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血管周细胞瘤诊断与鉴别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8
少见部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廉姗姗; 王德玲; 谢传淼; 杨雅迪【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作者】廉姗姗; 王德玲; 谢传淼; 杨雅迪【作者单位】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广东广州 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445.3; R739.4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是一种极少见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的中间性肿瘤,理论上,HPC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最多见于四肢、皮肤及腹膜后软组织,但出现于实质脏器及特殊部位者极为少见,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
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鼻窦及肺的9例HPC,探讨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患者,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1~73岁,平均(42.4±12.8)岁。
其中位于颅内者6例,鼻窦1例,肺部2例。
其中6例行MR检查,3例行CT检查,均同时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仪器与方法 CT扫描采用Philips16排螺旋CT或Toshiba64排螺旋CT机,层厚5mm,矩阵256×256,对比剂为碘海醇(1.5ml/kg体质量)。
MR扫描采用GE Signa Excite II 1.5T超导型MR仪,扫描序列包括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SE T1W平扫和轴位FSE T2W平扫,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0.25ml/kg体质量)后行T1W序列增强扫描。
2.1 发病部位颅内6例HPC均位于颅内脑外近硬脑膜处,幕上4例(前颅底、左额部、顶枕部大脑镰旁、左枕部各1例),幕下2例(小脑幕处各1例);鼻窦1例位于右侧筛窦;肺2例,分别位于左肺上叶及左肺下叶。
2.2 影像学表现 6例颅内HPC均行MR扫描,均为单发,长径平均为(61.5±19.8)mm。
血管侵犯的判读一、引言血管侵犯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进入血管内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现象。
血管侵犯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管侵犯的判读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血管侵犯的判读方法1. 组织学判读组织学判读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侵犯判读方法之一。
通过肿瘤组织切片的形态学观察,可以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血管壁。
常见的组织学判读指标包括:•血管内癌栓:肿瘤细胞在血管内形成血栓状聚集物,常见于肺癌、肾癌等肿瘤。
•血管内侵犯:肿瘤细胞直接侵犯血管壁,可见肿瘤细胞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壁内。
•血管周围浸润:肿瘤细胞紧密包绕在血管周围,形成浸润性生长。
组织学判读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 免疫组织化学判读免疫组织化学判读是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情况,间接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血管壁。
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CD34、CD31、CD105等。
这些标记物主要用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当肿瘤细胞表达这些标记物时,可以提示血管侵犯的可能性。
免疫组织化学判读具有定量化和客观性较强的优点,但需要针对不同肿瘤类型选择适当的标记物进行检测。
3. 影像学判读影像学判读是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间接判断血管侵犯情况。
常见的影像学判读指标包括:•血管扩张:肿瘤周围的血管扩张,提示可能存在血管侵犯。
•血管壁增厚:肿瘤周围血管壁增厚,提示可能存在血管侵犯。
•血管破坏:肿瘤周围血管出现破坏性改变,如断裂、闭塞等,提示存在血管侵犯。
影像学判读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但对于微小的血管侵犯往往不够敏感。
三、血管侵犯的临床意义血管侵犯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分期评估血管侵犯是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和分期系统,血管侵犯可能被纳入分期评估的指标之中。
例如,肺癌的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中的T2期和T3期包括了不同程度的血管侵犯。
名解束腰征:垂体大腺瘤冠状扫描见肿瘤呈花生米状,为肿瘤向上生长穿过鞍隔时受其束缚所致。
白靶征:在T2WI上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成高信号,而囊壁与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成低信号,低信号为囊虫逐渐纤维化、机化和钙化。
黑靶征:是在T1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高信号之外,均成低信号。
直角脱髓鞘征:在多发性硬化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矢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这种征象称直角脱髓鞘征。
横s征:右上叶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水平间裂随之上移,成凹面向下,其与肺门肿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故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征。
