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水文地质学 (1)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0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4.5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方法4.5.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
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 、S-lg t 曲线、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①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②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③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4.5.2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 公式法。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 承压完整井:Ks R r RM s Q K w ww 10ln 2==π 潜水完整井:KHs R r Rh H Q K w w2ln )(22=-=π式中 K ——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Q —— 抽水井流量(m 3/d); s w —— 抽水井中水位降深 (m);M ——承压含水层厚度 (m); R —— 影响半径 (m);H ——潜水含水层厚度 (m); h ——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 (m); r w ——抽水井半径 (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610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持水度含水层上层滞水水力梯度地下水均衡岩溶水二、判断正误(正确打7,错误打x,每题2分,共10分)1.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越大,该含水层越富水。
()2.并不是多孔介质的孔隙度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3.多孔介质中的渗透速度不等于地下水的实际流速。
()4.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完全取决于地下水补给量的大小。
()5.所有隔水层都是不含水和不透水的岩层。
()三、以下图(a)、(b)、(c)所示为三个含水层剖面示意图,假定地下水为稳定运动,试绘出各自的地下水位(水头)曲线示意图。
(6分)四、简述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形成作用。
(15分)五、简述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5分)六、试论述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30分)//ZZ//Z/Z/Z/ZZZZ/ZZZZ/Z/////////ZZ/Z/ZZZ/Z试题三图(a)%%么«%;“*Hi用//////////,///////////////////////////////oo°01%。
O%0。
•…・・J・・・•**•*试题三图(b)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解释概念(每题5分,共30分)1.孔隙度2.承压水3.毛细水4.溶滤水5.溢流泉6.岩溶二、分析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达西定律2.脱碳酸作用3.裂隙水的基本特点4.地下水系统5.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三、画出下面降雨入渗条件下河间地块剖面的流网(画出流线、等水头线,标出钻孔中的水位。
20分)四、阐述影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25分)五、论述人类影响下地下水动态的基本类型并分析其成因(25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代码:415一、请指出下列相关概念的区别(每题6分,共30分)1.孔隙度、孔隙比2.潜水、承压水3.蒸发、蒸腾4.溶滤作用、浓缩作用5.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二、填空(每题6分,共30分)1.含水层从外界获得补给的方式包括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了大量CO 2的地下水在温度或压弓时将发生脱碳酸作用。
1、专门水文地质学:是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基本理论,论述和研究水文地质调查理论、方法和毛蟹专门性水文地质问题。
2、水文地质勘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手段:(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野外试验;(4)地下水的动态长期观测;(5)室内分析测定与试验;(6)水文地质物探;(7)同位素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8)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9)遥感技术的应用;(10)地理信息系统;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水文地质普查(2)水文地质初步勘探(3)详细勘探(4)开采4、水文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1)接受调查任务(2)准备工作(3)野外工作(4)室内工作(5)鉴定验收5、水文地质测绘: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及与其有关联的地质、地貌、地表水等现象进行观察、描述、测量、记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水文地质工作。
6、水位地质测绘的任务:(1)调查研究地层的空隙性及含水性,确定调查区的主要含水层或含水带及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2)查明区内地下水补给类型及各类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水力联系等。
(3)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5)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和水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7)了解区内现有地下供水、排水设施以及地下水开采情况。
7、泉的调查研究:(1)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结合调查研究访问寻找泉水点。
(2)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补给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判明地下水的类型,通过泉水出露条件和补给水源的分析,可帮助确定区内的含水层层位,据泉的出露标高,可确定地下水埋藏条件。
(3)观测泉的流量、涌势及高度。
(4)调查泉的动态。
(5)对重要泉水点,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泉水的开发利用情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放映。
(7)对矿泉、温泉和矿泉水,在研究前述各项基础上,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出露条件与周围地下水的关系,并对其开发利用可能性做出评价。
一、名词解释1. 水文地质物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含水介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勘探2.现场踏勘:通过踏勘应对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交通条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编制设计书时能做到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工作布置和设计符合实际条件。
3. 抽水试验:通过钻孔或水井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4. 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5.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6.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
7.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8.过滤器:过滤器是指安装在钻孔中含水层(段)的一种带孔井管9.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单因素曲线图:仅反映地下水的某一要素,如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图、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图、水的矿化度或某种离子含量动态曲线图等,单因素曲线图便于分析变化的规律。
12.综合曲线图:将地下水的所有要素或几种要素以及影响因素绘制在一张图上,综合曲线图便于分析地下水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3.地下水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14.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15细菌总数指标:指水样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h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总个数。
饮用水标准规定,此数不应超过100个。
