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格式:pptx
- 大小:115.43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专题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划分及其政策(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年命题情况介绍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分析和中国共产党据此采取的政策。
(1991年理科第34题)[答案要点](1)毛泽东认为,中国资产阶级由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组成。
依附于各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即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大资产阶级内部就会产生分化。
为了反对最主要的帝国主义,无产阶级为了削弱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2)具有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朋友。
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大多数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的。
(3)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争取它们的同情或中立。
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试述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2000年文科第34题)[答案要点](1)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
(2)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建国后还需要他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的存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一面,对此,必须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3)总之,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不允许私人资本主义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主张消灭资本主义,是“左”的错误倾向;不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必要的节制政策,任其自由发展甚至让其取代国营经济地位,则是右的错误倾向。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它包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全面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具有了与时俱的理论品质。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当新的实践同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能给实践以强有力的指导,既为实践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又能开辟新的实践领域,同时为动员最广大群众参与新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区别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两个重要的历史概念,它们都与资产阶级有关,但在性质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和比较这两个概念,并探讨它们的关联和差异。
一、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这种革命通常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当封建制度已经疲弱和腐朽时。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包括政治上的反抗和经济上的独立行动。
其目的是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新社会秩序。
资产阶级革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反对封建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目标是反对封建主义及其相关制度,如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统治。
2. 经济利益诉求:资产阶级革命主要由经济驱动,旨在争取自由放任的经济运营环境,为资本主义积累财富创造有利条件。
3. 革命形式多样:资产阶级革命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暴力革命、改革运动和政治斗争等。
4. 政治权力争夺:资产阶级革命追求政治权力的转移,使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一系列行动。
这种革命发生在落后的社会中,旨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是消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实现人民的平等、自由和权益保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民主价值追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强调追求公民自由、民主政治和人权保障等民主价值观。
2. 社会变革机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社会变革和制度改革来解决旧有社会和政治问题。
3. 革命动力广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包括资产阶级,还涉及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其他阶层的人民群体。
4. 国家主权追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追求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摆脱外国侵略和干涉。
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联和区别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主张。
易混易错点8、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错因归纳:不能正确区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任务、性质、结果和影响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8·海南高考·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
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指出革命起义条件是否成熟,只是说明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A项错误。
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一论断是布尔什维克的政治智慧的结晶,B项错误。
《四月提纲》指出了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七月纲领提出了要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
结合材料中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可知,和平夺权的方式是不可行的,D项错误。
故选C。
3.(2014·海南单科·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分析题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现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胜利。
”正确答案: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未能将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予以区别,而一概加以反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混淆两个不同革命阶段的任务与对象。
这是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观点。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正确答案:这种观点承认中国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但是,它无视当时资产阶级右派在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严重事实,认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天然”的,因而是错误的。
无产阶级必须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取得并实现革命的领导权。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国家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因此,它也就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中的主体力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试卷1(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B.帝国主义买办C.地主阶级官僚D.军阀政治的掮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理解。
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只是反对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相勾结的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以选A项。
3.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 )(分数:2.00)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解析:解析: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学生应准确掌握。
4.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 )(分数:2.00)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把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对象”就是讲的革命历史任务,D项代表A、C项,所以选D项。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在于( )(分数:2.00)A.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B.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对官僚垄断资本主义√C.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D.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解析:解析: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或对象决定的,所以只能选B项。
论阶级和等级的区分
于晓晨;张葆珺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3(000)011
【摘要】阶级与等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等级是专制机制的产物,阶级则是宪政民主的孵化器.等级的产权依附于政治强权,形成名义上“公“,实质上皇家“大私“财产的保护观念;阶级的产权关系来自于“天赋权利“,并建立了保护私人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在等级社会是先有政治强权,然后攫取经济利益;在阶级社会是先有阶级分化,然后诉求政治权利.在专制君权下,等级不允许被打破,但却默认经济分化,由此导致不仅阶级社会的兴起,尤其引发了产业革命,将人类引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于晓晨;张葆珺