支气管袖口征:肺水肿时支气管壁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内有积液积存,使支气管环形壁影的厚度增加,称为袖口征填空或选择1 综合淋巴结肿大判断标准:>1cm为临界值>1.5cm 为病理值>2cm为恶性。
2 脂肪短T1长T2 水肿长T1长T2 钙化长T1短T2 肌肉长T1短T2 含水囊肿长T1长T2 脑白质短T1短T2 脑灰质长T1长T2 脑脊液长T1长T23 流空现象:4 脑内胶质瘤有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形少突胶质细胞瘤。
约70%的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5 T1值规定MZ恢复到其最终平衡状态的63%所需要的时间。
TR<500msTE<30msT2值规定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其原值的37%所需要的时间。
TR>2000ms TE<30ms质子密度?????TR>2000msTE>90ms6 MRI检查有多个成像参数T1、T2、质子密度。
7 眼眶异物按吸收X线程度分:阴性异物和阳性异物。
8 出血的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急性期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①T1WI和T2WI表现为高信号周围一圈低信号环②T1WI和T2WI均表现为斑点样不均匀略低和低信号影③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低信号环。
体表血管瘤(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作者:孙智勇杨健祥殷国前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7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一组常见疾病,以往统称为血管瘤,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其次为口腔粘膜和肌肉,发病率为0.3%~1%,最常发生在头颈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1-2]。
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多数研究认为它们是与血管形成有关的疾病,血管瘤的增生可能是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失去平衡,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结果,血管畸形是胚胎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而致的结构异常[3-5]。
浅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根据病史和体征大多可作出诊断,位于皮下特别是病变弥漫的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常在深部组织内蔓延,此时,为了更好地确定病灶大小、病变部位和蔓延情况以更好地治疗,往往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1,6]。
随着多年来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血管瘤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影像学诊断对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体现出良好的检查效果,而正确地选择检查方法甚为重要。
本文就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近期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1血管瘤分类传统形态学分类法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其中毛细血管瘤又进一步分为葡萄酒色斑和草莓状血管瘤。
有时血管瘤也可与淋巴组织或脂肪组织并存,习惯上称之为淋巴血管瘤或脂肪血管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血管瘤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Mulliken等[7]提出并逐渐发展了细胞生物学分类方法,将传统分类中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类。
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包括增生期血管瘤和消退期血管瘤;后者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具体分为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动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及混合型血管畸形等;而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上述血管畸形又可分为低流量血管畸形和高流量血管畸形,前者包括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等,后者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畸形等。
医学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含X、CT、MRI、DSA⽚)⼀、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性患者,42岁,感头痛、头晕2年,头颅CT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及CT 表现。
2、男性患者,30岁,发⽣交通事故,急查头颅CT 如下所⽰。
请写出诊断、CT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3、男性患者,9岁,头痛、呕吐20余天,MRI 检查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4、男性患者,53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记忆⼒下降、失写半个⽉,MRI 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5、⼥性患者,75岁,进⾏性右⽿听⼒下降2年。
如下图所⽰,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6、⼥性患者,48岁,⾛路不稳伴记忆⼒下降⼗年。
MRI 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7、⼥性患者,12岁,反复右颞区疼痛伴右⽿流脓1年,加重4天,⽆发热。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8、男、49岁,性功能减退1年半,双眼视⼒下降、头晕4⽉。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9、男性患者,50岁,⾃述肢体⿇⽊、酸胀感2年伴感觉减退。
