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7.28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梅子新周鹏津市市农业农村局,湖南常德415400摘要:随着城市化加速和农业条件恶化,水稻栽培面积不断缩小,因此在有限的水稻种植区域内实现高质量的水稻生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㊂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实施,对水稻产量的提升以及粮食的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据此,主要对当前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并就其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如播种时间㊁稀播匀播㊁施肥管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㊂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创新;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D O I:10.3969/j.i s s n.2097-065X.2023.06.0261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水稻栽培生产中,可以通过杂交优势的有效利用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增强水稻的抗性能力,保证水稻植株的茁壮生长发育[1]㊂目前水稻栽培生产中的水稻类型有55%以上为杂交水稻,尤其是籼稻中大部分均为杂交品种㊂1.1杂交水稻优势杂交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关科研人员对于水稻栽培技术中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并且普遍认同水稻产量的提升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及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之下,水稻杂交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汕优63 以及 南优2号 均是非常优质的杂交水稻类型,并且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稻研究也在向杂交方向进展[2]㊂与传统的水稻栽培品种相比,杂交水稻在产量和品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㊂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㊁抗病性和产量等重要性状,从而在相同单位面积种植中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㊂杂交水稻的研发为水稻栽培生产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也推动了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㊂1.2三系杂交育种技术要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需要运用三系杂交技术进行杂交育种㊂这一技术利用核质互作所导致的雄性不育现象,在选育雄性不育系水稻的同时,培育恢复系和保持系,以实现杂交育种的目标㊂三系法在水稻杂交育种中的实施,主要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作为本次育种的母系,而父系则选择保持系,在父系以及母系的培育之下,进行快速的反应以及生长,但需保证其不育特点不做变化㊂如选择不育系为母本进行培育,另配以恢复系作为父本进行培育,能够保证花粉可育性的恢复,并且能够获取杂交特征显著品质优良的水稻杂交品种㊂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相关技术研究支持下不断进步,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欠缺之处也越来越突出[3]㊂常见的缺点主要为资源供应不足以及技术操作不当㊂就资源方面来看,不育系稻种的品种较少,资源供应不足;而保持系的品种占比仅能够达到3%左右,东南亚籼稻品种可以在三系法杂交育种技术中作为恢复系进行应用,但是其占比也不足8%,不育系及恢复系两种类型的杂交水稻育种条件的多态性比较低,存在杂交同质化情况[4]㊂1.3两系杂交育种技术两系法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在实际育种中主要是在同类育种体系中,如果花粉的可育性较强,则可通过花粉进行不育体系种子的繁殖以及培育,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抚育划分,则可通过花粉与父本进行杂交来获得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㊂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水稻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能够避免不育系受隐性基因的影响和干扰,且极少出现恢复系制约的情况,对于新不育体系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有助于杂交体系有利性状的留存以及繁殖,对于水稻品种资源率的提升有所促进,同时能够强化选种中多抗性水稻品种的选择概率[5]㊂第二是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实施,能够对传统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雄性不育细胞质隐患的改善干预,对于经济现状的负面缓解也有帮助㊂第三是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的实施能够进一步简化杂交水稻育种程序,提升育种质量,提高育种效率㊂1.4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隐性核雄性不育问题的解决和处理,是杂交育种技术发展中需要重点重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公司在玉米种植中进行了核不变育种技术㊃18㊃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梅子新周