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大全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考点1. 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掌握好汉字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部首、笔画、构造和基本读音等方面。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认识生僻字、解释词义、查字典等。
2. 词语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常用词的词义和用法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词语考点主要涉及词义辨析、词性转换、熟语搭配等方面。
3.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掌握好句子结构对于正确表达意思至关重要。
句子结构考点主要涉及句子的成分、从句的引导词、句子成分的位置等方面。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修辞手法考点主要涉及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方面。
二、阅读理解考点1. 短文阅读理解短文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回答问题等。
2. 图表阅读理解图表阅读理解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考题通常包括填空、解释图表意思等。
三、写作基础知识考点1. 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是写作的基础,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考点主要涉及词语搭配、句子成分、语法错误的改正等方面。
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有条理。
考点主要涉及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的写法等方面。
3. 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
考点主要涉及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过于简单、乏味的表达方式等方面。
四、语言运用考点1. 说明文写作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要求对事物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主题写出一篇说明文。
2.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是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观点表达、论证和辩论的一种写作形式。
考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议题或材料写出一篇议论文。
3. 小说或故事写作小说或故事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来叙述故事。
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注意!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是经过精心整理和归纳的,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我们要讲解的知识点:一、汉字基础知识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
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这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特点,汉字的结构、构造和书写规范,以及常用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等。
二、语法基础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语法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法基础知识包括词法、句法、成分和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词性、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等。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工具,也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习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偶等。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大学语文学习的核心。
通过阅读与鉴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意图,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文章的结构、条理和表达,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七、修养与情感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人文修养和情感素质。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深邃思想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上就是本文给出的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在语文学科中取得好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常见组词,通过多做练习加强记忆。
- 易错字形,像“寒暄”的“暄”(易写成“喧”),“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形似字进行辨析,理解字的意义有助于正确书写。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使用。
要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语序不当。
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如“开展并策划了这次活动”,应先“策划”再“开展”)、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滥用介词“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大约”“左右”同时使用。
- 结构混乱。
例如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 不合逻辑。
包括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概念并列不当(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等。
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汉字的种类与结构3.汉字的笔画与笔顺4.常用偏旁部首及其意义5.易错字词的辨析二、词汇与成语1.词汇的分类与运用2.成语的来源与特点3.成语的故事与典故4.成语的误用与辨析5.常用成语的解释与例句三、语法与句型1.词类的识别与用法2.短语的结构与类型3.句子成分的分析4.句型的变换与运用5.病句的修改与辨析四、修辞手法1.比喻的作用与类型2.拟人的特点与应用3.夸张的手法与效果4.对偶的结构与韵律5.设问的技巧与作用五、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概述2.古代文学作品与作者3.现代文学作家与作品4.文学体裁的识别与特点5.文学奖项与荣誉六、阅读理解1.文章的体裁与结构2.文章的主旨与大意3.人物形象的把握4.事件过程的描述5.文中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七、作文写作1.作文的构思与立意2.作文的结构与层次3.作文的语言与表达4.作文的修改与润色5.作文的好词好句积累6.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7.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8.文言虚词的辨析与作用9.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0.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九、诗歌鉴赏1.诗歌的节奏与韵律2.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诗歌的情感与主题4.诗歌的写作手法与技巧5.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步骤十、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2.口语交际的表达技巧3.口语交际的场景与实践4.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5.口语交际的常见问题与解答以上是语文知识复习重点整理的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写出带有偏旁部首“心”的四个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解题方法:通过记忆常用偏旁部首“心”,结合课本与教材中的例子,选择四个带有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心想、意念、快慢、怒火。
2.习题: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原句:他跑的很快,非常愉块。
解题方法:仔细阅读句子,对比汉字的正确书写,找出错误字词并进行修改。
答案:他跑得很快,非常愉快。
二、词汇与成语3.习题:请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例句。