MRI 检查如下图所⽰。
请写出诊断及MRI 表现。
10、患者⼥性,36岁,感右肢⿇⽊⽆⼒3年,伴左肢⿇⽊⽆⼒2年。
MRI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1、脑膜瘤。
CT表现:①双侧顶区⽮状窦旁可见半球形病灶,⼴基底与⼤脑镰相连;②平扫呈⼀较⾼密度病灶,边界清楚;③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肿区,⽆强化。
2、额、颞、枕、顶急性硬膜下⾎肿合并蛛⽹膜下腔出⾎。
CT表现:①有外伤史;②额、颞、枕、顶颅⾻内板下⽅新⽉形⾼密度影,上纵裂蛛⽹膜下腔亦可见⾼密度影;③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
④右侧颞部⽪下⾎肿,颅⾻未见明显⾻折。
需与硬膜外⾎肿相鉴别,硬膜外⾎肿:①外伤后常合并⾻折;②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密度影;③⾎肿范围局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均匀;②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常向前上⽅移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③肿瘤⽆明显坏死、出⾎、钙化;④增强检查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病灶周围⽆明显⽔肿,肿瘤可沿脑脊液种植转移;⑤成⼈的髓母细胞瘤有时表现不典型。
㊃论 著㊃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8.01.004作者单位:225000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周俊㊁丁寿来㊁丁惠珍㊁黄玉民),病理科(王磊)通信作者:王磊,E m a i l :y z w l e i yz @139.c o m 气管腔内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周俊 王磊 丁寿来 丁惠珍 黄玉民ʌ摘要ɔ 目的 探讨气管腔内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 E C o m a )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诊断㊁鉴别诊断㊁治疗及预后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1例支气管腔内P E C o m a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㊂结果 肿瘤肉眼为灰白㊁淡黄㊁实性,质地中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HM B -45(+),M e l a n -A (+),S -100(+),S MA (+),D e s m i n (+),C D 34(+),V i m e n t i n (+),K i -67(1%+);病理诊断为P E C o m a ㊂结论 支气管腔P E C o m a 罕见,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圈套+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支气管腔P E C o m a 是一种经济㊁创伤小的治疗方法㊂ʌ关键词ɔ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圈套Ac a s er e p o r to f p e r i v a s c u l a re pi t h e l i o i dc e l l t u m o r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Z h o uJ u n ,W a n g L e i ,D i n g S h o u l a i ,D i n g H u i z h e n ,H u a n g Y u m i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o f Y a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gz h o u225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a n g L e i ,E m a i l :y z w l e i yz @139.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O b j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e t i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 m a n if e s t a t i o n ,d i ag n o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e r i v a s c u l a r e p i th e li o i d c e l l t u m o r (P E C o m a ).M 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o fo n e p a t i e n t w i t hb r o n c h i a lP E C o m at r e a t e di n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o f Y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n M a r c h31,2017w e r e a n a l yz e d ,a n d t h e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sw e r e r e v i e w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p a l e a n d y e l l o w i s h P E C o m aw i t h m e d i u m t e x t u r e w a ss t a i n e d p o s i t i v e l y w i t h HM B -45,M e l a n -A,S -100,S MA,D e s m i n ,C D 34,V i m e n t i n ,K i -67(1%)b y 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i t s p a t h o l o g i c a ld i a g n o s i s w a s P E C o m a .C o n c l u s i o n s B r o n c h i a l P E C o m a i sr a r e .T h e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e l e c t r o c o a g u l a t i o ns n a r eb y b r o n c h o s c o p ew i t h a r g o n p l a s m a c o a g u l a t i o n i s a n e c o n o m i c a n d l e s s t r a u m am e t h o d .