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研究以及尝试,在隐性核雌性不育实体与之进行结合之后,成功获得了核雄性不育突变的保持效果,在水稻育种中也通过这一理念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通过该方式的操作,进行隐性雄性和不育材料的遗传保证,能够实现域性的发展,促进花粉以及基因的培育[6]㊂荧光分选法在水稻培育技术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保持系种子和不育系种子进行筛选分离㊂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则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水稻雄性隐性核不育因子的作用,在水稻杂交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相较于传统水稻育种技术,该技术具备稳定的不育性表现,并且不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情况,与三系育种技术相比稳定性更强,不育性遗传率也更高,有助于优良性状的育种以及高产水稻的培育㊂另外,其育种恢复基因性能更强,能够防止转基因的成分出现漂移情况,对于水稻杂交育种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㊂2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点2.1适时播种杂交水稻栽培时需要做好多种的科学管理,需要充分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情况,避免水稻在高温时期抽穗开花,如为再生型杂交水稻,最晚的抽穗时间为7月15日,以避免高温环境影响水稻的质量,除水稻播种时间之外,还需要对水稻的品种以及茬口进行合理规划,如为 一种两收 的水稻品种,播种时期应选择在3月下旬,最晚为4月初,以确保其能够在7月20日之前齐穗,在最高温度到来之前结束开花,保证水稻的高质高产[7]㊂中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底,最晚为5月初,确保其能够在高温过后抽穗扬花,以提升水稻品质㊂除上述要求之外,还需要做好杂交水稻品种的挑选,以耐热抗病性强的品种为主,切不可选择耐热性差的品种进行种植,避免在高温时期出现减产情况㊂2.2稀播匀播,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杂交水稻播种时应以稀播匀播为主要原则,在大田播种时,每h m2播种量为15k g左右,在播种之前需要提前对秧田环境进行处理,做好稻种的浸种以及催芽处理㊂秧苗移栽时,要求每个秧苗的带蘖数量应超过两个,在秧龄25~30d时是最佳的移栽时间,每667m2地可栽入1.8~2万穴左右,每穴中插入1~2株秧苗㊂2.3科学施肥管水2.3.1秧田肥水管理优质杂交水稻的生产离不开壮秧的培育,杂交中稻在移栽时应选择主茎叶龄4.5~6.5叶时进行移栽,在移栽地块播种前需要进行基肥的充分施入,每h m2可施入30t腐熟农家肥,在稀播匀播条件下,每h m2可在秧苗生长枝一叶一心时,进行60~ 75k g的尿素追施,在三叶一心时可进行60k g的尿素追施㊂水稻拔节肥的施入时间需根据其生长时间进行合理调节,如施入过早或者过晚均可能会对杂交水稻的生长质量产生影响㊂如施入时间过早会导致扯秧受限,秧苗极易出现折断情况,移栽成活率也会有明显下降;而施入过晚,则极易导致秧苗未吸收完肥料便需进行移栽,会对送嫁肥的作用产生影响㊂因此,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在秧苗移栽前3~5d进行送嫁肥的施肥,每h m2送嫁肥可施入37.5~60 k g尿素,以加快秧苗的生长,秧田中的水肥管理也是保证杂交水稻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要求播种之后一直到出苗之前,需要将秧田的水放净,待出苗之后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水分供应,如天气温暖可进行浅水浇灌,如天气温度较低,则需要增加灌水量,但低温缓解之后需要及时将水排出,保持在浅水状态,以加快秧苗的分蘖速度,快速形成壮秧生长㊂2.3.2科学安排大田肥料配比杂交水稻的生育期相对较长,因此需要注意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采取适宜的施肥方法㊂不能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施肥方案,否则会影响水稻成穗的质量,并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㊂因此,需要做好各类肥料的科学搭配,杂交水稻生长后期可以适当增加施肥,氮肥㊁磷肥以及钾肥在施肥量配比时可以按照1ʒ0.5ʒ1的比例进行施入㊂氮肥施肥时应选6成作为基肥施入,剩余4成作为穗肥进行施肥,磷肥则全部是在基肥时期,钾肥则选6成作为基肥,4成作为穗肥,以保证杂交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的养分供应质量㊂2.3.3施足大田基肥,早施大田分蘖肥促早发杂交水稻移栽后的健壮生长也离不开水分的充分供应,可在大田翻耕时进行高效复合肥的施入,移栽之后需要每h m2施入112.5k g左右的尿素,以促进其生长㊂施肥方式为移栽后7d左右,能够有效促进杂交中稻的分蘖发育㊂但是如果田块为瘦田或者肥田,则需要根据田块墒情状况进行分蘖肥施肥量的适当调整㊂2.3.4看苗巧施穗粒肥为了充分发挥出杂交水稻的生长优势,需要进行水肥的合理施入,可将其分为促化肥以及保化肥两次进行施加,晒田复水之后可进行促化肥的施入,每h m2可施入75k g氯化钾以及37.5k g尿素㊂而剑叶抽出1/2时可进行化肥的施入,每h m2可施入37.5k g尿素,以加快水稻植株的壮硕生长,实现壮秆大穗发育㊂如条件许可还可在水稻齐穗期以及剑㊃28㊃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第6期2023年6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穗期每h m2施入1.5k g磷酸二氢钾并兑入750k g 水,通过喷施的方式加快水稻的结实灌浆生长,对于水稻穗粒重的增长有所促进㊂2.3.5大田科学管水对于水稻的秧苗移栽后期到返青生长阶段,科学灌水是非常重要的㊂为了保护水稻秧苗的生长,可以灌入2~3c m深的水层,以达到有效的作用㊂在分蘖期前期以浅水勤灌为浇水原则,待秧苗总数生长至计划数量的8成左右时,便可进行排水晒田,以避免无效分蘖情况的大面积发生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40%~50%后可以进行一次浇灌,待水分自然落干之后,再次进行轻度晒田,如此反复多次,直至2叶露出时期可进行生长水层的建立㊂水稻拔节时期直至抽穗开花时期需始终保持田间水分浅显,一次浅水自然落干之后,1~2d再次进行一次浅水的灌入,来保证稻田的湿润水平,对于水稻根部的生长发育以及粒重的增长均有促进㊂3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在杂交水稻栽培管理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水稻苗期需强化对蓟马的防治,孕穗期及抽穗时期需要强化对二化螟㊁三化螟以及稻丛卷叶螟的防治,在孕穗时期则需要加强对纹枯病的防治,而后期则需要强化对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的防治,优化杂交水稻的生长环境,提升其发育质量㊂3.