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地区风能资源价值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辽宁风能资源情况汇报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本文将对辽宁省的风能资源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风能开发潜力和现状。
首先,辽宁省地处渤海湾和黄海之间,地势多为丘陵和平原,这种地形地势为风能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在4-6米/秒之间,这为风能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辽宁省拥有较为完善的风能资源开发基础设施。
目前,辽宁省已建成多个风电场,其中大部分位于锦州、大连、营口等地。
这些风电场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省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再者,辽宁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2005年以来,辽宁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风能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引导风电企业投资兴建风电场、加大对风能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辽宁省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辽宁省在风能资源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发电量占全省发电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辽宁省的风能资源开发树立了榜样。
最后,虽然辽宁省在风能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风能资源开发成本较高、风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辽宁省还需进一步加大对风能资源开发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增强风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综上所述,辽宁省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且在风能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发挥风能资源的潜力,为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山东沿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及评估王静;曹洁;邱粲;董旭光;李娟;张海波【期刊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利用山东省沿海测风塔70 m 高度完整1a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风能资源参数特征。
结果表明:山东沿海地区平均风速与有效风功率密度分布特征相似,烟台沿海区域平均风速及有效风功率密度最大分别达到6�7 m/s、463�5 W/m2,沿海北部地区风能资源最为丰富,日照地区最少;受海陆风作用,春季风能资源最好,其次是冬季,夏季最差,风速最大值基本出现在14-16时;年有效风能时数及百分率分别为7440 h、85%;风能密度分布基本以偏北或偏南方位较大。
沿海区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与长年代评估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总页数】7页(P342-348)【作者】王静;曹洁;邱粲;董旭光;李娟;张海波【作者单位】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山东省气候中心,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81【相关文献】1.山东昌邑沿海风能资源特征 [J], 董旭光;邱刚;刘焕彬;王栋成;王静;曹洁2.基于WRF/CALMET模式的江苏沿海风能资源评估 [J], 朱金华;张淑君;许昌;蒋泽阳3.山东半岛沿海风能资源评估与分布研究 [J], 姜波;赵世明;徐辉奋;马治忠;李守宏4.山东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董旭光;孟祥新;伯忠凯;邱粲;李娟5.山东高分辨率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董旭光;孟祥新;伯忠凯;邱粲;李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与测量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的关注,海上风电成为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海上的风能资源丰富,能够为能源转型提供可持续、清洁的电力。
然而,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运营和高效利用需要对风资源进行准确评估和测量。
风资源评估是海上风电项目开展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它的目的是确定项目所在地的风能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性。
通过风资源评估,能够预测风能的分布、强度和季节变化,为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风资源评估的方法通常包括测量和模拟两种方式。
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浮标、浮船、航空风速计等设备在不同高度和时间段进行实地测量。
这些测量设备需要准确、稳定地记录风速、风向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模拟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预测风能资源的分布。
这些模型需要考虑地理特征、气象数据和风能资源的复杂性,以生成准确的风速和风向分布图。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资源测量具有一定的技术挑战。
海上环境复杂多变,测量设备需要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测量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考虑到海上的特殊工作环境和安全要求。
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技术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风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风资源测量是对风能资源进行更详细、精确评估的工作。
风资源测量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风速剖面、风向变化、气象条件等。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通常需要在不同高度和位置设置测量设备,以覆盖整个项目范围。
海上风电项目的风资源测量可以使用多种设备和技术。
常见的测量设备包括浮标、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LIDAR)、测量塔等。
浮标可通过测量风速和风向来评估海上风能资源,但其受到测量位置限制和数据采集精度的影响。
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是一种通过测量风向和风速的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在不同高度进行测量,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测量塔是一种固定在海上的结构,设有多个测量点位,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风能资源。
