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电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7.49 KB
- 文档页数:3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章节一:三极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符号。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定义:三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电信号的功能。
2. 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
3.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通过基极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
4. 三极管的类型:NPN型和PNP型。
5. 三极管的符号:NPN型三极管符号为“N”,PNP型三极管符号为“P”。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展示三极管的实物图和符号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章节二:放大电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教学内容:1. 放大电路的定义:放大电路是一种通过反馈作用放大电信号的电路。
2. 放大电路的作用:放大微弱的信号,使其具有足够的功率驱动负载。
3.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三极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反馈电阻。
4. 放大电路的原理:通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实现电信号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放大电路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
2. 展示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和实际电路图。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章节三: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2. 掌握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三极管的放大能力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2.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通过基极电流的控制,实现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电流的放大。
教学活动:1. 讲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和放大原理。
2. 分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章节四: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 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电阻等元件,设计合适的电路。
第5章功率放大电路5.1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主要知识点熟练掌握正确理解一般了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分类、效率和失真问题√√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甲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电路工作原理√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单电源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低频功放的能量和效率√功率器件与散热几种功率器件的特点、功率器件的散热√集成功率放大器√5.2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理解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与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关系。
2.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和功率参数计算方法。
二、难点1.正确理解乙类和甲乙类低频功率放大器中放大管的电流流通角、波形失真及其解决方法。
2.乙类和甲乙类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计算以及提高效率。
5.3 知识要点甲类功放及特点乙类功放及特点1.低频功率放大器甲乙类功放及特点主要技术要求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交越失真及其解决办法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BTL功率放大器本课程中对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讨论和分析的思路为:先讨论功率放大器的特殊问题甲类功放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其优缺点提高效率的途径乙类互补功放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其优缺点,功率计算(输出信号交越失真)为了克服交越失真甲乙类低频功放的组成、原理及其优缺点需要解决交流输出信号正负半周不对称问题采用自举电路。
然后介绍集成功放以及BTL功放电路等。
5.4 主要内容5.4.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5.4.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要求1.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输出较大功率由于功率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级,信号幅度较大,功率放大管往往工作在极限状态。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为额定负载LR提供不失真的输出功率,同时需要考虑功率放大管的失真、功率放大管的安全(即极限参数CMP、CMI、CEO(BR)U)和散热等问题。
2.具有较高的效率由于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功率较大,所以,效率问题是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要问题。
课题项目:音频放大电路器的制作任务: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课程名称实用模拟电子电子技术项目教程授课类型新授班级13应用电子3+2班日期2014.5.6 课时 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常见类型,区分OCL功率放大电路与OTL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安装调试常用集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情感目标:能安装调试音频放大电路教学重点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课前准备1.相关项目模块2.参考教材3.教案教学后记及改进措施课堂教学安排一、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功率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处于最后一级,又称输出级,其任务是输出足够大的功率去驱动负载,如扬声器、伺服电动机、指示仪表等。
从能量控制的观点来看,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功率放大电路的任务是输出功率,通常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所以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相比,功率放大电路又有一些新的特点:1.输出功率大为了获得大的功率输出,功放管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幅度足够大,往往在接近极限状态下工作。
2.效率高由于输出功率大,因此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也大,这就存在一个效率问题。
所谓效率就是负载得到的有用信号功率和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的比值。
3.非线性失真功率放大电路是在大信号下工作,通常工作在在饱和区与截止区的边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线性失真。
4.三极管的散热功率放大器在输出功率的同时,三极管消耗的能量亦较大,为了充分利用允许的管耗而使三极管输出足够大的功率,三极管的散热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5.性能指标以分析功率为主,主要计算输出功率、管子消耗功率、电源供给的功率和效率。
此外,在分析方法上,由于三极管处于大信号下工作,通常采用图解法。
二、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根据功率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静态工作点设置的不同,可分成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甲类放大器的工作点设置在放大区的中间,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三极管都处于导通状态,输出信号失真较小(前面讨论的电压放大器都工作在这种状态),缺点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三极管有较大的静态电流C I ,这时管耗C P 大, 电路能量转换效率低。
低频功率放大器教案教案标题:低频功率放大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学习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参数设计。
3. 掌握低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a.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c.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特点2.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参数设计a. 放大器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b.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元件选择c.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参数设计和计算方法3.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方法a.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特性测试b. 放大器的失真和噪声性能测试c.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优化方法和技巧4.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a. 设计和搭建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实验b. 进行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c. 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电路结构。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参数设计和计算方法。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搭建和测试。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放大器的性能和效果。
