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湖原水pH异常原因分析及应对
- 格式:pdf
- 大小:271.73 KB
- 文档页数:3
池塘ph值过高怎么解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池塘ph值过高怎么解决
1、合理使用EM菌液以及活菌制剂能够建立有益水生微生物区系,从而达到调节池塘ph的目的。
2、合理投放明矾能够降低池塘ph,一般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投放2-3kg明矾。
3、合理使用醋酸或盐酸能够降低池塘ph。
如果是使用醋酸进行调节,每亩池塘的使用量为500ml左右。
如果是使用盐酸进行调节,每亩池塘的使用量为300-500ml左右(稀释后全池泼洒)。
4、适当更换新水或往池塘中注入新水,能够有效降低池塘ph。
5、使用抑制水草或藻类生长的生物制剂来降低水草、藻类的繁殖速度,从而避免池塘ph上升。
6、使用絮凝剂将藻类吸附至池塘底部,并与氢氧根离子生成胶体沉淀,从而降低池塘中藻类的数量(该方法为物理方法,池塘底部较差时不宜使用)。
二、池塘ph值过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生石灰使用过量,导致池塘ph升高。
2、阴天或低温后突然变晴,水草或者藻类疯狂生长,并通过光合作用将池塘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消耗掉,最终导致池塘ph升高。
3、池塘中的有机物含量过于丰富或者是池塘底部恶化严重,导致水草或藻类疯狂生长,大量消耗池塘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引起池塘ph升高。
水产养殖池塘pH异常时的危害及处理方法①pH偏高或过高。
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髙;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00左右,pH往往会升到9.5以上;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也会偏高。
鱼类碱中毒的症状:碱中毒的鱼类表现为狂游、乱窜,体表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分泌大量凝结物。
一般pH 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②pH偏低或过低。
养殖时间较长的水,pH会逐渐降低;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池水也会造成pH偏低或过低。
杀菌消毒改底调水全能王---弧克弧克是一款含50%过硫酸氢钾的复合盐。
具备杀菌、消毒、改底、调水四大功能,尤其对弧菌有特效。
过硫酸氢钾是一种无机酸性氧化剂,具有非常强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
鱼类酸中毒的症状:鱼类酸中毒是由于酸的阳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性化合物,蛋白质变性使组织器官失去功能而造成负死,酸中毒的鱼表现为极度不安、狂游、想往池外跳、呼吸急促,随后呼吸减缓、反应迟钝、游泳乏力、窒息死亡,鳃部严重允血,血液呈暗红色淤血,肛门及各鳍部皮下出血,鳍呈白边,体表特别是鳃部黏液增多,黏液pH比水体高 1~2,死鱼眼珠浑浊发白,'角膜损伤,张口,鳃盖张开,体色明显发白。
(3)防治方法①经常检测水体pH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②对新水最好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
③水体过肥时使用绿生元复合生物净水剂,可保持池塘水质清洁,稳定浮游植物生长,持续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④当pH—直很高,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可考虑用EM菌,其碱性较低,可有效改善不良水质,稳定水色和pH值,利于水质持久稳定。
最好不要使用具有强酸物质特性的水溶性物质,因其会对水体中的动植物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养殖池塘pH值变化原因分析及调控方法养殖池塘pH值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水生动物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侧pH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就是pH 试纸法和仪器法。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帮邦小黑这一款便携式水质检测仪,能测溶氧和pH。
帮邦产品目录一、pH值的变化主要是外源水(被污染)、天气(温度)和其他因素来决定。
1、天气不同pH值也在变化,晴天白天光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连续的阴雨天或晴天会导致pH 值过度变化。
2、其他因素偏高表现为:水体较肥,藻类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强烈,消化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pH偏高;过多使用石灰清塘所引起,导致pH偏高。
偏低表现为: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pH偏低;雨水中酸性物质过多含量过高(酸雨)所引起现的倒藻,导致pH 偏低;池塘底部沉淀的虾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导致pH偏低。
二、pH值调控方法调节水体的硬度(用白云石粉调控)、总碱度、总酸度,都能比较好的调节pH。
泼洒药品时建议少量多次,每次用量不宜过多,防止应激反应。
1、pH值偏低处理方法pH值低于7.0-7.5,一般用生石灰调节,使用生石灰2-3公斤/亩米深,兑水后用上层水,不用渣。
如池底淤泥、腐败物沉积多,有条件的虾塘要先排污换水(换底层水20-30厘米),然后用过氧化钙,连续用2-3次,三天后用生物制剂。
底质含有二硫化铁,经常有“铁锈水”浸出的虾塘,要使用中和酸性和降解金属离子的底质改良剂,同时泼洒氢氧化钠(烧碱)或碳酸氢钠(小苏打)进行调节,情况各有不同,用量酌情控制。
2、pH值偏高处理方法pH值在8.8-9.5,换水10-15厘米,使用沸石粉顺风抛撒,同时控制好投饲量多,多用分解底改、生物底改等调节水质。
pH值在7.5-7.8,使用生石灰兑水后用上层水,不用渣;pH值在7.8-8.8,当天早上使用乳酸菌兑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掌握水体PH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如何调节PH值pH值(即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在养殖水体中,pH值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1、pH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水体PH值是由氢离子浓度决定的,它们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1.1.pH值的决定因素: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
