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照明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6
道路照明基本理论与计算第一部分道路照明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道路照明灯具第三部分道路照明计算第四部分道路照明测量第一部分道路照明基本概念一、光的度量1、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称为光通量,符号Φ,单位是lm(流明)。
2、光强(度)——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被定义为光源在该方向的光强(度),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cd)。
I=dφ/dΩ(Ω为立体角)3、(光)照度——表示表面被照明程度的量称为(光)照度,它是每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通量数,符号为E,E=dφ/ds,单位为lx(勒克斯),1lx即1lm/m2。
4方向的(光)亮度,符号为L,L=dI/ds,单位为cd/m2(过去常用单位为nt(尼特),1nt=1 cd/m2)。
5、发光效率(1)光源发光效率——指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φ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P之比,即:η=φ/P。
(2)灯具效率——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的测定值之和的比值。
6、对比感受性视觉认知的基本条件: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在此忽略)。
亮度对比是视野中目标和背景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符号C ,即:bb L L L C ||0-=式中:L 0—目标亮度(nt ); L b —背景亮度(nt ) 人眼刚刚能够知觉的最小亮度比,称为阈限对比,符号C 。
阈限对比的倒数,即表示人眼的对比感受性,也称为对比灵敏度,符号S c ,即: CS c 1=式中:S c ——对比感受性; C —阈限对比 S c 显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它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1、 照明条件;2、 观察目标的大小;3、 观察目标呈现的时间。
在理想条件下,视力好的人能够分辨0.01的亮度对比,即人的对比感受性最大可达100。
由图中可以看出,S c 随L b 而上升,到大于100 nt 以后即接近最大值,之后,尽管L b 在绝对数值上仍有比 较大的上升,但S c 已无大的上升空间,相反,当L b 大于 1000以后,S c 反而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背景亮度过 大而产生眩光的缘故。
2、灯杆布置方式: 1)单侧布置:路宽≤12m 2)双侧交错布置:12m<路宽≤15m 3)对称、中心布置:15m<路宽≤24m 4)组合型式:路宽>24m
灯杆中心距机动车道边沿距离不宜小于0.5m,灯杆边缘距机动车道边沿不应小于0.25m。
灯杆应避开斑马线、公交车站站台。
悬挑长度一般不宜超过灯具安装高度的1/4。
(高度除4-0.5m)3、路灯高度、间距选择
4、路口照明
1)T型 2) +型 3)Y型
5、庭园灯照明 1)庭园灯安装高度4~6m,杆距宜为杆高的4~6倍。
2
)应优先采用气体发光光源(节能考虑)。
3)气体灯时:单灯功率不宜大于100W,不应大于150W。
4)应选择防震抗撞的灯具。
6、桥梁照明 1)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与其连接的道路照明一致。
若桥面宽度小于路宽,桥梁的栏杆、路缘要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梁入口处设灯。
2)大型桥梁的照明要进行专门设计。
3)桥上设置一般灯杆时,人行道净宽≤1.5m,宜将灯杆置于人行道外侧栏杆处;≥1.5m时,灯杆置于人行道靠缘石处,也可置于分隔带中,灯座边缘距车道路面(路缘石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25m。
4)桥上照度应高于两端道路照明标准。
5)注意点:1)采用无臂灯;2)避开桥梁伸缩缝;3)与桥梁专业配合,做好灯杆基础;4)电气管线过伸缩缝时应注意软连接处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引言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为夜间行车和行人提供足够的照明,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包括照明的亮度要求、光色要求、照明设备的选用和排布等内容。
亮度要求城市道路照明的亮度要求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的类型和用途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主干道和交叉口处的照明要求较高,而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照明要求较低。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道路的照明亮度要求:•主干道:亮度要求为15-30勒克斯(lx);•次干道:亮度要求为5-15勒克斯(lx);•背街小巷:亮度要求为1-5勒克斯(lx)。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值仅为参考值,实际的亮度要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道路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调整。
光色要求城市道路照明的光色要求是指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的颜色。
正确选择光色可以提高行人和驾驶员的视觉舒适度,减少眩光和疲劳感。
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照明光色要求:•主干道:应采用白光照明,具体色温在4000K-5500K之间;•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可以采用较为柔和的黄光照明,具体色温在2700K-3000K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光色,以提升场所的美观度和氛围。
照明设备的选用和排布城市道路照明的设备种类和排布应根据道路的特点和照明需要进行选择。
