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李白与酒

不管你喜不喜欢,事实终归事实:从中国文学史上你很难举出个不喝酒的诗

人,无论谁,诗里总有点酒。可是,谁喝酒也没有号称“醉圣”和“酒仙”

的李白出名。大概将宋代诋李的道学家除外,历代人对李白的酒都是很感兴

趣的。有唐以还,历代描写李白的稗史、小说、戏曲、图画以及歌咏李白的

诗篇,绝大多数以酒为题或与酒有关;“太白酒楼”和“太白遗风”的酒旗

曾布及全国以至穷乡僻壤。喝酒诗人虽多,能以酒流芳后世的,李白恐怕是

独一位。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

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要活动期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这一时期是唐帝国

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期,他的饮酒诗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征。本文就他饮酒的文化内涵及积极意义探究一二。

鲁迅先生谈到魏晋文人喝酒时说:“嵇康阮藉的纵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纵酒的遗风尚存,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却没有了。”

①只靠喝酒断然成不了气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②、“愁来饮酒二千

石”③、虽属夸张之辞,想必也相当能喝。但他之受人注意,关键还在诗写

得好。孟棨《本事诗》记李白于宫中扶醉填词,把那种“拜舞颓然”的醉态

渲染得相当生动,但传神之处仍在“取笔抒思,略不停辍,十篇立就,文不

加点”;否则,如果只看见他在唐玄宗面前“拜舞颓然”,结果写不出东西

或写得很糟,人们断不会欣赏这么个蠢材。自古惺惺惜惺惺,杜甫曾用两句

诗概括李白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④;若非“诗千首”,谁怜

“酒一杯”?清人程大约有首歌咏李白的七律,其颔联可与上述杜甫名句媲

美;“一代诗名谁与共?千秋酒态自堪怜”⑤;酒态堪怜,缘由诗名。不过,

据此还不足以说明李白酒名显赫的原因。

一、借酒传情以诗赠友

酒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饮料,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特

殊食品。它给人们的作用很多,其中用来传载感情、媒介友谊,从古至今都

是人们经常性的行为。李白借酒传情,以诗赠友,丰富了他饮酒诗的文化内

涵。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统计出李白的饮酒诗占他作品总数16%,而赠别送行之作在他饮酒诗中的比重很大。李白饮酒为诗、以诗赠友,这些诗

大都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浓厚友谊。如《金陵酒肆留别》:“风吹

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容尝。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描写了诗人与金陵

子弟分别时饮酒的情境,作者把他与朋友分别的感情来与东比长短,表现了诗人对金陵子弟深厚的感情和友谊。《题戴老酒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

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悼念一位平凡的酿酒师傅,以质朴的

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十分感人,同时也显示了李白对友谊的珍视。李白

蔑视王候公卿,对市井平民亲近热爱。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人喝醉了酒就在街上市

民家睡觉,天子叫他也不理睬,这说明他与平民有浓厚的交情和友谊,要不

然他怎么会如此呢。《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

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赠王伦》也是此类作品。

通过以上略作分析,李白对朋友的情,对平民的饮酒诗里表现得特别突出。

酒成了他缔结感情和友谊的纽带,诗人浓郁的“酒情”一直为后人所欣赏。

二、以酒助诗诗美酒名

酒后出杰作,诗成扬酒名,文学史上大大有之。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王绩的《赠程处士》、曹操《对酒当歌》的“杜康酒”、苏轼《泗州除久雪

中成章使君送酌酒》的“双沟”酒不就是如今名扬天下的酒后佳作和诗后的

名酒吗。李白更是如此,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喝一斗酒,可以作诗一百

首,这虽然是夸张之词,但可以看出李白饮酒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他饮酒之

时,诗兴大发,挥洒成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

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

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此诗气概豪迈,语言奔放,表现了诗人

豪放不羁、狂傲自负的性格。李白的诗作往往率兴而成,笔调酣畅,确似酒

兴引起灵感。据黄岩柏《酒》“中国著名酒人述评之二”中记载李白饮酒名

作有70多首,其中的《襄阳歌》、《将进酒》、《梁园吟》、《答王十二寒

夜独酌有怀》、《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流传

后世的不朽之作。酒助成了李白的诗,使他扬名天下。但反过来讲,李白的

诗更使酒增加了光彩,可以说李白给酒的美要比酒给李白诗的美多得多。例

如:如今四川万县地区的“诗仙太白酒”曾多次被评为部、省、市名酒,59年还在全国评酒会上被推荐国庆十周年宴会用酒,84年国家旅游局把“太白酒”调销日本,现年销售量达5700多吨,畅销国内外,给该厂了巨大经济效益。还有现在酒类广告中经常借李白的形象或他的饮酒名句为注册商标。“醉太白”、“太白楼”或“太白遗风”之类标志招牌,在城乡的商标和招牌的

