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尾矿库除锰镭工艺及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48.46 KB
- 文档页数:6
地下水中镭的去除
张珪;陶荣光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工程学》
【年(卷),期】1997(0)1
【摘要】以重晶石、软锰矿、高锰酸钾活化锯末和沸石等为吸附材料,在pH值为7.5±0.5、接触时间为5min的条件下,对地下水中的镭(Ra^(226))进行了去除实验。
由于软锰矿对镭的去除率高、净化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是极为理想的吸附材料。
【总页数】3页(P3-5)
【关键词】地下水;镭(Ra<sup>226</sup>);吸附去除
【作者】张珪;陶荣光
【作者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3
【相关文献】
1.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中浓度去除率与系统去除率对比研究 [J], 张永锋;罗纨
2.铬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相互迁移规律及地下水中铬的去除方法 [J], 高洪阁;李白英;陈丽惠;杨贵
3.某铀尾矿库周边地下水中镭的分布与成因研究 [J], 张春艳;王哲;高柏;刘媛媛;蒋
经乾
4.维多利亚大沙漠毛里斯湖附近贱金属及地下水中镭视异常的水文地球化学解释
[J],
5.地下卤水中镭的富集与测定方法研究 [J], 魏伟;康兴伦;江雪艳;于志刚;杜金洲;张卫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42867.7(22)申请日 2019.12.06(71)申请人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地址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145号(72)发明人 刘津麟 钟平汝 孟舒 王聪颖 王高山 朱常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代理人 高安娜(51)Int.Cl.C02F 9/04(2006.01)C02F 101/20(2006.01)C02F 103/1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进行离子交换吸附;步骤二、与石灰中和;步骤三、加入氧化剂、铁系混凝剂;步骤四、加入两性絮凝剂;步骤五、对所得水样进行过滤,分析清液杂质元素操作或沉降操作;本发明是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去除渗出水中过量铀;通过石灰中和,向渗出水中加入氧化剂,将锰和铊氧化至高价不溶态,添加混凝剂后溶液固液分离,达到去除杂质离子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11039446 A 2020.04.21C N 111039446A1.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进行离子交换吸附;步骤二、与石灰中和;步骤三、加入氧化剂、铁系混凝剂;步骤四、加入两性絮凝剂;步骤五、对所得水样进行过滤,分析清液杂质元素操作或沉降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将尾矿库渗出水流经离子交换塔进行吸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将将尾矿库渗出水流经离子交换塔进行吸附,树脂为20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尾矿库渗出水铀、锰、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与石灰中和,将石灰中和步骤一吸附后的渗出水,中和后的PH大于9.45,小于9.55。
堆浸铀尾矿污染物释放机理研究铀尾矿是一种高容量、低放射性废物,常堆置于地表形成尾矿库,在地球化学作用下,其中的放射性核素及其他有毒物质将会释放出来,对库区周边水土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了解铀尾矿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和控制释放的机制有助于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铀尾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我国广东、江西等湿热地方铀矿众多,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这些地方的铀尾矿放射性核素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机理的研究较少,因此,对这些尾矿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广东韶关某铀尾矿库的尾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然后对铀尾矿进行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动态淋浸实验,研究铀尾矿中铀及其他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并对各金属元素的释放进行动力学分析。
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该铀尾矿粒径较大,主要分布在0.1-10 mm之间;所含主要元素有硅、铁、铝、钾;主要矿物有石英、微斜长石、高岭石、石膏、斜绿泥石;尾矿中铀、铅、锌、镉以残渣态为主,铁、锰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为主.2.铀尾矿动态淋浸的淋滤液p H值呈上升的趋势,其变化范围为3.3-4.84;尾矿中铀、铁、锰、锌、镉、铅和硫酸根离子等污染物在淋浸初期释放较快,后期逐渐变慢,淋浸液中铀浓度远大于铀尾矿库铀的排放限值50 ug/L,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也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限值。