单招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非常多的,包括语文的基础知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将对单招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基础知识1.文字的认识:汉字的结构、形体与音形的关系、汉字的书写规范等2.语言的认识:语言的发展、规范与非规范用语、方言及对语言的维护3.词语的认识:词汇量的积累、词语的搭配及用法等4.句子的认识: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种类及结构等5.段落的认识:段落的结构、段落的主题句定位等二、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的概念:古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等2.古代文学的流派:古代文学流派的产生及发展、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等3.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形式、古代诗歌的风格、古代诗歌的主题、古代诗歌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4.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形式、古代散文的特点、古代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三、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概念:现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等2.现代文学的作家:现代文学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现代文学作家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现代文学作家的影响等3.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形式、现代诗歌的主题、现代诗歌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4.现代散文:现代散文的形式、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等四、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概念、比喻的种类、比喻的运用及效果等2.排比:排比的概念、排比的种类、排比的运用及效果等3.比拟:比拟的概念、比拟的运用及效果等4.夸张:夸张的概念、夸张的运用及效果等5.借代:借代的概念、借代的运用及效果等以上就是我对单招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读书、多写作,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学习,一定能够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总1、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2、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五声: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试: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年龄称谓(代称)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最全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的认识1. 文字的产生与发展2. 汉字的起源3. 汉字的基本结构4. 汉字的构字法5. 汉字的拼音6. 汉字的笔画及字形7. 汉字的字音8. 汉字的字义9. 汉字的词语10. 汉字的造字法11. 汉字的演变二、词语1. 词语的概念2. 词语的分类3. 词语的构词法4. 词语的衍生与合成5. 词语的评价与修辞功能三、句子1. 句子的概念2. 句子的分类3. 句子的成分4. 句子的句式结构5. 句子的联立、并列及主谓宾结构6. 句子的衔接方式四、修辞与修辞格1. 修辞的含义2. 修辞的种类3. 修辞的效果4. 修辞的运用技巧五、阅读与写作1. 阅读的技巧2. 写作的方法3. 写作的原则4. 写作的要点5. 写作的题目6. 写作的结构7. 写作的表达技巧六、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2. 古代文学的形式3. 古代文学的特点4.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6. 古代文学的影响七、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4. 现代文学的作家及其作品5. 现代文学的影响6.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八、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的概念2. 文学常识的分类3. 文学常识的作用4. 文学常识的重要性九、写作技巧1. 写作技巧的基本要求2. 写作技巧的分类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写作技巧的提高途径十、表达能力培养1. 表达能力的意义2. 表达能力的形式3. 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十一、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阅读理解的方法3. 阅读理解的技巧4. 阅读理解的误区十二、写作能力培养1. 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2.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3. 写作能力的发展方向十三、修辞技巧1. 修辞技巧的种类2. 修辞技巧的运用3. 修辞技巧的效果十四、文学概念1. 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2. 文学概念的分类3. 文学概念的修辞功能4. 文学概念的运用十五、表达方式1. 表达方式的种类2. 表达方式的运用3. 表达方式的效果4. 表达方式的特点十六、文学知识1. 文学知识的重要性2. 文学知识的分类3. 文学知识的运用4. 文学知识的发展方向十七、修辞形式1. 修辞形式的种类2. 修辞形式的效果3. 修辞形式的运用4. 修辞形式的特点十八、写作格式1. 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2. 写作格式的种类3. 写作格式的运用4. 写作格式的特点十九、语文教育1.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 语文教育的目标3. 语文教育的方法4. 语文教育的特点二十、言语表达1. 言语表达的含义2. 言语表达的形式3. 言语表达的效果4. 言语表达的特点二十一、阅读技巧1. 阅读技巧的种类2. 阅读技巧的方法3. 阅读技巧的误区4. 阅读技巧的提高途径二十二、写作能力1. 写作能力的重要性2. 写作能力的方法3. 写作能力的特点4. 写作能力的提高途径二十三、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种类2. 修辞手法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效果4. 修辞手法的特点二十四、文学作品1. 文学作品的类型2. 文学作品的形式3. 文学作品的特点4. 文学作品的分类综上所述,语文知识点内容繁多,包括文字的认识、词语、句子、修辞与修辞格、阅读与写作、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常识、写作技巧、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文学概念、表达方式、文学知识、修辞形式、写作格式、语文教育、言语表达、阅读技巧、写作能力、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等方面。
高中语文考点总结语文考点主要分为文字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两个方面。
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修辞性词语和病句辨析等;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篇章阅读和写作等。
一、文字基础知识考点1. 文学常识:高中语文考试中常涉及文学常识的考查,如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等,对于高中生而言,要对常见的文学作品有所了解,掌握其作者、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等。
2. 修辞性词语:高中语文考试中会涉及到一些修辞性词语的辨析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性词语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病句辨析:语文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对病句的辨析,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病句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病句辨析主要包括主谓一致、动词语态、时态、代词指代、修饰成分搭配等方面。
二、语言运用能力考点1. 词语理解:语文考试中常涉及对词语的理解,需要考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含义,理解其真实意义。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避免在理解中产生混淆。
2. 句子理解:高中语文考试中会出现对句子的理解题,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并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正确的答案。
句子理解考点主要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和句子结构等。
3. 篇章阅读: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篇章阅读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篇章,理解文中的主旨、作者观点以及篇章的结构等。
篇章阅读的考点主要包括文中事实细节、归纳总结、判断推理以及作者意图等方面。
4. 写作:写作是语文考试中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精确性和流畅性。
写作考点主要包括作文的主题和写作方法选择、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考点涵盖了文字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两个方面,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加强修辞性词语和病句辨析的训练,提高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培养篇章阅读的技巧,同时要注重写作练习,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汇总一、词汇篇1. 同一字义不同的词语在中文中,有些词语的字义相同,但使用场景或语气略有不同。
比如:- 空间 vs 场所:空间强调的是物体所占据的一定范围,而场所则更侧重于地点或位置。