ʌK e y w o r d s ɔ P e r i v a s c u l a re p i t h e l i o i dc e l l t u m o r ;B r o n c h o s c o p e ;H i g hf r e q u e n c y e l e c t r o c o a g u l a t i o n s n a r e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 r i v a s c u l a r e pi t h e l i o i d c e l l t u m o r ,P E C o m a )是一种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特点是在免疫组织化学㊁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表型,该肿瘤名称是由WHO 在2002年提出来的[1],且首先是由B o n e t t i 提出该肿瘤,后其他学者在其他部位也多次发现该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在肝脏㊁肾脏部位[2-3]㊂其中P E C o m a 家族肿瘤主要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㊁肺透明细胞 糖 瘤㊁淋巴管肌瘤病㊁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性肿瘤,还包括直肠㊁胰腺㊁子宫等其他部位的透明细胞肿瘤[4]㊂目前,世界共报道约50例肺P E C o m a [5],但气管腔P E C o m a 很少报道,大多数P E C o m a 为良性,少数为恶性㊂现报道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确诊的1例气管腔良性P E C o m a ,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为气管腔P E C o m a 的诊断㊁治疗提供参考㊂1 病例资料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肺不张2d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㊂患者病程中稍有咳嗽,咳少许白黏痰,无畏寒㊁发热,无消瘦㊁乏力㊂既往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㊁高血压 病史10余年,无吸烟史㊂入院查体:体温37ħ,脉搏67次/m i n ,呼吸16次/m i n,血压130/78mmH g (1mmH g =0.133k P a );意识㊃5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1月第38卷第1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8,V o l .38,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清楚,精神一般,自主体位,发育正常,营养尚可;左肺上叶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次/m i 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㊂门诊胸部C T (2017年3月28日)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左肺上叶不张(图1),建议支气管镜检查㊂初步诊断为左肺上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性质待查㊂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电解质及肿瘤指标癌胚抗原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㊁细胞角蛋白19片段㊁胃泌素释放肽前体㊁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㊂痰找抗酸杆菌3次结果均为阴性,痰培养结果为阴性㊂患者入院后第6天行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图2),病理示黏膜急慢性炎症(图3)㊂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于2017年4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肿物圈套术,取出一大小约1.0c mˑ1.0c m 的肿物(图4)㊂后于基底部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左上叶远端支气管开口通畅(图5)㊂术后第3天复查胸部C T (2017年4月12日)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消失,左肺上叶不张及炎症吸收好转(图6)㊂术后病理诊断为P E C o m a㊂图1 胸部C T (2017年3月28日)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左肺上叶不张图2 左肺上叶开口新生物,表面光滑,阻塞支气管管腔图3 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急慢性炎症 H E ˑ4图4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肿物圈套术中取出的肿物图5 术后左上叶远端支气管开口通畅㊃6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1月第38卷第1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8,V o l .38,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6 左肺上叶支气管内高密度影消失,左肺上叶不张及炎症吸收好转1.2 病理资料 肉眼观察送检肿块大小约1.0c mˑ1.0c mˑ1.2c m ,切面呈灰白灰黄,分叶状,组织质地中等㊂镜下见肿瘤由比例不等的脂肪组织㊁梭形或上皮样的平滑肌细胞与异常的厚壁血管3种成分混合组成(图7)㊂图7 肿瘤由脂肪㊁平滑肌和血管构成 H E ˑ200免疫表型HM B -45(+),M e l a n -A (+),S -100(+),S M A (+),D e s m i n (+),C D 34(+),V i m e n t i n (+),K i -67(1%+)㊂见图8~10㊂图8 HM B -45在肿瘤细胞胞质中阳性 S P ˑ10图9 S -100在肿瘤细胞胞质/胞核中阳性 S P ˑ10图10 V i m e n t i n 在肿瘤细胞胞质中阳性 S P ˑ1002 讨论P E C o m a 十分罕见,可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一般发生在子宫㊁肺㊁肝脏㊁肾脏㊁膀胱等部位㊂气管腔内的肿瘤一般为恶性的多见,良性的肿瘤少见,占所有肺肿瘤的2%~5%[6],然而发生在气管腔内P E C o m a 甚少㊂目前有关P E C o m a 的临床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经验较少,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㊂P