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殷雅俊教授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816.95 KB
- 文档页数:27
(/图
表格下列分学科标签)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高等院校土建类创新规划教材 基础课系列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
ISEC数学基础课双语教材体系的构建与出版曾琬婷【摘要】ISEC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导的教育国际化项目之一,旨在打造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教育资源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工作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以ISEC课程的理念,讨论ISEC专业数学基础课双语教学中教材体系的构建以及教材出版问题.【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2页(P93-94)【关键词】ISEC;数学基础课;双语教材;构建与实施【作者】曾琬婷【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3.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教育改革需要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我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化的工作,各种合作与交流项目种类繁多。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项目(以下简称ISEC项目),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持的、面向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项目。
ISEC项目致力于建设集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教育资源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教学工作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融入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1-2]。
一、ISEC项目的课程理念1.重视教师和学生明辨性思维素质的养成《礼记·中庸》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论述,强调的是学习中要涉猎广泛。
从今天的教育视觉讲,就是要具有文理兼通的综合素养。
明辨性思维素质的养成需要渗透到教学内容与各环节中。
明辨性思维不单是对学生培养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学者提出的要求。
教师的明辨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预判、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评价标准的把握等等。
学生的明辨性思维养成更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从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的实施、学习效果的判断、未来学习的展望等等,都需要系统化思索[2-3]。
殷雅俊清华大学演讲作文那一夜,流星划过天际,映亮了少年的脸庞,为他的理想插上翅膀。
少年的思绪开始飞扬,点燃希望的烛光在黑暗中闪耀。
十八岁的我正在经历中考,而这样一个夜晚却将改变我的命运。
这个夏天,注定要与不一样的自己告别。
仰望夜空,月牙弯弯,银光洒在校园。
我背着书包走进考场。
手心的汗水湿润了衣角,仿佛早已和校园融为一体。
全神贯注,思维紧张地跳跃着,好像随时都要跳出来。
我盯着眼前的试卷,冷静的仿佛置身事外,我知道,下一秒,我必须拼尽全力。
我从未放弃!晚上八点半,窗外的灯光渐渐消失。
寂静的房间只剩我一人。
我安静的躺在床上,准备迎接明天。
小时候,我曾经想过很多的梦: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长大后成为演员,用歌声把人们带到幸福的天堂……但我万万没有想到,当初那个简单的梦想会实现得这么快。
长大了,真的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吗?真的可以让家人幸福吗?我又问了自己一次。
十八岁,我似乎懂了。
当初,选择离开老家是因为我想到北京去看看。
那时的我太年轻,也太天真。
我不知道大城市里有怎样的机遇,更不知道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被人赏识。
那时的我太年轻,甚至无法说出“勇气”二字。
如今,即使时光匆匆流逝,我仍然相信,我拥有勇气。
我慢慢的爬起来,点上蜡烛,借助它微弱的光线,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理想。
我们中学生正是如此。
当遇到挫折时,我们就该奋起直追;当取得成功时,我们就应该戒骄戒躁。
唯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无论结果如何,过程最重要。
风吹干了我的泪水,那是心底流出的最甜的滋味,因为我从未放弃。
今夜的梦醒来了,睁开眼睛发现,窗外的阳光竟已这般灿烂。
当然,所谓的成功并不是指我们一定要赚多少钱,而是指我们能不能顺利的度过难关,健康的活着。
有些人很爱面子,所以要证明给别人看,于是他们总是那么努力,最终成功了。
可惜的是,他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这样的人生不会成功,也没有价值。
我认为,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坦然的面对得与失。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四点感悟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11天一联考)作为一名曾经受挫的小镇青年,清华大学教授殷雅俊在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四点感悟。
殷教授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要努力培养用一句话概括核心本质的能力;要阅读经典,竭尽全力和伟大先驱对话;成为思想者和创作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和继承者。
