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照明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24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制定的一项标准,用于指导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工作。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提高城市道路照明的质量,满足人们安全出行和夜间活动的需求。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该标准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施布置、施工和安装、验收、运维和管理。
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明确了照明设计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其中包括照明设计应与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和交通规划相一致,灯具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设计应根据道路类型、交通量和速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灯具数量和布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照明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光害等问题。
在设施布置部分,标准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相应的照明系统建议。
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上,标准建议采用双侧对称照明系统,以确保道路两侧的照明均匀;而在居民区内的低速道路上,可以采用单侧照明系统,以减少投资和能源消耗。
在施工和安装、验收、运维和管理等部分,标准规定了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例如,在施工和安装阶段,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灯具安装、接线和绝缘等工作,确保照明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而在验收阶段,标准要求相关部门对照明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照明效果和质量符合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对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照明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设计更加科学和规范。
其次,它能够提高照明系统的质量和效果,保障夜间道路安全和行车顺畅。
此外,该标准还能够减少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光害。
然而,该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道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标准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情况。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创新。
其次,在实际的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02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024
该标准要求照明系统在满足交通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中规定了道路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参数、
设备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不同种类道路,标准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参数。
例如,主干道的照
明等级应达到III级以上,道路宽度超过30米应配备双侧照明,而次干
道和支路的照明等级为II级以上,道路宽度在20米至30米之间应配备
双侧照明。
标准还对照明设备进行了要求。
路灯和灯具的设计应满足照明性能、
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和工程安装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路灯的布局
应符合道路轮廓和结构特点,避免对交通视线造成阻碍。
在技术要求方面,标准要求照明设计应遵循统一的光学要求,保证照
明系统的照度均匀、光色温一致,避免强光直接照射行车视线。
为了提高照明系统的节能性能,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例如,照明
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控制系统应具备调光、智能控制等功能,以实
现按需照明和能耗节约。
此外,标准还对绿道、广场、公园等特殊区域的道路照明进行了详细
的设计要求,以满足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
cjj45-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根据《CJJ45-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我将详细阐述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城市道路照明是对城市道路进行照明设计,以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交通照明条件,并满足行人和车辆的视觉需求。
首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照明布置应合理,以确保整个道路范围都得到适当照明;照明设施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应避免对驾驶员和行人眩光的产生;能够适应夜晚的交通需求,提高交通安全性,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其次,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节能:照明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并采用光学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光功率比和能源利用率。
同时,在照明设计中应采用自动节能控制策略,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和照明时间。
2.视觉舒适:照明设计应提供清晰、均匀的照明,避免强烈的光影变化和反射,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和眩光对行人和车辆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夜晚照明中,应考虑到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感知差异,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具以增强道路的视觉效果。