3.几种金属的累积浸出量大小为铀>锰>铁>锌>镉>铅,取决于各元素总量及元素在尾矿中存在的形态。
4.浸出液中铀浓度最高达286.66 mg/L,经过2个月淋浸实验,铀累积释放量达158.06 mg/Kg,具有回收价值。
5.铁、锰的释放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拟合;铅、锌、镉的释放用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较好;铀的释放具有阶段性,淋浸0-24 h,铀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24 h-1464h,铀的释放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第36卷第4期2017年月轴矿冶U R A N I U M M I N I N G A N D M E T A L L U R G YV o l. 36N o. 4N o v.2017某退役铀尾矿库保护性开放利用方案研究吴冬1,李岩1,王剑S詹乐音S郭大平S陈光2(.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2.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摘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推进,对于地处城乡近郊区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更重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效益的提升,以进一步提高退役整治效果。
以辽西地区某退役治理铀尾矿库为例,提出采用复合覆盖隔离技术与景观园林工程相结合,将其改建成为铀尾矿库绿色生态公园的保护性开放利用方案,并对改建方案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将退役铀尾矿库保护性开放利用为绿色生态公园是可行的。
关键词:铀尾矿(渣)库;退役治理;利用;修复;尾矿滩面覆盖中图分类号:T L9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063(2017)04-0306-06doi:10.134 26/ki.y k y.2017.04.013目前,我国关闭后的铀尾矿(渣)库,一般将其退役治理为有限制使用深度,即生态恢复、监护管理的方案。
该方案对铀尾矿(渣)进行覆盖隔离,抑制氡析出,屏蔽Y辐射,防止放射性渗水流人环境[]0314[2],生态环境修复为荒草地,不得随意变动、削弱或破坏有关的退役整治设施(如植被、覆盖层、坝体、防排洪设施、边坡防护等),不得用于与食物链有关的生产活动[1]105109,也不得长时间居留(如建房居住等)。
铀尾矿(渣)库的占地面积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扩张,对于地处城乡近郊区的铀尾矿库,这样的退役治理效果,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太协调,民众也不太满意。
某退役治理铀尾矿库地处辽西两个城区组合型城市之间,区位特殊,其保护性开放利用的需求具有典型性,笔者就该尾矿库场址改建成为绿色生态公园的方案进行讨论,以期为类似铀矿山、伴生放射性矿山的尾矿(渣)库、废石场(排土场)等的治理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某铀矿堆浸准尾渣强酸熟化浸出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试验与探讨谢望南,郭宗富,邓淑珍,罗远秋,韩福长(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铀矿准尾渣强酸熟化浸出技术,经试验获得成功,但在工业化应用方面,由于不同矿石性质的铀矿石,所适应的工艺参数区别很大,同时又要顾及浸出率与化工材料消耗之间的双重指标的合理性,故在实际的水冶生产中,还需要做大量的细致、深刻的试验和探索,我公司各水冶厂,自2009开始采用此项技术以来,对此项技术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调整,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关键词:准尾渣;高酸熟化;工业化应用;探讨中图分类号:TL21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8265(2013)04-0027-05收稿日期:2013-08-12作者简介:谢望南,男,工程师,E-mail :xwnyx@.0前言铀矿堆浸准尾渣强酸熟化浸出技术(以下简称尾渣熟化技术)是南方硬岩试验中心试验研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降低了水冶生产成本,节约了有限的矿产资源,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低品位矿石的有效益加工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2009年8月始,我们在生产中对尾渣熟化技术进行了工业化应用探索,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工艺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调整,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后面的水冶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该矿矿石的理化特性该矿床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次生铀矿较少,矿化类型为浸染状、亮点状、细脉状等。
为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床,矿石基础主要为沥青铀矿—硅质脉型和沥青铀矿—赤铁矿型。
矿石硬度系数为:f=8~10,松散系数为:1.5~1.6。
破碎到-10mm 后,低酸浸出不泥化,堆浸渗透性能好。