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较为基础,主要依赖的是各项种植技术的优化,杂交水稻的品种数量较多,在不同种植地区的技术环境不同,土壤土质状态差异也比较大,应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栽培品种的科学挑选,从而发挥出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水稻种植时,也需要根据各类害虫的繁殖周期进行水稻栽培时间的科学调整㊂预测各类害虫幼苗的生长情况,通过田间控制技术的优化,合理调整水肥供应技术,从而促进水稻抗性能力的增强,抑制害虫的生长繁殖㊂水稻收割之后可将秸秆进行集中处理,以实现土壤的灭菌消毒,降低土壤中虫卵的残留量,避免土壤中害虫虫卵的大量积累㊂3.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利用的是害虫自身独有的趋光性㊁趋色性㊁趋味性,可通过趋光灯布设的方式进行害虫的吸引,将其引至光源处进行集中消杀,趋光灯选择时需根据害虫的特点进行绿光或者蓝光的挑选,趋光灯的布设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任何损害,在稻丛卷叶螟㊁二化螟以及稻飞虱管理中也有消杀的作用,效果极为显著,但是趋光灯诱杀仅能够在夜间起到作用,对成虫的诱捕效果较好,在虫卵或者幼龄害虫诱捕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根据杂交水稻种植区的基本状况,进行其他人工捕杀或者性诱捕器的安装,进行害虫繁殖量的控制㊂3.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在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依赖食物链的特点,通过害虫天敌的释放及保护,降低田间害虫的存量,提升害虫消杀效果㊂3.4化学防治在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㊂然而,为了降低因化学药物应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需要在化学药物选择时以低毒㊁高效㊁残留药物低为首要考虑因素,不可选择对生态环境或者杂交水稻生长有影响的药物,可通过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混合使用的方式提升药物作用效果,但在药物混合时,需强调不可将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应用,避免酸碱中和,导致除虫质量受损㊂在药物匹配时,也应控制好药物配制的剂量以及浓度,以随用随配为准,保证作用质量,为了避免害虫对同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可将不同类型的药物混合交替应用,以提升使用效果㊂参考文献:[1]杨莹莹,李若思,王一平,等.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粒形和剑叶形态性状的Q T L定位[J].核农学报,2022, 36(3):509-516.[2]王子阳,陈婉华,袁伟,等.双季稻地区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与还田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2):170-174.[3]蒋鹏,徐富贤,熊洪,等.测苗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26(1):107-119.[4]李玉林,徐承昱,胡雪,等.有机和常规施肥模式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对不同食味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2,36(2):445-455.[5]张洪程,刑志鹏,翁文安,等.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生育特征与稳产关键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7): 1322-1337.[6]罗永明,班兆丹,吴全满,等.杂交水稻旌优华占在越南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22(2): 121-123.[7]李波,罗颖菡,孙永健,等.机直播杂交籼稻结实期物质转运与不同粒位米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21,27(5):64-69.作者简介:周鹏,男,1993年生,助理农艺师㊂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㊂梅子新,男,1994年生,助理农艺师㊂研究方向为水稻植保㊂㊃38㊃水稻杂交育种的技术创新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讨 梅子新周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超级杂交稻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探析
超级杂交稻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技术培育出的具有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的稻种。
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控制病虫害的目标。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根据超级杂交稻的生长特点,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深翻、平整和施肥等工作。