读完以上几点,您有何感想?请选择一点或几点,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乐学善思敢创造,人生蜕变展虹霓董璞华殷雅俊教授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分享了他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四点感悟,这四点感悟助他实现了从小镇青年到清华教授的华丽人生蜕变,而吾侪青年欣逢盛世,自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乐学善思敢创造,以达人生蜕变展虹霓。
慎思之,乐学经典厚底蕴,坚如磐石稳向前。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如是说,诚哉斯言!我们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读书,绕不过经典古籍这座大山。
君可见,毛生席青年时到熙熙攘攘的闹市中读书,来丰厚自己能“静”的底蕴;刘伯承将军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拜读《孙子兵法》来进一步丰厚自身的军事素养;"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来加深自己对敦煌文化的了解,他们最终都达成了极高的成就。
故吾辈青年当乐学经典厚底蕴,坚如警石稳向前。
明辨之,善于思考拓广度,劈波斩浪勇前行。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在学习中应当善于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拓宽思维广度。
且看,"韦神"韦东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于是乎,多次夺取国际奥赛金牌,现今在数学界仍大放异彩;再看,"清华才女”江梦南于无声中突围,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并不断反思,终入清华,并在医学界崭露头角;仍看,“亚洲飞人”苏炳添,为了提高起步速度,不断观摩学习博尔特的训练影像,不断思索,改进自我,终一次次突破自我,为国争光。
【写作指导】“学习四点启迪”作文导写及范文引路【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一名曾经受挫的小镇青年,清华大学教授殷雅俊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四点感悟。
殷教授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要努力培养用一句话概括核心本质的能力;要阅读经典,竭尽全力和伟大先驱对话;成为思想者和创作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和继承者。
读完以上几点,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点或几点,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一道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作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材料、任务、要求。
首先,作文的材料提示非常关键,先表明了教授殷雅俊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殷教授曾经是“受挫的小镇青年”,这个关键词提示考生,殷教授是曾经受挫,结合当前非常热的“小镇做题家”可以知道,殷教授原来是没有资源背景、失败的年轻人,如今成为拥有学识的教授,这一转变的原因就在于殷教授给年轻人分享的四条经验,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因果联系,因为“四点感悟”,所以人生获得成功。
这四点感悟理解起来不困难。
第一条“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其中的内涵是学习要有深读,不能浅尝辄止,要精深,精益求精,深入学习,不流于表面,不知抓皮毛,而广度指的是要打开视野,广泛涉猎,不能只是做单方面的学习,广泛吸收才能学有所得;第二条“要努力培养用一句话概括核心本质的能力”,这句的意思是拥有概括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学习有辨别力,能够筛选出有效信息,能从复杂的事物中提取关键信息,一句话概括本质需要抓住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或和学习中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三条“要阅读经典,竭尽全力和伟大先驱对话”,这句话不言而喻,是在说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阅读经典,吸收伟大先驱的经验,能与先驱对话,是意味着我们去传承理解先驱,在阅读经典中感悟先人的智慧;第四条“成为思想者和创作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和继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有所创新,成由有思想有头脑的时代青年,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发扬,并不断创新。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致辞:曾经受挫的小镇青年,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文丨殷雅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本文为其在2022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学院君说:疫情反复,有些地方又延迟开学了,虽然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但新学期已然而至,大家准备好了吗?新的一学年对孩子有怎样的寄望和规划?今天分享的文章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殷雅俊,在202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他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曾经受挫的小镇青年,在清华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感悟,帮助孩子们少走弯路。
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新同学:早上好。
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我想与新同学们分享自己在清华园学习和生活的几个片段,谈几点感悟,期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期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们来谈谈上学的意义点击「预约/观看」,获取更多干货分享与考试分数相比,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我来自河南的一个小县城。