E C o m a 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因体检偶然发现肿物而就诊,或者有压迫症状而就诊,影像学无明显的特异性,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㊂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发生部位不同且形态不同,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比较少见;②肿块虽无包膜但边界清楚,质地较硬,偶尔向周边组织浸润;③肿瘤细胞包括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核分裂少见,间质富有薄壁的毛细血管;④免疫组织化学提示HM B -45㊁M e l a n -A 以及肌源性标记物如S MA ㊁D e s m i n 等阳㊃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1月第38卷第1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8,V o l .38,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性㊂另外,P E C o m a具有黑色素㊁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肌细胞的某些特征,既可包括血管㊁平滑肌㊁脂肪3种成分,亦可以某种成分为主[7]㊂本例患者气管腔P E C o m a是3种成分皆有,这在2003年也曾报道过[8]㊂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是P E C o m a的确诊依据,P E C o m a肿瘤细胞胞质呈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H B M-45㊁M e l a n-A㊁S MA及V i m e n t i n是其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㊂本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HM B-45(+),M e l a n-A(+),S-100(+),S MA(+),D e s m i n(+),C D34 (+),V i m e n t i n(+)㊂诊断过程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㊂①原发透明细胞癌:十分少见,属于大细胞癌,倾向于鳞癌㊁腺癌㊁神经内分泌癌分化,病理学上提示胞浆呈透明状或呈泡沫状,胞核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可见,同时瘤细胞呈片巢状排列,之间无丰富血窦㊂②肺转移性透明细胞癌:以肾透明细胞癌常见,超声检查多可见肾脏肿块,细胞表达C K㊁E MA,不表达HM B-45㊂③颗粒细胞瘤:瘤细胞较大,多角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或泡沫状,P A S染色瘤细胞(+), HM B-45(-)㊂④副神经节瘤: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HM B-45(-),S Y N㊁C g A等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㊂⑤恶性黑色素瘤:两者均表达HM B-45与M e l a n-A㊂黑色素瘤病理特征主要是细胞黏合疏松,核仁明显,胞浆嗜双色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内可见暗褐色的色素,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 (+),S MA(-),V i m e n t i n(-)㊂临床上P E C o m a一般多为良性,如果肿瘤体积较大(直径>8c m),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增大及深染,分裂像计数>1/50H P F 以及凝固性坏死时,一般视为恶性P E C o m a,目前为止发现肺部恶性P E C o m a共8例[9-17]㊂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镜下治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肺叶㊁肺段以及部分肺叶的切除都曾报道过[18]㊂手术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㊁位置以及对正常肺组织的影响程度㊂目前对于腔内的肿瘤提倡镜下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相比,镜下治疗可以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且手术的创伤小,风险较低㊂常见的镜下治疗方法包括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下行高频电凝圈套电切㊁氩离子凝固术㊁冷冻及激光等㊂经气管镜行高频电凝圈套摘除气道内P E C o m a+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方法安全㊁简便,同时硬质气管镜的内径较宽,视野范围大,手术比较安全[19]㊂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气管腔内的肿瘤位于左上肺支气管固有段开口,阻塞支气管开口,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阻塞性肺炎,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病情㊂患者年龄大,肺功能欠佳,外科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㊂结合患者病情最终选择全身麻醉下支气管镜下行高频电凝圈套+氩离子凝固术,肿物顺利摘除,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病理证实为气管腔良性P E C o m a㊂一般认为该肿瘤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㊂大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也有少数病例复发㊁转移[20]㊂曾报道过肺透明细胞瘤术后10年发生肝转移者[21]㊂因此, P E C o m a患者应注意长期随访㊂参考文献[1] F l e t c h e rC D M.P a t h o l o g y a n d g e n e t i c so ft u m o u r so fs o f tt i s s u ea n d b o n e:WH O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t u m o u r s[M/O L].G e n e v a:W o r l d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2002:221-222[2017-05-28].h t t p s://t r o v e.n l a.g o v.a u/v e r s i o n/217735618.