早期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超级杂交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在施肥方面,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超级杂交稻的需求量,合理施加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田间管理方面,应注意超级杂交稻的适时灌溉、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适时灌溉可以保持土壤湿度,促进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
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超级杂交稻的竞争,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选择抗病虫害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并采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产量的损失。
在收获和后期处理方面,应注意适时收割和储存。
超级杂交稻一般在灌浆期收割,以避免籽粒流失和品质下降。
收割后的超级杂交稻要及时晾晒,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储存,保证稻谷的品质和营养不受影响。
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应用涉及到土壤准备、田间管理和收获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肥料施用、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和储存等技术手段,以保证超级杂交稻的优质高产和稳产高效。
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对中籼稻进行杂交育种,选育出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的稻种,并结合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以提高中籼稻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栽培方法。
一、种植选择
1. 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河滩地、丘陵地或平原地进行种植。
2. 耕作管理:在播种前要进行耕地整理和翻耕,确保土壤松散。
3. 种子选择:选择高品质的杂交中籼稻种子,确保良种的质量。
二、施肥技术
1.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磷、钾肥。
2. 追肥技术:在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追加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三、水培技术
1. 控制灌水量:合理控制灌水量,保证稻田内水分充足,但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影响根系通气和株色发育。
2. 灌排结合:采用灌溉排水结合的方式,确保稻田排水通畅,避免积水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四、草害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 预防措施:定期对田间进行草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农药使用:对于发生病虫害的田块,可以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农药安全规定,避免农药残留。
五、适时收割和后期管理
1. 适时收割:在稻谷成熟后,及时进行收割,避免稻谷流失或霉烂。
2. 后期管理:收割后对田块进行整理,及时处理秸秆和其他残余物,清除杂草,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采用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中籼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还能够提高农田的土壤肥力,为后续作物种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品种选择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于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的高产栽培技术,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C两优608是一种适合早秧种植、中秧早抢收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可提高产量。
2.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C两优608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适应力较强,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田间管理1.耕地准备:选择土层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进行整地,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秋季种植前,进行深翻耕作,将秸秆和杂草彻底翻入土壤中,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2.施肥:种植前进行化肥施用,在播种前3-5天施入底肥,配施适量的快效肥,增加土壤肥力。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产量。
3.浇水管理:种植早稻的田地要保持较高的湿度,确保种子发芽,生长健壮。
秧苗期定时浇水,注意避免积水。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适量的水分,避免干旱和缺水造成产量减少。
4.除草管理:杂草是水稻生长的竞争对手,会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及时除草,尽量使用机械或人工除草,避免使用草甘膦等对水稻有毒害的除草剂。
5.病虫害防治:定期巡田,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避免扩散。
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并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药害和抗药性增加。