酒、酒馆也更加芳香和甘甜。所以,李白以酒助诗,诗美酒名,在今天仍具

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

三、寄酒为迹以酒浇愁

酒可以使古代文人在沉重的封建压迫下获得暂时的解脱。中国的封建社

会时间特别长,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沉重,反应也就特别强烈。陶

渊明、竹林七贤、陆游、辛弃疾等就是以寄酒为迹、借酒浇愁来反搞当时黑

暗社会最典型的代表。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

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是唐王朝由极盛而逐渐衰弱的转折点。开元初,

玄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仿效太宗崇尚节俭的政治,知人善任,取

得了前所未有成绩。开元末,玄宗陶醉于政治成功、纵欲享乐,用奸臣李林

甫、杨国忠以及宦官,权力旁落。玄宗个人的纵欲奢侈测验对下臣的赏赐无

度,带动整个官僚阶层奢侈成风,享乐无度。李林甫、杨国忠长期把持朝政

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残害忠良。李白是一个正直、进步怀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他必然为自己的才智不得施展而感到忧愁;为建立“济苍生”、“安黎元”的功业不能实现而感到痛苦。为了解脱这忧愁和痛苦,李白找到了酒,

酒成了他最喜爱之物。他甜饮之时大发怒火:“一谈一笑失色,苍蝇贝锦喧

谤声。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答王寒夜独酌有怀》)。骂李林甫、杨国忠奸佞之辈是苍蝇、鸡狗、屠沽儿,愤怒到了极点。当他情绪低落、忧愁万分时,又举杯劝人:“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莫,唯有饮者留其名”。“五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乐同销万古愁”(《将进酒》)。这“万古愁”是他巨大的悲哀,横亘宇宙、纵贯人类的悲哀;是他目睹大唐帝国从

顶峰向下滑落而回天无力的悲哀,李白这“万古愁”几乎到了难以排遗的程度:“……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自悲身世,好像整个人生

只有驾着扁舟邀游江湖一条出路了。寄酒为迹,以酒浇愁只能使诗人得到暂

进的解脱,酒醒之后呢,诗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

终于不能成为他真正的解脱工具。

四、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饮酒诗的形式丰富了饮酒诗的内容

李白的饮酒诗继承和发展了历代饮酒诗的形式,丰富了饮酒诗的内容。

李白以前已有不少饮酒诗,如《诗经》中的《湛露》、《宾之初筵》、曹操

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20首,但他们都局限于四言五言。李白的饮酒诗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到七言、杂言、绝句。尤其是他的一些七言歌行,句法长短错落,短句仅三字,长句达九至十字。如此多种多样、千变万

化的形式正是李白大胆创新的结果。在表达内容上也是多方面的。有对封建

权贵的鄙夷和富贵利禄的蔑视;有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情揭露和抨击;有抒

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愤;有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友谊。饮酒诗的形式和

内容到李白手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个性豪放不羁,

诗歌情绪往往奔放无碍,因此不囿于声律、对仗的束缚。另一方面也是诗人

追求自然美,运用各种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内容的结果。

五、创造了饮酒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

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使他的饮酒诗具有独特鲜明的

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形象鲜明,表达感情强烈。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是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种种生活的诗中

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了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想做官就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当皇帝下诏其入京时,便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

青天,我独不得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最喜欢

酒:“遥年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棣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由于他追求自我表现,于是感情上的表达方式便绝不是掩掩抑抑,而

是无拘无束,奔迸而出,“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驷拳垡不能食,蹇

驴得志鸣春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此等等,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展示了诗人既高俊不凡,又孤独抑郁的形

象。这里没有什么委婉含蓄,而是顺乎自然地直抒胸臆。

2、主观随意,瞬息万变。读了李白一些较长的饮酒诗,给人起伏跌宕的

感觉,往往从一个意象突然转到另一个意象,从一个境界突然跳到另一个境

界,情感也处躁动不安的状态中。如他的名作《将进酒》,在诗里他正劝人

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他很安于颓废享乐

的生活,但是他那象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变化莫测,他突然又说:“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怨叹。

3、想象丰富,大胆运用比喻生动,夸张奇特。一方面丰富的想象必须要

靠生动的比喻、奇特的夸张来表现。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够以形容、比喻、

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把

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人借用了古代月中有

兔捣药和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了羿的仙药与仙奔入月中的神话传说来驰骋幻

想。再如《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

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和影子凑合起

来志为所谓“三人”在一起交游欢乐,醉后各自又离去,而自己成为仙人,

在邈远的天空与明月相见,。丰富奇特的想象使诗的意境显得神奇莫测。当

平常的语言已不足表达蓬勃激情时,就借助于夸张比喻:“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请君问东