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来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越高,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使水中的PH下降,相反则PH升高。
看来,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决定水体PH的最大因素之一,而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又直接与水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水植物的含量和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例如: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升高,而夜间水中植物由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了二氧化碳,造成水中PH相对降低。
1.2.pH值的变化规律: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日变化规律是冈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值的日变化。
掌握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
1.3.判断pH值的意义:如果养鱼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断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进水水质异常的应急措施污水处理厂(站)进水水质中任何一项指标超过进水水质设计标准,都可能引起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导致污水处理厂(站)出水超标,此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应急措施:1、pH值超标当在线监测或巡视时发现污水处理厂(站)进水pH值<6或pH>9时,应采取如下紧急措施:(1)分区运维人员联同化验员到达现场进行复验,确样监测认进水pH值是否异常;(2)确认进水pH值异常后,化验员立即把进水pH值异常情况上报通知中控室,查找历史数据,同时对进水pH值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进水pH值是否连续超过设计标准还是偶然超标。
当进水pH 值偶然超标时,因pH值超标的进水量不大,对整个二级生化处系统影响不大,可按正常进水处理;(3)当进水pH值持续<6或>9时,中控室应及时上报污水处理厂(站)负责人或副总经理,并通报四会市环保部门;(4)水质监测室与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一起查明导致进水pH值异常变化原因;(5)污水处理厂(站)采取紧急措施,在提升泵房集水池内加入酸、碱对进入的污水进行中和处理,水质监测室连续对进水pH值进行监控,直到进水pH值达到设计标准6~9范围时,才能把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确保二级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不受破坏,保证污水处理厂(站)尾水达标排放。
2、进水CODcr浓度超标当污水处理厂(站)水质监测室监测发现进水CODcr浓度超过进水设计标准,分区运维人员联同化验员到达现场进行复验,以确认进水CODcr浓度是否超过设计标准。
确认进水CODcr浓度超过进水设计标准时,化验员要及时通知中控室,同时污水处理厂(站)长应通报总经理及当地环保部门,并一起查明进水超标原因。
同时,生产技术部应调整运行工艺,采取增大好氧池曝气量,调整合适的内回流量和污泥回流量等措施,尽可能提高污水去除效率,努力确保CODcr去除效率达到83%以上。
3、进水氨氮、总磷超标当污水处理厂(站)水质监测室监测发现进水氨氮、总磷浓度超过进水设计相应标准,分区运维人员联同化验员到达现场进行复验,以确认进水浓度是否超过设计标准。
污水处理厂常见指标的异常分析及控制方法PH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
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
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
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
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
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充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于10℃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
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如下食微比食微比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
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
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0.3左右,经常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
BOD值按COD值的50%进行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对比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
计算方法为:NS=QLa/XV其中Q—污水流量(m3/d);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1.与污泥浓度的关系:根据有多少食物可以养多少微生物的原理,污泥浓度的调整要与进水浓度相适应,在系统进水水质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以日平均浓度作为调整污泥浓度的参考依据较为合理。
实际操作上,调整污泥浓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如能根据排泥数据制作出适合该处理站的排泥曲线,对日后运行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与溶解氧的关系:食微比过低时,活性污泥过剩,过剩部分污泥的呼吸消耗的氧量大于分解有机物需要的氧,但总需氧量不变,氧的利用率降低,形成功率的浪费。