三、管理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C两优608适合采用密植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600-700株左右。
通过适当的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也要避免过密造成植株竞争过度。
2.适时施用生长调节剂:在穗期适量施用破秧剂,促进收籽一致性。
在抽穗期和开花期适时施用瑞尔赞、壮蘖宁等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和穗分化,提高稳产性和产量。
3.科学调控灌浆期营养:在灌浆期及时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促进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
要注意及时掌握田间土壤水分状况,避免过度灌水或水分不足。
4.正确护穗:适时开展银膜裹穗、浸保穗等护穗措施,降低高温对花粉发育和受精的不良影响,提高结实率和产量。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施肥技术一、南方稻田肥力现状与特点杂交籼稻主要分布于南方13省(市、自治区),超级杂交籼稻现以湖南、江西、四川、福建、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种植面积较大。
稻田肥力是指土壤稳、匀、足、适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土、气、热、肥协调的能力,水稻土作为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土壤,肥力高低主要受成土母质、气候、水文、地形、耕种熟化(特别是耕作制度)以及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肥力是稻田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水稻要高产,就必须十分强调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环境,最大限度发挥稻田土壤的潜在肥力在生产力上的贡献,以获得较高产量。
南方稻田的成土母质多且十分复杂,肥力高低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以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肥力较好,四纪红壤次之。
在常规施肥和管理水平下,南方二熟制稻区几种主要种植制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基本稳定,有上升趋势,有效磷稳中有升,速效钾下降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作物收获的养分移出量及施肥补充量的影响,南方稻区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是氮磷有余而钾不足。
近半个世纪来南方稻田肥力的变化,依据不同时期的耕作与施肥等特点可分为4个时期:(1)20世纪50—60年代,稻田种植常规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不高,施肥以农家肥当家,基本能保持原有地力,一类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克/千克以上、全氮1.5克/千克以上、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在20毫克/千克和40毫克/千克以上,能维持一定水平的再生产。
(2)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较耐肥的杂交中稻、晚稻,用肥量普遍增加,杂交稻对氮、钾的需要量较大,由于农村劳动力充足,通过冬种绿肥、秋制土杂肥、平日收集农家肥,尤其重视发展养猪,精、粗饲料过腹转化还田;辅以化肥,土壤的肥力亦能满足杂交稻高产的需要。
(3)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国家对粮食生产比较重视,特别是在南方一些高产稻区,大力开展“吨粮田”建设,增加投入,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建设了一批高产稻田,如湖南省的第一个“吨粮市”——醴陵市,其高产田的有机质达51.1克/千克,全氮2.9克/千克,全磷0.8克/千克,全钾16.6克/千克,速效钾118毫克/千克,有效磷7.6毫克/千克,碱解氮221.0毫克/千克。
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看苗施用接力肥。
1.对前期早发不足,群体偏小的这类田块,必须促控结合,及时补施接力肥。
小编认为,接力肥以腐熟的人、畜、禽粪为好,在烤田前先施有机肥,结合中耕松土施入。
烤田复水后,若叶色转深速度缓慢,可再补施一次促花肥,亩施尿素3公斤左右。
并在余叶1.2-1.5叶时视苗情补施保花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
2.对早发而烤田叶色褪淡速度缓慢的田块,小编建议仍应根据叶色变化情况分级施用促花肥一次,亩施用量限制在2-3公斤尿素。
二、及时施好保花肥。
小编认为保花肥是水稻增粒增重、夺取高产的关键,一般杂交稻田都要施用。
但施用时要求时间上看得准,数量上施的稳,最后达到“被口”期叶色稍转黄的目的。
杂交稻一般掌握在余叶1.2-1.5叶时施用保花肥,施用数量要看叶色、苗情、天气、土壤施用情况而定,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
如果一次施用,可在余叶叶龄二叶左右时亩施尿素6-7公斤。
对于群体偏小,叶色偏淡的杂交中稻田,认为都应当早施多施;反之,则酌情少施迟施。
三、巧施粒肥。
粒肥是保花肥的补充,可起到防早衰、保活熟、提高结实率、增加干粒重的作用。
建议在孕穗末期破口前,凡叶色明显褪淡、出现早衰现象的田块,都可适当追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2公斤。
在施用方法上,对高产田块来说,一般以根外喷肥效果较好。
在始穗期至灌浆初期,对叶色较淡的田块,每亩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粉锈宁20克混喷2次,能有效地防止后期穗期病害、高温迫熟,对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有着特殊作用。
关于杂交水稻种植与管理:杂交中稻施肥需要注意的哪些问题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其他农业内容。