原矿中各主要组份情况见表1。
表1原矿中各主要组份分数表元素名称∑U Sio 2Fe 2O 3FeO CaO MgO Na 2O K 2O Mn 2O 3含量(%)0.07875.530.22.090.510.342.535.020.0341.1该矿体铀矿石常规堆浸浸出情况采用常规堆浸技术,矿石粒度要求:-10mm >95%浸出时间一般为80~90天;浸出平均耗酸为矿石重量的2.0%~2.5%;浸出尾渣铀金属品位为0.008%~0.010%;浸出液固比为2:1。
从低品位铀尾矿中氧化浸出铀李密;张彪;张晓文;黄婧;丁德馨;叶勇军【摘要】In view of low extraction rate of uranium caused by high gangue content and complex occurrence state of phases existing in low-grade uranium tailings,adding suitable oxidants in leaching process to destroy the gangue crystal structure we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uranium extraction.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acid leaching and intensified leaching with three oxidants (H2O2,MnO2 and Fe3+) on uranium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uranium extraction ratio is only 78% after 6 h in traditional leaching at temperature,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liquid-solid ratio of 30 ℃,1 mol/L and 20∶1,respectively,while the extraction ratio reaches 95% after 1.5 h in intensified leaching under the same leaching conditions.H2O2 and MnO2 can decompose the gangue crystal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particle agglomeration.However,manganous silicate forms when MnO2 is used as oxidants.The ferric iron has no effect on destroying the gangue crystal structure,but it can improve the uranium extraction ratio depending on its oxidation influence.%针对低品位铀尾矿因脉石含量高、物相赋存状态复杂而造成的铀浸出率低的问题,提出添加辅助氧化剂破坏脉石结构而实现强化浸出铀的思路.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比常规酸浸和3种氧化剂(H2O2、MnO2和Fe3+)强化酸浸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液固比分别为30℃、1 mo1/L和20∶1时,采用常规酸浸6h后铀的浸出率仅为78%,而在相同的浸出条件下,强化酸浸1.5 h铀的浸出率可达到95%.浸出渣的XRD及SEM-EDS分析结果表明,H2O2及MnO2均能破坏脉石晶体结构,减少颗粒团聚,但添加MnO2后生成新的硅酸锰盐晶体,Fe3+不能破坏脉石结构,但其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铀的浸出.【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10页(P145-154)【关键词】铀尾矿;浸出;氧化;脉石【作者】李密;张彪;张晓文;黄婧;丁德馨;叶勇军【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衡阳421001;南华大学放射性三废处理与处置重点实验室,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衡阳421001;南华大学放射性三废处理与处置重点实验室,衡阳421001;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衡阳421001;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83随着核电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铀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为满足核电发展所需要的铀将达到6000 t左右[1]。
第37卷第4期(总第160期)2018牟8月湿法冶金Hydrometallurgy of ChinaV ol . 37 No . 4(Sum . 160)Aug . 2018某尾矿库尾矿渗水中铀的化学形态研究宋艳,康绍辉,樊兴,刘康,李大炳,杨志平(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运用环境水化学平衡软件Visual M IN TEQ 3.1研究了某尾矿库尾矿渗水中铀的化学形态,并模拟在不同 pH 、F _浓度、U 浓度等条件下铀化学形态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尾矿渗水中,铀主要以U 02F +和U 02F 2(aq )形态存在;p H 对铀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大,和铀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对铀的化学形态影响不明显,但对其浓度 影响较大。