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如此等

等,诗人借助奇特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把这些对象的特征入大到极点,从而

传神地表现出来,显示出他的极高的语言才能。

4、语言清新自然,明丽流畅。李白饮酒诗语言朴素无华、明丽流畅、珠

圆玉润。“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

抱琴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

月落梅花”。这些语言天然真率,没有一点雕琢痕迹,就象脱口而出的口语,

明折如话。胡应麟认为盛唐诗歌“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寻“指的是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没有着力痕迹。兴象玲珑是说意境浑融清澈,

诗味隽永。李白饮酒诗大都具有这些特点,他曾经评价朋友的诗说:“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也正是他自己的语言特征。

六、从李白饮酒诗看诗人性格及其思想矛盾

历史上固不乏以酒傲世而实无文采的蠢材,诗酒兼善者却也大有人在,杜甫

即其一例。最近有人做过调查,证明杜甫喝酒比李白还凶,但历代歌咏杜甫

的诗很少写他喝酒,也没有关于他喝酒的故事轶闻流传,也未听说过“少陵

酒楼”、“少陵遗风”。再如阮籍可以连醉六十日,陶渊明诗不离酒,也都

是作诗的大家;历史上却也没有留下关于他们喝酒的纪念。可见,人们唯独

对李白的酒感兴趣,关键既不在他酒喝得多,也不在他诗写得好,而在他的

饮酒诗表现出一种受人喜爱的性格。

1、热情、天真、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的性格。

李白不仅诗不离酒,还有许多专为咏酒的名篇。下面先举一首“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期间的作品:“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

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邱台!……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

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襄阳歌》)

“山公”,指西晋山简,和他父亲山涛一样,是个既能做官又以纵酒放达闻

名的人物,据载他以征南将军镇襄阳时,曾有这样的民谣:“山公一时醉,

径造高阳池(酒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白帽)。”⑥李白此诗以歌咏山简起兴,实为自画像,把那佯狂放诞的醉态和

醉中想像描绘得异常精彩。所举李斯、羊祜、楚襄王典故,其本身含义不同,在诗里均为说明世态炎凉,故应及时行乐:这便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关于

这种思想的评价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这首诗,从中看不出

造成这种思想的社会原因(李斯典故比较重要,但被羊祜典故冲淡,因此显

得与中心思想没有联系),故难加以肯定评价。不过,这首诗引人注意的并

不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是它所具有的清新明快的民歌风格、以及一系列大

胆活泼、充满生气的想象;从中看见的诗人形象,是热情、天真、才华横溢

而又放荡不羁的,这正是他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性格在李

白还不是最典型的,或者说还是不成熟的。请再读他以后的作品;

2、悲观的社会看法,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白天真、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的性格,在此时还不是最典型的,或者说

还是不成熟的。请再读他以后的作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

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

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邱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同上其四)

此诗(共四首,选其中二首)同样歌咏及时行乐,具备风格清快和富于想象

的特点,却显得比《襄阳歌》更有深度:前首的绝妙奇想和优美意境中透出

深深的孤独感,后首更有“愁”字(此系李白后期诗中最常见的词汇)脱颖

而出。观澜索源,诗人的孤独感和愁绪从何来?此诗在缪刻宋本李集题下注云:“长安”,据此近人黄锡,詹为李诗编年时均将此诗系于天宝三载,

可信,由此可知诗中苦闷情绪缘由政治失意,是诗人在宫廷受谗遭疏的思想

反映。后首对隐者和神仙表示轻蔑,则说明诗人虽然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

却又不愿弃世;这种矛盾既是李白一生不幸的原因,也是他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原因。不过,这种矛盾所具有的社会政治色彩在《月下独酌》中表现得

还不够鲜明。两年待诏翰林是李白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期,由于从政失败并

有了同最高统治集团直接接触的经验,他的思想创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

种变化要从他辞官以后的作品中才能看出来。下面所引这首诗,便是诗人去

朝后“十载客梁园”期间的作品,标帜着李白思想艺术的全面成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

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

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

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对于这篇思想感情极为复杂的作品,不妨先从它的外部结构谈起:开始两句,

是比,也是兴,本身又很可能是面对黄河的实写(赋);它巧妙地引出了人

生若梦的主题,并赋予惊心动魄的悲剧气氛;以下歌咏及时行乐,纵横变幻,

通篇不离酒。可是酒在诗里已经不占重要地位,而让位给诗人歌咏的主题。

这个主题,在《襄阳歌》和《月下独酌》中犹如潜伏着的小溪静静流淌,在

《将进酒》中便如大江大河波涛汹涌,你无法回避,必须对它做出评价。人

生若梦和及时行乐本身是一种消极思想,但李白产生这种思想有其深刻的社

会原因。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谈到任何社会问题,却流露出一种极为深沉的忧

郁而愤怒的情绪,这首先是诗人当时在政治上遭到严重挫折的思想反映。不

仅如此,只要再回忆一下他同时期所写的大量政治抒情诗,回忆一下他对皇

帝、权贵以至整个上层社会的猛烈抨击和揭露,便可明白他不仅感到个人在

政治上没有出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

赌梨栗!”⑦)而且觉得整个社会荒谬至极(“蜒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⑧)因此觉察出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必然趋势(见《古风》