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路灯、投光灯、景观灯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选用和排布原则:1.路灯:主要用于主干道和次干道的照明。
路灯的选用应考虑其照明范围、亮度调节和节能性能等因素。
路灯的排布应满足照明要求,并保证路灯之间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2.投光灯:主要用于交叉口和重要建筑物的照明。
投光灯的选用应考虑其照明角度、光束控制和防眩光性能等因素。
投光灯的排布应根据照明范围和需求进行合理布局。
3.景观灯:主要用于公园、广场等场所的照明和景观美化。
道路照明基础知识介绍路灯的照明机理一、路灯的照明机理路灯光分布驾驶员的观察场景亮路面光分析应关注亮度还是照度照明的目的照射光方向的影响路灯照明之光路分析目标的辨认⒈道路照明的目的.一、路面照明的目的:1、看清路面,1看清路面避免交通事故。
2、观察舒适,2观察舒适缓解驾驶疲劳。
,是总之,是为了行车安全。
图1照明的目的2、路灯的光路轨迹:2路灯的光路轨迹从下图可见,路灯光除了照射路面和人行道之外,其余均为无用光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灯具的设计应力求将灯光投射到路面和人行道上。
´图1 路灯的光分布3、路面光分析:路面光分析:宏观地看路面是一个平面,但是微观的看路面有许许多多‘小洼兜’,没有这些‘小洼兜’,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会打小洼兜,没有这些小洼兜,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会打滑;有了这些‘小洼兜’,便形成了路面照明的一些特点:⑴、光线射到路面后,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反射的状况与地面的形状有关;由于路面基本上是个平面,因此,有与地面的形状有关;由于路面基本上是个平面,因此,有一部分光线大致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出来;⑵、地面的微观形状是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因此光线射到此处后形成漫反射;(见图)23、路面光分析:路面光分析:´图2 路面照明光反射⑶、随着光线入射角度(与地面垂线的夹角)的增大,光线越斜射,洼陷处被遮挡的越来越多,洼兜形状的影响越来越小,即漫洼被遮的越来越多洼兜的越来越漫反射的成分变小,而大致规则的反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见图3)3、路面光分析:路面光分析:图3 照明光大角度入射⑷、路面的新旧和干净与否对路面的漫反射状况也有影响;因为旧路面的颜色变浅,减少路面的吸收,增大反射比重;同时旧路面洼兜部分变小,积尘的路面也使洼兜变浅,两者都会增大规则反射的比重。
⑸、有雨水的路面洼兜被水面填平,镜面反射的比重大大增多,形成了刺眼的路面反射光。
4、驾驶员的观察场景:驾驶员的观察场景´这是我们最关心的,因为它关系到行车安全和速度。
城市道路照明基础知识目录一、城市道路照明概述 (2)1.1 城市道路照明的定义与功能 (3)1.2 城市道路照明的重要性 (4)1.3 国内外城市道路照明发展现状 (5)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原则与要求 (6)2.1 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7)2.2 照明设计的主要要求 (8)2.3 照明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9)三、城市道路照明设备与材料 (11)3.1 常用照明设备介绍 (12)3.1.1 道路灯 (14)3.1.2 桥梁照明 (15)3.1.3 高杆灯 (16)3.1.4 路灯杆 (17)3.2 照明材料的分类与选择 (18)3.2.1 线缆材料 (19)3.2.2 灯具材料 (20)3.2.3 反光材料 (22)四、城市道路照明供电与控制系统 (23)4.1 供电系统的设计与配置 (24)4.2 控制系统的功能与性能 (26)4.3 安全防护措施 (27)五、城市道路照明维护与管理 (28)5.1 维护工作的内容与标准 (29)5.2 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30)5.3 能源管理与节能降耗 (31)六、城市道路照明环境与景观影响 (33)6.1 照明对环境的影响 (34)6.2 照明景观的设计与创造 (35)6.3 绿色照明与环保理念的实践 (37)一、城市道路照明概述城市道路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并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夜间出行环境。
良好的道路照明不仅能引导交通,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风貌,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主要由照明设施构成,包括但不限于路灯、隧道灯、高杆灯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原则,既要满足照明功能需求,也要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ED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等新技术已逐渐在城市道路照明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和施工需结合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周边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道路照明设计概述道路照明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城市景观的美化起到积极作用,还能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和交通运输的效率。
本文将对道路照明设计的概述进行详细介绍。
道路照明设计主要包括照明方案的确定、灯具选择、灯杆布置和照明效果评估等步骤。
照明方案的确定是道路照明设计的关键,它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类型、尺寸、车流量、行人流量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照明方法和配置,满足安全、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照明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夜间视觉需求、光的分布和照度要求,以及环保和能源节约等因素。
灯具的选择是道路照明设计的核心之一。
