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之修辞格的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48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第九章英语修辞格的译法(教学安排:2课时)修辞格(figure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
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要翻译好英语修辞格,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弄清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技巧进行翻译。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否则译文即使在大意上与原文差不多,也会使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受损,削弱语言的表达力。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可以采取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有时仅靠直译是不行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还存在着许多差异。
无视这些差异而采用直译不但不能保持原文中修辞格的神韵,反而会歪曲原作的意思,造成译文语言晦涩难懂。
这时译者就得借助其他翻译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改换原文的某些修辞手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习惯。
大致说来修辞格的翻译法有三:直译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
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尽量保留原修辞格的语言文化特色,努力传递出各种辞格的结构美、意韵美和音韵美。
一、Simile(明喻)simile与汉语的明喻基本相同,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拟另一个事物或情境,使其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英语simile 的比喻词一般是like, as(……as)等, 汉语明喻的比喻词通常是“好像”、“仿佛”、“一样”、“犹如”、“若”、“似”等。
例如:例1原文:They are like streetcars running contentedly on their rails.译文:1.直译当英语和汉语明喻中的喻义和喻体相对应时,可以采取直译。
例2原文: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译文:例3原文:Mrs. Macbeth has a heart as hard as flint.译文:例4原文:Previously, if I had been really interested in a book, I would race from page to page, eager to know what came next. Now, I decide, I had to become a miser with words and stretch every sentence like a poor man spending his last dollar.译文:例5as cold as ice as light as feather as bold as a lionas rapid as lightening as hungry as a wolf applause like thundersas sly as a fox as slow as a turtle as busy as a bee 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 2.改变喻体当英汉明喻中的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时,翻译时需要改变喻体。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英语常用语义修辞格的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方面都有大量的修辞方式。
这两种语言中经常运用形象性手段来加强语言效果,从而达到修辞目的。
而这种比喻性手段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上与形象性的比喻上,有的相同,有的不尽相同。
有的形象性用法能为一种语言的读者有所了解、接受,而对另一种语言的读者则显得陌生或不能接受。
因此,在翻译英语语义修辞格时,不仅要注意形式上的对应,更应注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拟讨论英语常用的语义修辞格的翻译。
一、明喻(simile)在翻译英语的明喻时,一般采用直译法,将其译成汉语的明喻。
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和美学观念也有所差异,有的英语明喻和汉语明喻的比喻形象不尽相同。
因此,有时也用意译法、变通法和注释法。
如: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risen for him to crow. 他这人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以为太阳升起是为了它的啼叫。
( simile →明喻。
直译法)Tom was as sober as a judge. 他十分清醒。
(simile →非修辞格。
意译法)He is as cunning as a dead pig. 他像狐狸一样狡猾。
(simile →明喻。
但不是“像死猪一样狡猾”。
变通法)Falstaff : I am as poor as Job , my lord , but not sopatient . 福斯塔夫: 我是像约伯(注) 一样穷的,大人,可是却没有他那样的好耐性。
(注:约伯(Job)《圣经》中的人物, 以忍耐贫穷而著称的圣徒。
)(simile →明喻。
但译文意义不清楚,故加了注释。
注释法)二、隐喻(metaphor)英语隐喻的翻译,一般采用修辞格转换法或直译法,将其译成汉语的明喻或隐喻。
但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有时需要转换表达或修辞方式、或改变喻体以符合汉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