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修辞翻译讲义-辞格比较与翻译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夂学教育2。
#9.。
8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周园内容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辞格方面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由于两种语言包含的修辞手法繁杂,大类小类各有几十种,本文重点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意象、语义及结构三方面的修辞格进行对比,涉及比喻、夸张、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来展现这两门语言在辞格上的异同点,并在辞格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相关问题}关键词%辞格修辞手法对比翻译1•辞格概述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也叫做0)辞格辞式”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使语词呈现岀一种动人的魅力1,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在古言中,修辞与人的修业相联系,并不是如今所指0修辞”之意。
在语言学演变至今,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所指的文辞或修饰文辞,修辞学也成为了语言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修”在现代汉语中意指修饰,0辛”指的是言词,修辞即修饰言论,而修辞手法则是应用在各类文体,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汉辞格2.1意象的辞格用古词中的意象概,辞格的意象方以分意象是了作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实存在,了作的情的意象的辞格人、等,在文中辞格作为重分2.1.11汉语的也叫方”、”,种辞格使用不、相的或一般部分成,的I 为体用作的为体以的词,也是修辞的词在汉语中,种类和为的,而则不岀现本体即体和体中用喻词,三部分成,例如「破晓来临,大地朦朦胧胧的,如的”。
中词,不相,一不可,的意象体现O如的,是中的的,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句不岀现本体,直写岀体,隐含的体与体相之处,婉约含蓄,读:要在阅读文的基础受到意境。
如r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它们甩到悬崖上,把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O的体选择常见易懂的,才能达到共情的目的。
必须贴切,运用时要谨慎选择喻体,因为喻体往往体现作者的思想情。
2语的语的与汉语相,也有之,语的即si&i'e通过介词like、连词as、as if、asthough、动词seem等以句型A toB asC to D、be likened等来判别。
英汉辞格对比与翻译作者:周园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辞格方面有许多不同,也有许多共通之处,由于两种语言包含的修辞手法繁杂,大类小类各有几十种,本文重点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意象、语义及结构三方面的修辞格进行对比,涉及比喻、夸张、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来展现这两门语言在辞格上的异同点,并在辞格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辞格修辞手法对比翻译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也叫做“修辞格”、“辞式”等,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使语词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在古言中,修辞与人的修业相联系,并不是如今所指“修辞”之意。
在语言学演变至今,修辞在现代汉语中所指的文辞或修饰文辞,修辞学也成为了语言中相当重要的部分。
“修”在现代汉语中意指修饰,“辞”指的是言词,修辞即修饰言论,而修辞手法则是应用在各类文体,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1意象上的辞格借用古诗词中的意象概念,对辞格的意象方面加以分析。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的实际存在事物,传递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意象上的辞格有比喻、拟人、通感等,在本文中仅将比喻辞格作为重点来分析。
2.1.1比喻(1)汉语的比喻比喻也叫“打比方”、“譬喻”,这种辞格使用本质不同、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称为喻体以及连接两者的关键词,也是比喻修辞的标志——比喻词。
在汉语中,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和暗喻有较为明显的比喻标志,而借喻则不出现本体。
明喻即本体和喻体中间用比喻词连接,三部分结构组成清晰,例如:“破晓来临,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暗喻中间缺少比喻词连接,甲乙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此前提缺一不可,通过前后的意象来体现比喻内涵。
例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修辞格的译法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否则译文即使在大意上与原文差不多,也会使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受损,削弱语言的表达力。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可以采取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有时仅靠直译是不行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还存在着许多差异。
无视这些差异而采用直译不但不能保持原文中修辞格的神韵,反而会歪曲原作的意思,造成译文语言晦涩难懂。
这时译者就得借助其他翻译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改换原文的某些修辞手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习惯。
总的说来,英语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释义、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A. 直译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力。
例如:(1)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3)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4)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5)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6)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B. 加注加注也是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者都在句中出现;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却是“是”“成了”“变成”“成为”等;借喻是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间不用比喻词。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还有很多变化形式。
