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资源测量与评估-测风系统选址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44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 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没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 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 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 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 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第四条测量参数1 风速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平均风速,每10分钟的风速标准偏差,每10分钟内极大风速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方向。
单位为m/s。
2 风向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风向值。
风向采用度来表示;也可以采用区域表示,区域共分为16等分,每个扇形区域含22.5°。
3 温度参数应每10分钟采样一次并记录,单位为℃。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是风能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测绘技术在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详尽的情报。
本文将就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测绘技术在风电场选址中具有重要意义。
风电场选址的目的是寻找适合建设风电机组的地点。
这需要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测绘技术能提供准确的地形地貌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可以实现对风场地形特征的三维表达。
同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影像数据,可以对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和分析,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选择区域的地理环境。
在风电场选址中,考虑到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生态保护、土地开发成本等多个因素,测绘技术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为选址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其次,测绘技术在风能资源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
风能的开发利用需要准确评估风能资源的丰度和分布情况,以确定可行性和经济性。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风速仪、风向仪等风测仪器测量风速、风向、风力等参数,分析风场的风能潜力。
通过具体测量和实地调查,可以编制风测报告和风力资源图,为风电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利用LIDAR技术,可以准确测量风速和风向的垂直分布,确定风能资源的变化趋势,指导风电场的布局。
测绘技术使风能资源评估更加准确、可靠,为风电项目的设计和运营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测绘技术还能在风电场的建设和运维中发挥作用。
在风电场建设前,利用测绘技术可以进行工程测量,确定场区边界、道路、线路、设备的位置等,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风电场运维中,利用GNS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INS技术(惯性导航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风机的位置和姿态变化,提高风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配合无人机技术,可以对风机进行巡检和故障排查,提高风电场的管理和运维水平。
测风站设置标准测风站是用来收集风速风向、气温、大气压力等气象数据的设备,常用于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风电场建设等领域。
为确保测风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设置和布局。
下面是测风站设置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1. 位置选择:测风站应选择远离干扰源的开阔地带,如高处的丘陵、山坡、农田等,避免建在建筑物或树木附近,以确保风速和风向的真实反映。
2. 站点高度:测风站的高度一般应在地面以上10米至30米之间,为了更准确地获取风速和风向的信息,站点的高度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3. 数据采集系统:测风站应配备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对风速风向、气温、大气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和记录。
最好使用多套独立的数据采集装置进行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4. 遮挡物设置:测风站周围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避免因遮挡而影响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特别是高大建筑物和树木会形成逆风和涡流,严重影响测风站数据的准确性。
5. 地面条件:测风站周围的地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水logged水分。
如果有水logged水分,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并将推测风站设置在地面更高的位置以避免测量数据受到地面影响。
6. 安全措施:测风站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应加强对测风站的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 准确性检验:测风站应定期进行准确性检验和校准。
可以采用校准装置对测风站各个参数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数据共享:测风站的数据应及时共享和传输,方便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利用。
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以上是测风站设置的一些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对于确保测风站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只有在符合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测风站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和风电场建设等领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综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日益重视,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在风能发电项目中,风电场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综述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风电场选址是指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土地利用、法律法规等因素,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地理位置。
选址工作的目标是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能的利用效益。
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风能资源分布:合适的风能资源是风电场建设的前提条件。
风能资源的分布需通过气象站数据、遥感数据、实地测量等手段进行评估,以确定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地区。
2. 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特征对风能的利用有重要影响。
山脉和海岸线等地形特征会形成地理独特的风道,使得风能更加丰富。
因此,在选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地貌因素。
3. 土地利用和环保要求:选址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
低生态敏感性地区和空旷地区通常更适合建设风电场,因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风能资源评估是评估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量和潜力。
风能资源的评估工作对于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式,模拟风场内的风速和风向。
该方法基于大气物理学原理,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参数进行模拟,得出该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2. 实测方法:通过安装风能测风塔和风能测量仪器,在特定地点实时测量风速和风向。
实测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风能资源数据,但成本较高,时间较长。
3. 统计学方法: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分析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规律,推断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统计学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对于新建风电场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4. 遥感方法:通过使用卫星或无人机获取风能资源数据。
遥感方法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地区,对于选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该方法结合了多源数据,提供了全面的评估结果。
综合以上方法,选择合适的风电场选址与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可以为风能发电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2017-07-21科技论坛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高兴建(黑龙江华富风力发电穆棱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穆棱157500)摘要: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方法1风能资源评估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
甄选、1.1区域的初步甄选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
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勘探,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应电场的开发范围。
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
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无高大建筑物、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