水体PH值偏高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水体PH值偏高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pH值偏高原因分析1、近几年,随着水库上游河段及水库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污染物直接通过入库河流进入水库,造成水库水体变差。
虽然通过养殖业整治,但多年来的有机质滞留水库,超出水库环境容量,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库区上游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工矿企业生产废水、农作物化肥污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3、随着水库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明显增加,给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水中的浮游植物丰富,则白天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促进水体PH 升高。
二、治理措施1、在地表水监测过程中,把与PH值升高相关联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作为常规监测项目。
2、根据水库水质变化程度,科学地调整养殖投放比例。
增加投放滤食性鱼类,消化吸收水体中的藻类、有机物残屑、浮游生物,使水生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物质的吸收、转化、净化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改善水质,达到生态平衡。
3、抓好库面环境整治,及时打捞库面漂浮物。
通过对库面垃圾及时清运,减少对水体污染。
4、加强库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管理。
建议当地政府在库区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其次,加强库区生活垃圾管理,防止库区村民及旅游景点游人向入库河道内倾倒生活垃圾和其他腐烂物质。
5、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建议加强库区农田管理,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合理使用化肥的技术,优化水肥结构,施行节水灌溉,以减少面源营养的流失。
通过对水库水体PH值偏高原因分析,我们总结主要是外源污染物大量汇积滞留水库,致使水库水体富营养化.。
原水异常处置方案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原水处理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原水处理厂有时会遇到一些原水异常问题,如水质含量偏高、杂质增多、异味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出厂水质的安全、高效,是工厂必须面临的挑战。
方案关注水源首先,原水处理厂应关注水源的情况。
水质与季节、用水量有关,在不同的季节和用水量的变化下,水源的水质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处理厂应在水源水样变化较小的时候采样,记录每个月的水质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开始预测和估计即将到来的水质变化。
如果发现水源水量减少或质量变差,处理厂应及时通知上游调度,以便调度应急措施。
增加净化时间通过增加原水处理厂内的净化时间,可以改善原水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例如,可以优化沉淀和过滤过程的速度调节,使它们匹配当前的原水质量,并且在净化过程中适时添加吸附剂和氧化剂。
调整药剂添加药剂在原水处理厂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调节水的酸碱度、杀菌、去除异味等。
但是,如果原水质量变差,好像让药剂达到预期效果非常困难。
此时,处理厂需要重视药剂添加量的调整。
在处理厂内进行试验,通过调整药剂的添加量,以达到理想的水质标准,同时避免药剂浪费和质量下降。
进行病原体监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80%的传染病由污水和未被处理的水引起,说明了每天接受的水的风险。
为了保证出厂水的安全,原水处理厂应建立病原体监测系统。
此外,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高级设备,比如紫外线系统以及其他的微生物监测方法。
监测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周密的规划和实施。
加强设备维护一个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处理厂的净化系统停运,这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损失。
因此,加强设备维护非常重要。
原水处理厂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计划,及时维护和更新设备,保证净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因为共同的出发点,原水处理厂面对的问题相似,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全面考虑。
循环水水质异常分析及处理对策结合有机合成厂水汽车间循环水的实际运行状况,针对现有441岗位循环水碱度、pH值低等问题,提出解决循环水水质异常处理对策。
查找生产装置循环水换热器泄漏,逷制循环水水质恶化。
通过循环水加药系统的控制和调整,提升循环水水质品质,保证循环水换热器达到最佳换热效果,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
标签:碱度、pH低;氨物料泄漏;腐蚀与结垢;杀菌剂;处理对策1 循环水pH值、碱度低的原因分析1.1 造成循环水pH、碱度低的原因有多种形式①补充水有冷凝水,冷凝水碱度几乎为零;②尿素水解水作为补水;③漏酸性物料((例如氯化铵);④漏氨(经过硝化细菌转化成硝酸和亚硝酸);⑤二氧化氯未反应完的盐酸进入循环水系统;⑥本厂补水来自106动力厂处理后过滤水,硬度与碱度复合正常工艺的要求,不存在冷凝水、尿素水做为补水的条件。
1.2 漏氨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1.2.1 氨的破坏性氨换热器的泄漏,造成氨漏入循环水系统,促进了硝化菌群的大量繁殖和亚硝酸根的大量产生。
硝化菌群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换热器的生物性腐蚀和结垢,亚硝酸根会消耗大量的氧化型杀菌剂,而使杀生效率大大降低;使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腐蚀和结垢的控制。
1.2.2 氨漏入循环水系统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及危害①消耗大量的氧化性杀菌剂;②氯离子浓度升高,对设备造成腐蚀;③菌藻繁殖加剧,粘泥含量高;④系统浊度增加,加大补水量;⑤系统药剂消耗量增加,处理费用加大。
