体各自支持不同的社会主义观点从许多任务团人士所寻求的递增渐进式的目标到像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斯、恩格斯所列出的激进、革命的计划都有随着时间,许多不同的分支歧异逐渐提出、发表。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2009年04月28日21:20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传入和初步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泛滥阶段,1924年后为破产阶段。
无政府主义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20世纪初期被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由他们传入国内。
1907年,刘师培、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
同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
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
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生中。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人们对北洋政府绝望情绪的增长,无政府主义开始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思潮。
其代表人物为刘思复。
1912年夏,他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晦鸣学社”。
接着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并先后出版《晦鸣录》(又名《平民之声》)、《民声》、《新世纪丛书》、《无政府浅说》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和小册子,形成了融合克鲁泡特金(1842~1921)无政府共产主义和托尔斯泰泛劳动主义、无抵抗主义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学说。
其主要内容是:①反对一切剥削、压迫和权威,要求个人绝对自由;②宣扬总同盟罢工式的“革命”,反对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1919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当各种“新思潮”在中国思想界迅速传播时,无政府主义也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各地先后成立无政府主义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形成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个人主义等不同的派别。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又称“正统派”,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北京“实社”和“进化社”为代表社团,《进化》月刊为其主要宣传阵地,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个派别。
安那其主义
无政府主义,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
其目的在于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
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
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
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
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
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
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一如其他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虽然他们都有着反对国家的共同特色,但却在其他议题上有着不同的立场,包括是否进行武装斗争、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
而在经济的观点上也有显著的差异,从主张财产彻底公有化的集体主义流派,至主张私人财产和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流派,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
安那其主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的旧译。
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二:“她不满意他的解释,她仍然坚持着她的论调:‘这只是安那其主义比其他主义更高超的缘故。
’”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七》:“ 长虹确不是我,乃是我今年新认识的,意见也有一部分和我相合,而似是安那其主义者。
”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
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分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
(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
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 1978,13 ]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则可说是“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 美国学者查彼得(Peter Zarrow) 引用卡克的定义,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
[查彼得 1990,239 ]起源于十九世纪,创始人是巴枯宁(MikhailAleksandrovichBakunin)和克鲁泡特金(PeterKropotkin),这两个人基本上是俄国贵族;后者的著作有《面包与自由》、《一个反叛者的话》,由巴金翻译。
无政府(安那其)与无政府主义
什么是无政府?
无政府是指一种没有政府管理或中央机构领导的一种状态。
这个名词最先是由近现代政治理论家使用,有贬损意。
像托马斯‧霍布斯【问题:谁是霍布斯?】
他认为那是一种混乱、恐怖和暴力的情况
然而,在十九世纪时
开始被看成
一种取代政府霸权
和经济剥削的另类选择
历史上,无政府主义是建立在
相信人类能够和平共存的坚持上,
只是人们都被政治和经济机制压迫以及扭曲。
早期最积极的倡导者便是
普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 1809-1865)
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什么是所有权?》
主张「所有权就是一种窃取」
并且提出
将自由制造者所组成的小型社群
来取代资本主义和国家机制。
问题:普鲁东对于所有权的理解和马克斯有何关联(剩余价值…)?
在他的下一个世代
更为激进的巴枯宁(Mikhail Bakunin)
倡议以集体主义彻底取代
私有财产制度
无政府主义逐渐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特别是共产主义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的时候
革命派无政府主义
于公元一九○○年左右,经由一连串的暗杀活动
在西方世界达到其顶峰时期
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
采用普鲁东的思想
提倡将权力转移到
工人的议会
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于一九三○年代
在为期短暂的西班牙共和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代无政府主义
在世界舞台上
是属于反对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的一边
社会主义
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
以公共财产权为优先
并且对生产经济实行集体控制
社会主义的出现是由于
大约在一八二○年左右发展出的
一系列多元不同的的社会试验和学说而开始
这些不但反映出
对在一个理性、有秩序的、工业化社会的各种可能性
感到兴奋雀跃
也反应出对于这在资本主义市场
和个人资本累积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
其实际上的影响
所产生出越来越多的顾虑
问题:哪些是工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其刚开始的那几十年里
社会主义主要是一些小型、
乌托邦式的社群所诉求的
在一八五○到七○年间,社会主义逐渐转变成一种政治上的信条特别是当马克斯和恩格斯
他们所阐释的社会主义学说
将其化为一种资本家和工人之间革命性阶级斗争的
一种结果
在一九世纪末前
社会主义已经发展成
一个政治信条
亲向
─新成立的工会
─群众政党
(例如: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英国的工党)
这些政治团体各自支持不同的社会主义观点
从许多任务团人士所寻求的递增渐进式的目标
到像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斯、恩格斯所列出的
激进、革命的计划都有
随着时间,许多不同的分支歧异逐渐提出、发表。
温和派的人士﹝像考茨基和伯恩斯坦﹞
主张以民主政治程序
成就社会主义目标
(乃后逐渐为人所知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其它,如列宁,鼓吹武装革命
问题: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是属于那一类型?