风资源测量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风能发电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开发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
然而,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开发是实现风能发电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风能资源评估的方法和风电场的开发过程。
一、风能资源评估风能资源评估是评估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和可开发利用程度的过程。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1. 风速测量风速是风能资源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
通常使用测风杆和风速监测仪器来测量风速。
数据收集期通常为数年,以获取全面的风能资源数据。
2. 风向测量风向指示风来自哪个方向。
风向测量可以通过风向标和其他测量设备来实现。
准确的风向数据对于风电场的布局和风机定位起着重要作用。
3. 风能密度计算风能密度是评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
通过风速和风能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计算出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4. 风能气象学分析风能气象学分析是对风能资源的系统评估和分析。
它涉及风速频率分布、风能潜力、气候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以帮助确定最佳的风电场布局。
5. 环境评估在进行风能资源评估时,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以确保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二、风电场开发风电场开发是将风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将介绍风电场开发的主要步骤。
1. 地理条件评估首先需要评估风电场建设地的地理条件,包括地貌、土质、地基条件等。
这些条件对风机的安装和运行至关重要。
2. 风电场规划根据风能资源评估的结果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进行风电场的规划。
包括确定风机布局、电网连接等。
3. 资金筹集风电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开发者需要寻找投资者或贷款机构来筹集开发资金。
4. 相关许可和法规审批在进行风电场开发之前,需要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和审批。
这包括土地使用许可、环保审批等。
5. 风机采购和安装一旦获得所有许可和批准,开发者将购买风机并进行安装。
风机的选择应基于风能资源评估的结果和风电场规划。
6. 联网和运营完成风机安装后,需要将风电场与电网连接起来,以便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户。
风能资源评估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供暖和机械动力等领域。
评估风能资源的重要性在于为开发利用风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风能资源评估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风能资源评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能资源潜力评估,二是风能资源具体评估。
风能资源潜力评估是指通过测风、观风以及统计资料分析,评估某地区风能的总体情况。
主要包括风能资源概况、风能资源分布和风能资源量。
首先需要对某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调查,例如风速、风向、地形起伏等。
然后通过风能测量设备的测风数据、气象学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出风能资源的总体概况。
最后,结合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对风能资源进行分布评估,找出适合开发的地点和潜力。
风能资源具体评估是指在潜力评估基础上,对某一具体风能项目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风能场地选择、风能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风能发电量预测。
首先是根据潜力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合开发风能项目的场地。
场地选择要考虑风速、地形条件、土地使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然后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方面。
最后,对风能发电量进行预测,可以使用统计模型、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等方法,来预测风能发电量。
在风能资源评估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评估要依据科学、准确的数据和方法进行,不能夸大或低估风能资源的情况。
二是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参数。
三是要关注风能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确保风能的长期利用。
四是评估结果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
综上所述,风能资源评估是风能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估风能资源,才能合理规划、高效利用风能资源,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开发流程中的风资源评估方法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上风电成为了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在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开发流程中,对风资源进行准确评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开发流程中的风资源评估方法。
首先,风资源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
可以通过设置气象浮标、浮标站、浮标船或遥测等方式收集实时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
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更广阔的气象数据,包括海面风速、风向、气压等。
收集到的气象数据将成为进行风资源评估的基础。
接下来,需要进行风能潜力评估。
风能潜力评估是通过分析气象数据,确定海上风电项目所在地的平均风速、峰值风速和风能密度等参数,从而评估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
评估的方法通常采用频率分布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分析,包括Weibull分布、Rayleigh分布等。
通过分析风能潜力,可以确定海上风电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风向分析。
风向是确定海上风电机组布局、设备选型和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向分析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得出,例如可以通过计算主要风向的分布频率来确定最适宜的机组布局方向。