测风塔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
测风高度要最好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1.2区域风资源评估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资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
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与选址策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和选址策略对于风电项目的成功建设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陆地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和选址策略。
一、风资源评估风资源评估是风电项目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确定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以下是常见的风资源评估方法:1. 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风资源评估方法。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风速仪、气象仪器和相机等设备,可以获取大量的风速、风向、空气密度等数据,进而分析评估该地区的风能资源。
2. 测风塔方法测风塔方法是一种传统的风资源评估方法。
通过在选址地区建造测风塔,安装风速仪等设备,可以观测、记录并分析长期的风能数据。
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估地区的年平均风速、风能产量等参数。
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风资源评估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风场,预测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地理、气象等因素,快速、准确地评估风能资源。
二、选址策略选址策略是指根据风能资源评估结果,选择适合建设风电项目的地点。
以下是常见的选址策略:1. 风能资源充足性选址时应首先考虑风能资源的充足性。
一般来说,年平均风速大于每秒4米以上的地区被认为风能资源丰富。
此外,对风能资源的波动性和稳定性也应进行评估。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另一个重要的选址考虑因素。
选址地区应具备平坦的地质条件,以便更容易施工和维护风力发电机组。
此外,选址地应远离山脉、高楼大厦等障碍物,以减少风能损失。
3. 电网接入条件电网接入条件是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选址地区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输送能力,以确保风能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电网中。
4. 社会与环境因素选址地区的社会和环境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选址时应避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以免引起社会和环境问题。
5. 经济可行性最后,选址决策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
风电场选址与风力资源评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的选址和风力资源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电场的选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理条件、气象环境、土地所有权等。
风力资源评估则是确定风电场的发电潜力,为开发商提供有关风速、风向和风能密度等数据。
首先,风电场的选址需要考虑地理条件。
在选择风电场位置时,地理条件起着关键作用。
一般来说,适宜的地理条件包括平坦开阔的地形、无人工障碍物(如建筑物、山脉等)的地区,以便风能利用效率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确保选址周围没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水源地、文化遗址等。
其次,气象环境是风电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气象数据对风电场的运营和发电量的预测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准确评估风力资源,需要收集多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和风能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测量站、卫星遥感和风力发电机上的传感器等方法获取。
同时,还要考虑有关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的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风力资源。
另外,土地所有权也是风电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风电场位置时,需要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并取得必要的土地使用权。
这涉及到土地使用合同的签订、土地收购或租赁等程序。
此外,还需要对土地所有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以确保选址过程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风力资源评估是确定风电场发电潜力的过程。
为了评估风力资源,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风速数据,包括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最小风速等。
同时,还需考虑地区的风向变化,以确定风电机组的朝向和布局。
为了准确评估风力资源,需进行长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采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安装风速测量设备、收集气象站数据和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面观测和仿真模拟,以了解风力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
除了风力资源评估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风电场的影响。
其中包括风电机组的噪音和视觉影响、对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电网接入能力、与当地社区的关系等。
为了更好地预测风能发电量,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
基于风资源评估的风电场选址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电在新能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要做好风电场的选址,首先应该做好风资源的评估工作,才能确保风电场选址的准确性。
开发风能资源之时,尤其在复杂地形中的风电项目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复杂地形中的风资源分析以及风电场选址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风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引言随着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复杂地形区域建立的风力发电场也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在复杂地形区域建设风电场的过程中发现,风机安装位置的选择主要由实际的风流量决定;而在风力发电场安装发电机组时,则要求盛行风向方面发电机组之间至少应间隔5~9倍的风轮直径距离,于盛行风向垂直时则要求发电机组之间距离至少应间隔3~5倍的风轮直径。
故而,在地势较为复杂时风力发电场选址问题上,可运用信息化等技术对风资源及风电场选址等进行细致分析,探索更加丰富的风能资源、寻找具备较大开发价值的机组分布位置,并遵循机组布置原则开展发电机组的选址工作。
一、风资源评估1.近海风能资源评估在未来风电的发展过程中,近海风电将成为被重点开发的对象。
海上气象要素是特别不容易用肉眼来观测的,特别不容易得到真实测量参数,所以,必须借助独特的研究技术来得到特定的数据类型,以此来评估海上风能资源。
基于经验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在开展海风资源评估的过程当中必须细心考虑以下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1)能影响距离与范围的尾流;(2)可能影响机组维护和机组可利用率的恶劣气候;(3)温度能够影响的范围到底有多大;(4)离岸远不远影响着风速大小。
由于海上与路上不同,海上是没有那么多地貌特征带来的影响的,所以湍流度非常小,而掺混能力又不足,这使得机组尾流能影响长距离、广范围。
此外,海上存在海浪、台风、盐雾等威胁机组正常运转的因素,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组的可利用率,尤其是目前,海上风电机组和施工技术都还不是特别先进。
海面平滑使得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海上风速比陆上风速大,并且离岸越远,海上风速越大,已有国外研究证实,海岸能影响距海岸25km的近海风资源。
风资源测量数据分析导言风能是一种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充分了解风能资源的情况,以便在选择合适的风能发电设备和确定最佳的发电站点至关重要。
风资源的测量和分析是评估风能潜力的重要步骤,它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风资源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评估风能资源。
一、风资源测量数据的收集1. 测量点的选择在进行风资源的测量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点。
测量点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地理位置:测量点应位于地理环境适宜的区域,比如位于山地、海滨或平原地区。
- 高度:风速和风向可能会因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应选择不同高度的测量点。
- 基础设施:测量点应具备基础设施便利,如电力、网络等。
2. 数据采集设备为了收集风资源的测量数据,需要使用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包括:- 风速测量仪:用于测量风速的设备,通常使用风速计进行测量。
常见的风速测量仪有杆状风速计、风速风向计等。
- 风向测量仪:用于测量风向的设备,可以和风速测量仪一起使用。
风向测量仪通常采用风向传感器来测量风的方向。
-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测量数据的设备,它可以将测量数据存储在内存或存储卡中,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二、风资源测量数据的分析1.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原始测量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获得可靠和准确的数据。
数据处理步骤包括:- 数据清洗:将测量数据中的异常值和错误数据剔除或修正。
- 数据校准:将测量数据与标准参考数据进行比对,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数据插补:如果数据中存在缺失值,可以使用插补技术填充缺失值,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 数据分析风资源的测量数据可以进行多种分析,以评估风能资源的潜力和特征,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风速频率分析:通过计算不同风速区间内的频率来确定风速的分布情况。
- 风向频率分析:通过计算不同风向区间内的频率来确定风向的分布情况。
- 风能密度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风能的密度,以评估风能资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