[2] H a oB B,R a o J H,F a nY,e t a l.H e p a t i c p e r i v a s c u l a r e p i t h e l i o i dc e l l t u m o r i nt h r e e p a t i e n t s[J].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P a n c r e a tD i sI n t,2016,15(6):660-664.[3]林乐,魏永宝,李涛,等.10例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8,15.D O I:10.3969/j.i s s n.1674-4721.2017.01.002.[4]王蔚,陈晓东,赖日权,等.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5):296-299.D O I:10.3969/j.i s s n.1007-8096.2013.05.011.[5] F o l p eA L,M e n t z e lT,L e h rHA,e t a l.P e r i v a s c u l a r e p i t h e l i o i dc e l l n e o p l a s m s o f s o f t t i s s u e a nd g y ne c o l o g i c o r i g i n:a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s t ud y o f26c a se s a n d r e v i e wo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A mJ S u r g P a t h o l,2005,29(12):1558-1575. [6] M a d a n K,A g a r w a l R,B a l A,e t a l.B r o n c h o s c o p i cm a n a g e m e n t o far a r eb e n i g n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 t u m o r[J].R e vP o r t P n e u m o l,2012,18(5):251-254.D O I:10.1016/j.r p p n e u.2012.02.003.[7]I n s a b a t o L,D e R o s a G,T e r r a c c i a n o L M,e t a l.P r i m a r ym o n o t y p i c e p i t h e l i o i d a n g i o m y o l i p o m a o f b o n e[J].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2002,40(3):286-290.[8]杨亚英,包颜明,宋光义,等.气管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1):81.D O I:10.3321/j.i s s n:1003-3289.2003.01.063.[9] L i m H J,L e eH Y,H a n J,e t a l.U n c o mm o n o f t h e u n c o mm o n:m a l i g n a n t p e r i v a s c u l a r e p i t h e l i o i d c e l l t u m o r o f t h e l u n g[J].K o r e a nJR a d i o l,2013,14(4):692-696.D O I:10.3348/k j r.2013.14.4.692.[10] P a r f i t t J R,K e i t h J L,M e g y e s i J F,e t a l.M e t a s t a t i c P E C o m a t ot h e b r a i n[J].A c t aN e u r o p a t h o l,2006,112(3):349-351.D O I:10.1007/s00401-006-0105-5.[11]S a l e G E,K u l a n d e r B G.'B e n i g n'c l e a r-c e l lt u m o r(s u g a rt u m o r)o f t h el u n g w i t hh e p a t i c m e t a s t a s e st e n y e a r sa f t e r㊃8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1月第38卷第1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8,V o l.38,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 e s e c t i o no f p u l m o n a r yp r i m a r y tu m o r [J ].A r c hP a t h o lL a b M e d ,1988,112(12):1177-1178.[12] Y a nB ,Y a uE X,P e t e r s s o nF .C l e a r c e l l 's u ga r 't u m o u ro f t h e l u n g w i t h m a l i g n a n t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m e l a n i n p i g m e n t a t i o n --t h ef i r s tr e p o r t e d c a s e [J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2011,58(3):498-500.D O I :10.1111/j.1365-2559.2011.03773.x .[13] Y eT,C h e nH,H uH,e t a l .M a l i g n a n t c l e a r c e l l s u ga r t u m o r o f t h el u n g :p a t i e n tc a s er e p o r t [J ].JC l i n O n c o l ,2010,28(31):e 626-628.D O I :10.1200/J C O.2010.29.6939.[14] 王志远,李辉,陈其瑞.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0,22(12):801-803.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006-9801.2010.12.003.[15] 许可,邓盛,熊荣生,等.肺恶性P E C o m a 1例报告[J ].实用肿瘤杂志,2012,27(5):546.[16] 邓霖,周良平,尤超,等.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 ].肿瘤影像学,2013,22(4):362-363,365.[17] 石欣雨,龙飞,梁斌,等.肺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10):763-767.