1.2.3 物料泄漏原因分析生产装置常常因物料泄漏进入循环冷却水系统,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
物料泄漏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有如下几种原因:①设备检修质量不过关,往往在装置大修投运初期水冷器泄漏率较高;②设备的碳钢管腐蚀穿孔,表现在装置运行后期水冷器的泄漏率增加;③在装置运行期间水冷器小浮头的垫圈、螺栓等损坏,产生泄漏现象较多;④装置开停工水冷器及间断运行水冷器工艺侧的腐蚀穿孔也是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循环水水质管理对策2.1 消除泄漏源对本厂有氨冷凝器的车间(橡胶、乙丙)应加强换热器的检查及维修,建立循环水换热器泄漏台帐,定期切换换热器,消除漏氨的根源。
水体ph值的危害作用机理及分步处理方法众所周知,水里的PH值直接影响了鱼虾蟹的养殖质量,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关于池塘ph调节具体效应和应对措施。
ph值的养殖常识及影响危害发挥机制水体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
1、鱼虾适宜的pH值为6.5~8.5,鱼虾最适宜的pH值是7.5~8,呈弱碱性。
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
pH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6.5,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降低载氧能力,造成因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
2、经测试,鱼生长的水质pH值小于6.4或大于9.4以上,都不能孵化出仔鱼苗。
证明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亲鱼生殖系统受到抑制和影响性腺发育。
3、pH值直接影响水质中微生物的繁殖。
pH值不适,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水体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影响磷酸盐和无机氧化物的供应。
在酸性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水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影响鱼虾的生长。
pH值出现异常的原因、危害性及处理办法1.pH值偏高或过高(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
节肢动物类碱中毒的症状:受刺激后,出现昏晕,蹓边,偷死;鳃边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丝;鳃丝,口器腐蚀损伤、鳃部有大量的灰物凝结;水体呈碱性,一般pH值大于 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且水体茶黑。
2.pH值偏低或过低(1)养殖时间较长的塘水,一般透明度低,pH值偏低,甚至下午还达不到7.5。
(2)受酸性物质污染。
节肢类大闸蟹类酸中毒的症状;体色壳色发白变淡;水生沉水草藻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大于40cm;水体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4-5.0 ;藻类老化或倒藻水体中有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水质出现异常的应急处理方案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安全与稳定对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水质有时会出现异常情况。
为了保障用水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水质异常问题,特制定以下应急处理方案。
一、水质异常的定义和分类水质异常是指水体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对人体健康、环境或工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水质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性异常:如水体浑浊、颜色异常、异味、温度异常等。
2、化学性异常:例如重金属超标、有机物污染、酸碱度失衡、溶解氧不足等。
3、生物性异常:包括细菌、病毒、藻类等微生物的过度繁殖,以及寄生虫的出现。
二、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1、应急指挥小组成立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水质异常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应急处理方案、调动资源、决策重大事项等。
2、监测小组负责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监测小组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3、处理小组根据监测结果和应急指挥小组的指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投加药剂、调整工艺参数、进行水体净化等,以尽快恢复水质正常。
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设备的采购和调配,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负责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发布信息。
三、水质异常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在水源地、水厂、供水管网等关键节点设置监测点,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抽检。
监测指标应包括常规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浊度、化学需氧量等)和特定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2、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水质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3、预警机制设定水质异常的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应明确异常的类型、程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四、应急处理措施1、物理性异常的处理(1)对于水体浑浊,可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