同时,还需要考虑风向的稳定性和变化范围,以保证风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在风资源评估中,还要考虑地形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地形的复杂性和海洋环境的变化都会对风能资源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地形和海洋环境的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以确定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风洞试验和水池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要考虑风力发电机组的选型和布局。
风力发电机组的选型需要考虑风能资源的特点和发电要求。
同时,还要根据海上风电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最后,为了准确评估风资源,需要进行现场观测和监测。
现场观测和监测可以直接获取海上风能资源的实际情况,包括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等。
通过与统计分析的结果比较,可以评估风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风能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潜力分析1. 风能资源的现状及重要性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风能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备受重视。
通过对风能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潜力分析,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2. 风能资源评估的方法评估风能资源的方法主要有风速测量、气象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
其中,风速测量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设置风速测量塔或利用无人机等技术获取实时风速数据。
而气象资料分析则是通过历史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量化分析。
另外,数值模拟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3. 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海岸线、山脉、平原等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风能资源更为丰富。
此外,气候环境也会对风能资源的分布产生影响,例如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地区风能资源更为丰富。
4. 风能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不仅需要考虑其技术可行性,更需要考虑其经济价值。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风能资源的经济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能资源具有成本低廉、无排放、可再生等优势,因此在整个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 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潜力分析,可以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关的风能资源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潜力。
同时,利用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提高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6. 风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评估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可持续利用性。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力,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合理配置风电场等都是实现风能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中的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策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海上风电项目成为各国政府和能源开发商的关注焦点。
作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能源来源,海上风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理而准确的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策略。
本文将探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中的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以帮助项目开发商在此领域取得成功。
首先,风能资源评估是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准确评估区域内的风能资源可以帮助开发商确定可行性,预测项目的发电量和收益,并进行长期运营规划。
风能资源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收集风能数据。
这包括在已有文献和观测站收集现有风能数据以及在项目所在区域自行测量风速和风向。
通过收集多年的风能数据,可以获得可靠的风能资源情况。
第二,建立风能模型。
利用所收集的风能数据,可以建立适用于项目区域的风能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来风能资源的变化趋势,并为项目规划提供依据。
第三,评估风能资源可利用性。
通过分析风能模型和其他因素,如地形、气象条件等,可以评估出项目区域的风能资源可利用性。
这也将有助于优化风能涡旋机组的布局和项目的整体设计。
除了风能资源评估,选址策略也是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选址策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选址策略:首先,考虑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
选择风能资源条件良好的海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的发电效果和收益。
这需要综合考虑区域风速、风向和稳定性等因素,选择最佳的区域。
第二,评估水文和地形条件。
海上风电项目在选择区域时,还需要考虑到水文和地形条件对光电装置的影响。
例如,选择在潮汐湾或洋流较强的地区可能会对项目的发电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而选择水深较浅的区域可能更有利于项目的施工和维护。
第三,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
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需要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
风力发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风能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因此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日益增多。
然而,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受到风能资源的影响。