在选择灯具时,需要考虑灯具的亮度、能效、色温、均匀度、寿命等因素。
亮度和能效是灯具选择的主要指标,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亮度高、能效好的灯具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选择合适的色温可以提高视觉感受度和观看效果。
灯具的均匀度和寿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均匀的照明可以减少眩光和不均匀光照对驾驶员的影响,而寿命较长的灯具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和频率。
灯杆布置是道路照明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灯杆的设置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尺寸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以提供充分的照明覆盖、减少死角和盲区,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灯杆的高度和材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高度越高,照明范围越广,但也会增加投资成本和维护难度。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耐久性和美观度等因素。
照明效果评估是道路照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照明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光度计测量和模拟软件等方式进行,以评估照明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实地观察可以帮助检查照明是否均匀、没有眩光和盲区等问题。
光度计测量可以提供照度、光照度和均匀度等数据,以评估照明效果的优劣。
模拟软件可以模拟不同照明方案和参数的效果,以帮助设计师进行选择和调整。
城市道路照明术语介绍1.路灯路灯是城市道路照明中常见的设备,用于提供主要的照明源。
它们通常位于道路两侧或中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灯具。
根据灯具的类型和功率,路灯的亮度和颜色可以有所差异。
2.照明等级照明等级是用于描述道路照明强度的指标。
它通常以L为单位,表示光强度在特定位置的数值。
较高的照明等级意味着更高的亮度和更大的照明范围,有利于提高道路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3.照明布局照明布局是指在城市道路上安装路灯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这包括路灯的高度、间距、角度和方向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照明布局设计,可以实现较好的照明效果,减少盲区和阴影,并最大程度地提高道路的照明效果。
4.照明控制照明控制是指对路灯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技术。
这包括开关灯、调节亮度、调整色温和可视范围等功能。
照明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时间段,调整照明强度和颜色,以提供适宜和节能的照明效果。
5.能效指标能效指标是评估照明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常见的能效指标包括光效、功率因数和色温。
较高的能效指标意味着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能耗,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6.模拟照明模拟照明是一种使用特殊效果灯光和控制技术,模拟自然色彩和光线变化的照明方式。
它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提升城市夜间的美感和吸引力。
模拟照明常用于建筑物、广场和景观环境等城市公共空间。
7.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指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照明系统规划和配置。
它包括照明布局、灯具选择、控制系统设计和能效优化等方面。
照明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照明效果、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美观性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8.光污染光污染是指由于过度、错误的照明设计和使用,导致不必要的光线向大气中扩散,造成视野减弱和环境破坏的现象。
光污染不仅浪费能源,还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生物钟和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减少光污染是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照明术语涉及了灯具、照明等级、照明布局、照明控制、能效指标、模拟照明、照明设计和光污染等方面。
道路照明设计概述道路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升城市形象和夜间活动的开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照明设计的目标是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以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为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照明设计方案来满足不同道路类型的需求。
本文将从照明设计的原则、常用照明设备、照明设计的流程等方面对道路照明设计进行概述。
道路照明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原则:道路照明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交通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视觉需求、视距要求、不同车辆的速度等因素,确保道路用户能够获得足够的照明亮度,以提供良好的可视性。
2. 能效性原则:道路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优化照明设备的选型与布局、合理控制照明亮度及工作时间等手段,实现节能效果。