3.安全性:照明设计应保证道路上的障碍物和交通标志清晰可见,提供足够的照明强度和均匀度,确保行人和驾驶员能够看清道路、车辆和行人,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此外,照明设施应具备防水、防雷、防腐蚀等安全性能。
4.美观性:照明设施应在满足交通照明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城市道路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通过合理的照明布置和灯光效果,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最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具体标准包括:道路照明亮度和均匀度要求、照明设备选型和布置、照明计算方法、照明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道路照明亮度和均匀度要求一般按照道路等级、路段功能和周边环境的不同来确定。
对于城市主干道和重要交叉口,照明亮度要求较高,而对于次干道和住宅区的辅道,照明亮度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同时,照明亮度的均匀度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以避免光照强度的不均匀对驾驶员和行人造成不适。
最新城市道路照明照度标准一、道路照明分类1、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城市道路照明可分为主要供机动车使用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和主要供非机动彻与行人使用的人行道路照明两类;2、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应按快速路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为三级;二、道路照明评价指标1、机动车道路照明应以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均匀度或路面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2、人行道路照明应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和垂直照度为评价指标;三、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1、设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在设计道路照明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3、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应考虑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中小城市可选择下标准表中的低档值;4、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交通控制系统和道路分隔设施完善的道路,宜选下表中的低档值,反之宜选择高档值;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注:1、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约30%;2、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3、表中对每一级道路的平均亮度和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为低档值,右侧为高档值;四、交汇区照明标准值1、交汇区照明宜采用照度作为评价指标;交汇区的照明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交汇区照明标准值注:1、灯具的高度角在现场安装使用姿态下度量;2、表中对每一类道路交汇区的路面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为低档照度值,右侧为高档照度值;2、当各级道路选取低档照度值时,相应的交汇区应选用以上述标准中的低档照度值时,反之则应选取高档照度值;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1、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人行道路照明值注:最小垂直照度为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高度处,垂直与路轴的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2、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道没有分隔的非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执行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与机动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动车交通道路的照度值得1/2;3、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人行道路照明,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用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与非机动车道路相同;当人行道路与非机动车道路的分设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宜为相邻非机动车道路的照度值得1/2,但不得小于51x;。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CJJ45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照明设计基本原则、道路照明等级、道路照明设备、道路照明布点和照明控制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供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规范,确保道路照明系统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
首先,CJJ45明确了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设计目标、符合交通相关标准、合理选择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这些原则对于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非常重要。
其次,CJJ45规定了不同道路等级的照明要求,例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这些要求包括最低照度、光源的选择、光束分布、色温和色彩指数等。
通过这些要求的制定,可以确保不同道路的照明效果满足交通和人们对于视觉需求的要求。
此外,CJJ45还规定了道路照明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照明灯具、灯杆和电缆等。