因此,对于风能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是风力发电场规划与设计的关键一步。
风能资源评估是通过对某一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情况。
这一评估通常包括测量和分析气象参数、建立风能资源数据模型等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测量与分析气象参数:风能资源评估需要获取该地区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测量设备(如风杆、风速计、风向仪等)进行实地测量,也可以通过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获取。
同时,还需要获取地面摩擦层风速、适合风力发电机转动的最小风速、风能资源的周期等气象参数,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和预测风能资源。
2. 建立风能资源数据模型:风能资源评估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以便对风能资源进行预测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混合模型。
统计模型会利用历史观测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手段进行预测,适用于长期的风能资源评估。
物理模型则基于现有的气象和物理学理论,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预测,适用于较短期的风能资源评估。
混合模型则综合两者,结合统计和物理模型的优势,进行准确的风能资源评估。
3.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根据对风速和风向数据的测量和分析,以及建立的风能资源数据模型,评估和预测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情况。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通常包括风能资源的等级评定、潜在的风能利用率、风能密度等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设计,以及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风能资源预测是指利用已有的气象数据和先进的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能资源进行预测。
这一预测能帮助风力发电场的运营者更好地安排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计划,提高发电效率和利用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气象数据获取:风能资源预测需要获取具体地区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气象站、卫星遥感、雷达等不同来源。
黄渤海海区风速推算方法及效果评估曲巧娜;吴炜【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24(50)2【摘要】为了弥补海上风场监测数据不足,提高对黄渤海海上风场监测能力,针对不同大气环流形势,基于较为稳定的74个沿海和海岛站等陆基站2017—2020年风场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段具有一定连续性的21个浮标站和船舶站等海基站观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由陆基站推算海区风速的模型。
利用2021年实况资料对推算结果进行检验评估。
结果表明:分别针对全部风力等级和6级及以上大风建立的风速推算模型(以下分别简称CM模型和HM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HM模型对大风推算的准确率更高;8种天气类型中共5种类型发生大风的概率高于60%,其中对西北高东南低类型的推算效果最好,对西高东低型、西南高东北低型和西北低东南高型的6~7级大风推算效果较好,对8级及以上大风的推算效果略差;不同海区大风的推算结果中,对黄渤海大部分海区推算的风速略偏小,仅对渤海西南部海区的部分站点推算的风速略偏大;对黄海北部海区风速推算的平均绝对误差最小(0.95 m·s^(-1)),对其他海区风速推算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32~1.70 m·s^(-1);在海区观测不连续、不稳定的情况下,推算的风速能够对海上风场资料进行有效的补充。
该推算方法易于业务化应用,可随不同海区观测资料的增加而进一步优化,对海洋观测布局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总页数】12页(P234-245)【作者】曲巧娜;吴炜【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相关文献】1.基于 DINEOF 方法的水色遥感数据的重构研究--以黄、渤海区域为例2.黄渤海区域卫星云图低云大雾识别方法初探3.黄渤海区日本枪乌贼渔获量预报方法初探4.一种能见度融合方法在黄渤海区域雾数值预报中的应用5.休渔期和捕捞作业期黄、渤海区沿海中心渔港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经济性评估分析随着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不断增加,海上风电资源项目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
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评估分析是评估该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潜在的利润能力。
本文将对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分析,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首先,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评估需要考虑到投资成本。
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运维等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成本,可以对项目的总投资进行估算。
此外,项目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寿命周期和运营成本。
其次,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评估需要注重对能源产量的分析。
能源产量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营利润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区域风速和风能密度的调查研究,可以估算出项目的预计年发电量。
在评估中,还需要考虑电力供应合同和电费补贴等收入来源。
此外,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评估还需要考虑到电价的变动因素。
电价的变动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和利润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对未来电价的变动进行预测,并综合考虑进项目的经济性评估中。
另外,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的经济性评估还需要考虑到政府政策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和支持措施对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提供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项目的投资成本,并提高项目的利润能力。
因此,对政府政策的分析是经济性评估的重要一环。
在进行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经济性评估时,还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海上风电资源项目面临的风灾、洪灾等自然风险需要充分考虑。