关键词:尾矿渗水;铀;化学形态;Visual M IN T E Q 3. 1中图分类号:T L 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617(2018)04-0267-04D O I :10. 13355/j . cnki . sfyj . 2018. 04. 003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从铀矿石开采、选冶和铀 的精制,到核燃料元件制造,都会产生大量含铀废 液。
含铀废液的显著特点是铀浓度低、体积大、化 学成分复杂。
我国某厂铀纯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含硝酸根铀废液,致使尾矿库中硝酸根浓度大幅 提升,同时尾矿库会产生大量尾矿渗水,其中含有 大量杂质离子[13],因此,研究尾矿渗水中铀的化 学形态对尾矿库退役治理有重要作用。
目前,用于模拟计算物质化学形态的软件主要有 Visual MINTEQ 、GWB 、CHEMSPEC 、PHREEQC 和£〇3/6等[4 9]。
采用数据库中铀的 物种及其热力学数据较全、可视化程度较高、形态 计算性能受到广泛认可的Visual MINTEQ 3.1 程序对某尾矿库尾矿渗水中铀的化学形态进行研 究,并对影响铀化学形态的因素进行条件模拟,分 析其变化规律。
南方某尾矿库浅层尾砂中铀分布特征占凌之;朱晓杰;高柏;杜洋;汪勇【摘要】选取南方某铀尾矿库的浅层尾矿砂为研究对象,研究铀在浅层尾矿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尾矿砂样进行酸浸试验,发现在酸浸过程中浸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深度尾矿砂中的铀浸出量差异明显,但各层的浸出量并不与深度呈线性关系,深度80 cm处的铀浸出量最高,可达25.63 mg/g,明显高于其他各层.尾矿砂中铀的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是由于在氧化、降雨淋滤作用下,铀发生了溶解迁移和沉淀作用.【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4(066)003【总页数】4页(P45-47,63)【关键词】铀;尾矿库;浅层尾砂;分布特征【作者】占凌之;朱晓杰;高柏;杜洋;汪勇【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赤峰九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赤峰024000;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7铀尾矿、废石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具有种类多、寿命长的特点,其中铀、镭、钍等核素所产生的迁移扩散已经对环境构成长久的潜在性危害。
由《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可知,铀矿冶地域通过水气途径对环境、居民最大有效剂量达到0.65~1.67mSv/a,集体有效剂量达到 17.57 人·Sv/a,而铀矿冶系统对居民集体剂量贡献占整个核燃料循环系统总集体贡献的93%,铀尾矿、废石对环境的剂量贡献占铀矿冶的80%[1]。
铀是典型的放射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毒性很强,一般表现为化学毒性和放射性毒性这两个方面[2-4]。
铀进入人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呼吸道吸入含铀的气溶胶、饮用被铀污染的水或者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5]。
因为铀及其子体均会在衰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α射线和β射线,所以会导致患骨癌和肺癌的风险增加[6-7]。
尾矿砂虽然是铀水冶的废弃物,但还有5%铀、95%镭、75%钍等放射性核素存在尾矿砂中[8],尾矿砂在尾矿库中沉淀下来,产生的废水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或渗透到地下水或渗滤出尾矿库附近的地表水甚至直接排到农田,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长久性危害。
第28卷 第1期2009年2月铀 矿 冶U RAN IUM M IN IN G AND M ETALL U R GY Vol 128 No 11Feb 12009收稿日期:2008203215作者简介:王志章(1941—),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铀尾矿处置的研究、设计工作。
铀尾矿处置的实践和认识王志章(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回顾我国铀尾矿处置的相关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涉及高固体含量尾矿浆的管道输送,高压矿浆的研制,耐腐蚀管材的应用,以及铀尾矿库的退役治理,并对铀尾矿库渗水等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铀尾矿;处置;水力输送;退役治理中图分类号:TL 942.21;TL 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63(2009)0120022204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铀矿冶工业兴起至今,铀尾矿处置作为铀矿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由于科研、设计、施工和运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确保正常生产、工程安全、辐射防护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结果。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铀尾矿处置的要求也日趋严格。
通过总结国内的实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争取在这一领域开创新的局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铀尾矿处置方法及技术改进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水冶工艺流程、设备装备水平、尾矿库地形地质条件等)曾对铀尾矿采用过多种处置方法:有采用水力输送方式的“湿法”,有采用将尾矿浆过滤脱水的“干法”;有在陆地上堆积处置的(如山谷型、平地形尾矿库),也有采用水下处置的(如湖下沉积)。
