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528.00 KB
- 文档页数:38
正确使用成语专项复习梁慧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2.掌握高考常见的成语类型及解题技巧(重点)复习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成语考查类型及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考情分析三、考纲解读考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就是说要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
(能力层级为D级)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高考真题再现判断下列成语正误。
1、(2017高考1卷)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2、(2017高考1卷)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3、(2017高考2卷)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4、(2013·全国大纲卷)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5、(2010·全国Ⅱ卷)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6、(2012·浙江卷)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2007山东卷)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8、(2012·辽宁卷)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总结:常见考试类型: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语义重复搭配不当多义成语五、正确使用成语考点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地理解,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汉语》教材第四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
通过深入剖析“咬文嚼字”这个成语,使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2.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学会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3. 掌握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咬文嚼字成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现代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a. 播放一段采访视频,采访对象在表达时出现词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b. 学生讨论:采访者在表达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2. 知识讲解:a. 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举例说明。
b. 讲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举例说明。
c. 讲解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a. 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b. 讲解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b. 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2. 词语的感情色彩3. 词语的语境意义及修辞效果4. 咬文嚼字成语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他说话总是模棱两可,让人难以捉摸。
2)这位演员表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b. 仿写一个咬文嚼字的句子,并解释其语境意义。
2. 答案:a. 1)不恰当,应改为“含糊其辞”。
2)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推荐阅读:《咬文嚼字》杂志。
成语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运用。
3. 培养学生记忆成语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
3. 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成语在语言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成语(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学生跟读并记忆。
常见成语:1) 画龙点睛:在作品或事物的关键地方起到关键作用。
2) 独一无二:独特而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3) 刻舟求剑:盲目按照以前的方法行事,不顾环境的变化。
4) 金玉良言:非常好的忠告或建议。
5) 两全其美:可以同时满足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
3. 成语运用练习(3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填入合适的成语来完成句子。
例:1) 她用一句________,给我提了个醒。
2) 他工作中的经验是________。
3)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________的注意。
4) 她母亲对她的________话,让她警醒了很多。
5) 为了________,大家一起努力工作。
4. 成语运用游戏(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运用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出题,其他小组成员猜测成语的意思,并用成语造句。
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成语的学习和运用,强调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来进行评价。
可以评价的方面包括学生对成语定义和意义的理解、记忆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成语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组织成语故事会,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运用。
例如,读一些古代诗词或小说,学生找出其中的成语,并理解其在作品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制作成语卡片,供学生学习和记忆成语使用。
小学语文公开课《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明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道理,遇到问题时要勇敢面对,积极解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亡羊补牢》。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亡羊补牢》的课件或黑板。
2. 成语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亡羊补牢》的。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成语“亡羊补牢”的思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寓意(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羊丢失了要赶快修补羊圈呢?(2)学生讨论,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即出了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补救,防止更大的损失。
4. 应用成语(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朗读并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成语“亡羊补牢”进行语言表达,如造句、演小剧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如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等。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课文《亡羊补牢》背诵给家长听。
(2)用成语“亡羊补牢”写一篇小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等形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活动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中班语言公开课优质教案《成语接龙》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选自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趣味成语》,详细内容为“成语接龙”。
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至少10个新成语,并能够运用成语接龙方式进行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成语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记忆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成语接龙游戏规则,以及如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成语卡片、黑板、成语接龙游戏规则海报。
2. 学具:学生准备一本成语词典(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以一个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成语接龙游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通过展示成语卡片,讲解成语接龙规则,并以“一心一意”为例,展示如何进行成语接龙。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练习,我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我担任裁判,记录每个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成语接龙规则2. 常用成语列表3. 学生分组及成绩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至少10个成语接龙,家长签字确认。
答案示例:一心一意 > 意气风发 > 发扬光大 > 大公无私 >私心杂念2. 家长反馈:请家长在作业完成后,给予孩子适当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成语接龙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记忆困难。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加强对成语记忆方法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书籍,解更多成语背后故事,激发他们对成语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成语接龙比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