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哇!我是个爱撒娇的小女孩,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最近的一段经历。
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感冒还伴着高烧,躺在家里的小床上足足好几天。
起初我是相当沮丧的,因为生病使我错过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这段经历时,却发现了生活中许多值得珍惜的点点滴滴。
首先是妈妈的细心照料。
你们肯定也体会过妈妈在自己生病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吧?我妈整天在我身边护理,给我喂药、喂水、喂营养餐;替我擦身、盖被、量体温;陪我说话、讲故事,生怕我会感到孤单。
看着妈妈那炯炯有神又布满疲惫的眼睛,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孩子的我有多么幸运。
其次,我珍惜了阳光下懒散的午后时光。
生病期间,我经常半睡半醒地躺在床上,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阳光灿烂。
阳光洒在绿色的草坪上,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些小鸟在枝头啾啾鸣叫。
我好像置身于一个安详祥和的世界,彷佛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美好。
再者,我学会了欣赏家人的关爱。
除了妈妈,爸爸和哥哥也都体贴入微地照顾我。
爸爸下班回来便立马来看我,摸摸我的额头问我感觉如何;哥哥则总是很耐心地陪我玩游戏或聊天,生怕我会感到无聊。
就连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不时打电话来问候我的病情。
看到家人如此关心我,我的内心被暖意包裹,原本对生病的沮丧全都烟消云散了。
最后,我还发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
闲来无事时,我就拿起彩笔在画本上随意涂鸦。
起初只是对着窗外的景色勾勾画画,后来我越画越入迷,竟然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妈妈看后连声赞叹,爸爸则说我是个"艺术小天才"。
我开心极了,并暗下决心要继续坚持绘画,将来成为一位出色的画家。
通过这次生病,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中无论是阳光、绿色、鸟语花香,还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问候,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乐趣,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
它们就像螺旋上的一颗颗珍珠,穿串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整体。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填写表格2.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奉:捧。
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3)嗟!来食(______)(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4)以至于斯也(______)(6)可去(______)(7)其谢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_____________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拓展阅读。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字词、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课文教学本册教材共有14篇课文,包括现代文、古文、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
教师应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篇进行教学。
2.2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字词、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练,教师应结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
2.3 综合性本册教材设有6个综合性单元,包括新闻采访、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传统节日、走近科学、爱心传递等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效果。
3.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4.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2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语文考试,包括字词、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以检验学生的成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时间安排:1. 课文教学:每篇课文安排2-3课时。
2. 语文园地:每个园地安排1-2课时。
3. 综合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时。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读短文,回答问题。
衣服简史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
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
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
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
其实所谓更细的成分,就是指植物的纤维。
纤维泛指一切线状的构造,这种构造正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③人类自从开始畜养一些动物,例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
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
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
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
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
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读第①段,补全下面内容。
人类最早的“衣服”所需的材料:针——(_______)线——(_______)布——(_______)2.读第②至④段,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__,它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三种,其中第三种的优点是_____。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按要求写句子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急遽而漫长的变化。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听了老师的表扬,王丹的脸红了。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这个句子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仿写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悦耳的歌声被我的思路打断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用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兰兰是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按要求写句子全能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按要求写句子。
1.有了这片绿树。
我们守住了这片土。
(加上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用加点字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夸张的手法补充句子。
这里的风沙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渔夫和桑娜自己受苦受累。
渔夫和桑娜收养邻居西蒙的孩子。
(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月球居住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汉很凶。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子训练。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妈妈对我说:“在没有完成作业之前,你哪里也不能去!我也在家陪着你。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杨柳》电子课本湘教版六年级下册《杨柳》电子课本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杨柳》电子课本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的婀娜多姿,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上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然要赞美杨柳。
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随意走到西湖边找把长椅子坐了一会儿。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
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精细的栽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
杨柳不要别人去精心的照料,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是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别的花木不同。
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
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游戏,时时依傍在慈母的身旁去。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的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杨柳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多少,何以专让柳条作为春的主人呢?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绝桥唐河河面宽阔,水势汹汹却无桥。
那年汤连池之父收购药材时,落入唐河而死。
汤连池悲痛欲绝,便变卖家产,要在河上造桥。
汤连池重金求得巧匠设计了一张石桥图纸,又让人从山里采来上好的石料,整整两年,一座石桥才造好。
桥中预留一处空穴,乃桥之命脉所在,汤连池原本想在百年之后,葬在空穴之中,以志纪念。
汤连池不到百年,日本人打进来了,炮火渐渐逼近了唐河。
那天,当了城防团长的汤云龙来见父亲汤连池。
年近八十的汤连池坐在太师椅上,听了汤云龙吞吞吐吐的话。
勃然太怒,老手颤抖着,青筋直暴:“不肖之子,不肖……”一痰堵在胸口,脸涨成了紫色。
汤云龙呆呆地退了出来。
汤云龙在桥上布置炸药,几次爆破,那桥竟稳固得坚不可摧。
汤云龙仰天长叹……就听到身后一声冷笑,汤云龙猛地回头,见汤连池正在身后怒目而视。
三日之后,中日两军兵临唐河,石桥激战,血洒石桥……汤云龙黑着一张脸再来拜见汤连池,扑通跪倒:“父亲,请您炸桥吧!”汤连池声色不动。
张云龙吼起来:“您老能看着我们军人的尸体,一层一层的铺上去?”日军大兵压境,汤云龙率领队伍被迫后撤……汤连池让家人搀扶着到了桥上,直直站了一宿。
次日黄昏,汤连池呆呆地看着日本人的队伍开上桥来。
远远望去,太阳旗下,一支黄蛇样的队伍游上了石桥。
汤连池慨然长叹:“连池死无葬身之地了啊。
”他软软地挥挥手,让家人散去了。
西天之上,一抹斜阳烧的正急。
浓浓的云层,千变万化,似奔马,似悬崖,急速地时聚时散。
刹那间,奔马扑倒了,悬崖崩塌了。
汤连池一双老眼,赤红赤红的,一双枯手,抖抖地点燃了药线。
药线像一条受惊的红蛇,急急地向桥中移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那石桥就飞了起来,石桥上的黄蛇也飞了起来,无影无踪了。
硝烟散尽了。
大石桥没有了,汤连池不见了,只有唐河水怒吼着,奔腾着……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怒目而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然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第14课寓言二则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按要求写句子知识点巩固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词句段运用。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以“风”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了)风:我是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
2.下列词语都与戏曲有关,请你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跑龙套唱白脸粉墨登场科班出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晶莹的露珠晶莹的冰雕晶莹的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掌声响起来。
(扩写成含有夸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夏日清晨,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碧绿的荷叶上滚动。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爸爸对我说:“你到家以后给我打个电话,我有事交代你做。
”(改为间接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人人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呀!(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力量的源泉。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你在棚架上看瓜幕,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梁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交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哇。
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照样子,写词语。
活生生(ABB式) ______ ______ _______叭叭(拟声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2.用“_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夏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夏天里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呢?请至少举出两个例子,并用句子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葡萄月令》教案
文坪镇安心完全小学:李常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
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
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
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
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
《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
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
”)、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
现在,已经有人
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
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
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
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
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
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