明喻的格式为“本体+“像”类喻词+喻体”。
“像”类喻词包括“像、如、仿佛、好比”等等。
例如:①凌宇说,我妈不断地给我找对象,她说她要找一个和我匹配的人,就好像电脑要配一个好猫一样。
(丁伯慧《先锋时代》)暗喻的格式为“本体+“是”类喻词+喻体”。
“是”类喻词包括“是、变成、成为、等于”等等。
例如:②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不断又有细流的渗去和汇入。
(韩少功《传统文化的危机》)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下例中“红宝石”是喻体,本体“红菱”和比喻词“像”都未出现:③都唱。
歌撵人。
人撵手。
手如飞。
歌声里,桶梢里堆满了红宝石。
(王明义《采菱女》)比喻的变化形式主要有引喻、博喻、较喻、反喻等。
引喻不用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多为平行句式,喻体在前在后都可以;博喻是运用多个喻体对一个本体进行描写;较喻是在比喻的基础上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比较,说明本体超过或不及喻体;反喻则是以与本体没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喻体,否定本体像某种事物,从反面衬托说明本体。
例如:④漫长的旅途检验好马,艰苦的历程考验英雄。
(谚语)⑤交人要交心,浇树要浇根。
(谚语)⑥这歌声太美了,像小提琴的华彩,像钢琴的变奏,像溪水在山涧流淌,像夜莺在山间鸣唱。
(董恒波《魔音》)⑦在这样的气候中,艰苦劳动不要说,最困难的是水,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水一点一滴都得从海南岛上运来。
(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⑧我们四川还有人用牛粪作燃料,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⑨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例④例⑤是引喻,例⑥是博喻,例⑦例⑧是较喻,例⑨是反喻。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在文学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添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深度。
然而,在翻译修辞格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法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到修辞格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并提供相应的翻译方法。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一种特定的意义。
在翻译比喻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或借用文化隐喻的方法。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意思,但可能会使翻译变得生硬。
意译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转换成与原文相似的比喻。
借用文化隐喻则是利用目标语言中的习语或典故,以更好地传达比喻的意义。
2. 拟人拟人是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格。
在翻译拟人时,译者可以采用拟人化翻译、反过来拟人化或进行象征性的表达。
拟人化翻译将非人类事物描写成具有人类特征的形象,以增强读者对其感知。
反过来拟人化则是将人类事物描写成具有非人类特征的形象,以达到修辞效果。
象征性的表达则是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词语或句子,来传达拟人的意义。
3. 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强调某种观点或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格。
在翻译反问时,译者可以保留原文的问句形式,或将其转换为断定句来传达其强调的意义。
保留问句形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但可能会影响到读者的理解。
转换为断定句则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反问的意义,但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原文的情感。
4.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指通过使用倍数来强调数量或程度的修辞格。
在翻译倍数修辞时,译者可以保留原文的倍数表达,或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转换。
保留倍数表达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程度或数量,但可能会使翻译变得生硬。
转换为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则可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原文的修辞效果。
总结起来,翻译修辞格时,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意思,意译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借用文化隐喻和象征性表达则可以利用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语,来传达修辞格的意义。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Unit 4 Rhetoric TranslationLesson 14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1. Comparison of Figures of Speech吕俊(1994:112-121)英语修辞比较1. 英汉修辞格的共同点英语和汉语虽然是很不相同的语言,它们的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以及语序等是那样的不同,但在修辞的数量、类别、构成以及功能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对照地看一下,各自的修辞格:汉语:英语:明喻Simile隐喻借喻Metaphor借代Metonymy, Synecdoche拟人Personification反语Irony夸张Hyperbole含蓄渲染Litotes委婉语Euphemism对照Contrast反映Oxymoron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双关Pun异叙Syllepsis拈连Zeugma暗引Allusion仿拟Parody隽语Paradox(以上是词义上的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反复Repetition联珠Catchward Repetition回文Palindrome对偶、排比Parallelism反对Antithesis设问Rhetoric Question倒装Inversion描述性引语Represented Speech层递Climax跳脱Aposiopesis(以上是结构上的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双声叠韵Alliteration, Assonance拟声Onomatopoeia(以上是音韵上的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2.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带来的困难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结构形式的语言,它们的不同特点自然会带来修辞格上的不同特点,这些都将成为翻译中的困难,例如,双关语,回文,异叙,拈连等修辞格都存在着方面的问题。