这些要求涉及到灯具的功率、光效、照度分布、色温和调光功能等。
同时,灯杆的高度、材质和稳定性也被规定。
这些要求的制定为城市道路照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指导,确保照明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在道路照明布点方面,CJJ45规定了灯具的布置密度以及灯杆的间距。
这些规定的制定基于道路的宽度、用途和交通状况等因素,旨在提供适当的照明水平,同时确保投资的合理利用。
最后,CJJ45还规定了道路照明的控制要求,包括照明系统的开关控制、亮度调整和节能措施等。
这些要求的制定为照明系统的节能和智能化提供了指导,以确保照明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对于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标准的实施,可以确保道路照明系统的质量和环境友好性,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同时,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为城市道路照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一、总则(一)为规范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保障城市照明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公路法》、《环境保护法》、《防雷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JGJ107—2004)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路灯架及其配件、灯具、电缆(含光缆)、照明系统(含控制系统)、防雷系统等的设计。
(三)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内和家庭庭院住宅照明工程、桥梁照明及其它特殊照明工程的设计。
二、设计依据(一)设计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标准要求。
(二)设计应根据道路照明需求,综合道路运行状况,考虑建设成本、能源消耗、维护费用、维护管理费用及其他因素,以确保照明有效率、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能源。
(三)设计应确保照明工程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四)设计应考虑维护方便性,确保照明工程的维护周期长、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
三、基本技术要求(一)路灯架及其配件1.路灯架应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吊塔成形时无明显变形,其管状成件无裂纹。
2.灯具应安装坚固,灯具有效密封应符合要求,不应有过高温度及火花泄漏。
3.路灯架应有足够的地线接地装置,路灯架与管状电力管道的连接应稳定可靠。
(二)灯具1.灯具的光学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反射效率和抗变形能力,灯具的发射角应符合规定。
2.灯具的电气特性应符合本标准及电气安全要求。
3.灯具的电力构造应能够有效地避免电路的短路、过载和电弧发生。
(三)电力系统1.电源系统应满足本标准和有关电力规定的技术要求,保证灯具的正常运行。
2.电力系统应稳定可靠,具有适当的电源容量,动态响应能力强。
3.照明系统应配有足够的电气安全防护装置。
(四)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应具有正确的逻辑控制、程序控制及智能控制能力。
2.控制系统应具备失电报警、故障报警、感应调节及智能控制等功能。
3.控制系统应安装在室外,符合环境湿度及温度等要求,能有效防止雨雪等异物进入。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一、适用范围与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旨在保障夜间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确保夜间行车、行人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观性原则: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二、道路分类与照明要求根据城市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及行车速度等因素,将道路分为以下几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照明要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照明设计应满足高速行车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主干道:照明设计应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同时兼顾城市景观。
次干道及支路:照明设计应注重行人与非机动车的照明需求,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三、照明亮度与均匀度照明亮度:根据道路分类及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照明亮度,以满足夜间行车安全要求。
均匀度:确保道路照明范围内亮度分布均匀,减少明暗交替对视觉的影响。
四、灯具类型与选型灯具类型:根据道路特点和照明需求,选用合适的灯具类型,如LED路灯、高压钠灯等。
选型要求:灯具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散热性能和防护等级,确保照明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照明布局与间距照明布局:根据道路线形、交通流量及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照明布局,确保照明范围覆盖道路及周边区域。
间距设置:根据灯具类型、功率及照明需求,合理设置灯具间距,避免光照不足或浪费。
六、眩光限制与诱导性眩光限制:选用防眩光设计的灯具,减少眩光对驾驶者视线的干扰。
诱导性:通过设置合适的照明导向设施,提高驾驶者对道路走向和交通信息的识别能力。
七、节能与环保措施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环保措施:选择环保型灯具及附件,减少光污染和电磁辐射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八、维护管理与安全维护管理:建立健全道路照明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安全措施:在照明设施安装、维修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安全。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1.照明标准的基本原则(1)保证安全:城市道路照明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行人和车辆在夜间可以清晰地识别道路、交通标志和设施,确保交通安全。
(2)节约能源: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通过合理的光源选择、照明方案和控制系统优化来实现能源节约。
