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 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8.25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3.1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是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事件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事件的类型,并理解其含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事件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事件的分类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判断事件的类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事件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判断事件的类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实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例资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和事件的分类。
例如: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这个事件是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事件的概念。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属于哪一种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判断给出的事件是必然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初中数学《随机事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 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确定事件,如掷骰子出现的点数、抽奖活动中获奖等。
2. 提问:除了确定事件,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事件?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如何?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必然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2. 不可能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3. 随机事件:定义、特点、举例。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随机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确定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解环节,通过举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练习巩固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随机事件的理解。
总结与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机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随机事件》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概率初步》第一节“随机事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独立性;学会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树状图等方法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概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的独立性。
难点:如何运用列表法、树状图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足球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中的随机事件,如“进球”、“犯规”等。
2. 新课导入(1)介绍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独立性。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通过树状图和列表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7页的练习题1、2、3。
(2)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事件的独立性。
2. 结合例题,展示列表法和树状图的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17页的练习题4、5。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事件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列表法、树状图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其他随机事件的例子,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是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章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概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对一些简单的事件进行分类,并能够运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对一些简单的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能够对一些简单的事件进行分类。
3.能够运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分类。
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事件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概率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事件案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呈现的事件案例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三个概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讲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1.1节“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是随机事件单元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区别。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事件属于哪一种。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概率论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事件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生活中的事件属于哪一种,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事件的区别。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能够判断生活中的事件属于哪一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区别。
2.如何判断生活中的事件属于哪一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举例验证法: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判断事件类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环节。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结果是确定的吗?还是有一定概率性?从而引出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给出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用图片和实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种事件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属于确定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2.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发展随机观念.教学重点:经历猜测、试验的过程,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教学难点: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在2013年《苏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名中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的冠军属于中国选手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二、引出新知:学生在“有趣、新奇、有用”的素材引导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归纳引出概念:(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事件.(3)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交流探讨:按事件发生的情况可以怎样分类?分为哪几类?三、练习巩固:说一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并说明理由.1.明天将下雨;2.2050年地球会被小行星撞击;3.明天太阳将在西方落下;4.青蛙(成体)用腮呼吸;5.(a+b)2=a2+2ab+b2;6.两点确定一条直线;7.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8.他乡遇故知;9.守株待兔;10.任意地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11.自由转动指针,指针停止后指向8.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有什么疑惑;自我评价;对同学表现的评价!。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1.1节“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是随机事件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对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分并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这两种事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关系。
2.难点:如何运用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学课件及相关实例。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确定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2.呈现(10分钟)讲解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事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判断它是确定事件还是随机事件,并说明理由。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的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应用。
2023-2024学年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1.1节“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是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能正确判断一个事件是确定事件还是随机事件,并理解其本质区别。
为后续学习概率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事件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事件类型时,容易混淆,不能准确判断事件的类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加深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能正确判断一个事件是确定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判断事件类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概率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难点:判断事件类型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抛硬币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在抛硬币实验中,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否相同?这是一个确定事件还是随机事件?2.呈现(10分钟)呈现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通过图片和案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确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并解释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如:判断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给大家。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1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13.1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事件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事件的区别。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对事件的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教学难点: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事件。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必然事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例子:太阳从东方升起2.随机事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例子:抛硬币正面朝上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