Joe was painting in the class of the great Magister —you know his fame. His fees are high, his lessons are light—his highlights have brought him renown.乔在伟大的麦基斯那儿学画——他的名望你是知道的,他收费昂贵,课程轻松,——他的昂贵轻松给他带来了名望。
原文中highlight 是美术中的本语,指“光线最亮处”但同时,它又是high 和light 这两个词合并而成,影射了“his fees are high, lessons are light”.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汉语中“鱼”与“余”谐音,形成双关,但英语中就没有这两个词的谐音,所以也就无法保持双关,在翻译时能舍弃这种形式而只传达其含义了。
The custom in Nangk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by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讨论题:1.为什么要进行修辞方面的对比?2.英汉语修辞格上有什么异同?2.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华先发(2000:208-227/228-230)英语修辞格的译法A. 直译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1) They were only cr 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m’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 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这本书引起风暴般的反应。
(3) 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同这么多穿着体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颇有如鱼离水之感。
(4) Towards the back of the house was a smell room painted dingy yellow , and a broken wood-burning stove in it, a large greasy table dotted with flies, a hunk of cold meat under a greatfly-cover, 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 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 matchbox.这所房子的后部有一个漆成暗黑色的小房间,里面有一个东倒西歪的烧木材的火炉,一张油腻腻的大桌子,上面星星点点布满了苍蝇,一个大纱罩下面放着一大块冷肉,还有一位我生平曾见过最胖最肥的女人在一把靠背椅上打瞌睡。
那简直就像一口袋粮食放在一个火柴盒子上一样。
(5) Up the road came a sound of creaking axles, and then a slow cloud of dust, and then a bull-cart bearing Ransie Bilbro and his wife. 路那头传来了车轴碾轧声,腾起了一道灰尘,接着出现了一辆牛车,上面坐着兰西比布和他的老婆。
(6) 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但愿我的有你的嘴那样快。
(7) 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这样的夸奖担当不起,这样的责备我也担待不起。
(8) 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 加注加注也是丰富译人语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
尤其当原文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1)Christ, to hear some of those sailors’ myths, you’d thinkbloody Fort Knox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2)They did not reopen the Pandora’s box they had peeked into in 1972.他们在1972年曾挖掘过这些丑事,如今却不再打开合格潘多拉的盒子。
(注:潘多拉的盒子是源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能给人们带来不幸的东西。
)(3)—Why are parliamentary reports called “Blue Books”?—Because they are never red.——为什么议会报告称为“蓝皮书”?——因为他们永远不是红的。
(注:red和read谐音,实际上是指“从来没有人读他们”)C.释义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再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如英语明喻as rich as Croesus,如译成“富得像科里瑟思”,读者会十分难解,不知Croesus是何许人也。
如果加注,说明Croesus 是公元6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国王,十分富有。
虽然能使读者明白该词的意思,却极易分散他们阅读的主要注意力,因此不如干脆意译为“极为富有”,不必顾及其修辞手法。
其他例子还有:safe and sound 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 机不可失as drunk as a fiddler酩酊大醉(在英格兰早期文化生活中,民间小提琴在公共场合为舞蹈伴奏,人们往往以酒酬谢,小提琴手因此每每喝得大醉。
这种奇特的比喻只好意译。
)(1)They prolonged the clasp for the photographers, exchanging smiling words. 他们延长握手的时间,让摄影师照相,同时微笑着交谈。
(英语transferred epithet——汉语无修辞格)(2)Y ou want your pound of flesh, don’t you?你要逼债,是吗?(英语allusion——汉语无修辞格)(3)I spoke to them in hesitant English.我结结巴巴用英语对他们说。
(英语transferred epithet——汉语无修辞格)(4)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英语metonymy——汉语无修辞格)(5)He ran away like one o’clock.他飞快地跑掉了。
(英语simile——汉语无修辞格)(6)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不言而喻,注重务实的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两大营垒还会再重大政策上争吵不休.(英语metaphor----汉语无修辞格)D. 归化有些英语的修辞格译成汉语时,可以换用符合汉语习惯的其他辞格或是改变原文中的比喻形象,使译文在思想上忠实于原作,风格和神韵上尽量求得与原文相接近的效果.例如:(1)He was so fond of talking that his comrades nicknamed him "magpie".他如此唠叨,同伴们给他起了个“麻雀”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