3. 经济性原则:道路照明设计应在满足安全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照明设备的维护成本。
合理选择耐用且易于维护的照明设备,并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照明设备进行监控与控制,以提高维护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 美观性原则:道路照明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应考虑提升城市形象和夜间环境质量。
通过照明设备的设计和布局,使道路照明既符合功能性要求,又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常用的道路照明设备包括路灯、照明杆、光源等。
1. 路灯:路灯是道路照明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提供道路周边的照明亮度。
常见的路灯有高压钠灯、LED路灯、荧光灯等。
高压钠灯是一种传统的照明设备,具有高亮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但能效较低。
而LED路灯则具有能效高、寿命长、光衰小等优点,但成本较高。
荧光灯适用于一些人流较多的区域,如人行道、人行横道等。
2. 照明杆:照明杆是路灯安装和支撑的主要设备,一般由钢材制成,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
照明杆的高度和形状根据路段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满足照明需求,同时尽量减少杆体在道路视线中的遮挡。
3. 光源:光源是提供照明亮度的关键部分,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等。
2、灯杆布置方式:1)单侧布置:路宽w 12m2)双侧交错布置:12m v路宽w 15m3)对称、中心布置:15m v路宽w 24m4)组合型式:路宽〉24m灯杆中心距机动车道边沿距离不宜小于0.5m,灯杆边缘距机动车道边沿不应小于0.25m。
灯杆应避开斑马线、公交车站站台。
悬挑长度一般不宜超过灯具安装高度的1/4。
(高度除4-0.5m)341)T型2) +型3)Y型厂5、庭园灯照明1)庭园灯安装高度4〜6m,杆距宜为杆高的4〜6倍。
2)应优先采用气体发光光源(节能考虑)。
3)气体灯时:单灯功率不宜大于100W,不应大于150W。
4)应选择防震抗撞的灯具。
6、桥梁照明1)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与其连接的道路照明一致。
若桥面宽度小于路宽,桥梁的栏杆、路缘要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梁入口处设灯。
2)大型桥梁的照明要进行专门设计。
3)桥上设置一般灯杆时,人行道净宽w 1.5m,宜将灯杆置于人行道外侧栏杆处;》 1.5m时,灯杆置于人行道靠缘石处,也可置于分隔带中,灯座边缘距车道路面(路缘石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25m。
4)桥上照度应高于两端道路照明标准。
5)注意点:1)采用无臂灯;2)避开桥梁伸缩缝;3)与桥梁专业配合,做好灯杆基础;4)电气管线过伸缩缝时应注意软连接处理。
7、高杆灯1)杆位选择:注意眩光;一般设在距车道10多米的绿化带内。
2)灯架上灯具的配置3种方式:平面对称式、径向对称式和非对称式。
3)泛光灯具高杆灯,最大光强入射角宜控制在60°〜65°4)平面对称式:间距和高度之比为3: 1,不应超过4: 1 ;径向对称式:间距和高度之比为4: 1,不应超过5: 1 ;非对称式:间距和高度之比可适当放宽。
5)灯具分成全夜灯和半夜灯。
8、隧道照明参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9、箱变1)变压器容量选择:路灯爭=光源总安装容量X1.2,总Sjs = Pjs /0.85,变压器容量=1.25Sjs+备用(景观照明)。
2012.No7 2摘 要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市民对路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普遍对路灯概念及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特别是目前热出的太阳能灯、风能灯、风能太阳能灯、无极灯、LED路灯等关键词 路灯 基本概念 LED灯 照明城市照明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城市照明:所谓城市照明是城市功能照明(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的照明)和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的统称。
它是一门包括电力学、光学、文化、艺术、建筑、环境、心理、工程技术的新的综合学科,具有高科技、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
<二>道路照明:俗称路灯照明,它是安装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街巷等城市道路的照明设施。
<三>景观照明:是安装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山体、园林绿化等地域的照明设施。
<四>绿色照明:旨在城市照明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五>路灯布置方式:1、道路照明设计应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择常规照明方式或高杆照明方式。
2、常规照明灯具的布置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方式(见图1):a、单侧布置;b、双侧交错布置;c、双侧对称布置;d、中心对称布置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及照明要求进行选择。
(a)单侧布置;(b)双侧交错布置;(c)双侧对称布置;(d)中心对称布置<六>、路灯的主要类型:1、双挑路灯:主要应用在采用中心对称布置方式的道路上。
2、高低路灯:主要应用在采用双侧交错或对称布置方式,并且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较宽的道路上。
3、单臂路灯:主要应用在采用单侧或双侧布置的道路上。
4、庭院灯:主要应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园等照明。
5、中杆灯(路口加强灯):主要应用在道路交会区、体城市道路照明相关情况简介谢锡明(珠海市路灯管理处直属路灯所)育场、高架路、停车场等照明。
6、高杆灯:主要应用在广场、立交桥、港口、机场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