其四十六),并对自己的预见深信不疑(“如或妄谈,昊天是!”⑨)以上借鉴足以说明,正是出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极端不满和失望,他才对人生

意义产生怀疑,从而得出人生若梦的消极结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曾

经向往过隐士和神仙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终究与他的人生理想不符;“苟无

济代心,独善亦何益?”⑩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于是只好在

及时行乐中追求精神上的暂时解脱。要之,李白对当时社会的看法是悲观的,

但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这种矛盾使他非常痛苦,也使他的作品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但愿长醉不用醒!”从字面看来极为颓废,可它并不使人产生

颓废感觉,反使人产生奋发的情绪,原因就在它是诗人的“济世”热望无法

实现时发出的愤激之词,背后隐藏着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抗议;整

首《将进酒》均应由此理解。

3、性格和思想矛盾同社会政治发生了深刻联系。

《将进酒》在李白以饮酒为题材的作品当中是最好的一篇,好就好在它不仅

完美地显示出了诗人的性格及其思想上的矛盾,而且这种性格和思想矛盾同

社会政治发生了深刻联系。应当说,这是李白后期作品的普遍特点。为省篇

幅,简要言之,在李白后期作品中“酒”与“愁”几乎永远分不开;“人生

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涤荡千古愁,流连百壶饮”⑿、“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⒀、“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⒁;如上所说,这些“愁”系政治失望,并包含着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对现

实社会已经感到极度失望,却仍旧不肯抛弃“济世”的理想。只有了解这种

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政治原因,才能真正了解李白并对他的作品作出正确解

释。

黑格尔说香槟酒产生不了灵感,其实李白爱喝的玉浮梁也产生不了灵感。虽

说他“斗酒诗百篇”,创作灵感的真正来源不是酒,而是社会生活。

人们欣赏李白的饮酒诗,不是因为对酒感兴趣,而是因为以饮酒为题材的作

品往往最能代表李白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人们是对他的个性感兴趣。这种个

性并没有固定不移的模式,而是随着社会和诗人经历变化变化的。前期作品

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热情、天真、跌宕不羁的性格、以及他那种豪放、飘逸

和想像大胆的艺术风格;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这种个性风格本身便具有

批判现实的意义。后期作品的最大变化是出现了忧愤深广的感情色调,它充

分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并完全

符合当时唐代社会“山雨欲来”的时代气氛;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在艺术风

格上,便出现了纵横变幻、惝恍莫测的新风。

4、后期饮酒诗中表现出的消极思想。

李白的饮酒诗一般均以歌咏人生若梦和及时行乐为主题,这种主题在后期作

品中尤为突出;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不应回避、也不用回避的事实。在对《将进酒》的分析中我们主要强调两点:一、这种思想与李白总的人生理想并不

相符,李白一生经历和全部作品表明他始终是个积极面世并怀有强烈政治抱

负的诗人。二、李白产生这种思想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同时反映出他

自身思想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因此,这种

歌咏实际引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并使我们对诗人的痛苦充满同

情。但是,情况并非永远如此。当这种歌咏失去社会政治色彩,变成关于人

世无常的单纯感叹时,在我们看来便没有积极意义,只有消极意义;例如《对酒》、《前有樽酒行》、《春日醉起言志》、《拟古》(其三、其四)便属

于这一类作品。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即使在那些积极意义占主导地位的作品

中,人生若梦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本身也仍然是诗中的消极成分;不言而喻,

在我们高度赞赏的《将进酒》中也存在这种消极成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李白作品中不但有消极成分,这种消极成分还经常出现在他的辉煌杰作中!

宋代诋李的道学家把纵酒当成李白人品“污下”的证据之一,根本原因是李

白的思想性格有违于他们崇奉的礼法。我们的观点同宋代道学家大不相同,可说是截然相反。不过,用我们的观点衡量,李白也并不是仙鹤式的人物。仙鹤式的人物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某些人头脑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观点评价古人,可不能用自己的观点“改造”古人。

[注]

⑴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见《而已集》。

⑵李白《将进酒》。

⑶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⑷杜甫《不见》。

⑸程大约《采石阻风谒太白词》。

⑹见《世说新语》。

⑺李白《行路难》其二。

⑻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

⑼李白《雪谗诗赠友人》。

⑽李白《赠韦秘书子春》。

⑾李白《梁园吟》。

⑿李白《友人会宿》。

⒀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⒁同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