(3)保护环境: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光源,避免对夜间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干扰。
2.照明级别根据道路的等级和功能,将道路的照明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高级别适用于快速干道、主干道和重要的交通节点;中级别适用于次干道、连接干道、过街道和商业区域;低级别适用于次要道路、小区内道路和步行道。
3.照明设施的设计要求(1)光源选择:根据照明需求和节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如白炽灯、荧光灯、高压钠灯、LED灯等。
(2)灯具布置:合理布置灯杆和灯具的数量和间距,确保道路的整体照明均匀,防止出现黑暗区域。
(3)照明亮度:按照设计要求,不同照明级别的道路应达到相应的照度水平,如快速干道应达到30lx以上。
(4)照明角度和灯具控制:根据道路类型和情况,合理设置灯具的照明角度,避免光线向上散射,减少光污染。
(5)照明装置的维护:选择高质量的照明设备,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证照明设施的工作正常,缩短维修时间。
4.照明技术现代照明技术的发展使得道路照明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常用的照明技术包括智能亮度调节、定时开关、光电传感和遥控等。
通过光电传感技术,可以根据外部光线的变化自动调控照明亮度,实现节能的同时保证安全。
遥控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总结起来,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包括照明标准的基本原则,照明级别的划分,照明设施的设计要求以及照明技术的运用。
这些标准的遵守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照明的效果,保障交通安全和市民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城市道路照明标准也需要持续更新,适应新的技术和环保要求。
中国道路照明标准介绍我国有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内容很多,下面将着重从道路照明标准部分介绍。
一、道路照明标准(1)城市道路照明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居住区道路分为5级。
(2)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4项评价指标。
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道路应满足平均照度评价指标。
(3)各级道路的照明标准应符合规定。
(4)三幅路、四幅路的非机动车道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应机动车道的1/2。
(5)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居住区道路和人行道的平均照度应不低于1 lx.(6)新安装光源、灯具的道路,应考虑灯具的维护系数,要求其路面的初始亮度(或照度)值相应提高30%—50%。
(7)人行地道的平均水平照度,夜间以15 lx,白天以50—100 lx为宜。
(8)选定机动车道照明标准时,要考虑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一般中小城市可视其道路类型采用相应低1级的标准。
二、道路照明标准的若干说明(1)从道路照明角度来讲,迎宾路、通向政府机关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场、馆、展览馆、大型剧院等)的主要道路、市中心或商业区中心的道路等尚可执行主干路的照明标准。
(2)亮度值和照度值2套标准是,一方面考虑到以亮度为依据比以照度为依据制订标准要科学合理,因驾驶员直接感受到的是路面亮度而不是照度。
同时,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也都是以亮度为依据的。
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一下子全面推行亮度标准还有困难,故同时提出2套标准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如亮度均匀度为0。
4时,其照度均匀度并不一定就是0。
4。
在有条件进行亮度计算和测量的地方,应以亮度标准为准。
(3)居住区道路(即弄巷)的照明标准只规定了照度值,是因为这种道路的使用者主要是行人,其视觉作业特点与机动车驾驶员不同,而且又不能规定统一的观察位置,路面的反光特性也极为不同,因而这时采用亮度指标没有意义。
(4)亮度(或照度)均匀度是指总均匀度,即均匀布点的路面测量区域内,最小亮度(或照度)和平均亮度(或照度)值之比。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引言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为夜间行车和行人提供足够的照明,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包括照明的亮度要求、光色要求、照明设备的选用和排布等内容。
亮度要求城市道路照明的亮度要求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的类型和用途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主干道和交叉口处的照明要求较高,而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照明要求较低。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道路的照明亮度要求:•主干道:亮度要求为15-30勒克斯(lx);•次干道:亮度要求为5-15勒克斯(lx);•背街小巷:亮度要求为1-5勒克斯(lx)。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值仅为参考值,实际的亮度要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道路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调整。
光色要求城市道路照明的光色要求是指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的颜色。
正确选择光色可以提高行人和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减少眩光和疲劳感。
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照明光色要求:•主干道:应采用白光照明,具体色温在4000K-5500K之间;•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可以采用较为柔和的黄光照明,具体色温在2700K-3000K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色,以提升场所的美观度和氛围。
照明设备的选用和排布城市道路照明的设备种类和排布应根据道路的特点和照明需要进行选择。
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路灯、投光灯、景观灯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选用和排布原则:1.路灯:主要用于主干道和次干道的照明。
路灯的选用应考虑其照明范围、亮度调节和节能性能等因素。
路灯的排布应满足照明要求,并保证路灯之间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2.投光灯:主要用于交叉口和重要建筑物的照明。
