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大型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 从东方航空油料套保巨亏案例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37
典型失败案例分析-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东航在2008年6月签订的石油套保合约,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造成了62亿巨额亏损。
根据东航公告,所签订的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在市场普遍看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卖出看跌期权来对冲昂贵的买入看涨期权费,同时要承担市场航油价格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时的赔付风险。
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在签订合约之前,东航在国外投行的指导下,认为原已位于高位的石油价格还会出现上涨,所以签订的套保合约以单边上涨行情为基础。
然而,条约签订不久,石油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导致了东航出现巨额亏损的局面。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案例失败原因总结:1)过分依赖、信任国外投行,导致签订不对等合约。
对于国航同国外投行签订的套保合同,我们不难发现,合同本身存在着不对等的问题。
但是对于国航这样的大规模国企来说,为何还是义无反顾的签订合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国企过分信任国外的投行,被他们的专业名声冲昏了头脑。
这种过分的信任主要来源于自身专业水平的贫乏及对行业的不了解。
2)单边看多预测,未考虑到反向行情。
国航在签订套保合约的时候,国际油价最高已经涨到了147.5美元,面对如此高的价位,套保方并未考虑到价格回落的风险,反而相信了国外投行唱高200美元的误导。
制定了单边看涨的套保策略,导致日后价格大幅回落带来的巨额亏损。
3)对价格存在侥幸心理,试图利用反向操作抵消权利金。
在套保策略的设计过程中,国航过分相信看涨的单边行情,在签订一个看涨期权之后,为了能够对冲昂贵的看涨期权金,又签订了一个卖出的看跌期权,并同时承担市场下跌到看跌期权锁定的下限以下的赔偿风险。
此举可谓是“因小失大”,虽然理论上抵消了一部分的权利金,但所增添的附加风险,以及相关的赔偿金却是导致国航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
4)分清套保和投机的界限,坚持初衷原则。
东航航油套保航油套期保值即套期保值是相对于现货商而言的,是航空公司面对油价波动时固化成本的一种金融工具,是指把航油期货或期权市场当做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或期权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航油或对将来需要买进航油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早在2003年,东航就已开展了这项业务。
当时也是为情势所迫。
2000年至2003年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在每桶17.45美元至37.8美元间大幅波动,航油成本已占公司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公司业绩。
并经常遭遇投资者质询:东航为何不开展航油套期保值,锁定成本,减少市场波动的风险?为此,从2003年开始,东航一直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要求获得开展航油期货交易业务的资格。
然而,中国证监会颁发的期货牌照名单中,几乎都是生产型中央企业,与东航与国航等航空央企无缘。
这使东航等无法直接进场进行航油期货交易,他们不得不通过高盛、摩根、瑞银、汇丰等国际著名投行,买入航油期权进行航油套保。
东航的航油期货交易场所,选择了新加坡。
这里既有著名的航油生产企业,又有航油期货交易中心,新加坡航空公司、台湾中华航、香港国泰等亚洲主要航空公司,以及一些国际著名期货公司,均在此进行交易。
2003年,东航董事会讨论决定,同意公司经营层开展航油套期保值业务,同时制定了约束条款,规定购买的套保期权不得超过三年;买入的航油期权数量不能超过公司“国际”与“港澳”航线年实际需求量;交易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越权,不做空,不投机。
不越权,就是公司进行的航油套保数量与时限不能超越董事会的授权;不做空,就是在交易中只买入,不抛空;不投机,就是买入航油期权只为固化成本,不以在期货市场牟利为目的。
2008年,东航计划耗油量280万吨,其中50%为国际及地区航线用油需求(140万吨,也即为东航董事会授权“套保”的上限)。
而目前,东航至2011年的航油敞口合约余额约为2463万桶,折合为312万吨,按年计每年104万吨,为东航董事会授权交易数量的74%。
国企深陷“套保”泥潭——东方航空套期保值酿成62亿亏损小组成员林刚申远张弛汤昕烨刘润普龚梅宜案例经过背景介绍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12345背景介绍案例经过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背景介绍案例经过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背景介绍东方航空为什么要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防止航油成本上涨如何选择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远期多头✓原油期货多头✓看涨期权多头✓看跌期权空头案例经过背景介绍案例经过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高盛宣称油价将冲上200美元/桶,油价跌破62.35美元/桶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
2008年6月,东航和国际投行签订合约,草率地卖出看跌期权,甚至接受盈利风险不对称的对赌条款。
GoldmanSachs案例经过——合约内容背景介绍案例经过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 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合约一航油价格在62.35~150美元每桶区间内,套保量为1135万桶,即东航可以以约定价格(最高上限为150美元)买入航油1135万桶。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东航都可以选择是否购买,合约对手必须接受。
但航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东航需要付出1.4美元的期权合约金,如果合约终止,东航不需购买,期权费按照实际价格差支付。
案例经过——合约内容背景介绍案例经过金融工具分析亏损原因分析及建议亏损事件后续 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分为两个部分:•在一定价格区间内,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
合约二东航以不低于62.35美元的价格购买合约对手航油1135万桶。
合约截止日时,无论航油价格多少,合约对手都有权选择是否卖出,东航必须接受;航油价格在72.35~200美元每桶区间内,东航可以以约定价格向对手卖出300万桶,对手具有购买选择权,东航必须接受。
东方航空的套期保值案例及分析国际油价暴跌,对成本压力巨大的航空业本是一大利好,但部分航空公司却平添烦恼。
根据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和南方航空三家公司的2008年年报统计,三家公司因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发生巨额公允价值损失,导致企业净亏损279亿元,约占全球航空企业亏损总额的48%。
其中,中国国航的套期保值合约亏损近75亿元,东方航空的套期保值合约亏损62亿元。
那么这几家航空公司却为何因套期保值而蒙受巨大损失?5月14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国航2008年亏损91.49亿,其中燃油套期保值预计亏损达74.72亿元。
航空公司深陷“套保门”是一时间的热点。
截至2009年4月30日,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上航五大航空公司年报无一盈利,亏损总额高达305.79亿元,而此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约合人民币54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中,中国五大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就占到了56%。
在对亏损原因进行分析时,几家航空公司都把“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航空运输需求急剧下滑和燃油成本大幅攀升”作为2008年主营业务亏损的理由。
然而有人发现,国航、东航的巨额亏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两家公司“关于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中披露出这样的信息: 2008年,在东航139.28亿元的亏损中,燃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损失为64.01亿元,占比46%;而国航的油料套期保值业务损失达74.72亿元,竟然占到了总亏损额91.49亿元的8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冲击,航空业当然也不例外,客流急剧减少、油价大起大落。
但是,从几家航空公司的公告中我们却发现,亏损的大头却来自并非主营业务的燃油套期保值。
那么,同样经历了2008年的境外航空企业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境外航空公司2008年的盈亏状况发现,8家航空公司都进行了航油套期保值操作,其中美利坚航空、英国航空、澳洲航空和新加坡航空这4家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均实现了盈利。
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原因分析第一篇: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原因分析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原因分析从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它必须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国航东航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对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
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航东航的控制环境很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内部人控制严重,股东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体制,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权利分配、制衡和约束的整体,可以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持冷漠态度。
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有的单位负责人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行使职权,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内部控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调,制度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制约了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
面临金融危机,国航东航套保导致巨亏的负责人必须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必须明确管理与效益的关系,明确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内部控制当作企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