《随机事件》教案第一篇:《随机事件》教案《随机事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数学思考目标: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教学过程<活动一> 【问题情境】摸球游戏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师生行为】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活动二> 【问题情境】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 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7.太阳东升西落;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 9.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师生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夯实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在比较充分的感知下,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量地存在着随机事件.【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经历由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重新认识实践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入一些常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活动三> 【问题情境】情境1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情境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在具体情境中列举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师生行为】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并提炼出小组成员列举的主要事件,在全班发布.【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2 <活动四> 【问题情境】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热烈讨论.【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随机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活动五> 【问题情境】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师生行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世界,初步感悟辩证统一的思想.小结你学会了什么?第二篇:随机事件教案随机事件教学设计教学者:冯跃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规律性.2.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概率统计定义的形成过程,提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归纳过程,掌握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归纳思想,优化思维品质,体会“实践出真知”的含义,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了解随机现象及其概率的意义.教学难点:概率定义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学习指导:学会学习【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由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1.1《随机事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随机事件》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关系,能正确判断事件的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随机事件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事件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判断事件类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提高他们判断事件类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能正确判断事件的类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随机事件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关系;判断事件类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
2.运用实例分析法,使学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3.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关注随机现象。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随机事件。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随机事件的定义。
提问:什么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与随机事件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机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判断所给事件类型。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1.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1.1节“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是概率论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了解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概率计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概率论这一抽象的数学分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本节课的概念较多,学生需要时间消化理解,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概率论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及区分。
2.难点: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事件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抛硬币、抽奖等,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抛硬币、抽奖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实例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教学过程预设问题:1、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2、怎样判断必然事件3、怎样判断随机事件4、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1.明天降水概率是70%,明天一定会降雨吗?为什么?2.今天是30号,明天一定是1号吗?为什么?阅读书130-131页一、填空题1、必然事件是指.请举一例.2.、不可能事件是指.请举一例3、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4、不确定事件是指,也称. 请举一例.思考:按照事件发生的情况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由此把事件分为()()⎧⎧⎪⎪⎨⎪⎨⎪⎩⎪⎪⎩一定会发生 ? 事件确定事件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事件不确定事件:不能够确定是否会发生的事件二、巩固练习1、“任意一个实数都有平方根”是 事件2、“2008年将在北京召开奥运会”是 事件.3、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机会是99%,则此事件是_____事件三、自探合探看教材131页练习1题2题四、课堂检测选择题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水中捞月 B.拔苗助长 C .守株待兔 D .瓮中捉鳖2.下列事件是确定事件的是( )A .掷一枚骰子5点朝上B.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12排2号C .海南省的平均气温比北京的平均气温高D .两个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一定不会发生B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一定发生C .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发生D .不可能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也有可能发生4.下面的运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两个实数相加,和是负数B .两个实数相乘,积是负数C .一个实数开立方,立方根有两个D .一个实数开平方,平方根有两个5.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购买一张彩票,中奖B .奥运会上,百米赛跑的成绩为5秒C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 ,水沸腾D .掷一枚普通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8解答题1.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着大小、外形等一模一样的5个红球、3个蓝球和2个白球,它们已经在口袋中搅拌均匀,请判断下列事件是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必然事件. (1)从口袋中任意取出1个球,是1个白球.(2)从口袋中任意取出5个球,全是蓝球.(3)从口袋中任意取出5个球,只有蓝球和白球,没有红球.2 、指出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5张卡片上各写着2,4,6,8,10中的一个数:(1)从中任抽一张,是奇数;(2)从中任抽一张,是2的倍数;(3)从中任抽一张,是3的倍.五、教师点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是描述事件专业术语,随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乎人的意料,通过学习能客观的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情况,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
必然事件与随机事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2.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3.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二)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认知生活中有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结合合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区分生活中与数学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教学难点】
区分生活中的事件类型,做出合理决策。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乒乓球,引出下例:
2.某次国际乒乓球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的决赛,那么该项比赛的
(1)冠军属于中国吗?
(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
(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通过学生熟悉而又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二、感知生活中的确定与不确定
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确定的?
(2)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不确定的?
(小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次感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
三、建立数学知识模型
(通过上述学生的举例感知生活中的确定与不确定事情,从而给出三种事件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
四、知识理解把握本质
练习: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那些是必然事件,那些是随机事件?
1.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2.打开电视,它正在播广告。
3.小明家买彩票将获得500万元彩票大奖。
4.明天一定下雨。
5.妇幼保健院,下一个出生的婴儿是女孩子。
6.1+3>2
7.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8.如果a,b都是有理数,那么ab=ba
(对于概念的学习,要通过多次感知,不断强化,在初步感知概念后,要通过及时的辨别分析,真正认识概念的本质)
(通过第七、八两小题让学仿照再举几例,使学生认识到以前所学习的大量的公式、法则等一般来说都是必然事件。
)
五、分组学习,其乐融融
1.小组竞赛:
分别举出生活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举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2.数学实验室:
摸球游戏:规则:共有15个白球,5个黑球。
每次只能摸5个球,摸到5个黑球为一等奖,依次类推。
(1)学生动手摸奖,体会中奖的可能性,感受到身边的事情。
(2)设计游戏:你能仿照上面的游戏自己设计几个游戏吗?(一个是必然事件,一个是不可能事件,一个是随机事件)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摸奖,既能加深对三种事件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下面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六、故事:《田忌赛马》
齐王和田忌都有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3种,可是田忌的各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同等级的马差一些?
想一想:田忌和齐王赛马是否一定会输?为什么?
七、观察分析探究
改变开头例子中的条件:
(1)如果进入决赛的是两个外国人问题如何回答?
(2)如果进入决赛的一个中国人,一个外国人问题又如何回答呢?
通过例子发现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概念中的“特定条件”。
八、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九、课后练习:
1.用适当的语言来表示下列词语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情况?
东边日出西边雨十拿九稳大海捞针海枯石烂
2.小名、小芳和小圆每人各买一瓶饮料,在供购买的20瓶饮料中,仅有两瓶瓶盖上写有“再来一瓶”。
请根据以上这段话,设计一个不可能事件,一个必然事件,一个随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