16.总大肠杆菌数指标:若在水中发现很多大肠杆菌,则说明水已被污染。
专门水文地质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斯在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见一门专业技术方法课,是在地下水基本理论指导下,论述地下水在应用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包括六方面内容:(1)地下水调查技术方法。
主要介绍区域地下水地面调查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以及地下水调查的成果整理等内容。
一此专]性的地下水调查,依据本部分介绍的原、方法和内容,结合具体要求开展相应的工作。
(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重点讨论地下水资源分类、地下水资源的组成、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方法及作为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简要介绍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以现代水资源利用的观点,论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区域和局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3 )地下水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
介绍作为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水源地的选择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类型、特点、开采布局的方法技术。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一般原则,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环境负效应防治的技术方法。
(4)矿床水文地质及地下热水的调查评价。
介绍矿床充水条件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特点、防治矿井突水的方法及地下水人工回灌、地下热水的调查评价方法。
(s )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探讨现代新技术方法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遥感及GIS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在中的应用,同位素技术解决地下水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6)介绍近几年水文地质在能源、地震、环境、水利水电勘察等领域中的应用。
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一.地下水动态与均衡1.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 量与消耗(或流出) 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紧密联系。
(1) 地下水均衡是导致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原因;(2) 地下水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即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是由均衡的性质和数量所决定的。
中国矿业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上)中国矿业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上)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目的: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地下水灾害的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任务: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查明地下水的水量及变化规律;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2水文地质调查分哪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书):已的水文地质工作评价、工作设计。
2,野外工作。
3,室内工作:测试、资料整理分析、编写报告按不同目的分类: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开采矿区水文地质勘查阶段划分:1,普查勘探阶段:普查、详查(初步勘探)、精查(详细勘探)2,生产建设阶段(补充勘探)3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哪些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化探、水文地质试验、实验室试验分析、其它方法4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程序应遵偱的原则?A工作范围由大到小,工作要求由粗到精。
B按测绘—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的顺序安排。
C根据具体条件由少到多,由点到线,进一步控制到面。
D每一勘查阶段按准备工作、野外施工和室内总结三段时期进行。
5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测绘)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查?气象资料、地表水、地质地貌、地下水露头6水文地质观测路线及测点的布置要求?观测路线:a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
b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c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d沿含水层带走向。
观测点:a,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b,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c 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d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是研究地下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下水的功能功能: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等。
1.2.1 宝贵的资源富集某些盐类和元素的地下水,称工业矿水。
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的地下水,称为矿(质)水。
利用含水介储能途径:冬季向井灌注冷水,夏季抽取用于降温1.2.2 重要的地质营力地球内部的水是物质和热量传输及应力传递的载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积极参与者,所有的地下水都是溶液。
1.2.3 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地下水既是地质营力,又是致灾因子,地下水可以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潜蚀管涌、矿坑与隧道突水、海水入侵含水层、石窟文物损坏等。
平原地区开采深层地下水,随着地下水位下降,随着地下水下降,空隙水压力降低,粘性土骨架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塑性压缩,引起地面沉降。
在沉积厚度急剧变化的边界,开采地下水使其两侧发生差异地面沉降,会产生地裂缝。
当土质堤坝两侧的水位差较大时,含水层中颗粒被水流带出,在堤坝中形成管涌通道,导致堤坝溃决。
在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开采疏干岩溶水,随着岩溶水水位降低产生地面塌陷。
1.2.4 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生态环境是复杂的巨系统,地下水则是生态环境系统中一个最为活跃的子系统。
一般情况下,气候、水、土壤与生物,处于相互作用的和谐动平衡状态,但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会形成不良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不恰当的干扰天然地下水,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祸根个。
不良的生态环境有:土地沙化、盐渍化、沼泽化、湿地退化、石漠化、动土退化、湖泊咸化、地表水基流减少或断流以及天然地下水质不良,地下水污染等。
并进而导致植被退化、枯萎、动物消失,危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存在。
《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人:肖江课程中文名称: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Special Hydrogeolog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学时学分:2. 5学分一、本大纲适应专业本大纲适应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基本熟悉和掌握地下水资源勘查(调查)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工作方法;熟悉和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工作方法;学会应用地下水学科理论与技术,分析和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问题等。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述与PPt结合的方式。
课程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
四、教学内容、重点一、地下水资源类型与特点基本内容:地下水资源。