欢迎给投稿。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摘要阐述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和再生稻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内容,以指导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杂交中稻目前种植的范围逐渐扩大,已发展至平原地区,但是其生长发育对气候的要求与杂交早稻和杂交中稻不同。
杂交中稻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好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技术措施,达到头季稻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健壮,再生稻穗数多、结实率高的目标。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适时播种,避免在高温炎热天气抽穗开花张方方等[1]根据湖北省70个气象台站1971—2004年3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最多的时段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因此,要根据该地区这一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防止秧苗在高温期间抽穗开花。
一般需要进行再生稻栽培的杂交中稻适宜抽穗期不得迟于7月15日,而一季中稻抽穗期的适宜时期为8月中旬,以避开高温天气。
除了播期,播种还要考虑的因素是茬口、水稻品种类型等。
“一种两收”的进行再生稻栽培的中稻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最迟不得迟于4月初,以保证在7月20日之前能够齐穗,使其在高温酷热天气到来之前结束开花,保证高产。
而一季中稻的播种一般在4月底,最迟不得迟于5月上中旬,使其过了高温天气之后再抽穗扬花,在提高其品质的同时获得高产。
在注意以上事项的同时,选择优质抗病、耐热的杂交中稻品质是关键,如扬两优6号、扬稻6号、准两优608、Ⅱ优838等,切记不可选择耐热性差的品种。
2 稀播匀播,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杂交中稻大田用种量为15 kg/hm2。
播种前办好秧田,搞好浸种催芽工作。
要做到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秧田播种量为150 kg/hm2,达到移栽时每株秧苗需带蘖2个以上。
杂交中稻——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V1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产量的增加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
杂交中稻——再生稻,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技术。
本文将探讨再生稻的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再生稻的定义再生稻是指通过杂交中稻的方式获得的新品种稻种。
它是由日本秋元康广教授于1973年发明的,是国际公认的三大杂交水稻之一(另外两个是弥河稻和神农稻)。
二、再生稻的特点1.丰产高效:相比传统水稻,再生稻的单产提高了40%以上;同时它的间隔时间也大大缩短,栽培周期只需要90天左右。
2.抗性强:再生稻的品种特别能够抵抗寒、旱、病虫害。
相比传统水稻,耐寒性和水草杂草的抗性高出20%。
3.杂交容易:株高、分蘖能力、开花时间的控制等都比传统水稻要容易。
4.质优价高:再生稻的口感细腻且有嚼劲,而且富含天然保健成分,是高档米粉和米酒的首选米种。
三、再生稻的栽培技术1.土壤:再生稻适宜种植于肥沃、排水良好的银灰沙壤土、黄壤和有机质丰富的沼泽。
2.施肥:再生稻营养条件苛刻,需要大量的养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不同的生育期中,需要给予不同种类的肥料来补充养分。
3.田间管理:掌握再生稻的生长规律,保持适宜的湿度、灌溉和饮水。
同时要进行有机质改良,以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
4.防治病虫害:由于再生稻自身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并不是非常的强,所以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每季度定期洒一定量的杀虫剂和农药,并定期修整杂草和萌芽的杂质。
综上所述,再生稻是未来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品种,它不仅仅具备优质丰产的特性,还集抗病虫害、耐旱涝、栽培方便的诸多特点于一体。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再生稻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稻高产施肥技术目前,中稻以Ⅱ优838、扬两优6号、两优培九、汕优63等生育期长的杂交中稻品种为主,生长发育阶段的气候与早晚稻有明显差异。
中稻具有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能力强等优点,栽培上要通过合理施肥达到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健壮的目标。
现根据中稻的生育特点,将中稻高产施肥关键技术综述如下。
1秧田合理施肥壮秧是中稻高产的基础。
中稻要培育主茎叶龄4.5~6.5叶移栽的大苗秧[1]。
秧田基肥要施足高效复合肥(含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15%或16%,下同)300 kg/hm2,培育带蘖壮秧。
在秧苗1叶1心时追施断奶肥,施用尿素60~75 kg/hm2,秧田3叶1心时施分蘖肥,追施尿素60 kg/hm2左右。
根据扯秧时间的早晚,适时施用送嫁肥,施肥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中稻适宜的送嫁肥施用时间为移栽前3~5 d,为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撒施尿素37.5~60.0 kg/hm2。
如果送嫁肥施用过迟,移栽时秧苗体内尚未吸收到养分,则送嫁肥未能发挥其作用[2]。
如果送嫁肥施用过早,叶片含氮量高,根系深扎,茎叶柔嫩,扯秧容易损伤,不利于移栽。
因此,掌握好秧田施肥时机,对秧苗大田移栽后的成活至关重要。
2大田施足基肥移栽前结合大田耕整施足基肥,利于中稻移栽后早发,一般施用高效复合肥500 kg/hm2。