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001-0939.2016.10.005.[18] H i r a t aT,O t a n iT,M i n a m i gu c h iS .C l e a rc e l l t u m o ro ft h e l u n g [J ].I n tJC l i n O n c o l ,2006,11(6):475-477.D O I :10.1007/s 10147-006-0604-3.[19] A l a z e m i S ,M a j i d A,R u i zA I ,e ta l .A ne l d e r l y wo m a n w i t h c h r o n i c d y s p n e a a n d 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 l e s i o n [J ].C h e s t ,2010,137(2):460-466.D O I :10.1378/c h e s t .09-0876.[20] G a f f e y MJ ,M i l l s S E ,A s k i nF B ,e t a l .C l e a r c e l l t u m o ro f t h e l u n g.A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i c ,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a n d u l t r a s t r u c t u r a l s t u d y o fe i g h tc a s e s [J ].A m JS u r g Pa t h o l ,1990,14(3):248-259.[21] S a l eG F ,K u l a n d e rB G.B e n i g nc l e a rc e l l t u m o ro f l u n g wi t h n e c r o s i s [J ].C a n c e r ,1976,37(5):2355-2358.(收稿日期:2017-05-28﹏﹏﹏﹏﹏﹏﹏﹏﹏﹏﹏﹏﹏﹏﹏﹏﹏﹏﹏﹏﹏﹏﹏﹏﹏﹏﹏﹏﹏﹏﹏﹏﹏﹏﹏﹏﹏﹏﹏﹏﹏﹏﹏﹏﹏)㊃简讯㊃‘哮喘药物治疗学“(中文翻译版)由美国M a y o 临床医学院J a m e s T.L i 教授编著的‘哮喘药物治疗学“重点讲述了哮喘的药物治疗㊂该书在对哮喘全方位药物治疗原则进行回顾的同时,还对哮喘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提供了主要针对门诊患者的最佳哮喘药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案;对比了哮喘药物的几个国际化方案;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一些已得到确认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探讨了急诊㊁住院和I C U 中哮喘的药物治疗;为本书撰文的国际知名学者还就已发表的实践指南㊁治疗计划㊁药理药效学及临床进行阐述㊂以期为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最为权威也是最新的参考资料㊂定价198.00元㊂邮购联系人:温晓萍 电话:010-******** 传真:010-******** E -m a i l :m e d -p r o f @m a i l .s c i e n c e p .c o m 地址:100717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医学中心温晓萍(请在汇款附言注明您购书的书名㊁册数㊁联系电话㊁是否要发票等)㊃9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1月第38卷第1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8,V o l .38,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MRI纹理分析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篇一MRI纹理分析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一、引言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类型,其根据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不同级别。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MRI纹理分析技术已成为鉴别肿瘤良恶性及评估肿瘤分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MRI纹理分析在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SFT/HPC中的价值。
二、MRI纹理分析技术概述MRI纹理分析是一种基于医学影像的高端技术,通过提取肿瘤内部结构的空间频率、强度、纹理等信息,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肿瘤特征。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微观结构、组织异质性及血流动力学等特性,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Ⅱ级与Ⅲ级SFT/HPC的MRI特征Ⅱ级和Ⅲ级SFT/HPC在MRI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Ⅱ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较清晰、信号均匀的实质性肿块;而Ⅲ级肿瘤则常表现为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的实质性或囊实性肿块。
MRI 纹理分析可以进一步量化这些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四、MRI纹理分析在鉴别Ⅱ级和Ⅲ级SFT/HPC中的应用通过MRI纹理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肿瘤的多种特征参数,如熵、对比度、异质性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肿瘤的微观结构、组织异质性和血流动力学等特性,从而有助于鉴别Ⅱ级和Ⅲ级SFT/HPC。
具体而言,Ⅲ级SFT/HPC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异质性和更复杂的纹理特征,而Ⅱ级肿瘤则相对较为均匀。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特征参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鉴别出Ⅱ级和Ⅲ级SFT/HPC。
五、MRI纹理分析的价值MRI纹理分析在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SFT/HPC中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及分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