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
和一次大战结束
标示着温和派和革命派最终的决裂
1945后,西边,福利国家
东边,国家社会主义
非共产社会主义政党
依然在许多欧洲国家和世界上其它地方
有其重要角色
大部分现在此类政党的政见目标
是着眼于增加社会福利
而非寻求根本的经济改造
巴枯宁(Bakunin, Mikhail, 1814-1876)
问题:你对他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一个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份子
对国家制度的基本价值提出具有影响力的批判
并且因为第一国际(1864-1876)的领导统治问题而与马克斯为敌问题:巴枯宁和马克斯之间有什么问题?
巴枯宁发现马克斯的社会主义中
有集权统治的倾向
他特别反对马克斯对于需要一个
无产阶级中央政权的强调
问题:巴枯宁觉得「国家」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对巴枯宁而言,任何形式的国家
都是一个由特权阶级所操控
被神秘化了的权力机制
就这方面看来,国家就像是一个宗教
事实上巴枯宁认为这两者
是两样相同对等的历史产物
问题:什么机制可以用来代换国家?
巴枯宁建议
国家应由一个非中央化公社联盟所取代
这个组织可以保障个别的自主权
并且支配管理地区性的生产方式
《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1873)
巴枯宁将相同的批判
指向科学界菁英份子
社会科学
和马克斯主义里对科学的狂妄标榜
巴枯宁并且强调
对旧制度的摧毁
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必要先行条件
因此他强烈反对黑格尔哲学
和自由主义的改良派者渐进改革的思想
问题:你有注意到他思想中有任何矛盾点吗?
他的革命理论是有矛盾的,不过…有时他的观点是认为革命要靠自发主动的行动有的时候又强调革命需要策划密谋和审慎的指示引导
后一种做法,
可说是他在第一国际时期
所有行动作为的典型描述
最后,巴枯宁末日预言式的观点
和与虚无主义者,如Sergei Nechayev的关联
(被指控谋杀一名同伙共谋的人)
导致他逐渐失去声誉
最终被逐出第一国际
虽然他与马克斯分裂
分化了西欧的革命活动,但是
他对在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的
的无政府主义活动都有相当长期的影响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
他建立了实质的,还有有时一些假想性的
革命网络
他政治上现实主义态度和行为的多变程度
常常令他的追随者茫然困惑
在他建立的几个比较实际、有成果的组织中
他认为在第一国际里
「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联盟」
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思维的运动
这个联盟鼓吹彻底废除阶级
主张两性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平等
克鲁泡特金(Kropotkin, Peter, 1842-1921)
俄罗斯贵族,无政府共产主义的主要提倡者
他是一个地理学家。
在他献身政治活动之前,他在西伯利亚、芬兰和满洲完成多次实地勘测研究。
《现代科学与无政府状态》(1903)
问题:你有发现他对达尔文的关心和兴趣吗?
克鲁泡特金相信达尔文的演化论,适当应用
显示出人类这种社会型的动物
要在小型社会中
才会有最好的发展
要以互助与自发性的联系
才能聚合在一起
中央化的国家制度
其强制权力的组织
体现一种倒退或是对于实现理想状态的一种阻碍
阅读问题:
Winnie Verloc 的人格缺陷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