移栽后7 d左右,施用分蘖肥,以促进大田低位分蘖的发生。
根据地力情况增减施肥量,中等肥力田块撒施尿素112.5 kg/hm2,瘦田和肥田应酌情增减,为高产奠定穗数的基础,早施大田分蘖肥促早发。
3科学安排大田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中稻生育期长,不能采用一次性全量施肥的方式,否则易使前期群体过大,导致成穗率低、穗小、茎软、结实率低,而且群体荫蔽易造成病虫害流行。
因此,中稻施肥要合理运筹,前期“前促”注意适度,适当增加后期施肥量,增施钾肥。
保证大田肥料施用比例适当,氮、磷、钾为1.0∶0.5∶1.0。
氮肥应当分期施用,不宜一次性施入,基蘖肥约占60%,穗粒肥约占40%;钾肥约60%作基肥,约4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
水稻种植经验——杂交中稻后期田间管理一、补施粒肥中杂抽穗后功能叶逐渐枯黄,如脱肥以致叶片过早发黄枯死,叶面积减少,稻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即被削弱。
因此,补肥增源,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叶片光合能力,是促进粒多而饱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粒肥的施用,以根外追施为主,在破口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2~3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和尿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喷雾。
对于底肥不足,叶片脱氮现黄较早的田块,还应在抽穗前亩追尿素2.5~4公斤,以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发挥中杂的大穗优势。
二、调节水分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期对水分要求严格,中杂抽穗扬花阶段,易受高温危害,应适当深灌,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温度,促使抽穗整齐和正常的扬花授粉。
如遇异常的高温天气,还应结合叶面喷酒清水,改善田间小气候。
抽穗后,植株根系日渐衰老,应在确保供水的前提下增加通气机会,以气养根,以根保叶,防止根衰叶败。
中杂抽穗至授粉初期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满足植株生理需水要求,以后则应坚持湿润灌溉,干湿交替管理,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以干为主,干湿交替。
三、防治病虫杂交中稻高产田由于生长繁茂,容易招引病虫危害,是影响“保库”、“强源”、“畅流”的重要因素,必须及时防治,保护茎叶。
近年来,杂交中稻后期常混生多种真菌性病害,称为后期“综合症”,如稻曲病、云形病、褐色叶枯病、紫秆病、鞘腐病、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等。
这些病害的综合危害,往往造成叶片焦枯,叶尖破损,早衰现象严重,增加空秕率和病粒,往往使稻谷产量减少1~2成。
实践证明,用粉锈宁进行预防,收到了极显著的防病保叶及防早衰的效果。
使用方法是:在破口抽穗期,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35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75公斤喷洒于叶片正反面。
如后期长势繁茂嫩绿,每亩还应混喷25%井岗霉素25~40克,以提高对稻曲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四、喷施硼肥杂交水稻开花结实阶段,硼供应充足,可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引言杂交中籼稻是农业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杂交中籼稻的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包括双高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等。
品种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三、土壤改良对于杂交中籼稻的栽培来说,土壤的肥力是关键因素。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可以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进行施肥,合理利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以及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四、水分管理杂交中籼稻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要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
在育苗期,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积水和缺水现象。
在田间管理中,要根据杂交中籼稻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科学制定灌溉方案,确保及时补充水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
五、病虫害防治杂交中籼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但也需要进行防治工作。
在育苗期和生长期,要密切观察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六、田间管理杂交中籼稻的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要控制杂草的生长,采取适当的除草措施。
可以使用机械除草、化学除草等方法,以减少杂草对杂交中稻的竞争。
还要注意及时松土、中耕等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七、合理密植杂交中籼稻的密植是提高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品种不同,密植率可以适当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将株行距设定为20-25厘米,株间距设定为13-15厘米,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养分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八、调控生长期杂交中籼稻的生长期较短,要合理调控生长期,以提高产量。