【作者单位】湖北省直属机关党校,武汉,430071;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4200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1
【相关文献】
1.正确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J], 汪启贤
2.布迪厄“区分”视角下魏晋士人与古琴的阶级认同 [J], 王羽
3.布迪厄“区分”视角下魏晋士人与古琴的阶级认同 [J], 王羽
4.森严的等级残酷的剥削——从旧开滦煤矿的等级制石资产阶级法权的反动作用[J], 无
5.文化区分与社会区分具有同源性——透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等级之分和撞击之因 [J], 蔡宝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相关知识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应该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可以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革命的对象应该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革命的任务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就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民主革命是什么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1949新中国成立这阶段的革命其中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包括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论新民主主义对旧民主主义的超越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系统、最成熟、最光辉的理论,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和支柱理论。
它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建国初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
学习毛泽东思想,不能不认真学习新民主主义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在中国,最早使用“新民主主义”这个名词的不是毛泽东,而是中国社会党的首领江亢虎。
早在1922年8月以前,他在列席共产国际三大期间,就起草了《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新国家主义说明书》,并在“大会席上毅然发表新民主主义”。
及至1922年8月初回国后发表的《回国宣言》中,就正式发表了自己的“新民主主义”和“新社会主义”。
8月25日,他又在《东方杂志》发表《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说明书》,对他的主张作了解释。
1923年夏季,湖南省政府令教育厅举办暑期学校,邀请社会名流讲学。
江亢虎应邀作了关于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的演说以及《社会主义十讲》的讲座,引起湖南知识界的关注,李达等人还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对江亢虎的主张提出不同意见。
江亢虎的新民主主义,主要是针对旧民主主义的弊病提出来的,又名“限制民主主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选民政治学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民参政”,即不是由全体人民进行直接选举,而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经过参政考试、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的人才能成为选民,才能参政;二是“立法一权”,即不是三权分立,而是立法权超越于其他两权之上,三权统一于一权,形成一权制国家,其最高代表是国会议长;三是“职业代议”,即“以职业为单位,以地方为区域,以选民人数为比例,平均分配投票权、代议权”,以防止议员集中在官僚、军人、资本家等少数人身上。
很明显,这些主张并不是革命的主张,而是改良议会制度的一种社会改革方案。
他所谓的“新”,主要是在由什么人治理、管理国家和如何治理、管理国家上不同于旧的议会制度。
因此,他的主张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的主张。
毛概辨析题1.邓小平理论就是邓小平的理论。
*答:错误。
(1)邓小平理论主要是由邓小平创立的。
邓小平个人的革命品质,独特丰富的政治阅历,睿智的哲学智慧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主观因素,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又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代中国许多政治家、理论家都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正确。
(1)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思想理论基础、基本立场、政治原则上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4)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5)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 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必须努力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答: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指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也不仅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指以高素质人才为主体,以包括管理科学在内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以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能力。
先进生产力的特征是具备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各个领域拥有世界范围内的高新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对。
(1)从领导阶级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这是区分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可能的命题⾓度与例题 例题 试析民主⾰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区分和对待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并说明这种区分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在民主⾰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把中国的资本主义也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
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是新民主主义⾰命的对象之⼀;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个具有两⾯性的阶级,易于同敌⼈妥协,常常发⽣动摇,但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盾,因⽽具有⼀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命性,是新民主主义⾰命的动⼒之⼀。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不仅压迫⼯⼈和农民,⽽且压迫⼩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产⼒的发展,是压在中国⼈民头上的三座⼤⼭之⼀,因此,中国民主⾰命在政治上*三座⼤⼭统治的同时,在经济上必须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进⾏没收,将其转换为新民主主义的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是⼀种⽐较进步的⽣产关系,且⼤多数与⼈民⽣活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基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性,从中国民主⾰命的性质出发,在民主⾰命中,实⾏保护民族资本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其实⾏“和平赎买”。
(2)将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在中国⾰命过程中的实际意义是:第⼀,可以分清⾰命的敌⼈和朋友,这是⾰命的⾸要问题。
第⼆,可以在⾰命过程中利⽤⼆者间的⽭盾,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步孤⽴⼤资产阶级,以统⼀战线的形式反对最主要的敌⼈。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事关⽆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
(3)将资本主义分为两部分对中国⾰命和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民族资本对⽀援⾰命战争、改善⼈民⽣活、发展国民经济,对于巩固和扩⼤统⼀战线,团结全国的知识分⼦、爱国华侨及其它爱国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者:汪启贤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版》2009年第08期一、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革命。
它发生的原因一般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
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使本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由一对矛盾引起,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
三是革命的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于这种情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摘要: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民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力量,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的果实。
而在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中国思路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继承和发展1引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毛泽东开始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从当时所处的动荡情况出发,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用于指导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
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丰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时代背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毛泽东正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失败教训和看到人民群众深受压迫之后,意识到中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而这时正值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期,于是,毛泽东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观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的第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