出厂水水质异常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首先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即确保一旦发生水质异常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预案应基于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性和预防性原则编制。
二、组织机构与责任建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
小组成员应包括水质监测、生产调度、设备维护、公关沟通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三、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根据历史数据和潜在风险,制定水质异常的评估标准和预警级别。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水质指标异常,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四、应急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水质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供水、启用备用水源、加强水质净化处理、通知受影响用户等。
五、信息报告与沟通确立信息报告流程,保证信息的快速流通。
同时,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和公众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透明公开。
六、应急资源保障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备用水源、紧急处理药剂、修复工具等,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和可用性。
七、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应急处理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水质异常的能力。
同时,组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预案的更新与完善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其始终适应当前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九、总结与评估每次应急响应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评估,分析事件处理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十、法律与合规确保应急预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管理不善带来的法律责任。
污水处理异常情况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污水处理系统往往会浮现各种异常情况,影响处理效果。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一、化学处理异常情况分析1.1 pH值异常污水处理中,pH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会影响污水中的化学反应,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1.2 溶解氧异常溶解氧是维持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溶解氧过低会导致微生物死亡,影响处理效果。
1.3 化学药剂投加不足化学药剂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投加不足会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二、生物处理异常情况分析2.1 温度异常生物处理系统对温度要求较高,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处理效果。
2.2 氧气供应不足生物处理需要氧气作为微生物代谢的底物,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微生物活性下降,处理效果受影响。
2.3 有毒物质过多有毒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过多的有毒物质会导致微生物死亡,降低处理效果。
三、机械处理异常情况分析3.1 设备故障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机械设备如泵、风机等,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处理系统住手运行,影响处理效果。
3.2 设备阻塞设备阻塞会导致处理系统通畅性下降,影响水流温和流的传递,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3.3 设备老化设备老化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影响处理效果,甚至对环境造成伤害。
四、操作管理异常情况分析4.1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操作不当会导致处理效果下降,甚至浮现事故。
4.2 监测不及时监测数据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监测不及时会导致异常情况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4.3 维护保养不到位污水处理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会导致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影响处理效果。
五、应急处理措施5.1 及时调整化学药剂投加量一旦发现化学处理异常,应及时调整化学药剂的投加量,保证处理效果。
5.2 增加氧气供应量生物处理异常时,可以增加氧气供应量,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恢复处理效果。
15!1 2021年2月供水技术WATERTECHNOLOGYVol.15Nr.1Feb/2021水厂高pH原水应对措施的研究赵云,张壬军,丁强,刘晓玲(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徐州221000)摘要:当水源地藻类或水草大量生长时,原水出现pH过高、溶解氧饱和、总碱度降低的变化,此时仍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出厂水存在铝和pH超标风险。
