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3章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选题1、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正确答案:又联合又斗争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正确答案:《论人民民主专政》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4、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答案:井冈山根据地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正确答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正确答案:《辛丑条约》10、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三大1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正确答案:农民问题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四大14、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1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正确答案:中国无产阶级16、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正确答案:五四运动1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的是正确答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正确答案: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19、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正确答案:党的二大20、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正确答案: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2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正确答案:土地革命22、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正确答案:农民阶级二、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正确答案: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正确答案: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3、反对帝国主义基本内涵是正确答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正确答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正确答案: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6、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革命有正确答案: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正确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8、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内涵是正确答案:允许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引导;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节制或者限制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提出的策略思想是正确答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正确答案: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4.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3. 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4. 分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认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促进思考和交流。
3. 群体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演练,模拟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场景,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 马克思恩格斯著《宣言》2. 中国中央委员会著《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3. 著《论持久战》以上内容为毛概(2023修订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的主要框架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重点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正确认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这一理论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关于殖民地•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两者都是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
•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
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始的农业社会结构。
•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即积极意义,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进行建设,为其提供了现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殖民地的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公路、电讯、电话、医院、学校,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思考: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1篇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2篇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3篇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4篇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是最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革命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共同团结战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 )。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 ),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A.个体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C.集体经济D.国营经济3.毛泽东在(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A.1952年9月B.1953年6月C.1953年9月D.1952年6月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B.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非独立的社会形态5.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 )。
A.过渡性B.继承性C.独立性D.长期性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其中“主体”为(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8.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 )。
A.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的路线C.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指导下,依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D.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至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主要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B.个体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D.国营经济1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依靠的阶级和阶层为( )。
A.贫下中农B.中农C.富农D.地主1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互助组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萌芽B.半社会主义C.完全的社会主义D.以上均不对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1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初级社在产品分配方面采取( )。
A.按劳分配B.土地入股分红C.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D.按劳付酬15.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为( )。
A.社会主义萌芽B.半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D.以上均不对16.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为( )。
A.社会主义萌芽B.半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D.以上均不对17.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为( )。
A.社会主义萌芽B.半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D.以上均不对18.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土地和财产19.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两面性为( )。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进步性和顽固性D.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
A.经销代销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2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2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企业的性质基本为( )。
A.小私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C.集体经济D.社会主义国营性质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方式是(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24.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原工商业者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方式是(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拨付定息D.“四马分肥”25.社会主义改造是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它围绕的中心任务是( )。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6.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年开始的。
A.1949B.1953C.1956D.以上均不对27.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2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消灭个体经济29.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
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0.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 )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服务业3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推翻三座大山B.消灭民族资产阶级C.土地改革D.发展社会生产力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 )。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 )。
A.个体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C.官僚资本主义经济D.社会主义经济4.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5.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三改”指的是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B.手工业C.资本主义工商业D.官僚资本主义6.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所遵循的原则是( )。
A.一刀切B.自愿互利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7.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对待富农采取的政策是( )。
A.肉体上消灭B.逐步限制富农剥削C.最后消灭富农剥削D.依靠富农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
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包产到户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初级社的特点为( )。
A.生产互助B.土地入股C.统一经营D.取消土地分红10.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高级社实行( )。
A.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B.按劳付酬C.保留土地分红D.取消土地分红11.下列选项中,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B.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C.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2.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一下步骤:( )。
A.手工业供销小组B.手工业互助组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基本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为(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E.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的矛盾14.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 )。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1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润按( )几个方面进行分配。
A.国家所得税B.住房公积金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16.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 )的方式。
A.区别对象B.积极引导C.逐步过渡D.尽快过渡17.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用的是( )的方法。
A.和平B.暴力C.说服D.教育18.关于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和平赎买D.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E.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9.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 )。
A.要求过急B.工作过粗C.改变过快D.形式过于简单划一20.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其的标志是( )等政治制度的确立。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判断是非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尚未处于领导地位。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非社会主义因素所占比重已很小。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尚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但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6.互助组由农民自愿组成,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所有。
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国营性质。
8.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因为它改变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9.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由供销小组合并而成,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剥夺剥夺者”,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11.和平赎买的具体方式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12.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因而不能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