6. 问题解决: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方法。
7. 总结归纳:总结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关键知识点和实验经验。
8.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低频功率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可能性。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括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参数设计等内容。
2. 实验器材:提供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实验所需的元件和仪器设备。
3. 相关文献:提供低频功率放大器的相关参考书籍、论文和实验指导手册。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电路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内容。
三极管四种工作状态根据正弦信号整个周期内三极管的导通情况划分甲类:一个周期内均导通晶体管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都导通静态I C较大,波形好, 管耗大效率低。
乙类:导通角等于180°晶体管只在输入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导通,静态I C=0,波形严重失真, 管耗小效率高。
甲乙类:导通角大于180°晶体管导通的时间大于半个周期,静态I C 0,一般功放常采用。
丙类:导通角小于180°图3-4 各级电压和电流波形丙类(C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图3-5 3DA21静态特性曲线及其理想化cos cnm I +()cd t θωcos θ出电路 。
宽频带功率放大器没有选频作用。
因此谐波的抑制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此,放大管的工作状态就只能选在非线性畸变比较小的甲类或甲乙类状态,效率较低,也就是说宽频带放大器是以牺牲效率作为代价来换取宽频带输出的 。
传输线变压器是将两根等长的导线紧靠在一起,并绕在高导磁率低损耗的磁芯上构成的。
最高工作频率可扩展到几百兆赫甚至上千兆赫。
传输线变压器与普通变压器在传输能量的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传输线变压器负载两端的电压不是次级感应电压,而是传输线的终端电压。
两根导线紧靠在一起,所以导线任意长度处的线间电容很大,且在整个线上均匀分布。
其次,两根等长导线同时绕在高μ磁芯上,所以导线上均匀分布的电感量也很大,这种电路通常又叫分布参数电路。
在传输线变压器中,线间的分布电容不影响高频能量的传输,电磁波以电磁能交换的形式在导线间介质中传播的。
u su su sR LR LR LR s R sR s (a) 结构示意图(c) 普通变压器的原理电路(b) 原理电路图u 1u 2u 1u 2u 1u 2。
功率放大器教案教案标题:功率放大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特点。
3. 理解功率放大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4. 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功率放大器电路。
教学重点: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和特点。
3. 功率放大器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功率放大器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功率放大器的实验设备和电路元件。
3. 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如音响、电视机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放大声音或图像的。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输入信号、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等要素。
2. 介绍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如A类、B类、AB类等,并详细解释各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一些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如音响系统、汽车音响、无线电通信等,并分析其中的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和应用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功率放大器类型和参数。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功率放大器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电路元件和参数,搭建出一个工作正常的功率放大器电路。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功率放大器知识要点,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2. 评价学生对功率放大器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功率放大器的相关实验研究,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功率放大器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实验数据记录等。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备课组别电子上课日期主备教师授课教师课题:7.5无输出电容功率放大器OCL教学目标1.认识OCL功放电路2.理解OCL功放的工作原理3.会分析OCL实例电路重点OCL功放的工作原理难点OCL实例分析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设备多媒体展示系统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教学内容引入OTL功放电路由于去掉了输入和输出T,具有失真小的优点,故有“高传真”的称号,但在输出回路中有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
电容器内铝箔卷绕圈较多,电感效应大,故对不同频率的信号会产生不同的相移,输出信号有附加失真。
新授课7.5.1OCL功放电路简析一、中点静态电位必须为零(V A = 0)为防止因输出端 A 与负载RL 直接耦合,造成直流电流对扬声器性能的影响,则 A 点静态电位必为零。
采用的办法是:双电源供电: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正负电源。
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教学内容二、最大输出功率输出最大功率时,集电极电压和电流的峰值分别为cem GV V'=cem GcmL LV VIR R''=≈则最大输出功率为Gom cm cem GL1122VP I V VR⎛⎫''== ⎪⎝⎭即2GomL2VPR=7.5.2OCL 实例电路一、电路组成说明1.用复合管提高功率输出级的电流放大倍数V4、V6 组成NPN 型复合管,V5、V7 组成PNP 型复合管。
二者组成复合互补功率输出级。
从而提高了输出级的电流放大倍数,同时也减小了前级的推动电流。
教学内容2.用差分放大输入级抑制零漂V1、V2 组成差分输入级,控制输出级A点电位不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保证静态零输出。
同时提高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其他元件的作用V3 为激励级,推动功率输出级,使其输出最大功率。
C5 为高频负反馈电容,防止V3 高频自激。
R7、V8、V9 组成V4、V6 和V5、V7 复合管基极偏置电路,静态时,使其工作在微导通状态,防止产生交越失真。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类型
[教学目的]
掌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实际功放OCL电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和最大输出
[教学内容]
一、主要特点
1.由于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幅度较大,功率放大电路必须工作在大信号条件
下,因而容易产生非线性失真。
如何尽量减小输出信号的失真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输出信号功率的能量来源于直流电源,应该考虑转换的效率。
3.半导体器件在大信号条件下运用时,电路中应考虑器件的过热、过流、过压、
散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有适当的保护措施。
二、基本类型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有互补对称式和变压器耦合推挽式两种类型。
1、互补对称式
OTL功率放大器要求输入端(T1、T2基极)上的静态电压也为Vcc/2,即
VI=(VCC/2)+Vi。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增加了一只大容量(几百~几千微法)的电解电容。
当静态时(Vi=0),T1和T2都截止。
它们的射极电压为V cc /2,所以电容C上充有Vcc/2的电压,输出Vo= -Vc=0。
信号Vi为正半周时,T1导电,使T2截止,负截RL上流过正半周电流;信号为负半周时,电容器C上的电压Vcc/2作为电源,T2导电,T1截止,负载上流过负半周信号电流。
所以电容C要有足够大的容量,使得在信号负半周时能提供出较大的电流。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由于在静态条件下T1和T2都处于截止状态,所以它的静态功耗为零,但在动态时存在严重的交越失真。
为了克服交越失真,必须给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设置一定的静态工作点(使信号Vi=0时,T1、T2管都处于微导电状态)。
根据静态工作点的不同设置,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乙类功放,即导电角θ=180°;甲类功放,即导电角θ=360°和甲乙类功放,即导电角在θ=180°~360°。
2.变压器耦合推挽式
变压器耦合的突出优点是,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变比,能找到一个最佳的等效负载(此时输出功率最大,且不失真)。
并且,在不提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可以使输出电压的幅度Vom超过电源电压。
[小结]
1.功率放大电路是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以输出最大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各
具有尽可能高的转换效率为组成原则,功放管常常工作在尽限应用状态。
2.低频功放电路有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换电路、OTL电路、OCL电路和BTL电路。
[复习]
1.功放电路的性能指标:最大输出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2.功放电路的分类:甲类、乙类、甲乙类、丙类和丁类
变压器耦合、OTL、OCL和B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