2.基本要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比较、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资源供水意义。
3.基本知识点:地下水特征、地下水的调节性和可恢复性。
4.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地下水得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分类5.教学重点和难点:地下水得特征6.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4学时。
地下水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二、水文地质调查概述1.基本内容: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阶段和任务。
2.基本要求:水文地质调查的阶段和任务。
3.基本知识点: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观测。
4.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方法。
5.教学重点和难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6.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10学时。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水文地质调查运用的工种、水文地质调查的阶段和任务、水文地质调查程序及组织与进行。
三、水文资源概述及地下水资源分类1.基本内容: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2.基本要求:地下水特征、地下水资源分类。
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主要有4项: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当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六类:1、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1)利用航片和卫片(2)利用红外测量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1) 建立地下水数据库及模拟系统(2)识别含水层(3)进行地下水水质研究(4) 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5)编制水文地质图4、核磁共振技术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可分为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两种类型。
1、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一般要求大于1:5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特征:1)基岩岩层水平或倾角很缓,构造简单,岩性稳定均一,多为低山丘陵;2)第四系沉积物均匀分布,河谷、平原宽广;3)含水层埋藏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清楚;4)水质类型较单一(2)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特征:1)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明显,岩性岩相不稳定,地貌形态多样;2)第四系沉积物分布不均匀.有多级阶地且显示不清;3)含水层埋藏深浅不一,地下水形成条件较复杂,补给和边界条件不易查清;4)水质类型较复杂(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特征:1)基岩褶皱和断裂变动强烈,构造复杂,火成岩大量分布,岩相变化极大,地貌形态多且难鉴别;2)第四系沉积物分布错综复杂;3)含水层不稳定,其规模、补给和边界难以判定;4)水质类型复杂4、供水水源地需水量大小分级拟建供水水源地按需水量大小,可分为四级:1)特大型需水量≥15万m3/d2)大型5万m3/d≤需水量<15万m3/d3)中型1万m3/d≤需水量<5万m3/d4)小型需水量<1万m3/dv1、地层岩性调查2、地质构造调查(1)基岩调查(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2)松散岩层调查(松散岩石粒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以及排列的调查;各类松散岩石的成因类型、厚度、物质来源及其分布规律)(3)地层调查(岩性作为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性及充1、地层岩性调查2、地质构造调查(1)褶皱构造调查(褶皱的性质、规模及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特征,以及与地形的组合关系;主要含水层在褶皱构造中的部位,断层、裂隙发育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富集的控制作用)(2)断层调查(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3)裂隙调查(裂隙的长度、宽度、产状、密度、连通填性质)泉的调查内容1) 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 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水质和泉水的动态变化特征,现场测定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3) 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 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出露条件及与周围地下水的关系,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5)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三、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四、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五、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六、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七、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专门水文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 水文地质物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含水介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勘探2.现场踏勘:通过踏勘应对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交通条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编制设计书时能做到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工作布置和设计符合实际条件。
3. 抽水试验:通过钻孔或水井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4. 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5.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6.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
7.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8.过滤器:过滤器是指安装在钻孔中含水层(段)的一种带孔井管9.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单因素曲线图:仅反映地下水的某一要素,如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图、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图、水的矿化度或某种离子含量动态曲线图等,单因素曲线图便于分析变化的规律。
12.综合曲线图:将地下水的所有要素或几种要素以及影响因素绘制在一张图上,综合曲线图便于分析地下水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3.地下水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14.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15细菌总数指标:指水样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h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总个数。
饮用水标准规定,此数不应超过100个。
16.总大肠杆菌数指标:若在水中发现很多大肠杆菌,则说明水已被污染。
饮用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或100ml水中不得检出。
17.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叫成垢作用。
18.硬垢:主要由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及硅酸盐构成,附壁牢固,不易清除。
19.软垢:主要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构成,易于洗涮清除。
20.起泡作用: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21.腐蚀作用: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称为腐蚀作用22.分解性侵蚀:指酸性水溶滤氢氧化钙及侵蚀性CO2溶滤碳酸钙,使水泥分解破坏的作用。