投光灯的选用应考虑其照明角度、光束控制和防眩光性能等因素。
投光灯的排布应根据照明范围和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3.景观灯:主要用于公园、广场等场所的照明和景观美化。
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参数有哪些
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参数是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车流量、道路几何形态等因素来确定的,常见的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参数包括以下内容:
1. 公路照明参数:公路照明设计需要考虑路段的车流量、车速、行车方向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公路照明间距通常为40-60米,灯杆高度一般为6-10米。
公路照明中的光强要求,根据公路
等级的不同,一般要求照度在1-7 lux之间。
2. 城市道路照明参数:城市道路的照明设计一般以行车道宽度、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等作为参考指标。
城市道路照明灯杆的间距通常为30-40米,灯杆高度一般为6-8米。
对于主干道
和次干道,照度一般要求在3-7 lux之间;而小型道路的照度
要求通常在2-6 lux之间。
3. 背境照明参数:背景照明一般用于城市的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场所,其设计参数与公路和城市道路略有不同。
背景照明一般要求照度在5-20 lux之间,灯杆高度一般为3-5米。
4. 隧道照明参数:隧道照明的设计主要考虑光照均匀性、亮度和反射率等因素。
根据隧道的类型和长度,通常要求灯杆之间的间距为25-30米,灯杆高度为4-6米。
5. 标准光源参数:照明设计中常用的标准光源包括高压气体放电灯、卤素灯、荧光灯等。
其中高压气体放电灯主要包括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其光效通常在70-130 lumen/W之间。
综上所述,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参数会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应用场景有所差异,上述参数仅为常见的设计指标,实际设计中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同时,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及道路照明设计规范也会对相关参数给予明确要求,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总则1.0.1为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各种车辆的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及与道路相连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适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
1.0.3道路照明的设计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
1.0.4道路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城市道路urban road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
2.0.2快速路express way城市中距离长、交通量大、为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
快速路的对向车行道之间设中间分车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0.3主干路major road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2.0.4次干路collector road与主干路结合组成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
2.0.5支路local road次干路与居住区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
2.0.6居住区道路residential road居住区内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街巷。
2.0.7常规照明conventional road lighting灯具安装在高度通常为15m以下的灯杆上,按一定间距有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分车带上进行照明的一种方式。
采用这种照明方式时,灯具的纵轴垂直于路轴,使灯具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射向道路的纵轴方向。
2.0.8高杆照明high mast lighting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等于或大于20m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
cjj45-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是指根据道路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照明设计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城市道路的夜间照明效果和交通安全。
首先,根据道路的类型和等级,确定照明系统的亮度要求。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夜间照明上需要不同的亮度水平,便于驾驶员清晰地看到道路、标志和行人。
其次,根据道路的长度和宽度,确定照明设备的设置数量和位置。
在一些长距离、宽度较大的道路上,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灯杆和照明设备,以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
而在狭窄的道路上,则可以适当减少灯杆的设置数量。
第三,照明设备的高度和照明范围的要求。
照明设备的高度应该能够覆盖整个道路的宽度,确保道路上的交通情况和行人清晰可见。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密度和附近建筑物的高度,避免出现遮挡的情况。
第四,照明设备的配光要求。
照明设备的配光应该能够满足道路上的照明需求,避免出现盲点、暗角和照明不均匀的情况。
在选择照明设备时,还需要考虑其能源消耗和使用寿命,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
第五,照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道路照明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对于故障和损坏的设备,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以保证道路的夜间照明效果。
总之,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是为了保障城市道路的夜间照明效果和交通安全而制定的规范和要求。