此外,技术难题、电力市场的变化等风险也需要在评估中详细分析。
最后,海上风电资源项目经济性评估的基础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估的重要文件,包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等。
在项目经济性评估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分析是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基础。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综合分析报告。
通过对该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为风电站建设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方法本次风能资源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地面风速观测:在所选地区的多个站点进行了实地观测,记录了一年内的风速数据;•数值模拟模型:使用气象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该地区风的传输和分布,计算了风能资源的潜力;•综合评估:综合考虑了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最终的风能资源评估。
3. 数据采集与分析3.1 地面风速观测在所选地区的5个站点分别安装了风速测量仪器,并记录了一年内的风速数据。
观测结果显示,在平均风速方面,该地区的风能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力。
3.2 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象数据,我们构建了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风的传输和分布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在海岸线附近和地势较高的山区,风能资源更为丰富。
3.3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了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我们对该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建设风电站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发电效益。
4. 结果与讨论根据风能资源评估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特别是在海岸线附近和地势较高的山区;•平均风速在适当的范围内,使得风电发电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获得较高的发电效率;•该地区的风能资源评估为风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5. 结论本次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得出了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风能资源潜力的结论。
这为风电站的建设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今后的风电项目中,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风能资源特点,实现最优化的利用。
6. 参考文献1.X. Zhang et al.,。
第39卷 第3期应用海洋学学报Vol 39,No 3 2020年8月JournalofAppliedOceanographyAug ,2020渤海湾北岸海陆风及湍流强度特征分析龙 强1,3,王 锋1,2,3,王 畅1,3,米欣悦1,3 收稿日期:2019 06 26 基金项目: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金资助项目(QYXM201713);唐山市气象局自立科研课题资助项目(TS201701) 作者简介:龙强(1987—),男,硕士,工程师;E mail:q_loong@126.com(1.唐山市曹妃甸区气象局,河北唐山063200;2.唐山市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海洋气象探测试验基地,河北唐山063200)摘要:利用渤海湾北岸祥云岛岸基站2017—2018年观测数据和两座梯度测风塔2011—2013年观测资料分别分析了当地海陆风和湍流强度特征,并重点对不同天气系统所致大风条件下的湍流强度特点做了剖析。
结果表明:渤海湾北岸海陆风特征明显,昼夜风向主要由SSW向ENE转变,夏季昼夜风向转换尤为显著。
整体而言,风速和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大分别呈增大、减小趋势,且近海面层湍流强度小于近地层湍流强度。
湍流强度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大、冬季小、春秋季变化不明显,且近海面层湍流强度相对近地层变化平缓。
近海面层70m及以下湍流强度在偏东大风条件下反而比近地层湍流强度大,雷雨大风期间近海面层和近地层均出现湍流强度随高度增大而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减小的特殊情况,台风靠近风塔时各层风速显著增大、湍流强度变化不明显,但台风中心到达时湍流强度迅速增至峰值,二者时间一致并早于风速最小值出现时间约1h。
近海面层和近地层有8%~10%样本的湍流强度超出了IEC 61400设计标准,建议渤海湾北岸风力发电风机抗湍流参数调整至0.43~0.49。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海陆风;近海面层;近地层;湍流强度;风机DOI:10.3969/J.ISSN.2095 4972.2020.03.001中图分类号:P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4972(2020)03 0303 09 海陆交界的近地层是陆地与大气、陆地与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环境状况复杂、区域特征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海上风电资源以其清洁、高效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之一[1]。
研究与探讨环渤海陆地地区风能资源评估吴晶李国庆宋媛王梦瑶(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渤海湾陆地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环渤海湾陆地的能源开发中的风能资源评估问题,全面计算了风能资源参数,对风能进行了趋势预测;运用GIS技术,引入了基于风能密度的反距离权重的空间插值模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环渤海陆地地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结果表明,环渤海湾陆地地区的风能资源整体是趋于乐观的,辽宁省风能资源较为平均,而山东省的威海市以及烟台市等地的风能资源发展较为丰富。
实现了对近20年来的渤海湾陆地地区的风能资源的准确评估,为开发环渤海湾陆地地区的风能资源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风能密度环渤海陆地线性回归插值模型中图分类号:TK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20)05-014-040引言渤海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是我国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一。
新能源的开发,尤其是风能这种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咱1」,为渤海湾陆地地区风能资源的利用做岀贡献。
