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_水环境_功能区划
- 格式:docx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23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方案一.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
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粪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3、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当地表水做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
4、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
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影响该区未来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
井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
5、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接高功能保护的原则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按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跨国界、省界等水域还应按相应标准中的高标准值保护,在各国和各省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时,也依高标准值管理。
6、对专业用水区及跨界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属于专业用水单一功能的水域。
如卫生部门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及其卫生防护区,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均为专业用水区,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由相应管理部门依法管理。
跨界管理水域应规定跨界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和允许排污总量指标。
对可生物富集、环境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在源头严加挫制。
对跨界水域,以下游对水质的功能要求作为划分依据。
7、与调整产业布局、陆上污染源管理紧密结合的原则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
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标准分级是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具体的区别在哪1 分类方法不同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功能区分四类,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对一级功能区中的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进行再分类,将保护区再细分为源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水源保护区、调水保护区,又将开发利用区细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区;水环境功能区则分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等。
2、划分范围不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范围要比水功能区划分范围大且细3、功能区定义不同水功能区划定义的水功能区名称是从利用的角度,如工业用水区是指该区域的水可以被工业企业所利用,因此将许多水库定义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定义的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是从排放的角度,故其工业用水区是指可以排污,因此将水库排除在工业用水区以外。
4、执行标准不同水功能区划中的保护区执行Ⅰ、Ⅱ类标准均可,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参照地表水Ⅲ类标准,城区最低执行Ⅳ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中的保护区执行Ⅰ类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Ⅲ-Ⅴ类标准。
5、水质的阶段性目标不同水功能区划中分近期与远期执行目标,且执行标准类别有范围幅度(如Ⅱ~Ⅳ类);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体的主导功能及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不调整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只有一个水质目标,无范围幅度。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独龙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措施研究和建华【摘要】云南省独龙江全流域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云南省新兴旅游发展开发区.独龙江干流分为2个水功能区,独龙江藏滇缓冲区和独龙江自然保护区,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都为Ⅱ类.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独龙江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标准.现状调查显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时有发生,存在处理水质不达标现象;全乡所辖各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未全覆盖,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健全;对于独龙江马库断面,影响独龙江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氨氮和总磷.提出对策措施:严格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效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教育及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水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流域管理;独龙江【作者】和建华【作者单位】怒江州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 云南泸水67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1 独龙江流域概况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是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河流之一,发源于西藏察隅县伯舒拉岭东麓,从迪布里流入贡山县境。
其上游称克劳龙河,在贡山境内斯任纳入左岸支流麻必洛河后始称独龙江。
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开江上游,从中缅交界处钦郎当中缅边境41号界桩处出境,出境后注入缅甸境内的糯千卡河,再汇入伊洛瓦底江。
独龙江境内流程80 km,流域面积1947 km2,两岸分布麻必洛河、拉王夺河等13条支流,总集水面积2057.6 km2,占全州总面积的14.1%[1]。
独龙江主要节点处流量为:滇藏边境处海拔2414 m,年均径流量33.74亿 m3,平均流量107 m3/s;斯任处海拔1960 m,年均径流量51.2亿 m3,平均流量162 m3/s;出境钦朗当处海拔1194 m,年均径流量104.07亿 m3,平均流量330 m3/s。
我国水域功能区几类区的划分标准
我国水域功能区是指根据水资源的特征和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将水域按照不同的用途和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达到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根据《水环境管理条例》和《水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水域功能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水源涵养区:指水源保护区、水库集水区、山区林地等地区,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水源、涵养水资源,禁止开采、抽水和妨碍水文循环等活动。
二、水生态保护区:指具有特殊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水生态系统,禁止污染排放和破坏生态环境等活动。
三、水利用区:指为城市、农村、工业等各种用水需求服务的水域,其主要功能是供应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控制污染排放和保持水质稳定。
四、水运区:指为航运、港口等服务的河道、港湾等水域,其主要功能是航运和码头作业,要求控制污染排放和维持航道畅通。
以上是我国水域功能区的主要划分标准,对于各类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1 -。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一、目的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相应区域进行合理划定,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原则区划遵循“合理划分、严格保护、有利发展”的总体原则,具体区划原则有:1.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3.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4.汇入干流的功能目标要求不能相差超过一个级别的原则;5.对专业用水区及跨界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6.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三、区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01年);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6.《自然保护区类型及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9.《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
四、区划范围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六大水系干流;汇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或重要的一级支流、二级支流;流经建制市及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的河流;出境跨界及州市跨界河流;大中型水库及水面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县级及其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及环境敏感水域等有必要纳入省级区划的其他重要水域。
