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的护理新
- 格式:ppt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19
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操作之一,尤其在手术后,为了帮助患者排尿,预防尿潴留,减少并发症,常常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导尿管。
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对术后留置导尿护理措施的具体介绍:一、术前准备1.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导尿术的目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 确保患者的会阴部清洁,如有必要,可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3. 检查导尿管、集尿袋、无菌手套等用品,确保其质量。
4. 根据患者性别、导尿管材质等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二、术后护理1. 导尿管固定- 术后应立即将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意外牵拉尿管,引起疼痛或尿道损伤。
- 对于女性患者,使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耻骨联合下方;对于男性患者,使用蝶形胶布固定于阴茎上,避免导尿管扭曲、受压。
2. 尿道口护理-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两次用碘伏棉球消毒清洗,女性患者需分开小阴唇,男性患者需翻转包皮。
- 清洁范围包括尿道外口外尿管至少20厘米。
3. 观察尿液-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 每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以了解患者泌尿系统情况。
4. 保持引流通畅-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导致引流不畅。
- 定期检查导尿管,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 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两次用碘伏棉球消毒清洗。
- 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并记录尿量。
- 一般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适当延长更换时间。
6. 鼓励患者多饮水- 患者应多饮水,或适当补液,保证充足尿量,减少细菌感染几率。
- 每日尿量应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7. 膀胱功能训练- 尿管白天间断夹闭,有尿意再开放排尿,膀胱功能训练,两次开放间隔不超过2小时。
- 夜间开放尿管,不影响患者睡眠。
8.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导尿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工具,在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尤其对于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如手术后的患者、昏迷、瘫痪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等。
留置导尿管可以有效地收集尿液,避免尿液对手术部位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留置导尿管也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因此,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护理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 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管扭曲、受压。
4.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5. 定期更换导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具体护理措施1. 环境与个人卫生(1)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干燥,定期通风。
(2)患者需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床单整洁。
(3)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皮肤清洁。
2. 导尿管护理(1)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脱落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尿管,观察有无阻塞、出血等情况。
(3)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
(4)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3. 尿液观察(1)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尿量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尿路。
(3)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4. 导尿管更换(1)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超过1周。
(2)更换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更换导尿管后,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疼痛、出血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2)倾听患者的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3)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6.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多饮水等。
(2)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3)定期复查,监测尿路感染情况。
总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尿路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包括:
1. 妥善固定尿袋: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将尿袋用别针别在裤腿上;对
于卧床患者,可将尿袋用别针别在床旁的床单上。
但是两种方式均需要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以免尿液逆流引起尿道感染。
2. 保持尿管通畅:嘱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注意及时调节尿管、尿袋位置,避免牵拉尿管,避免尿管发生扭曲折叠或者滑脱。
3. 定时开放尿管:遵医嘱每夹闭尿管2-4小时后,开放1次尿管,将尿液
引出。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夹闭时间。
4. 及时更换尿袋、尿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月更换1次尿管,具
体更换频率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以及混浊情况。
5. 清洁会阴:每天使用温水按照从前向后的方向,清洁会阴部两次并擦干。
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嘱患者勤换内衣裤。
如果出现腹泻,注意及时清洗会阴部,并用碘伏进行消毒。
6. 消毒尿道口:准备碘伏棉球,每天用碘伏棉球从内向外擦洗、消毒尿道
口两次。
7. 患者教育:嘱患者多喝水,上午可以适当多喝,下午及晚上少喝,以免
增加夜尿量影响睡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留置导尿术护理操作流程如下: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操作,使其心理接受,避免因内心恐惧、抗拒等配合不良。
准备用物,在温暖的环境下,嘱患者褪去裤子,暴露外生殖器部位。
消毒,将外生殖器部位进行消毒,通常消毒需要三遍。
消毒完成后覆盖无菌的洞巾,如患者阴毛过多,必要时需要刮去阴毛。
润滑尿管,将尿管充分润滑,并且润滑尿道外口,轻柔操作将尿道敞开,将尿管置入尿道内。
并嘱患者深呼吸与配合,逐步将尿管插入尿道内。
固定尿管,直至尿液流出引流管后,证实尿管已进入膀胱。
这时停止推送尿管,注射尿管气囊1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完成导尿操作。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指医生在患者手术后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和尿量,将一根导管(或称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或尿道中,并通过特殊的设备
将液体排出。
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专业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留置导尿护理措施的正文:
1. 建立信心和安全感:在开始留置导尿之前,患者需要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医生和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并告知患者留置导尿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
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患者应该每天更换一次性尿布和清洁导尿管,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饮用和非干净的水,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3. 饮食和饮水: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可以饮用清水、淡盐水、鸡汤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避免导尿管阻塞或感染。
4. 观察和记录:在留置导尿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
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流速、尿颜色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需要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或生产时间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分析和诊断。
5. 疼痛和不适的处理: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医生和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如疼痛严重,
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
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或护士自己的不适情
况,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引言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插入膀胱,以排尿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尿液引流的一种常见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护理是维护导尿管通畅、预防感染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护理的具体措施。
护理目标•维持导尿管通畅并有效引流尿液•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前期准备在进行留置导尿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1.根据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导尿管、尿袋和消毒用品等。
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姿势,如卧床位,并确保适当的隐私。
导尿管插入1.消毒双手,穿戴无菌手套,并进行居家护理观察并处理。
2.针对女性患者,将患者的下身外阴用适量清洁剂擦拭,从前向后的方向进行,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3.针对男性患者,先将包皮返纳至半包皮位置,然后进行适量的清洁剂擦拭,从尿道口向远离尿道口的方向进行。
4.手持消毒好的导尿管,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尿道口(男性为阴茎近尿道口处,女性为尿道口),轻轻插入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外口与患者的尿道口持平,并逐渐推进至尿液出现时。
5.将导尿管连接至尿袋,并将尿袋置于床边,避免牵拉导尿管。
6.确保导尿管固定好,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导尿护理1.定期观察导尿管的通畅情况,注意尿液的颜色、气味及排尿量等变化。
2.每日检查导尿管周围的皮肤情况,发现红肿、破溃或渗出应及时处理。
3.每日记录尿液的产量及性状,并及时排出尿液。
4.饮水应充足,多饮水可以稀释尿液,减少尿液的刺激对导尿管的损伤。
5.避免导尿管弯曲,确保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滞留导致感染的发生。
6.定期更换尿袋,避免细菌滋生,同时注意尿袋的高度,避免尿液倒流。
7.导尿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导尿管脱出或拔管。
导尿管拔除1.根据医嘱决定导尿管拔除的时间。
2.在拔除导尿管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拔管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拔除导尿管前,应先闭尿袋下端截流,防止尿液污染。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一)留置导尿护理介绍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在病人需要时长期排尿。
为了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病人的性别和年龄,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
•确保导尿管质量可靠,无损坏或破损。
2. 消毒手部•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护士必须洗手并消毒双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
•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准备导尿器具•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导尿器具,包括尿袋、尿管夹等。
•检查所有器具是否完整并处于无菌状态。
4. 选择适当的留置导尿位点•根据具体情况,在阴道、脐部等适当位置进行留置导尿,避免导尿管过长或过短。
•防止导尿管过度弯曲或卡在体内。
5. 清洁导尿位点•在进行留置导尿之前,清洁导尿位点,使用无菌棉球蘸取适量的碘酒进行擦拭。
•清洁导尿位点时,应该从中心向外圆周方向擦拭,避免细菌感染。
6.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在插入导尿管之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时,角度不可过大或过小,避免损伤尿道和膀胱。
7. 固定导尿管•在插入导尿管后,使用适当的固定带或胶布将导尿管固定在合适位置,避免脱落或滑动。
•确保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无泄漏现象。
8. 观察导尿情况•留置导尿后,护士需要定期观察导尿情况,包括尿液颜色、量和是否有异常现象等。
•及时清洁和更换尿袋,避免感染。
结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以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性。
护士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步骤,注意个人卫生和无菌操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9. 疼痛管理•在进行留置导尿操作时,病人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护士可以在操作前给予病人合适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感。
10. 推动病人教育•在留置导尿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交流,解释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
•同时,提供病人相关的护理知识,如如何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注意事项等。
留置导尿的护理记录关键信息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2、导尿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3、导尿管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4、导尿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5、护理操作记录:包括尿道口消毒频次、尿液观察情况等6、拔管时间(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1、导尿前准备11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111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其同意和配合。
112 准备好导尿所需的物品,如导尿管、无菌手套、消毒用品、注射器、引流袋等,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且无菌。
2、导尿操作过程21 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暴露会阴部。
21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
212 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