近年来,郑崇伟等针对风能开发中长期规划的需求,计算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的长期变化趋势咱2暂,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域风能资源丰富性进行了研究;刘超群等则根据盐源气象站提供的资料和测风塔数据,运用GIS技术做岀了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咱3暂;而刘立聪也曾提岀过运用GIS插值的方法来对风能进行资源评估咱4暂;但是对环渤海地区的陆地风能资源评估的研究稀少,且风能资源的研究方法单一,也未能选择一个合适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型对陆地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估,不能很好地为风能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传统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同GIS技术相结合,采用了反距离权重法,选择岀一个合适的风能资源评估模型,对环渤海陆地地区的风能密度进行插值,获取研究区的风能密度插值图,对其进行更为清晰精确的风能资源评估咱5暂,为渤海湾陆地地区附近风电场建设的选址提供依据咱6暂。
渤海地区风能资源价值评估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渤海地区最近十年(2002-2011)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数据,然后获得在渤海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
然后利用weibull分布估算了渤海地区的风速。
根据以上结果,估计了渤海地区风能资源的价值。
结果反映了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风能资源的开发对解决传统能源危机和保护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能分布风功率密度风能资源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
一、渤海地区的风能资源概述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由于风能在其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具有储量丰富、就地取材、不需要运输和无污染,而且其发电成本最接近常规能源等特点,使其发展最为迅速。
世界气象组织(wmo)估计,全球风能储量约为2714??08mw,比全球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地球上l %的风能若被利用就能满足全球能源的需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风能资源储量的计算与区划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缺乏气象观测资料的海上或复杂地形区域风能资源的评估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及北京、天津。
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重视,风电产业发展迅速。
本文以中国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风电产业统计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河北、辽宁、山东、北京、天津省二市统计年鉴为数据源,探讨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五个城市分布在整个环渤海地区,可以较好地代表渤海地区的气象状况。
三、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
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关于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我国风能的空间分布可划分为4种区域类型:(1)风能丰富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wpm2 ,风速(3~20) mps 的年累积小时数大于5000h;(2)风能较丰富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150~200) wpm2,风速(3~20) mps的年累积小时数为3000h~5000h;(3)风能可利用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50~150)wpm2,风速(3~20)mps的年累积小时数2 000h~3 000h ;(4)风能贫乏区,即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50wpm2 以下,风速(3~20)mps年累积小时数2 000h以下。
从空间分布看,山东省的风能资源最丰富,风能资源由东(山东半岛尖端的烟台、威海和青岛三市)向西覆盖全省大部分区域,其中近三分之一区域属风能丰富区,二分之一区域以上属风能较丰
富区。
辽宁省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及辽东半岛。
从葫芦岛到朝阳、阜新、沈阳、鞍山、大连形成的一个环渤海风能带属于风能较丰富区,而远离渤海湾的铁岭、抚顺、本溪、丹东则属于风能可利用区。
河北省风能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悬殊,在环渤海沿线的秦皇岛、唐山、沧州、滨州和东营等地,以及在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广大山区及河北平原大部风能资源欠缺。
天津市从海岸线向陆地深入的狭长沿海地区,属于全年可开发区,其年均风速一般在415mps 左右,( 3~20) mps年有效风速出现时数4800h~6800h,年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70~113)wpm2。
北京市大部分属于风能可开发区,风能资源储量大约30 ??04 kw左右,其中有10??04 kw可用于发电,主要集中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官厅水库沿岸。
四、环渤海地区风能特点
风能资源由于受地形地貌因素、风力机实际可获取有效可用风能等因素的影响,有效风能密度的分布区域与潜在风能资源分布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
环渤海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大体上环绕渤海成条带状分布。
由渤海向陆地,有效风能密度逐渐变小,由大于200wpm2减少到100wpm2以下。
2、由半岛尖端向内陆逐渐减少。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有效风
能密度非常丰富,半岛尖端部分的有效风能密度最高,并逐渐向内陆地区递减。
3、有效风能资源相对贫乏区分布面积广泛。
河北平原和山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效风能资源都相对贫乏。
环渤海地区有效可用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地域差异为各省份风能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各省风电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五、结论
通过渤海地区五个站点每小时平均风速估计下的风能混合分布,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渤海地区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可以用来风能发电;
2、两参数韦伯密度分布可以用来描述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分布。
(作者: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
[1]王承煦. 风力发电实用技术. 金盾出版社,1999.
[2]吴学光,陈树勇,戴慧珠,等. 最小误差逼近算法在风电场风能资源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电网技术,1998,22(7):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