1980年高考,我的成绩排全县第一名。
带着第一名的荣耀来到了清华园,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但很快就被当头一棒:周围的同学实在太聪明、太优秀,我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竞争不过,成绩排名只能位列中游。
从此,自我怀疑,心中郁闷,精神压抑,难以舒缓。
为摆脱挫折感,我到图书馆阅读名人名家传记。
读完《爱因斯坦传》,我茅塞顿开,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继承与知识的创造,完全是两回事;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精度,与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以知识的继承以及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精度”为衡量标准,爱因斯坦远谈不上优秀;如果以“知识的创造以及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衡量标准,爱因斯坦无与伦比。
一旦悟透了上述奥秘,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
从此,我不再追求考试成绩的高分数,而是最大限度地深化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四十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当年的选择完全正确,对我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努力追求一个目标:即“一句话说清楚事物的本质”入学第一年,我在数学课上学完了微分和积分。
坐标变换系数张量观与杂交张量概念分析殷雅俊【摘要】本文致力于澄清一个十分基本的问题:坐标变换系数是否为张量?传统观念认为,坐标变换系数不是张量.为了揭示坐标变换系数的本质,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策略,重塑了张量的内涵和外延,引入了杂交张量概念,进而颠覆了坐标变换系数不是张量的传统观念,确切地讲,它就是度量张量的杂交分量.这一结果扩张了张量概念的集合,提升了张量分析学内在的统一性、对称性和不变性,减少了连续介质力学的运算量.【期刊名称】《力学与实践》【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坐标变换系数;杂交张量;杂交分量;度量张量的杂交分量【作者】殷雅俊【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83看到标题中的问题,读者一定会感到奇怪:真可笑!这是个问题吗?坐标变换系数与张量有关吗?1985年,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学习了《张量分析》[1-3]。
其中,坐标变换系数引起了作者的好奇:的“行为”,怎么看都像张量分量。
可是,说是张量分量吧,它不符合张量分量的严格定义;说不是张量分量吧,又无法理解其张量化的性质。
这个疑惑持续了三十年。
2012年,作者给博士生讲授张量分析课。
期末考试时,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开放式试题:“坐标变换系数是张量分量吗?”面对这样的开放式题目,研究生们人人都有话说,但人人都说不清楚。
最终,绝大多数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个别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当时,作者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
于是,不论是肯定的答案,还是否定的答案,只要讲出了道理,都给了满分。
读者肯定会质疑:“这太不严肃了!”“真理还有标准吗?”质疑得好。
读者自己试一下就会发现,自己也立即深陷“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窘境。
这令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it’s a problem.”2015年,终于尘埃落定,作者找到答案了。
自然基矢量的协变导数与广义协变性思想的演进殷雅俊【摘要】博士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自然基矢量能否求协变导数?\".本文以此问题为引子,引入公理化思想,定义了广义分量和广义协变导数概念,并以新概念为基础,将经典协变性发展为广义协变性,将经典协变微分学发展为广义协变微分学.论文综述了探索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突破的途径,展示了广义协变导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和广义协变性思想的演进过程.【期刊名称】《力学与实践》【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0页(P255-264)【关键词】广义分量;广义协变导数;公理化;广义协变微分学【作者】殷雅俊【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北京 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83引言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哑然失笑:“自然基矢量求协变导数?没听说过。
”的确,2012年之前,作者也没有听说过。
2012年,作者给博士生上张量分析课。
讲及协变导数概念[1-3]时,反复强调一个定语:“张量分量的”协变导数。
也许强调的次数太多了,听者产生了逆反心理,于是提问:“怎么只说分量的协变导数?”“为什么不说基矢量的协变导数?”猛一听,似乎这都是很幼稚的问题。
只有概念不清的学生,才会提这样的问题。
换言之,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并非出于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更非出于对问题重要性的准确认知,而是出于对作者“反复强调”的下意识反应。
但既然学生提问了,就得回答。
于是答曰:“分量的协变导数有定义。
”“基矢量的协变导数没有定义。
”这是颇为中规中矩的答案。
当时,作者对答案非常满意。
随后,心头总有疑问萦绕:“这算是问题的答案吗?”“到底是没有定义,还是没能定义?”“基矢量的协变导数,真的不能定义吗?”作者当时以为,在经典张量分析学的思想体系之内,就应该能够澄清上述疑问。
的确,2013年,经过短暂努力,作者不仅“凑出”了基矢量协变导数的定义式,而且求出了基矢量的协变导数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