试验研究得出,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5mg/L或组合投加45mg/L硫酸铝+10mg/L PAC,以及调节原水pH值至8.5后投加20mg/L PAC时,可使出水中铝和pH均符合国标要求%关键词:高pH;残余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中图分类号:TU9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353(2021)01-0013-04 doi:10.3969/j.issn.1673-9353.2021.01.003Investigation on countermeasues of high pH raw water in waterworrs Zhao Yun$Zhang Hui,Ding Qiang,Liu Xiaoling(Xuzhou Capital Water Co.Ltd.,Xuzhou221000,China)Abstrace:High pH,saturated dmsolved oxyyen and decrevse oO total alkalinity oO the raw watee appesred when a larae numbee of algae or aquatic plants growing in the watee source ares,aluminum and pH c C the treated watee would exceed the standard if still using the polyyluminum chloade(PAC). Expeamental results showed under the dosage of55mg/L aluminum sulfate or the combination dosage45 mg/L aluminum suOate+10mg/L PAC,as wel l as dosing20mg/L PAC aftw adjusting the pH velue of raw watee h8.5,the aluminum and pH ct the trested watee could both med the national standard.Key woris:high pH;residual aluminum;某湖泊水自2020年4月起,pH持续升高至9.8o采用该湖泊水作为水源的某水厂,所投加的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效果降低,导致出厂水存在残余铝超标的风险。
水体PH异常如何正确处理?很多人忽视了这点!PH值表示水体中的酸碱度,在水产养殖中一般二氧化碳越多,PH值越低,反之数值则越高。
那么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水体的PH值出现异常(排除水源因素引起的)将如何来处理呢?01PH值过低原因一般自来水pH是不会偏低的,树脂处理、RO处理的水一般pH 是偏低的。
老水因为有机酸过高也会偏酸性,加二氧化碳的水草缸也会偏酸。
当不断给水体增加二氧化碳的时候,水体中的碳酸钙、碳酸镁就会溶解成碳酸氢镁、碳酸氢钙,加上水草吸收了部分碳酸盐,使水体中的碳酸过低,往往会使pH迅速下降。
危害水酸性化后会给生物过滤造成影响,生物过滤不能正常进行,就不能有效分解鱼排泄的氨,水就会变成死水。
pH过低,也会导致鱼体新陈代谢减速,影响消化,生长缓慢。
长期生活在酸水中的鱼类,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会受损,从而出现身体震颤,身体倾斜,痉挛等现象。
解决办法1、先检测水体中的氨浓度这个可能很多朋友不理解,明明是水体中的PH值过低,为什么要去检测水体的氨含量呢?因为水中PH值越高,水体中氨对鱼的毒性则越大,换句话来说就是如果水体中的氨超标,这时贸然去提高水体的PH值,这等于是在增加氨对鱼的毒性,这样做很危险。
应先将水体中的氨降下来再去解决PH值的事,否则很可能会引起氨中毒。
2、换水如果PH偏差不是很大的话,通过换水可慢慢将其调过来,但是在加水时一定要选择PH稍高的水源。
3、增加水体的溶氧如果氨过高的话可适当来开启增氧机,这样可将水中的一些带酸性的物质曝出来,别外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来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同时水体中的氧气足够时可以促进水中的浮游植物繁殖、生长,当这些植物起来以后因其本身的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氧气,这时可起到提升和稳定水体PH的作用。
4、药物调节对于大水面而言,水体PH过低最常用的药物就是生石灰了,但是在用生石灰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按每方水15-20克的量来用,用下去后过一天再测下PH值,如查还是很低时也不要急,过一周后再测,看是否还有需要再用一次生石灰,切不可一次将PH值过高(超过1)地改变,否则鱼会受不了,甚至出现死亡。
污水处理异常指标的分析及控制方法pH值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
(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
(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
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
(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
2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冲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于10℃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
3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如下: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原因分析pH值异常波动抑制生长、导致死亡不适合的生长环境有机物浓度过高造成冲击负荷,沉降性差微生物增长迅速,活性高有机物浓度过低活性污泥易老化食物供给不足,活性污泥死亡悬浮物浓度过高物化段去除不足,活性污泥有效成分低混杂过多固体颗粒,造成活性污泥浓度增长假象进水含有有毒物质活性污泥解体,活性抑制中毒发生,细胞合成受抑制表面活性剂过多池体泡沫过多,充氧效率低泡沫覆盖池体表面,氧转移率低。
4食微比(F/M)食微比(也叫污泥负荷)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
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
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0.3左右,经常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
BOD值按COD 值的50%进行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对比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
计算方法为:NS=QLa/XV其中:Q—污水流量(m3/d);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