213 轻柔地插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5 7 厘米,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固定导尿管。
214 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
3、导尿后的护理31 记录导尿时间、导尿管类型、插入深度等信息。
311 定期观察患者的尿道口有无红肿、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312 每天定时进行尿道口消毒,消毒顺序由内向外,自上而下,使用碘伏棉球擦拭 2 3 次。
313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如发现尿液混浊、有沉淀、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14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防止尿液逆流。
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避免挤压、扭曲导尿管。
315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4、拔管护理(如有)41 评估患者是否达到拔管指征,如病情好转、能自主排尿等。
411 拔管前先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功能。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2.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3.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4.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5.尽量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6.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7.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尿道口。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632020年 第29期能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明确的治疗方向。
但是有些检查,出具报告单的时间都偏长,患者需要等待半天到一天左右,导致患者需要两次往返医院才能得以治疗,这期间,虽然检验科一直在忙着对检查的数据反复的论证,工作量大,但这完整的流程下来,确实让患者等的时间过长,给患者产生了许多的不便,因此,检验科的工作机制和流程需要及时的进行改变,在服务时效上要有明显的提高,才能配合临床治疗,更好的提升医院服务的质量。
检验科可以将采血的时间提前一些,从而尽早的将血液收集进行检验。
并且当下医学设备种类多样,并且在检验上也有许多时间上的优势,因此,检验科及时引进一些专业的检验设备,代替落后的检验设备,比如可以引进特种蛋白仪以及干化学仪来减少检测所花费的时间,对患者的服务从被动转为主动,将采血的时间提前,并缩短检验的时间,就可以很好的改变患者排队采血的情况,让患者在检查之后等待时间不久就可以进行临床的治疗,在检验和临床过程中,对于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权益需要做到尽量的满足,维护患者的各项权益,才能改善患者对于医院的内心感受,促进形成良好的医院关系。
检验工作要做到“一切以患者为基础,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要将服务落实到行动上,时刻为患者着想,不断的改进检验工作的流程以及提升检验工作的整体质量,才有利于医疗服务的改善提升。
3、检验和临床要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检验和临床在工作中做到良好配合的基础就是要做好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可以定期开展相关检验和临床科室的讲座,使两者做到相互配合以及相互理解。
对于日常在面对面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沟通交流中要及时的处理好,让两个科室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发现工作配合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让他们对检验以及临床业务的认识不断的提升。
除了办讲座进行沟通交流外,检验和临床科室要在平时实际工作中,要养成主动去面对面直面沟通交流的习惯,尤其是检验科,要及时去了解到临床工作中的需求,以及收集临床工作人员对于检验工作的意见以及建议,能及时改正的,检验科要及时的处理好,通过这种相互配合以及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帮助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更好的提升专业水平和找准研究方向,从而提供的检验数据帮助临床工作人员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上的改进,当然除了检验科,临床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检验的流程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工作中要积极配合检验科的操作流程,才能保证检验得出的数据是医生诊断所需的真实数据。
留置导尿护理
【目的】
(1)留置导尿护理能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2)正确记录尿量,借此观察病情。
(3)留置导尿起到手术后引流尿液和起到支撑尿道的作用。
【评估】
【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药碗×2、呋喃西林棉球、一次性无菌镊×2、胶布、石蜡油、消毒手套×1、一次性尿垫、棉签弯盘。
【步骤】
(1)评估患儿。
(2)洗手,戴口罩。
(3)备齐用物携至患儿床单位。
(4)核对患儿并做好解释工作,拉好围帘。
(5)协助患儿取屈膝仰卧位,略外展,暴露外阴,臀下垫一次性尿垫,将弯盘置于外阴处。
(6)消毒外阴:
a.男患儿:呋喃西林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清洁包皮、冠状沟、尿道口2次,再擦洗尿道
管。
b.女患儿:呋喃西林棉球擦洗外阴(阴阜和大阴唇)分开小阴唇擦洗小阴唇和尿道口,
再擦洗尿道管。
(7)再次固定好尿道管。
(8)正确记录患儿尿液色、量、质。
(9)如需拔除导尿管,做好以下拔管准备:
a.给予患儿导尿管夹管,每2~3h开放一次,以训练患儿膀胱功能,反复2~3次。
b.拔除导尿管。
(10)整理患儿床单位及整理用物。
(11)洗手。
(12)记录。
留置导尿术及护理汇报人:2023-12-14•留置导尿术概述•留置导尿术并发症及处理•留置导尿术护理措施目录•留置导尿术注意事项及建议•留置导尿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应对策略•总结与展望: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01留置导尿术概述留置导尿术是一种通过尿道插入导尿管,使尿液经导尿管引流至集尿袋的过程。
定义留置导尿术主要用于尿潴留、尿失禁、尿道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目的定义与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尿潴留、尿失禁、尿道损伤、泌尿系统手术前后、危重患者抢救等。
禁忌症尿道狭窄、尿道损伤、急性炎症等。
•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病情,准备导尿管、集尿袋、消毒液等物品。
操作步骤1. 消毒尿道口: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2. 插入导尿管:将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直至尿液流出。
4. 连接集尿袋将集尿袋与导尿管连接,以便收集尿液。
5. 定期更换集尿袋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定期更换集尿袋,并清洗消毒尿道口。
3. 固定导尿管用胶布固定导尿管,防止其脱落。
02留置导尿术并发症及处理留置导尿术操作不当、护理不当、导尿管材质问题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感染症状处理方法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脓尿。
及时更换导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030201尿路感染留置导尿术操作不当、患者配合不当、导尿管材质问题等可能导致尿道损伤。
损伤原因尿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损伤症状及时停止导尿、止血治疗、预防感染等。
处理方法尿道损伤尿潴留潴留原因留置导尿术操作不当、导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膀胱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尿潴留。
潴留症状膀胱充盈、排尿困难、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处理方法及时更换导尿管、调整导尿管位置、药物治疗等。
03留置导尿术护理措施03提供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如安慰、鼓励等,以增强其信心和配合度。
01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和必要性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其紧张和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