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14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游记的文体特色;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过程与方法:精磨细研、疏文通意;知人论世;比照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明确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量,并且也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古文进行疏文通意,然而对于诗文背后的情感不甚明了,至于情感产生的原因则更是摸不着头脑。
基于此,本课时尝试给学生一个拓宽思维的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法、比照迁移法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教学过程:一学时新设计:一、导入: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说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对于苏东坡的生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沙湖也在其境内。
他究竟在这里收获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在沙湖的游览中寻踪觅迹。
二、精磨细研,疏文通意1.析标题、明文体、找文眼。
(明确:游记;游记要包括人、景、情的内容;异)2.访“异人”、寻“异景”。
(1)圈点勾画,找出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异人。
(明确:庞安常,善医而聋、以眼为耳;苏轼,善文而厄、以手为口)(2)找出异中有何同,为什么不用耳。
(明确:不用耳、不用口;残疾)(3)苏轼为何不用口?以《洗儿》为例看苏轼“异”为何因。
(明确:政治失意、内心孤独,他不能也不愿为世俗所累,不想因世俗的功名沉浮、是是非非所牵绊。
)(4)找出“异景”有哪些。
(明确:“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景物澄澈明净,内心纯净;“兰溪,溪水西流。
”常理水往东流,但此时却在西行;“洗笔泉,水极甘。
”按理浑浊,现在清冷甘冽。
)2.悟“异情”: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由低落—积极—乐观、释怀、旷达。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沙湖》。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意象。
(3)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领略苏轼的才情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苏轼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苏轼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游沙湖》,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诗歌创作或赏析。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激发学生对苏轼其他作品的兴趣,拓展阅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沙湖》。
2. 写一篇关于《游沙湖》的赏析文章。
3. 选择苏轼的一首诗进行学习,了解其写作特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生对苏轼写作风格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游沙湖》的诗文内容,掌握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东坡专题——《游沙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意。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巅峰”。
3.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难点】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1、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
2、预习《游沙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他是谁呢?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今天我们借助《游沙湖》这篇文章来给苏东坡开一个小小的专题。
(出示:东坡专题)让我们首先走进东坡诗文。
二、东坡诗文Ppt展示诗文,师生共同回顾,教师总结东坡的精神。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
(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的旷达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
(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豪迈3.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东坡的深情4.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东坡的理趣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纵一苇之所如)——东坡的闲情三、东坡奇才接下来让我们感悟他“奇”在何处?1.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开创了湖州画派……2.他是美食家,发明家——东坡肉,东坡巾,东坡扇,东坡提壶……他创立了第一个公立医院——安乐坊,他是酿酒师,他精通音乐,他搜集的药方被后世人和同期人沈括的整理为《苏沈良方》,他治理西湖,修建苏堤……3.他一生留下了诗歌2700多首,词有300多篇,各类文章4500多篇……但是他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下面我们来看他的命运曲线。
游沙湖(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新宁一中黄美华教学目标1、解决字词,品味“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小品文特色2、对文本情趣的深刻感知,对文章理旨的深入探讨3、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学习其文本体现的作者精神重点难点解决字词,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学习文本体现的作者精神感知文本情趣,理解文章理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师生对话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苏轼为官几起几落,可以说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说起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一场“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官场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颠峰。
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传世名作。
那么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他是否一蹶不振了呢?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以后生活的呢?在同一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活动2【练习】文学常识填空文学常识填空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活动3【活动】初读课文,积累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蕲水( qí)辄(zhé)浸溪( jìn )再少( shào )相田(xiàng)2.词语释义①相田:观看田地。
相,察看。
②颖悟:聪慧拔尖。
③是日:当天。
④剧饮:豪饮,痛饮。
3.词类活用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形使动使……受苦(劳累挨饿))4.判断句式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判断句)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判断句)③予买田其间(省略句)活动4【活动】再读课文,通译全文⑴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