- 难过 vs 悲伤:难过更偏向于指痛苦或不快的心情,而悲伤则更倾向于指深深的悲痛和哀伤心情。
2. 近义词辨析近义词是指义项相近、语意相近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辨析:- 喜欢 vs 喜爱:喜欢是一种对事物或人的好感,而喜爱则更强调深厚的感情。
- 害怕 vs 恐惧:害怕强调的是对某种不愉快事物的担心和畏惧,而恐惧则更倾向于指深深的恐怖和惊恐。
二、语法篇1. 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例如:- “我喜欢猫。
”(主语是单数,谓语动词也采用单数形式)- “他们喜欢看电影。
”(主语是复数,谓语动词也采用复数形式)2.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可以充当名词的成分,并由连接词引导。
常见的名词性从句包括:- 主语从句:“他说的是真的。
”- 宾语从句:“我不知道他是否会来。
”- 表语从句:“他的希望是成功。
”- 定语从句:“我认识的那个人很有才华。
”- 同位语从句:“大家的共识是要努力学习。
”三、修辞篇1.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形容或说明。
例如:-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形容笑容灿烂明亮)- “他是我生活中的灵魂伴侣。
”(将他比喻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2.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的结构和语法将一系列事物进行并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例如:- “人们追逐的是金钱,追逐的是名利,追逐的是权力。
”(通过排比的形式列举了人们追求的不同事物)- “忍耐使人坚强,忍耐使人成功,忍耐使人坚持到底。
”(通过排比的形式强调了忍耐的重要性)四、修辞篇1. 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指的是不作谓语使用的动词形式,包括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
一、语文基础知识:1.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语拼写等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2. 句法结构:了解主谓宾、并列句、复句等句法结构,能够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手段,需要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是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需要了解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5. 文言文常用结构:认识到古代文言文的常见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于古代文学阅读理解有很大帮助。
6. 语文规范:包括标点符号的用法、语法错误的纠正等,是书写和表达中的重要基础。
二、古诗文知识:1. 唐诗宋词:了解唐代和宋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著名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古文观止:熟悉古代散文作品,包括《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理解其内涵与写作特点。
3. 诗词鉴赏:对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包括《静夜思》、《水调歌头》等,理解其中的意境与表达方式。
4. 古典文学知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包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的生平等,有助于全面理解古代文学。
5. 古文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三、现代文学知识:1. 主要作家及作品:熟悉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对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鉴赏,理解其中所体现的现代社会现实与精神内涵。
3. 文学流派:了解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流派,如现代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理解其文学特点。
1. 比喻:了解比喻的定义和作用,能够分析诗文中的比喻手法,理解其象征意义。
2. 拟人: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能够理解诗文中拟人手法的深层含义。
3. 对偶:了解对偶的运用方式与效果,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文中的对偶手法。
4. 排比:理解排比的表达形式和效果,通过分析诗文中的排比手法,领略其艺术魅力。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要点精编◣考点1·中国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1)《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2.中国现当代文学(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以及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短篇小说集《神·鬼·人》,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4)郁达夫,原名郁文。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5)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等。
考点2·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专升本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先秦文学。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按音乐性质分为风(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 先秦散文。
- 历史散文。
- 诸子散文。
- 儒家。
- 道家。
2. 汉代文学。
- 汉赋。
- 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 汉代诗歌。
3.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建安文学。
-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
- 陶渊明。
- 南北朝民歌。
- 文学理论批评。
4. 唐代文学。
- 唐诗。
- 初唐。
- 盛唐。
- 山水田园诗派。
- 边塞诗派。
- 李白。
- 杜甫。
- 中唐。
- 晚唐。
5. 宋代文学。
- 宋词。
- 北宋。
- 南宋。
- 宋诗。
- 宋代诗歌与唐诗相比,具有理趣的特点。
- 宋代散文。
6. 元代文学。
- 元曲。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散曲。
- 杂剧。
7. 明代文学。
- 明代小说。
- 长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明代戏剧。
8. 清代文学。
- 清代小说。
- 长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清代诗歌。
- 清代诗歌流派众多,如神韵派(王士祯)、格调派(沈德潜)、肌理派(翁方纲)、性灵派(袁枚)等。
- 清代散文。
- 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他们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散文风格简洁平淡。
二、文言文阅读。
1. 实词。
- 古今异义。
- 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 一词多义。
- 以“绝”为例,“绝巘多生怪柏”(极)、“沿溯阻绝”(断绝)、“哀转久绝”(消失)。
- 词类活用。
春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2024年)春季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第一篇: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大学语文》基本知识点一、一要点:语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知识1.语言文字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1)文言实词:古今意;常用文言实词具体含义(2)文言虚词: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3)文言句式:使动句式、意动句式、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判断句、被动句、倒序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2.文学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1)作者基本情况(字号、朝代、主要思想或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2)作品基本情况(出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特色、地位(3)文体基础知识:4种文体知识的具体考核①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②记叙文:叙述方式:顺序、倒序、平叙、插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③诗歌: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自然天成、融情于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诗词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就是诗词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其中六种间接抒情是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借景抒情又分为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四种,这四种借景抒情的区别就在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多少。