有过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
我国的铀尾矿处置绝大多数是采用水力输送的“湿法”及“上游筑坝法”,即在水冶厂附近选一山谷作尾矿库,用当地土石料建一初期坝形成一定库容。
在水冶厂将铀尾矿制成中性尾矿浆,再用泵和管道排放至尾矿库。
尾矿在库内沉积,当沉积滩面超过初期坝顶时,则开始用尾矿在初期坝顶上游侧堆积形成堆积坝,并不断分期加高。
第43卷 第1期2024年2月铀 矿 冶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Vol.43 No.1Feb.2024收稿日期:2023 09 28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2ZYT008)。
第一作者简介:蒋树武(1968—),男,湖南衡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铀纯化转化工艺及设备研究。
某铀尾矿库渗滤液综合处理工艺研究蒋树武(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衡阳421002)摘要:针对含铀、锰、氨氮等多种污染物的铀尾矿库渗滤液,采用离子交换法回收铀、电絮凝除重金属和气膜回收氨氮工艺进行综合回收处理。
验证了离子交换法回收铀的效果;考察了电絮凝法在不同原水pH、曝气时间和电絮凝时间等条件下,对铀、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了在不同氨氮浓度下,气膜对废水中氨氮的分离效果。
结果表明,树脂对铀的一级去除率可达95.7%;在不调整原水pH(pH=7.5)和不曝气的条件下,电絮凝效果较好,电絮凝5min出水中的铀和锰质量浓度分别降至99.79μg/L和0.06mg/L;当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低于297.00mg/L时,经过气膜一次处理对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9%,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降至1.91mg/L。
该渗滤液综合处理工艺可实现铀和氨氮的回收,以及多类污染物的达标。
关键词:尾矿库;渗滤液;含铀废水;氨氮废水;重金属;离子交换;电絮凝;气膜中图分类号:TL941;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063(2024)01 0071 05犇犗犐:10.13426/j.cnki.yky.2023.09.11 某尾矿库产生的渗滤液因含铀、锰、氨氮等污染物,需要处理达标后外排。
该渗滤液属于低浓度含铀废水,常用低浓度含铀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1 2]、萃取法[3 4]、混凝沉淀法[5]、蒸发浓缩法[6 7]等。
在处理规模较大时,大部分处理方法均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
提高锰回收率的选矿工艺研究和应用试验报告提高锰回收率的选矿工艺研究和应用试验报告一、选矿工艺研究1、选矿工艺原理锰矿开采和选矿生产常用的主要方法有磁选、选重、重浮选、浮选、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法属于化学还原法、碱熔还原法、溶出法、化学浸出法、低温炭化法、微生物氧化还原法等。
目前优质锰矿的生产大多采用化学法选别,而非机械选别。
2、选矿工艺流程锰矿采用化学浸出式选矿工艺,其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将锰矿破碎、筛分后送入浸出罐,浸出罐内充入硫酸等浸出剂和空气,通过机械搅拌和自然对流作用使矿石浸出,再通过过滤、水洗、干燥等工序获得浸出液中的锰盐,在进行还原和精制过程之后得到锰金属。
3、选矿工艺调整针对锰矿选矿工艺中存在的回收率低、耗能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我们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了调整。
在浸出时间、浸出剂使用量、机械搅拌强度、溶液PH值等因素的控制方面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矿石经过化学浸出后,锰回收率从原来的60%左右提高到了80%以上,能源消耗也大幅降低,同时污染排放也得到有效地控制。
二、应用试验报告为验证选矿工艺调整的效果,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试验。
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矿石的选别、浸出液处理、还原与精制、锰盐产物的干燥等环节。
试验完成后,我们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矿石的选别试验中,我们使用了工厂原料库中的锰矿进行实验。
经过试验表明,该矿物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锰回收率。
2、浸出液处理在浸出液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过滤和洗涤的方法,将浸出液中的杂质分离出去,最终得到了较为纯净的锰盐溶液。
3、还原与精制在还原与精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电解和熔炼两种不同的工艺,采取不同的还原剂和熔剂,获得了不同的产物。
其中,熔融法更加环保,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4、锰盐产物的干燥最后,我们对锰盐产物进行了干燥处理,得到了纯度高、质量优的锰盐。
综上所述,通过对锰矿选矿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我们成功提高了锰回收率,降低了耗能和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