只有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和合理的照明设备选择,才能确保道路上的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同时,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更新,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202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是指对城市道路进行照明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照明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
为了确保道路照明的有效性和可维护性,2024年,我国修订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规定。
首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照明亮度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不同的道路功能区域应该有相应的照明亮度要求。
一般来说,道路照明亮度应具备足够的视觉舒适度,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辨认道路、交通标志和行人。
标准还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照明亮度等级和采光强度等级,以确保道路照明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标准规定了道路照明设施的布局和配置。
标准要求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路灯,以保证夜间交通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路灯的布局要合理,灯杆的设置间距要符合标准要求,以实现道路的整体照明,避免死角和盲区的出现。
同时,标准还对灯具的型号、颜色、光源以及灯具的安装位置高度等进行了规定。
此外,标准还对道路照明设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了限制。
标准要求道路照明设施应当选用节能灯具和具有较长寿命的光源,并提倡使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需要进行照明调节,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时,标准还对灯光的漏光和光污染进行了限制,要求照明设施不得向住宅区、居民楼或其他建筑物的窗口照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标准还规定了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道路照明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标准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道路照明设施的巡查、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灯具进行检查和维修,并记录相关数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更换损坏的灯具。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照明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夜间交通的安全和顺畅进行。
标准的实施不仅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有重要意义,也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道路照明的设计、建设和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夜间交通和生活环境。
Lux(勒克斯)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光照度单位,用于衡量被均匀照射的表面上每平方米的光通量。
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lux亮度标准:
1. 道路照明标准:
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一般要求照度在30至50 lux之间。
高速公路:要求20至50 lux的照度,某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偏向于较高的标准以适应高速行驶的安全需求。
城市支路和背街小巷:通常为10至20 lux。
农村道路:标准一般为5至10 lux。
2. 室内照明标准:
家居生活区域:如客厅、卧室等,一般推荐照度在300至500 lux,阅读和写作区域则需要更高的照度,约600至1000 lux。
商业办公场所:工作桌面照度应达到500 lux以上,设计绘图等精细工作区域需更高,可达1000 lux以上。
工业生产环境:根据具体作业内容,照度要求各异,比如装配线可能需要800至1000 lux,精密检测区可能需要高达2000 lux以上。
3. 显示设备行业:
标准光源通过反射照射在被观察物体表面时,要求亮度达到2000 Lux
,且被照表面在一定范围内任一点的照度不得低于中心照度的75%。
显示器亮度要求一般不直接用lux表示,而是使用cd/m²(坎德拉/平方米),例如显示器的亮度应大于75 cd/m²。
4. 其他应用:
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对展示物品的照明也有特定要求,会根据不同材质和展示效果设定相应的lux值。
请注意,这些数值可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新规范的出台而有所更新,因此在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或应用时,建议参照最新的相关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条文说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灯具选用: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符合国家节能标准,能够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应根据道路类型、宽度和交通流量进行选择,确保夜间道路的良好能见度。
二、照明度要求: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和功能确定照明度要求。
一般而言,主干道照明度要求高,次干道照明度要求适中。
夜间车行道的照明度一般为15lx-30lx,人行道为10lx-20lx,广场、人流密集区域为30lx-50lx。
三、荧光灯照明设计:对于公共场所、建筑物外部和广场等区域,应采用荧光灯作为照明光源。
荧光灯具有高效、均匀发光、色彩还原良好等特点,能够提供明亮的照明效果。
四、道路照明灯杆高度:灯杆的高度应根据道路宽度和类型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灯杆高度应在8-12米之间,次干道和人行道的灯杆高度应在5-8米之间。
五、灯具的安装间距和布置:灯具的安装间距应根据灯具类型、道路宽度和照明度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照明灯具的安装间距应在20-30米之间。