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自然天成:《饮酒》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诗歌的抒情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间接抒情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再别康桥》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等。
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一)《语文课程标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安排教学内容或提出阶段目标。
4.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语文教学要:(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8.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0.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1.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2.语文教学评价要:(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多种功能(如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2)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3)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自我或相互之间、家长等);(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现代汉语》一、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语体。
书面语通过文字记录,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口语的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4.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音的许多特点:(1)在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2)在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3)在语法方面,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5.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二、语音1.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汉语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3.《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的。
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项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4.押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
“韵”与“韵母”不同,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母相同,不要求韵头(介音)也相同。
合辙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唱好记。
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押韵时广泛运用的是“十三辙”。
5.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普通的声调有阴平(55,第一声)、阳平(35,第二声)、上声(214,第三声)、去声(51,第四声)。
6.古代诗词(含韵文)讲究“平仄”。
“平”就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调值不升不降。
“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是不平的意思。
在古代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平仄”,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
(“平”大致与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相仿;“仄”大致为第三声和第四声。
)读古代诗词要知道古代的平仄。
在古代诗词和戏曲唱词中(含对联),除了开头两句外,一般是上句句末用仄声,下句句末用平声,中间注意平仄相间,上句(单句)、下句(双句)相对的地方也尽量平仄相对。
7.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的音节,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儿化韵中的“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
8.拼音的方法有双拼法、三拼法、整体认读法。
拼读时应注意:声母要用本音,声母、韵母之间不要停顿,要念准韵头。
9.朗读中停顿的分类:用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都属语法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之处,为了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要做些停顿,这样的停顿叫逻辑停顿;为了显示文章的节奏、结构、语意而采用的停顿叫节拍停顿,例古诗五字句一般为三拍“二二一式”,“欲穷/千里/目”,七字句一般为四拍“二二二一式”“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普通话中音变有三种情况:轻声、儿化、变调。
(要注意常用的易读错的字音)三、汉字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有超时空性。
2.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即“汉字七体”。
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
3.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六书中,象形(例“日、月”等)、指事(例“本、末”等)、会意(例“从、众”等)、形声(例“财、材”等)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4.字典(工具书):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的词典是汉朝初年的《尔雅》,最早的方言词典是西汉扬雄的《方言》。
5.检字法是字典和其他工具书里文字排列的检查方法。
检查汉字常用的方法有: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规范书写)四、词汇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两个音节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来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例“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替代时意义要保持一致)2.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可用剩余法区分词与词素,用扩展法或插入法区别词和短语。
例:“热心”不是“热的心”,“热心”是词;“骑马”可扩展为“骑了一匹马”,“骑马”是短语。
3.词的结构(构成):(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有单音词和复音词。
联绵词:双声词(如“澎湃”)、叠韵词(如“叮咛”)、其他(如“芙蓉”);音译词:如“沙发”;拟声词,如“哗啦”。
(2)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并列式(如“国家”)、偏正式(如“足球”)、主谓式(如“地震”)、中补式(例“提高”)、支配(动宾)式(如“站岗”)、重叠式(如“姐姐”)、附加式(如“老虎”、“木头”)。
4.词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语体色彩(书面语和口语色彩)、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
5.词义的分类:词从词义分单义词和多义词。
多义词词义有基本义和转义(含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6.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
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种种的感情、态度,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表现在:(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与蔑视)②范围的大小(如战争与战役)③集体与个体不同(如树林与树)④搭配对象不同(如发挥作用,发扬传统);(2)色彩方面的不同(如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申明是动词,声明是动词或名词。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解释词义要考虑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8.常用的词语解释方法:(1)指示法。
解释某词时指出(指示)所代表的事物,让人们知道词的所指,也就解释了词的意义。
(2)定义法,采用“属差+类”的方法给词语下定义。
(3)以词解词法。
如,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利用否定反义词进行解释。
(4)描绘法。
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述它们的样子。
(5)分解法。
分解解释词素的含义得出词的意义。
(6)入境法,联系词所处的一定语境解释词义。
9.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等。
10.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例:“人心齐,泰山移”)、惯用语(如“走过场”等)和歇后语(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