五、区划期限区划基准年为2010年;区划期限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第五章水文环境云南地域广,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为主;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这样的条件下发育了众多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系(图5-1)。
又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一节水系与河流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一、云南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图5-1),具体说明如下:1、太平洋水系①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②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
④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2、印度洋水系⑤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二、主要河流介绍1、怒江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怒江(萨尔温江)水系。
1.1河流概况又称潞江,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着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怒江州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方案篇一: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对水域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划分不同的水环境功能区,实施“高功能水域高标准保护,低功能水域低标准保护”的原则,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
为此需对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进行区划,使其在满足不同水体功能要求的同时,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布局及结构调整,保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确实施,为水质评价、总量控制及流域综合整治等提供依据。
对正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区划编制的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防治法实施细则》 5、《中国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I--19997、《自然保护区类型及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6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9、《石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类》10、《关于开展全区地表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的通知》保署环保[2000]第83号三、区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应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必须严格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若不能满足,必须削减排污总量。
3、地下水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饮用水源地的影响,要防止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防止地面沉降、塌陷或地裂缝的产生。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
区划(2010~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4.03.31
•【字号】云环发[2014]34号
•【施行日期】2014.03.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0~2020年)的通知
(云环发〔2014〕34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2001年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已于2010年12月31日期满。
为强化水环境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的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对区划的范围和类别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结果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颁布实施。
在实施中,各地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和水质类别,对水质现状低于水质要求的水体,抓紧制定水质达标时间及年度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对各功能区连接水域和点源排污口附近的混合区,各地可根据需要组织划定,结果需报省环境保护厅确认。
未纳入省级区划的水体,各地可根据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环境功
能区划,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并报省环境保护厅备案。
附件:《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3月31日。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图1—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
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4060km,其中,中缅边界1997km,中老边界710km,中越边界1353km。
国境线上有25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地级市,下辖13市辖区、11县级市、76个县和29个自治县,共129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昆明市。
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丽、普洱、临沧、昭通、景洪、瑞丽等。
图1-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云南省区位(1)地形地貌云南地处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状逐级下降,高差很大。
从北到南,坡降为6‰,平均每公里下降6m。
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地像张开的手指,由西北顺着地势分别向东、东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对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组成.降至边缘地带,残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1000m 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则在1000m以下。
省内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为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 m。
最高点和最低点直线距离不到900km,高差达6663.6m。
云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坝子)、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广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外力以河流作用为主,在砂页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等分布区,分别塑造出不同形态的山地与河谷。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生态功能分区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来源:云南省环保局污控处点击数:1170时间:2009-01-13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复审)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二○○五年十月十二日一、目的和意义大气污染控制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空气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群众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大气规划、管理、防治技术措施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确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就是大气保护工作的基础。
我省首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类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区划年限为5年,为我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省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当初进行的区划由于城市规划、城市面积、城市功能都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再加上区划期限将至,都要求环保部门进行新的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首次区划未能充分考虑所划功能区与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关系,使得现有空气监测点位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全面反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故进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二、区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国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各地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三)2001年首次完成的《云南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类》期限截至2005年12月3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省环保局应组织开展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工作。
三、区划原则(一)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应充分利用现行行政区界或自然分界线。
(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宜粗不宜细,不划三类区。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表示省境外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