可以通过喷施生长调节剂、低温种植和灌溉调控等方法,促进杂交中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九、收割和储存在收割杂交中稻时,要选择适合的收割时机,以保证稻谷的品质。
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摘要从种好管好头季稻、采用机插秧移栽技术、加强杂交中稻田间管理以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大面积推广种植参考。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杂交中稻续留再生稻是一种两收高产增效的生产模式,是南方稻区改革稻田耕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谷和种稻比较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核心是掌握好其关键栽培技术。
杂交中稻续留再生稻生产模式适宜重庆市东部和西部沿江地区、有一定水源条件的田块,重庆市已开展多年,一种两收,具有省时、省工、省肥、省种、再生稻米质优等优点,且产量高,效益好[1]。
近年来,随着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项目的开展,使得该模式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栽培技术也越来越科学。
现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好管好头季稻1.1 选用良种生产上所选良种首先要求头季水稻产量不低于当下主栽品种的产量。
由于再生稻生长的时间相对较晚、生育短,其光照、水分、热量等条件较差,产量会低于头季中稻的产量。
因此,要保证高产,首先在选用品种时要注意在头季中稻高产的基础上选择再生稻产量高的品种;其次,品种的再生力要强。
再生力强的品种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后期绿叶多、再生芽成活率高;此外,还要求叶片大小适中,株型紧凑,茎秆强度好不易倒伏,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等有一定的抗性。
目前,符合以上要求且适宜重庆市的品种有渝香203、泸香优615、Ⅱ优602、准两优527、富优1号等。
1.2 播期确定杂交中稻播期的确定要以再生稻安全齐穗为前提,一般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便可抢先播种,重庆市一般是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播种。
播种期确定的主要依据有:一是播种后能满足水稻发芽出苗的最低温度;二是头季稻抽穗扬花期要避开7月中旬的高温伏旱天气,确保7月15日前齐穗,8月15日前收割;三是确保再生稻9月5日前扬花,避开9月上中旬的低温阴雨天气[2]。
杂交中籼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杂交中籼稻是一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稻种,其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稻谷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杂交中籼稻的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在栽培杂交中籼稻时,应选择适应该地区生态和耕作条件的优良品种。
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如高粮食产量、耐倒伏、耐寒性好等。
二、土壤管理1. 土壤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如秸秆、农家肥等,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
可以在农田中种植绿色肥料,如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养分。
2. 灌溉管理: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率,以满足杂交中籼稻的水分需求,避免水分过少或过多对稻株生长的不利影响。
3. 土壤保水:采取保墒措施,如覆盖地膜、深耕、开沟排水等,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三、种子处理和秧苗栽培1. 种子处理:选择种子健全、无病虫害的良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接种等,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2. 秧苗培育:采用秧田小苗育苗技术,建立合理的育苗日程表,控制水肥管理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培育健壮的秧苗。
四、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根据对应的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植株密度,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资源,提高产量。
2.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料,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污染。
3. 病虫害防控:采取综合措施,如早期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田卫生管理等,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4. 防倒伏:通过提高施肥水平、调整植株密度、选择抗倒伏品种等措施来预防倒伏。
五、水稻栽培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采用全膜覆盖技术、调控群芽生长、利用气候预报等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杂交中籼稻的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种子处理和秧苗栽培、田间管理以及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