六、照明亮度均匀性要求:照明亮度均匀性是指道路上的照明光线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道路上。
照明亮度均匀性的要求可以通过调整灯具的布置和灯杆的倾斜角度来满足,以保证道路上的照明质量。
七、照明功率密度要求:照明功率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照明功率。
根据道路类型和功能的不同,照明功率密度也有所不同。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应尽量降低照明功率密度,同时保证良好的照明效果。
总结起来,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灯具选用、照明度要求、荧光灯照明设计、灯杆高度、灯具的安装间距和布置、照明亮度均匀性要求以及照明功率密度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良好的夜间道路照明效果,保障交通安全和行人出行的便利。
同时,也要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能耗。
城市照明道路设计标准
城市照明道路设计标准通常由城市规划部门或相关照明设计标准机构制定和执行。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路灯类型和布局:根据道路的分类和用途,确定合适的路灯类型和布局,确保道路在夜间能够得到合适的照明。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需要更高亮度和密度的路灯,而住宅区和步行街则可以采用较低亮度和密度的路灯。
2. 照明亮度要求:确定不同道路类型的照明亮度标准,以确保夜间行车和行人活动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需要较高的亮度,而住宅区和步行街则可以采用较低的亮度。
3. 能效要求:设定路灯的能效标准,鼓励采用节能高效的LED路灯,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
4. 照明设计原则:制定完善的照明设计原则,包括照明均匀性、色温、防眩光等要求,确保照明效果符合人眼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
5. 环境友好要求:考虑到照明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照明设施的环境友好要求,包括减少光污染、减少光害等措施。
以上是一般城市照明道路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标准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城市和国家有所不同。
路灯照明质量标准:
1、1 道路照明标准
✧道路照明标准应根据城市的-规模、性质、道路分类按下表选用。
中、小城市可视
其道路分类降低一级使用,但路面平均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 1x(相应亮度约为0、1cd/m²)。
1、2 道路照明设施
✧保证路面亮度(照度)均匀度与将眩光限制在容许范围内,灯具的纵向间距s1、安装
高度h i与路面有效宽度ωe之间的关系,应符合下表:
✧灯具悬挑长度lc与种植在路侧带或分隔带上树木的树形、道路横断面布置有关,悬
挑长度不宜超过灯具安装高度的1/4。
灯具的仰角θ1宜小于或等于15°。
1、3 特殊地点的照明
✧曲线路段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1000m的曲线路段,照明可按直线段处理。
在半径小于1000m的曲线路段上,路面较窄时应沿曲线外侧布置一排灯具。
在反向曲线路段上可将灯具安装在固定一侧。
发生视线障碍时,可在曲线外侧增设附加灯具。
路面较宽时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
平曲线路段上灯具的间距应适当减小,可为直线路段灯具间距的0、5~0、75倍。
圆曲线半径小时用小值;圆曲线半径大时用大值。
2)道路转弯处的灯具不得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以免使司机误认为就
是道路向前延伸而导致事故。
3)在急转弯处的灯具应使驾驶员能瞧清缘石、护栏以及周围环境。
✧平面交叉照明应符合以下规定:
1)平面交叉的照明应使驾驶员在停车视距处瞧清交叉口,可采用与通向该交叉口
的道路光色不同的光源,主、次干路采用不同形式的灯具或采用不同的布灯方式
等。
必要时可另行安装偏离规则排列的附加灯具。
2)平面交叉的亮度(照度)应高于每一条通向该交叉口道路的亮度(照度)。
交叉口的
车辆、行人、交通岛、分隔带、缘石等应有一定的垂直照度。
3)为使驾驶员瞧清交叉口,应由设置在交叉口对面的灯具加以照明。
4)环形交叉设灯时,应将灯具设在环道外侧。
若中心岛直径较大可采用高杆照明,
但应使车行道的亮度(照度)高于中心岛内的亮度(照度)。
✧广场照明设计应根据广场性质、夜间人流、车辆集散活动规模、路面铺装材料以及
绿化布置等情况分别采用双侧对称布灯、周边式布灯等常规照明或高杆照明。
广场通道、出入口与人群集中活动区的照明水平及均匀度应略高于与其衔接的道路。
✧停车场根据使用要求,夜间车辆进出的频繁程度,合理设置照明。
✧桥梁照明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与其连接的道路照明一致,若桥面的宽度小于与其连
接的路面宽度,则桥的栏杆、缘石要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的入口处应有照
明设施。
2)大型桥梁照明应专门设计。
3)桥梁照明应避免给桥下道路或船只使用者造成眩光。
必要时应采用严格控
光灯具。
✧铁路道口照明应符合以下规定:
1)铁路道口应有足够的照明,其照明方向与照明水平应能识别道口、交通标
志、路面标线与其她障碍物。
灯光颜色不得与信号灯颜色混淆。
2)铁路道口铁轨两侧各30m范围内路面的亮度(照度)与均匀度应高于所在道
路。
✧在坡道上设置照明时,应使灯具的开口平面平行坡道。
在凸形竖曲线坡道范围内应缩小灯具的间距并采用截光型灯具。
✧立体交叉的照明除应为路面提供足够的亮度(照度)外,还应考虑下穿道路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光斑与上跨道路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光斑衔接协调,使该处的照明均匀度不低于规定值。
并应防止下穿道路的灯具在上跨道路上造成眩光。
✧立体交叉有足够的环境照明。
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分别采用平面交叉、曲线路段、
坡道等相应的办法解决,使各个部分的照明互相协调。
立体交叉的相交道路不设连续照明(如远离城区的立体交叉)时,在交叉口,出入口、弯道、坡道等地段都应设置照明,并且照明应延伸到立体交叉范围以外并逐渐降低亮度水平形成过渡照明,以适应驾驶员的视觉。
✧有机场、车站、航道与港口等有指挥灯光场所附近,道路照明的灯光不得妨碍指挥灯光的使用。
✧高杆灯照明设计规定如下:
1)高杆灯照明就是指灯具安装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照明。
在主要道路上的
复杂汇合点,大型立体交叉,大型广场,大型公共停车场等可采用高杆照明。
2)高杆灯具的排列方式有平面对称、径向对称与非对称等三种。
平面对称排列方式适用于宽直的道路,可采用普通截光型路灯灯具。
安装高度与间距之宜采用1∶3,不应超过1∶4。
径向对称排列方式适用于道路布置紧凑的立体交叉与要求式样美观、照明均匀的大面积广场,宜采用泛光灯具。
安装高度与间距之比宜采用1∶4,不应超
过1∶5。
非对称排列方式适用于复杂交叉口,应采用泛光灯具。
安装高度与间距之比可适当放宽。
3)高杆灯位置应满足布光要求,避免或减弱眩光,避免发生撞杆事故,保证行车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