23.结晶性侵蚀:又称硫酸盐侵蚀,是指水中的SO42-进入混凝土空隙,形成石膏和硫酸铝盐晶体24.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又称镁盐侵蚀,其侵蚀机理主要是水中弱盐基硫酸盐阳离子的侵蚀25.灌溉系数: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的相对含量采用不同的经验公式计算的,它反映了水中的钠盐值,但忽略了全盐的作用25.钠吸附比值法:根据水中钠离子与钙、镁离子的相对含量来判断水质的优劣26.盐害:主要指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盐分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27.碱害:也称苏打害,主要是指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
28.综合危害:除盐害碱害外,水中的氧化钙,氧化镁等其他有害成分与盐害一起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的危害,称为综合危害。
29.盐度:水质的盐害程度30.矿泉水:泉水中的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一定温度时,使泉水具有特殊的用途时31.动储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径流量;32.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33.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34.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要求开采期内不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35.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量36.储存量:指地下水在补给与排泄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37.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38.补偿疏干法:在旱季腾出储水空间,等雨季或丰水年得到全部补偿,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因而扩大了地下水的开采价值。
这种方法称为补偿疏干法二、填空题1.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4.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层岩性调查、地质构造调查5.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
6.基岩调查主要调查基岩的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
7.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构造调查、断层调查、裂隙调查。
8.流量的测量方法有堰测法、容量法、断面法。
堰测法有三角堰、矩形堰、梯形堰。
9. 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渗流参数10.水文地质调查必须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先测绘后勘探的程序进行。
11.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技术要求上主要有水位降深、抽水试验流量、稳定延续时间及水位和流量观测。
1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抽水流量、选择水位观测、抽水延续时间。
13.观测孔的深度一般应达到所要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14.岩石按力学性质可分为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和塑性岩石三类。
15.按富水程度可将断层划分为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按导水性能将断层分为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
16.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气温。
17.一般要求孔深小于lOOm时,孔斜不得超过1.5度,当孔深大于lOOm时,每增加lOOm孔斜不得超过1度,并要求每50m测一次孔斜,以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8.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性开采抽水。
19.过滤器类型:骨架过滤器、包网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填粒过滤器。
20.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水质、水量、水文及气象等因素。
21.一般包括四类图件:基础性图件、要素性图件、综合性图件和应用性图件。
22.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和生物性质指标。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指标项目类别分为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24.侵蚀方式有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等25.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6.地下水资源划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类27.管井的成井工艺,包括从钻进开始直至下管、回填、洗井等多道工序。
28. 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29. 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注水试验30. 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灰岩水害31.按矿泉水的用途:可分为工业矿水,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泉水。
3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水量均衡法、相关外推法、开采试验法、补偿疏干法.33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量评价。
34三、简答题1.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及目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2.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哪些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实验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任务、特点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任务、特点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围进行特殊的调查,可以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与常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5.富水断层、储水断层的特征富水断层断裂带具有较大储水空间,能够汇集两盘岩层中的地下水,断裂带地下水丰富储水断层断裂带透水性较好,两盘岩层透水性较差,断裂带多形成脉状含水带6.地貌调查的任务(1)对各种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2)查明地貌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变历史,分析地貌与地层岩性、构造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3)分析地貌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内在联系,从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7.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8.水文地质调查分哪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收集与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现场踏勘、编制设计书。
(2)野外工作(3)室内工作:测试、资料整理分析、编写报告★9.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基本任务是:(1)确定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与相互联系;(2)确定主要含水层(带)及其埋藏和分布情况,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3)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5)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6)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7)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10.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有哪些?1、地质调查2、地貌调查3、地下水露头调查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11.泉的调查研究及意义(1) 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 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水的流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3) 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 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5)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