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与法制计量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9
计量基本知识计量第一部分计量基本知识:一、计量管理概论:1、计量的一般概念及其发展概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大量的比较,这种用比较方法来确定事物“量”的大小的过程,就是早期“测量”的概念。
测量既然是一个“比较”过程,必然需要一个比较物作为测量的“标准”。
最初作为比较的标准也是任意的,它会因人、因事、因时而改变。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成果有了剩余,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出现了商品和商品流通。
商品的流通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经济利益又使人们在交换中“斤斤计较”,这就要求对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地点,经不同的人的测量结果必须一致,这就是早期的“计量”概念。
计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为使被测量的单位量值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基本单位的测量。
起初的测量方法是原始的,单位是任意的。
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测量的统一,即在一定的准确度内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达到其测量结果的一致。
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单位制,复现出基准、标准,并以这种基准、标准来检定测量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可靠,这就出现了“计量”。
因此,计量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或者说“是以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它对整个测量领域起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作用。
”计量应包括计量学、计量经济、计量法制、计量组织和计量管理等内容。
2、计量学的分类:计量学是计量的基础,它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
计量学包括的专业很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我国目前大体上按专业分为十大类,即几何量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电子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标准物质计量。
3、计量工作的特点:(1)统一性:统一性是计量工作的本质特征,它主要反映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浅谈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法制管理摘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是保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能够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法制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计量基准标准建立管理一、讲量基准的建立和管理1.计量基准的建立原则计量基准是指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量的单位或者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有关量的测量标准定值依据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标准物质或者测量系统。
全国的各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都应直接或者间接地溯源到计量基准。
《计量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国家建立计量基准的原则: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建立。
二是属于基础性、通用性的计量基准,建立在国家质检总局设置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属于专业性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工作条件要求特殊的计量基准,可以建立在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所属的计量技术机构。
计量基准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故对每项测量参数来说,全国只能有一个计量基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其他部门和单位不能随意建立计量基准。
2007年6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修订并发布的《计量基准管理办法》,对计量基准的法制管理,如计量基准的建立、保存、维护、改造、使用、废除以及法律责任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2.计量基准的管理计量基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统一规划,组织建立。
基础性、通用性的计量基准,建立在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设置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并保存了125项计量基准)上;专业性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工作条件要求特殊的计量基准,可以建立在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所属的计量技术机构(如工频大电流比例基准建立在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上;建立计量基准,可以由相应的计量技术机构向国务字计量行政部门申报。